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洁霞 《药物与人》2014,(8):155-15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肺孤立结节患者,对收录的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靶扫描呈现出的影像非常清晰。良性结节多呈现出浅分叶、粗长毛刺、钙化,而增强后进行的CT扫描结节表现出的周边强化;恶性结节多呈现出:分叶、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症等,而增强后的CT扫描结节表现出明显不均匀的周边强化。对选取出的172例肺孤立结节患者进行确诊,其中有93例患者显示为良性结节,79例为恶性结节。经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症实,确诊率为100%。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肺孤立结节呈现出多样化,确诊率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2.
李绍国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15):140-142+188
目的:针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对其诊断效能展开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为80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对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常规CT诊断)与观察组(n=40,多排螺旋CT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效能。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诊断符合率,观察组多排螺旋CT诊断(95.00%)高于对照组常规CT诊断(85.00%)(P<0.05);对照组常规CT诊断操作时间为(24.51±5.15)min,长于观察组的(17.57±3.51)min(P<0.05);观察组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40例患者当中,34例钙化患者,占比85.00%,11例分叶征患者,占比27.50%,9例毛刺征患者,占比22.50%,32例空泡征患者,占比80.00%。结论:针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较常规CT诊断,其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用时短,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使之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78例肺结节患者进行螺旋CT与非螺旋CT、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的对比分析。结果 肺结节行常规螺旋CT检查的优秀率为98.7%,与非螺旋CT的88.5%相比有明显提高。对不同剂量的CT成像进行定性检测,发现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为97.4%,而病理学检查结果准确率为100.0%。CT检查与病理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表现出的低剂量螺旋CT的清晰程度比常规CT要差,这会给细节的定性带来一定的难度。临床使用CT螺旋扫描较非螺旋扫描对肺结节的判定优秀率存在显著优势。同时,在肺结节的诊断方面,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等不同剂量所得图像对结果判定并无直接影响,故扫描时可优选低剂量降低管电流进行分析。结论 螺旋CT对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表明螺旋CT对肺结节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MRI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孤立性肺结节,分析其M RI征象。结果 男25例,女13例,年龄27~78岁。肺癌24例,(鳞癌5例,腺癌1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泡细胞癌1例)。病灶直径1.5~4 cm。良性病变共14例,其中肺结核4例,错构瘤5例,隐球菌感染1例,炎性假瘤2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病灶直径0.8~4 cm。结论 MRI是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宇  周飞  张铁钢 《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049-1050,105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 117肺孤立性结节 ,平扫后 ,以 2ml/秒速率注入造影剂后 1、2、3、4、5分钟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 -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将CT表现与富血管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 3 9 6± 15 8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 19 18± 17 2 3Hu(P <0 0 1)。以强化值 15Hu为阈值 ,敏感性 10 0 % ( 5 7/ 5 7) ,特异性 63 3 % ( 3 8/ 60 ) ,准确性 82 9% ( 97/ 117)。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结核瘤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 (分别为 19例、16例 ) ,占 92 %。结节的强化值与肿瘤中央血管数目呈正相关 ,与微血管密度呈等级正相关。结论 强化值≤ 15Hu ,提示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更富血管 ,其强化也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炎性假瘤及部分错构瘤是产生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动态曲线的分析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2],高分辨率CT(HRCT)在显示结节的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均优于常规CT。笔者对34例直径≤3cm的孤立性肺结节(SPN)进行HRCT检查,并与普通CT加以比较,旨在探讨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32例CT靶扫描患者中肺内孤立性结节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在29—68岁之间,平均56岁。结节直径最小5mm,最大2.9cm,平均2.1cm。2例有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1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不同性质肺结节在临床进行早期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自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检出肺结节的患者127例,依照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与早期肺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对比良性结节患者与早期肺癌患者肺结节CT特征、肺结节形态、肺结节数量及肺结节直径、CT灌注参数[包括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渗透性(PS)]。结果 良性结节组患者与早期肺癌组患者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分叶征、细小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与早期肺癌组磨玻璃结节及实性结节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与早期肺癌组患者结节直径>20mm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直径≤8mm、>8≤20m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MTT高于恶性结节组患者,BV、BF、PS均低于恶性结节组,两组患者CT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对肺腺癌支气管改变患者行肺结节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的50例肺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病理诊断确诊,共有56个病灶.对所有患者实施肺结节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CT检查之后显示56个病灶中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动态扫描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及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217例,良性病变患者183例;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5.25%;增强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时孤立性肺结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出现毛刺征、磨玻璃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均P<0.05)。结论 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中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征象,并依据不同时段CT值的差异辨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CT在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具有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对其进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恶性组(41例)和良性组(43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高分辨率CT诊断,比较两组CT征象特点及结节影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CT征象特征方面,两组病灶大小、病灶形状、空泡征、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与良性组相比较,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检出率更高且病灶界面比较毛糙,有明显的囊状透亮影,病灶密度大多为mG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结节影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面,与其他结节影像相比,分叶征的灵敏度最高,边缘毛糙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高,囊状透亮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最低,毛刺征特异度最低,密度阳性预测值最低。结论 临床上对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诊断时,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能够为临床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49例SP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常规平扫与双能增强扫描。经软件处理后得到虚拟平扫图、碘分布图和单能量图。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PN直径、钙化检出率、增强强化值、碘图CT值、准确度、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碘基值比率及辐射剂量。结果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的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及SPN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强化值与碘图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实平扫为标准,虚拟平扫图像钙化检出率为93.02%;以虚拟平扫为基线诊断SPN的特异性最高,为92.86%,以碘图CT值诊断SPN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最高,分别为77.14%及71.43%;良恶性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分别为(0.72±0.34)、(1.02±0.59),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7±0.11)、(0.22±0.08),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对良恶性SPN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GGN)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9例志愿者进行肺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扫描,观察GGN的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点和结节边缘等情况。结果常规剂量MSCT扫描发现21个GGN,低剂量MSCT扫描发现20个GGN,GGN直径为4-15 mm,其中8例GGN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结论 MSCT低剂量扫描对于GGN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效果与CT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疑似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类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的正确诊断率、误诊率以及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P <0.05);多层螺旋CT特征:(1)肺癌病灶呈现结节;(2)肺癌肿瘤边界清晰;(3)病灶呈现小片形状且边界较为模糊。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分辨和诊断肺癌病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螺旋CT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性质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该方法在肺部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对32例肺部结节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分别记录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例中,影像诊断良性病变24例(经临床确诊18例),影像诊断恶性病变8例(经临床确诊6例)。18例良性SPN中,15例呈边缘光滑;6例恶性SPN中,5例边缘呈分叶,4例有毛刺,2例见到支气管气像和空泡征。所有病例中,6例出现钙化。增强9例病人中,影像诊断恶性6例,良性3例。结论螺旋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的鉴别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若结合增强扫描、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仍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Smoking Cessation Following CT Screening for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participation on smoking cessation. METHODS: Individuals (n = 134) who reported active smoking at the time of enrollment in our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ELCAP) completed a brief, follow-up telephone interview assessing any changes in smoking patterns following lung cancer screening.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we estimated the probability of decreasing or quitting smoking using each enrolle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results. RESULTS: Most survey respondents (74%) agreed that participation in the ELCAP increased their motivation for quitting smoking. In terms of self-reported changes in smoking behavior, 31 (23%) reported that they had quit and 35 (27%) decreased their smoking patterns. Several significant covariates of smoking cessation were identified: perceived benefit of quitting (OR 4.02), cancer anxiety (OR 2.49), younger age (OR 2.47), and abnormal CT finding (1.97). CONCLUSIONS: Our analyses suggest that low-dose helical CT scanning may serve as a strong catalyst for smoking cessation and that delivery of effective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s along with CT scanning represents a potential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cancer prevention benefit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肺癌的X线、CT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例见肺门高密度肿块,致支气管管腔狭窄伴亚段支气管粘液栓,与肺动脉伴行,CT增强扫描周边有强化;22例鳞癌向支气管管腔内生长引起支气管狭窄,早期见局限性肺气肿,中、晚期见19例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86.4%),12例纵隔窗显示淋巴结肿大;8例周围型小肿块,直径≤2cm,肿块边缘呈细短毛刺,边缘有明显的分叶,其中1例肿块内有不规则偏心性空洞。结论:肺癌的X线、CT、病理组织学三者密切结合,能够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接受CT及MRI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分期,比较CT及MR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病理分期:ⅠA期17例、ⅠB期14例、ⅡA期13例、ⅡB期6例。MRI在ⅠA期、ⅠB中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P<0.05);MRI、CT在ⅡA期、ⅡB期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直径≤3cm诊断中,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P<0.05),肿瘤直径>3cm诊断中,CT、MRI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则CT、MRI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MRI诊断(P<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MRI在早期、直径≤3cm肿瘤诊断中优势更为显著,通过联合CT与MRI诊断科提高术前分期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和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就诊2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全部患者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分别对患者进行螺旋CT和MRI诊断,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检出率、诊断价值和诊断结果.结果:肿瘤直径1~3和<1cm时,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P<0.05);肿瘤直径>3cm时,两种诊断方法具有相同检出率(P>0.05);MRI诊断价值高于螺旋CT诊断(P<0.05);MRI诊断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MRI诊断,诊断价值高,可提高诊断检出率,对原发性肝癌边界、大小和范围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