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院自1991年始,联合应用Harrington撑开棒与Luque棒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伴不同程度的截瘫共4例,配合椎管减压获得良好疗效。平均住院时间4周。随访半年至1年4个月。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20~37岁,平均27.5岁。损伤部位和类型:T_(12)、L_11例,L_12例,L_21例;爆裂型3例,骨折脱位1例,均累及前、中、后三柱。4例均伴截瘫,参照Frankel分类:A级1例,B级2例,C级1例,其中CT检查2例,椎管占位按张光铂等分类法:1°和2°各1例。4例均为新鲜骨折。术后疗效评定:骨折均达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前路椎管减压、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40例,年龄17~62岁。受伤部位:T_(12)5例、L_1 16例、L_2 13例、L_3 6例。神经损害按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D级6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钛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神经功能:除5例Franel A级和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改善。其中由A级到B级2例;B级到C级7例,B级到D级12例;C级到D级5例,C级到E级3例;D级到E级4例。36例伤椎接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为椎体的42.8%,术后平均为90.5%,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8.4°,术后平均为14.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感染、无椎体移位和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可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是一种有效的脊柱前路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1年12月~1994年7月应用椎管侧前路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3~54岁,平均37.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7天~11个月,平均89天.完全截瘫6例,不完全截瘫16例.既往曾行椎板切除减压、固定术6例.受伤部位:胸_6椎体1例,胸_(10)椎体2例,胸_(12)椎体5例,腰_1椎体14例.术前检查;脊柱X线摄片22例,CT检查18例,MRI检查2例.1.2 手术方法 术前在透视下找出病椎并定位.全麻插管,斜侧卧位,受压严重侧在上方.手术采用受压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截瘫的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6年9月以来,我们共收治外伤性截瘫35例,其中震伤17例,外伤18例,有计划地进行以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9~56岁。伤后距康复治疗时间3~35天。损伤平面:T_(6—11)4例,T_(12)~L_123例,L_(2—5)8例。合并褥疮8例,最大一处面积28.5×17cm~2。留置导尿管23例,合并尿路感染的10例。10例已行脊髓减压手术。二、功能锻炼的实施及结果根据伤情,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功能锻炼,分三个阶  相似文献   

5.
陈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64-16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底本院收治的79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部分病例行植骨内固定手术。共计125个椎间盘,其中L3-4 14个,L4-5 65个,L5~S1 46个。【结果】随访1~5年,术后原有症状体征消失42例,基本好转33例,3例症状无改善,差1例,优良率94.9%。【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单纯开窗,丰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部分截瘫病人同时加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对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47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植骨,其中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45例获得较好恢复,2例截瘫患者无明显恢复。47例患者椎体前缘、椎体后缘(中柱)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其中2例断钉。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植骨,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通过椎板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2004年6月,我院对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F系统)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3例,20~63岁,平均46岁,其中爆裂性骨折40例,压缩性骨折6例,合并椎管狭窄24例,伴有截瘫4例。均行后路手术,单纯复位内固定34例,开窗或椎板切除减压12例,平均住院15d,效果满意。随访4例,截瘫患者有3例完全恢复,有1例患者借拐仗行走,生活自理,无1例出现并发症。2术前准备2·1心理护理脊柱骨折多由外伤引起,患者因害怕截瘫、疼痛,心情特别紧张、恐惧,顾虑重重。根据患者的不同心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及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外伤后4d内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急诊患者53例(男性34例,女性19例),经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椎管间接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后突角、椎管矢状径变化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获得2周内随访,其中4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的42.28%恢复到93.46%;平均后突角由术前的26.44°恢复到17.73°;平均椎管矢状径由63.14%恢复到78.55%。术后各随访期除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Frankel分级1级以上恢复。随访患者中无1例出现晚发性脊髓损伤及腰背痛;3例出现部分螺钉松动或断裂,但均无特殊不适,亦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对胸腰椎压缩、爆裂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急诊经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间接复位、减压及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且骨折复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 :1995年 7月~ 1999年 7月,我科收治截瘫患者 31例,其中男性 22例,女性 9例,年龄 18~ 62岁平均 42岁。颈髓损伤 7例,胸髓 9例,腰髓 15例;完全性截瘫 11例,非完全性截瘫 20例;大小便失禁 10例,尿猪留 21例。本组病例均为外伤性截瘫,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 膀胱训练方法 :(1) 膀胱充盈训练 伤后即予双通硅塑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夹闭尿管,每 3~ 4h放尿 1次,并根据膀胱充盈程度随时调整放尿时间,每次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地体会排尿整个过程。 (2)肌肉刺激仪治疗 术后 1周或伤后 1周开始治疗,取耻骨联合…  相似文献   

10.
60例腰椎管狭窄症,除18例被手术证实外,42例均经CT诊断。住院34例患者CT结果:先天发育性1例,后天性33例。其中椎管狭窄31例,侧隐窝狭窄26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8例。手术18例中,椎板切除减压8例,椎板切除加椎管探查3例,椎管探查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加神经根松解1例,椎板切除加植骨融合2例,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2例。42例推拿手法、骨盆牵引治疗。手法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半椎板切除联合椎管侧前方减压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2 5例根据CT扫描和术前检查结果切除椎管卡压和神经症状较重的一侧骨折上位脊椎椎板下部 1/2和骨折脊椎椎板上 2 /3的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 ,椎体后缘压迫骨块通过潜挖锤平或取出致压物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结果 经平均 1年 7个月随访 ,患者脊柱均恢复正常序列 ,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 92 .6 %( 85 .8%~ 96 .0 %) ,Cobb角降至平均 2 。( 0 。 ~ 6 。) ,脱位全部纠正 ;神经功能恢复 :术前A级 1例 ,恢复至B级 ;B级 2例 ,恢复至C级 1例 ,D级 1例 ;C级 2例 ,恢复至D级 1例 ;D级 13例 ,恢复至E级 11例。结论 保留骨折椎的一侧椎板下部、棘突及对侧椎板的完整性 ,通过较小的创伤 ,一次性清理椎管前后致压物 ,可在确保椎管减压同时尽最大可能保留脊柱的稳定结构 ,保持三柱结构连续性 ,棘突及一侧半椎板的保留还可提供更大的植骨床 ,使植骨融合后的脊柱更为稳定 ,手术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附7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F内固定器的价值和方法。方法:7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人,Frankel's分级,A级9例,B级13例,C级16例,D级18例,E级19例,术前行CT和X-RAY检查。7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单纯AF器械撑开间接复位。27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Frankel'sB-D级,均有1-2级进步,75例均无神经根损伤,17例术后随访有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对CT片显示骨折块椎管内占位小于50%,原则上不作椎板切除减压。AF螺钉的进针点在腰椎板外缘骨嵴、乳突和横突3者的结合部,可以减少神经根损伤的机会,AF器械较RF器械简便和牢固,但仍不够坚强,早期起床活动需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巧,并报告利用微型钛板行椎板内固定及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行椎板复位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4例颈胸交界区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1例,14例患者均行椎板复位,以微型钛板-钛钉固定,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肌力改善10例,无变化3例,1例略有加重。术后随访未发现脊柱不稳。结论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髓内室管膜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椎板用微型钛板-钛钉固定,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保持椎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  2 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患者均行AF内固定复位手术治疗 ,AF复位内固定后 ,经手术切口行脊髓造影 ,排除血性脑脊液后注入造影剂 ,应用C型臂X光机动态观察了解椎管通畅和减压复位情况。结果  2 1例患者行造影检查 ,18例显示椎管通畅 ,骨折脱位得到解剖复位 ,未行椎管减压 ,占 81 81% ,3例显示椎管不畅 ,行椎弓根入路侧前方减压或椎板切除减压及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未造影的 1例系硬膜囊破裂 ,给予修补。结论 应用AF内固定技术与术中脊髓造影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手术创伤小 ,出血少 ,可得到解剖复位 ,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术中脊髓造影对是否需进一步手术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及合并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早期髓内外减压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伤椎1316个,对伤椎椎弓根正常者及相邻的上下椎体经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共完成伤椎置钉2632枚,完全性脊髓损伤( ASIA评分A级)患者(287例)进行髓内外减压,于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复查,观察术后伤椎高度、水平移位、矢状面Cobb角、椎管容积术后增加、伤椎体愈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断钉、断棒、镙钉松动等失败率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访。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3.6%,矢状面Cobb角术后恢复至3.1°;术后12月出现断钉4例,断棒5例,无螺钉松动及拔出。术前28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 ASIA评分 A级)患者术后12个月A-SIA评分分别为A级113例、B级74例、C级68例、D级26例、E级6例;术前287例ASIA A级患者昆明步行分级( Kun-ming Locomotor Scale ,KLS)Ⅰ级患者于术后12个月KLS分别为Ⅱ级6例、Ⅲ级11例、Ⅳ级62例、Ⅴ级67例、Ⅵ级84例、Ⅶ级37例、Ⅷ级9例、Ⅸ级5例、Ⅹ级6例;术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225例患者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死亡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达到即刻复位,提高了复位质量,改善固定强度及应力分布,大大减少术后断钉、断棒、螺钉松动、拔出、后突畸形的发生概率,对脊髓损伤早期行髓内外减压,提高了手术疗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爆裂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对此类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1995年8月~2002年1月间收治爆裂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手术治疗31例,平均年龄33.6岁,男26例,女5例,平均随访时间2年5个月(2个月~6年)。符合Denis爆裂型骨折,根据损伤情况行Harrington棒固定11例,Dick钉固定18例,AF钉固定2例,受伤距椎板切除减压术时间:伤后6h18例,24h内10例,1周内手术2例,9d内手术1例。结果脊髓损伤评定标准采用Frankel法,术前A级18例,B级10例,C级3例,术后随伤A级9例,C级2例,D级15例,E级5例。结论爆裂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该尽早手术,彻底减压,解除脊髓压迫,阻断脊髓继发性损害,可靠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AF内固定治疗及急诊手术的必要性。方法 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患者,受伤后4—14h接受手术(6h内手术31例,6h后手术11例),均行椎板切除减压,骨折椎体复位,植骨及AF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压缩的椎体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骨块向后突入致硬脊膜受压病例中38例完全恢复,4例未能完全恢复,恢复率达90%。骨折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检查按Frankel法评定,40例不全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恢复率95.2%,生活基本能自理,2例无明显恢复(受伤6h后接受手术)。结论 AF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比较完美的内固定系统。急诊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有效方法。准确的骨折复位、充分的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及局部冷疗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me locking plate,CSLP)在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伴颈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骨折合并颈髓损伤,5例颈椎脱位复位失败,3例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后路同期减压,前路植骨,CSLP内固定。结果 本组25例患者经6—37个月,平均18个月随诊,植骨块在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生理曲度良好,颈椎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采用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减压可以一次性彻底解除脊髓前后方受压,对于由此而引起的颈椎不稳,可采用颈椎前路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来解除,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其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手术适应证为: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椎脱位复位失败;陈旧性颈椎脱位;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经椎板间开窗除腰椎间盘突出,骨质损伤少,腰椎“三柱”的结构基本未受到破坏,故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术后患功能恢复快。方法 本组122例均行椎板间开窗髓核除,侧隐窝狭窄时同时给予松解。另有3例,因术前合并椎管狭窄不全瘫,故行全椎板减压,髓核除。结果 本组122例随访98例(80%),随访时间为5mo-3a,参陆裕补评定标准,优107例(87%),良9例(7.4%),可6例(4.9%),再手术2例(1.6%),另有3例合并不全瘫,行全椎板减压髓核除,术后随访3a,马尾神经损伤症状仍未完全恢复。结论 椎板间开,除间盘,手术简单、易于操作、骨质咬除少,基本上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了医源性后遗症的出现,是临床腰椎间盘手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截瘫78例,截瘫完全恢复率达98.8%,无1例发生脊柱不稳或截瘫复发情况。对椎管前外側减压术认为切除肋骨横突及椎弓根,彻底行病灶清除和彻底减压即可,而不同意同时行后关节突、椎板及棘突切除,以免发生脊柱不稳。对椎体破坏较多者,在病灶清除和减压以后可慎重地行前路植骨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