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8):15-17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循环大动脉脑梗死患者7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未溶栓组(26例)、静脉溶栓组(29例)、机械溶栓组(20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的有效性、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静脉溶栓组(29例)、机械溶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机械取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机械取栓组mRS评分≤2分病例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 w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动脉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29-143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功能CT下机械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普通CT扫描后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死亡率和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3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治疗组m RS评分≤2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迅速改善患者血流状况,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研究急性脑梗死应用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动静脉联合溶栓,观察组则采取机械取栓治疗,各35例.结果:对比治疗有效率,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则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以及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但机械取栓的并发症更低,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则为机械取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58%.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30%残余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治疗后发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机械取栓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发病5~9 h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与传统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高唐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75例,并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机械取栓组40例和传统溶栓治疗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相似文献   

6.
靳英 《智慧健康》2023,(6):144-14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栓机械取栓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机械取栓的困难并探讨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机械取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9例同期未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中应注意手术操作,采取合理的方法取栓,尽可能快速开通血管,以减少血管损伤,避免血栓逃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09-151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预后和安全性。结果取栓后24 h,观察组的持续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好转后恶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持续恶化、无变化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取栓后90 d,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能够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条件允许前提下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常成义 《智慧健康》2023,(14):89-92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治疗各指标、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9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90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频超声治疗在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发病1~3天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超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低频超声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狭窄情况,改善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将机械取栓治疗者设为组1共42例,内科保守治疗者设为组2共86例。分析比较两组间预后指标:治疗24 h后△NIHSS评分等级,治疗1个月后mRS评分等级,颅内出血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卒中史、发病到治疗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病变部位、颅内病变血管这些因素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N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显效率(19.1%)高于组2(12.8%),组1有效率(21.4%)高于组2(7.0%),组1无效率(59.5%)低于组2(80.2%);两组治疗1个月后mRS评分等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恢复优的比率(16.7%)高于组2(11.6%),组1恢复良的比率(38.1%)高于组2(25.6%),组1恢复差的比率(40.5%)低于组2(58.1%),组1死亡率(4.8%)和组2(4.7%)大致相仿。颅内出血比率及住院天数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机械取栓的预后较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采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言语变化,注意监测凝血机制等进行常规护理;而综合护理组则在溶栓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采用综合护理流程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系统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溶栓后的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死亡0例;而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无变化6例、恶化0例、死亡0例,两组溶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综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0274,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其溶栓疗效与护理配合密切相关,提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尿激酶和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将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疗法,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疗法.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1)观察组LVEF为(56.42±1.55)%、对照组为(46.93±1....  相似文献   

17.
PROPELLER FSE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超急性脑梗塞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PROPELLER FSE和EPI两种扩散加权威像序列,探讨PROPELLER技术在诊断超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临床疑诊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分别行常规TIWI,T2WI,T2WI FLAIR序列检查和PROPELLER FSE扩散加权成像、EPI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种不同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和对病变的显示程度。结果两个序列均可分辩出所有非颅底区域梗塞灶,对12个颅底病灶PROPELLER FSE DWI序列检出率达100%,而EPI DWI序列可检出率达58.3%。结论PROPELLER FSE扩散加权成像能提高图像信噪比,并有效消除颅底磁化率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提高颅底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8年7月间的7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肌酸激酶(CK)、心肌磷酸肌酶(CKMB)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4h后,治疗组的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h后,CK,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01/09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20例患者行静脉滴注溶栓剂治疗,给予全程观察护理,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溶栓治疗后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减轻,1例并发胃肠道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使血管再通,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士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