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在入院时、1周、2周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确诊的52例结核性脑膜炎,187例病毒性脑炎和2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感染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的动态特征。【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单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的混合型细胞反应,持续时间较长。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主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反应,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早期呈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反应,细胞数明显增高,光镜下呈满视野中性粒细胞,可见杆状或分叶核粒细胞,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急剧下降,粒细胞历时短暂,转为淋巴细胞反应表现。【结论】动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常规脑脊液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分析脑脊液(CSF)检查结果对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和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毒脑)的诊断意义。方法:比较352例的CSF压力、细胞学和生化结果,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CSF白细胞分类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判别函数的诊断总准确率为58.2%,诊断化脑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0%、40.4%和91.2%,结脑为77.6%、36.4%和93.7%,隐脑为74.7%、61.6%和79.0%,病毒脑为81.3%、84.5%和79.8%。结论:CSF指标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诊断化脑、结脑、隐脑和病毒脑有一定临床价值,结合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查更易确诊。  相似文献   

3.
我们1986年至1996年收治白血病中,对80例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报道如下,并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80例白血病患者均经临床诊断,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急淋53例,急粒16例,急单4例。急性早幼粒3例。慢粒急粒变2例,慢粒急性变1例,慢性急变1例;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2岁至68岁;病程3天至约4年。 病例中以神经系统症状区分:一组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4.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中IL—6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 IL - 6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疾病脑脊液 (CSF)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10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细菌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炎、14例脑外伤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 CSF中 IL - 6水平 ,对部分脑出血患者进行发病第 1、2、5、10天的动态观察。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IL - 6含量分别为 6 40 .4pg/ ml± 5 5 7.8pg/ ml、96 6 .5 pg/ ml± 712 .2 pg/ ml、418.5 pg/ ml± 412 .5 pg/ ml,显著高于对照组(2 3.3pg/ ml± 10 .7pg/ ml) ,(P<0 .0 1~ 0 .0 0 1) ,脑出血组第 1天 IL - 6即达高峰 ,平均 1376 pg/ ml,出血破入脑室者显著高于未破入脑室者 (P<0 .0 5 ) ;各 CNS感染者 IL - 6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0 .0 0 1) ,病毒性脑炎 (2 96 .0 pg/ ml±337.7pg/ ml)显著低于化脓性脑膜炎 (16 6 3.5 pg/ ml± 6 44 .6 pg/ ml)和结核性脑膜炎 (10 33.6 pg/ ml± 5 19.8pg/ ml) ;脑外伤患者 IL - 6 (2 72 .3pg/ ml± 34 4.0 pg/ ml)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CNS患者 CSF中存在 IL - 6的过量表达 ,IL -6的检测可作为反映脑组织炎性反应和损伤程度的灵敏指标 ,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中胆碱酯酶(CHE)活性的测定,国内外已有将其应用于痴呆,脑梗死的报道[1~3].为了探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本文测定了40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和26例对照者脑脊液中CHE的活性及葡萄糖,总蛋白,氯化物的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培忠  王文正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418-418,414
目的 评价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将CSF离心沉淀,取沉渣涂片染色,镜下作细胞形态学分析,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76例CSF标本检测中,CNS感染性疾病29例,出血性疾病11例,白血病6例,相关指标无异常30例。结论 CSF细胞学形态分析对CNS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临床多学科判断CNS病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细胞学的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我们选择了96例病人标本均采用了常规的脑脊液离心玻片法完成细胞学检查。结果本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76%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而脑脊液细胞学异常为100%,且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反应为94%。结论病毒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率高于常规脑脊液白细胞检查,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经临床治疗后脑脊液淋巴细胞仍生高的原因主要与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对以头痛起病的脑膜癌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李敬成  林敏  武雷  林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062-7064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41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为脑膜癌病28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形细胞的患者共28例,余13例分别诊断为偏瘫性偏头痛1例,普通偏头痛2例,眼肌麻痹性偏头痛2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3例,肌紧张性头痛3例,静脉窦血栓2例.结论 脑膜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常以头痛起病,反复CSF细胞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将CSF离心沉淀,取沉渣涂片染色,镜下作细胞形态学分析,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76例CSF标本检测中,CNS感染性疾病29例,出血性疾病11例,白血病6例,相关指标无异常30例.结论 CSF细胞学形态分析对CNS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临床多学科判断CNS病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变化对疾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1-03/2003-05在西京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患者107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8例,结核性脑膜炎16例,病毒性脑膜炎15例,脑血管疾病20例,急性颅脑损伤20例,肿瘤18例。对照组选择20例临床无器质性病变的同期住院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所有被试者检测脑脊液,离心取上清当日测定,采用酶法测定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脊液肌酸磷酸激酶:急性颅脑损伤最高,高于其他组犤(574±103)nkat/L,P均<0.01犦;以结核性脑膜炎为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犤(200±43),(183±38),P>0.05犦。②脑脊液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以急性颅脑损伤升高最显著,与其他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血管疾病与结核性脑膜炎虽然均高于对照组,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脑脊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几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活性均增高,以化脓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急性颅脑损伤、病毒性脑膜炎时增高显著,结核性脑膜炎最低,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57 784例TCT筛查结果.细胞学诊断采用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其中阳性者554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其中317例同时又进...  相似文献   

13.
180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室自1990年以来,共对180例患者进行了218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1.病例资料:样本来自于住院儿科、内科送检的脑脊液。180例患者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检查2~5次者6例。细胞检查异常者98例(54.4%),其中化脓性脑膜炎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炎患者60例(病毒性20例、化脓性20例、结核性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因头痛入院治疗但排除脑炎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刚入院时、治疗3d后、7d时血清及脑脊液PCT浓度,同时记录脑脊液细胞数和其它相关数据.[结果]化脓性脑炎组血清PCT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炎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PCT浓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和结核性脑炎组在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PCT浓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脑脊液PCT间无线性相关关系,而血清、脑脊液细胞数间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血清PCT的浓度变化可作为诊断或鉴别诊断是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变化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估计病情和监测,而脑脊液PCT的医疗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变化对疾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1-03/2003-05在西京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患者107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8例,结核性脑膜炎16例,病毒性脑膜炎15例,脑血管疾病20例,急性颅脑损伤20例,肿瘤18例。对照组选择20例临床无器质性病变的同期住院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所有被试者检测脑脊液,离心取上清当日测定,采用酶法测定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脊液肌酸磷酸激酶:急性颅脑损伤最高,高于其他组[(574&;#177;103)nkat/L,P均&;lt;0.01];以结核性脑膜炎为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00&;#177;43),(183&;#177;38),P&;gt;0.05]。②脑脊液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以急性颅脑损伤升高最显著,与其他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1);脑血管疾病与结核性脑膜炎虽然均高于对照组,但均差异不显著(P&;gt;0.05)。③脑脊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几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活性均增高,以化脓性脑膜炎、脑血管疾病、急性颅脑损伤、病毒性脑膜炎时增高显著,结核性脑膜炎最低,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测定为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用于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38例乳腺肿块的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82例恶性肿瘤,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的有75例,诊断正确率91.5%;有7例假阴性,未发现癌细胞.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56例良性肿瘤,针吸细胞学检查均未找到癌细胞,诊断正确率100%.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本组138例乳腺肿块的总正确率为94.9%(131/138).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等特点,是乳腺肿块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脑脑脊液细胞学观察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6年我院住院治疗的结脑患者54例,对脑脊液细胞学观察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6例,年龄19~59岁,病程均在1个月之内。入院前未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46例按病毒性脑炎治疗,8例按化脓性脑炎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王谷云  吴巨峰  姚红霞 《临床荟萃》2008,23(23):1704-170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起源于脑实质、眼、脊髓或脑脊膜的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disease,NHL),临床上较少见[1],仅占脑肿瘤的1%,占淋巴结外NHL的1%~2%,但近几十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该病发病急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典型脑脊液细胞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将脑脊液中的细胞离心制片、染色后进行形态学分类 ,从而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的一种检验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肿瘤、寄生虫、白血病、淋巴瘤及脑出血等脑脊液细胞学均具有特异性改变 ,且同一疾病随病程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典型脑脊液细胞学表现及其变化规律 ,对临床疾病早期准确诊断、治疗和疗效监测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