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自体血管移植修复,但存在来源有限和创伤等缺点。目的:回顾性分析29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对象:选择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刨伤中心骨创伤科1989—01/2000—12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9例,腋动脉6例,肱动脉2例,股动脉10例,股静脉1例。胭动脉1例。合并休克11例。占37.9%。合并骨折、脱位8例,周围神经损伤5例,感染3例。方法:采用人造血管与修整后的血管行端端间断吻合。感染性动脉损伤3例在手术中采用旁路迂回感染区,人造血管经过非炎性区再桥接,肌瓣和肌皮瓣覆盖感染区的方法。术后2周及1年随访时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MAS)评分方法评价肢体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血管通畅率和保肢情况。结果: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保肢功效:肢体全部保存住,其中1例由于肢体缺血时间长达12h已出现神经损害,后期出现足底溃疡。术后2周Doppler血流探测移植血管通畅率100%,1年复查时通畅率96.5%,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9%。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保住肢体及其功能的方法之一,其优势为术后短期评估血管通畅率及肢体功能优良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急性周围血管损伤的处理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周围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特点。方法:对37例患者急诊手术,探查处理损伤血管,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结果:本组37例开放性血管损伤,1例闭合性血管损伤。33例动脉损伤,1例静脉损伤,4例动静脉联合损伤。34例病人痊愈出院(91.9%),3例下肢血管损伤患者截肢(8.1%),1例肱动脉开放性损伤未能即时处理形成假性动脉瘤,二期手术切除并重建肱动脉。结论:急性周围血管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重建重要血管,缩短患肢缺血时间,适当进行抗血栓治疗,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31例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本组共31例,男30例,女1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7岁,平均27.3岁。对该种损伤尽早施行手术探查,重建肢体血运,具体修复方法:①单纯修补缝合;②血管端端吻合;③自体血管移植;④异体血管移植。结果 2例因早期漏诊肢体血循重建时间长而截肢,1例血循重建术后感染而截肢,1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休克,余27例肢体完全成活。结论 ①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早期易漏诊;②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③显微外科技术无张力吻合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急性损伤特别是非典型性动脉损伤[1]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12月~2002年5月收治的周围血管急性损伤与修复的98例病例进行总结.结果临床治疗98例,血管修复89例.35例为闭合性血管损伤,运用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诊断为非典型性动脉损伤后行内膜探查血管修复26例;8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运用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并复通血管,解除血管危象5例,截肢3例;行复位和内固定术中只满足于远端动脉搏动而未作内膜探查9例,发生迟发性血栓,3例截肢,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用溶栓治疗和相应护理挽救了肢体.结论周围血管急性损伤特别是非典型性动脉损伤必须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尽快进行血管修复,术后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复通血管,发生迟发性血栓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溶栓疗法和护理,提高肢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周围血管急性损伤与修复的显微外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平 《现代护理》2003,9(1):50-51
目的 探讨周围血管急性损伤特别是非典型性动脉损伤^[1]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98年12月-2002年5月收治的周围血管急性损伤与修复的98例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临床治疗98例,血管修复89例,35例为闭合性血管损伤,运用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诊断为非典型性动脉损伤后行内膜探查血管修复26例;8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运用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并复通血管,解除血管危象5例,截肢3例;行复位和内固定术中只满足于远端动脉搏动而未作内膜探查9例,发生迟发性血栓,3例截肢,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用溶栓治疗和相应护理挽救了肢体。结论 周围血管急性损伤特别是非典型性动脉损伤必须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尽快进行血管修复,术后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复通血管发生迟发性血栓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溶栓疗法和护理,提高肢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介入给药辅助治疗手指闭合损伤动脉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11年12月,诊治闭合性手指损伤486例,其中11例14指发生动脉危象,根据危象的性质分为动脉闭塞和动脉痉挛,造影发现伤指一侧指动脉闭塞,而另一侧供血良好时不做特殊处理。两侧指动脉完全闭塞时,选择神经介入用1.917微导管及导丝经套管针插入动脉,将尿激酶25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以10000U/min经微导管加压滴注。每10分钟造影1次,观察动脉溶通情况,直至动脉溶通为止;如果发现损伤部位血管为严重痉挛时,经套管针给予解痉药。如果合并闭合骨折,待局部血运建立后择期切开复位固定。结果11例14指中动脉痉挛9例12指,动脉闭塞2例2指。动脉闭塞1例1指拒绝手术治疗而发生坏死截指;1例1指手术血管移植修复,但术后手指发凉、怕冻,遇冷后感觉疼痛、麻木;所有动脉痉挛手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6年,中位随访3年6个月。存活手指1例1指感觉发凉、怕冻,遇冷后感觉疼痛、麻木。其余手指感觉正常,无冷痛及麻木感,指腹饱满、红润,点压回血正常。5例患者骨折3—4个月骨折愈合。结论手指闭合损伤并动脉危象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介入辅助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闭合性股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近5年12例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股动脉损伤患者,采用端端吻合、静脉移植、ePTFE人工血管等方法治疗。【结果】12h内治疗8例,7例功能恢复;12h后治疗4例,3例伤残,1例恢复。总伤残率33.3%,截肢率16.7%。【结论】早期诊治、优良的血管通畅率是降低肢体伤残率、截肢率的关键,争取12h恢复血运,超时者也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自体血管移植修复,但存在来源有限和创伤等缺点。目的:回顾性分析29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对象:选择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1989-01/2000-12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9例,腋动脉6例,肱动脉2例,股动脉10例,股静脉1例,动脉1例。合并休克11例,占37.9%。合并骨折、脱位8例,周围神经损伤5例,感染3例。方法:采用人造血管与修整后的血管行端端间断吻合。感染性动脉损伤3例在手术中采用旁路迂回感染区,人造血管经过非炎性区再桥接,肌瓣和肌皮瓣覆盖感染区的方法。术后2周及1年随访时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MAS)评分方法评价肢体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血管通畅率和保肢情况。结果: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保肢功效:肢体全部保存住,其中1例由于肢体缺血时间长达12h已出现神经损害,后期出现足底溃疡。术后2周Doppler血流探测移植血管通畅率100%,1年复查时通畅率96.5%,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9%。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保住肢体及其功能的方法之一,其优势为术后短期评估血管通畅率及肢体功能优良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龙友坤 《当代护士》2003,(12):24-25
各种外伤造成四肢动脉主干的缺损常引起肢体缺血,甚至肢体坏死,自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我院采用自体浅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缺损52例、52条血管,通过严密观察及术前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除1例动脉损伤大隐静脉移植后血栓形成致截肢,其余均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误漏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患侧足背动脉均较健侧减弱,出现患肢小腿进行性剧烈疼痛7例、麻木1例,皮温较健侧降低6例、正常2例,出现袜套状感觉障碍2例。8例中漏诊3例,均为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合并闭合性腘动脉损伤;误诊为腘动脉痉挛5例;误漏诊时间1~28 h。本组均经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确诊腘动脉损伤,且全部经手术探查证实,均行腘动脉探查、修复术。术后肢体恢复良好4例;出现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及截肢各2例。结论临床上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应警惕闭合性腘动脉损伤,进行仔细、规范查体,并双侧对比,连续动态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11.
Right hepatic artery (RHA) injury is a complication that occurs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hich can sometimes cause 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or ischemic hepatic necrosis. Therefore, RHA should be managed carefully. Herein, we report a case of intraoperative RHA injury that was successfully repair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Bleeding was controlled prior to the cholecystectomy with vascular clamp forceps that had been inserted through an additional trocar, and repair of the RHA injury was then performed laparoscopically.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and patency of the RHA and its sectional arteries were confirmed by CT arteriography. Laparoscopic repair of minor RHA injuries can be managed safely if bleeding is adequately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动脉断裂显微外科修复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4例因股动脉断裂采用端端吻合、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方法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肢体均存活,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恢复,肤色、皮温及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术后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吻合口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及吻合口狭窄,下肢行走功能恢复。结论急诊抢救休克以及尽早修复重建血管是治疗股动脉断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中群体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31日我院收治的1348名地震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伤员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61例,胸腔闭式引流101例,清创缝合674例,颅内血肿清除,碎骨清除减压41例,截肢49例,清创外固定29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13例,肠切除或修补13例,脾切除8例,肝修补10例,剖腹探查1例。脊柱骨折引起完全性或不全性截瘫8人。死亡45例,入院1 h内死亡30例,1-24 h内7例,〉24 h 8例。死亡原因:失血性或/和创伤性休克29例,特重型颅脑伤1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在地震群体伤的救治中,有三大原则对于提高救治率至关重要:首先,迅速检查、快速诊断和分诊是提高大规模群体伤救治率的关键,早期诊断应以查体、诊断性穿刺和胸部X线、B超检查为主,迅速查明并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防止漏诊误诊;其次,重视休克复苏和多发伤的处理、防治ARDS、骨筋膜室综合征、继发感染等并发症、防治交叉感染和疫情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第三,按战时前线军队医院管理模式,向周边医院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急诊处理与手术方法。方法:本组患者共37例,门(急)诊根据外伤史及体征确诊26例,其中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接诊后行气囊止血带止血12例,肱动脉损伤压迫腋窝及上臂止血点2例,股动脉损伤压迫腹股沟处止血点4例。以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止血3例。对闭合性损伤暂不行止血带止血。所有患者经手术探查均证实为大血管损伤。3例一期行截肢术,其余行血管修复手术。股动脉损伤或伴股静脉损伤5例均行股动静脉修复,腘动脉损伤或伴静脉损伤10例均行腘动脉修复,修复腘静脉4例,胫前后动静脉损伤仅修复动脉。肱动静脉损伤均行肱动脉修复,桡动静脉损伤8例均行桡动脉修复。结果:门诊确诊率70%。气囊止血带使用率在开放性损伤病例中达39%。动静脉损伤(受伤至通血)时间:〈6h15例,6~8h11例,9~12h4例,〉12h3例。未通血4例。术后72h内共5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行局部烤灯照射,热敷后2例消除,3例探查改行静脉移植修复后血供恢复。7例术后2~3周复查超声多普勒探测均提示血流正常。随访6~12个月,均未见肢体缺血表现,远端动脉搏动良好。6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截肢率11%。结论:四肢血管损伤的救治原则是早期快速诊断,早期正确止血,早期修复血管,早期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匿性Lisfranc损伤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避免漏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诊治的低能量隐匿性Lisfranc损伤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其他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2例获随访。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评分为75~96分,平均87.4分;获优8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1.7%。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跖跗关节再脱位。结论:隐匿性Lisfranc损伤由于发病率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伤情隐匿、体征不明显、X线特征细微等原因导致高漏诊率、高致残率,但是只要临床医师掌握了该病的临床特征,在诊治足踝部损伤时提高警惕,通过早期诊断、解剖复位、可靠固定,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面积手部皮肤脱套伤并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1月,应用腹部皮瓣包埋和游离中厚皮片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合并缺损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4岁.机器绞伤9例,车祸伤3例.所有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钙化型腰椎间盘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手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疗效。结果35例顺利摘除钙化的椎间盘。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年,根据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优28例(80.0%),良5例(14.3%),可2例(5.7%),优良率94.3%。3例硬脊膜损伤,修补后无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牵拉伤,神经营养治疗后3月恢复。结论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有别于普通的髓核摘除手术。手术中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技巧,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运用FasT-Fix经半月板内缝合损伤半月板的方法和常见问题。方法关节镜下对77例确诊为半月板体部或后角损伤的膝关节实施半月板缝合,FasT-Fix数目1~3个,缝合长度15~17 mm。结果术中1例出现植入体2(T2)"卡壳",3例植入T2后回抽锚枪过程中T2从种植部脱落。术后按Lysholm评分标准:优69例,良8例,中0例。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具有微创、显露清楚等优点,FasT-Fix缝合半月板快速高效,经修整后的纤维软骨比较牢固,术后愈合率高。FasT-Fix缝合适应证相对严格,以内侧半月板体部、后角纤维损伤类型为佳,亦可适度调整穿刺方向对外侧半月板体部和体部-后角交界部损伤实施缝合。操作时需做到"稳、轻、准"和"动静结合",避免植入体"卡壳"、"绕结"和"脱落"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学灼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56例化学灼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肺部感染25例(44.6%),治愈52例(92.9%),病死4例。结论:对于化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应重视现场洗消和早期急救处理,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应用呼吸机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对于深度创面,应早期行切削痂植皮术或皮瓣移植术,以减少吸收中毒,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