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糖尿病心肌病(DC)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20名,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EVF、LEV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5)%vs(-6±4)%,P<0.01];DC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6)/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变钝。  相似文献   

2.
孙珺  张国江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08-910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例AMI患者和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之间及与其他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 以及替米沙坦干预后的变化. 方法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 均接受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用替米沙坦片40~8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安慰药, 入院后24 h内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并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 三角指数, RMSSD, HF, 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并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 TS和SDNN ,RMSSD和LVEF呈正相关, 与LVDD呈负相关; TO和SDNN,LVDD呈正相关, 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治疗组治疗后TO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TS值和SDNN,PNN50,RMSSD, 三角指数, RMSSD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T和HRV指标的检测都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 TO、TS值与LVEF、LVDD相关, 可凭借TO,TS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替米沙坦干预后改善HRT和HRV, 可能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42例DCM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3 ̄42个月的随访。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DCM患者TS明显低于轻度DCM患者(P<0.05);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相关,TS与心率变异性(HRV)、LVEF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74例DCM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3组:HRT0、HRT1、HRT2组。DCM患者按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变量对死亡是否有预测意义,评判各自预测能力。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CM死亡组TS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无明显相关(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LVEF、HRT2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PVS)患者(观察组)51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有PVS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对照组)50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超声、B型脑钠肽(BNP)及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计算HRT指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值。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TO为(0.89±2.12)%,TS为(3.01±1.21)mm/RR,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5.40±7.49)%,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60.30±7.01)mm,BN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此值可能成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学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及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DCM患者36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38±5.45)%vs(-6.08±3.76)%,P〈0.05];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5.76±5.33)ms/RR间期vs(12.68±5.84)ms/RR间期,P〈0.05]。DCM患者中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可用来预测DCM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高敏  侯赛 《安徽医药》2013,34(2):119-121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变化情况,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及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6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法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患者组TO高于对照组,而TS值、LVEF和HRV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心衰组TS、HRV、LVEF值均小于轻度心衰组(P<0.05)。慢性心衰组TO与HRV呈负相关(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HRT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临床检测指标,也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简称心衰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分别计算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并进行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TO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呈负相关,且心衰组相关性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和危险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张宜春 《淮海医药》2013,31(2):99-10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室重构及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 5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通心络组,对照组30例。通心络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30d。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脑钠肽(BNP)、HRT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总有效率为94.55%。通心络治疗后TO、TS、LVEF、LVED、BNP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项学军 《淮海医药》2011,29(4):283-28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心率震荡(HRT)、心功能相关性.方法 3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心衰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心衰组根据NYHA分为轻度心衰组(NYHAⅠ-Ⅱ级,n=15),重度心衰组(NYHAⅢ-Ⅳ级,n=21).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率震荡(HRT)对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及β受体阻滞剂对HRT的影响。方法133例心力衰竭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均记录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其中33例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前和服用6个月后均行Holter检查。HRT包括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根据TO、TS组成不同分为HRT0、HRT1和HRT2。随后进行随访,终点事件是患者心源性死亡。根据以往危险分层的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评判各因子预测能力。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6个月后TS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随访6 ̄40个月,平均(19±11)个月,14例死亡,119例存活,死亡组TS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P<0.01);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HRT2为仅有的2个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的变量(P<0.05);生存曲线表明HRT2组预后最差(P<0.01)。结论HRT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HRT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老年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与射血分数和室性早搏关系。方法 178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心脏彩超测定射血分数及室性早搏数目。结果采用秩和检验TS指标对频发室早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指标对偶发室早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指标对频发室早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O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压力反射间接调节作用明显减弱,H RT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危险分层,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震荡(HRT)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心衰患者82例及对照组36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及CA125测定,比较2组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CA125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下的TO、TS值及CA125水平并分析TO、TS及CA125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1±0.07)%比(-1.31±0.13)%],TS值低于对照组[(2.05±0.21) ms/R-R间期比(7.76±1.86) ms/R-R间期],CA125高于对照组[(80.2±9.8) U/ml比(21.3±5.3) U/ml,均P<0.05];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水平越高,TO值越高、TS值越低、CA125水平越高;TO、TS及CA125与LVEF显著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受损,CA125表达明显增多,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2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1)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24h内每5分钟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P〈0.01),TS值下降、SDNN、SDANN值减少(P〈0.01);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5例轻中度EH患者(观察组)予缬沙坦胶囊80 mg,po qd,若血压控制不佳,加至160 mg·d~(-1),连用12周。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HRT、HRV相关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P〈0.05或0.01),而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初始值(T0)和起始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斜率(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TO和TT均较前明显下降,TS较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和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频(LF)/高频功率(T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SDNN、SDANN和RMSSD均较前明显上升,LF/TF比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EH患者存在HRT和HRV指标异常,缬沙坦除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减轻心脏功能受损,有利于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