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表现,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病(ESRD)亦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替代疗法。我科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方法,配合积极的护理,大大降低了各种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2~82岁,平均56岁;均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病程8~34年,平均15.6年。接受透析前血肌酐596~1238umol/L。共行HD治疗230人次,其中发生低血压30人次,低血糖10人次。1.2方法常规碳酸氢…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60例,对比全部患者透析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收缩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患者透析治疗后血肌酐(506.2±10.6)umol/L、尿素氮(19.3±1.6)mmol/L、收缩压(123.6±2.9)mmHg,明显小于透析治疗前的(716.3±13.1)umol/L、(26.1±1.8)mmol/L、(156.8±3.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4例,发生率6.7%;心血管意外(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的6例,发生率10.0%;低血糖的5例,发生率8.3%;总并发症发生率25.0%。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该名且关注患者血糖、心血管功能等变化情况,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推进血液透析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6例。对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记录治疗和生存情况;进一步对随访期间死亡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生存时间分为短期存活组(≤3年)和长期存活组(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死亡原因;分析患者性别以及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对长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随访5年间,52例(29.55%)患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48.52±10.38)个月。52例死亡患者中短期存活组34例,长期存活组18例。短期存活组患者各慢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长期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期存活组患者死亡原因中脑瘫、心源性猝死、胃肠道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长期存活组,感染/败血症比例明显低于长期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时年龄≥60岁、血清肌酐8 mg/dl、血清白蛋白≤35 g/L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开始治疗时的年龄、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会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5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Cox模型回归法分析透析开始时各临床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截尾和未截尾组中年龄、白蛋白、糖尿病病程、并发症个数等级、截尾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并发症个数等级、肌酐、白蛋白在Cox模型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结论年龄、并发症个数等级、白蛋白可能是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末期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的42例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并进行观察监测其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糖尿病肾病末期患者透析并发症主要为低血糖与低血压,2年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与严重感染,其死亡患者首次透析肾功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指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DN末期患者应透析应及早进行,并积极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及减少感染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原因。方法 :抽取我院血液透析室60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死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猝死患者20例,对猝死患者(观察组)与其他死亡患者(对照组)死亡前三个月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持透析时间、死亡前1个月的平均透析前血压控制情况、透析间期体重及平均每次超滤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每周透析时间小于八小时、高钾血症及合并糖尿病在观察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维持透析时间、透析前血压增高、每周透析时间小于八小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高钾血症。掌握这些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相关性因素,能够为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水平,观察其对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伴有轻度高尿酸血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患者予别嘌呤醇控制血尿酸于正常范围内。慢性肾衰竭药物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期限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差异。观察终点为:血肌酐较基线翻倍,进入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或血清肌酐>707μmol/L),全因死亡。结果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有升高,但治疗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t=2.22,p<0.01和t=3.35,p<0.05)。治疗组有16例患者达观察终点,对照组有36例患者达观察终点,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比52.9%。2=5.01,p=0.02)。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降低血尿酸,可明显延缓肾衰竭的进展,应尽早降低血尿酸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安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透析通量将其分为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其中低通量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组透析频次:4 h/次,3次/周,透析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半年后观察透析效果,包括: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及炎症指标[血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调查,观察1年、3年生存率。结果透析半年后,高通量组BUN、FPG、2hFPG、β2-MG、hs-CRP水平均低于低通量组,Scr水平高于低通量组(P0.05)。透析1年,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3年,高通量组生存率72.50%,高于低通量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提高血液透析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同时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7-19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7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组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组,各36例。对两组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尿量、钙磷、血脂、白蛋白、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量、24 h净超滤量、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采用肾小球滤过率(r GFR)评估患者残余肾功能;采用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Kt/V)、每周总肌酐清除率(Ccr)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透析6个月后,72例患者中69例获得随访,HD组死亡脱落1例,PD组中脱落2例。两种透析方式均可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PD治疗组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态指标均有所升高,但HD治疗组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可使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稍下降,但PD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后患者的尿量显著减少,而PD治疗组的则稍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间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相近,并发症方面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检测结果,评价MHD患者钙磷代谢状况。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2014年1月-2015年9月患者61名,分别按照年龄、透析龄、白蛋白指标及每周透析次数分类处理,比较患者的血清钙、磷检测结果。结果:(1)年龄≥65岁组血Ca、P与年龄65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透析龄≥5年组血Ca、P与5年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ALB≥35g/L组血Ca、P与ALB35g/L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平均值低于ALB35g/L组,血P平均值高于血清ALB35g/L组;(4)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组与每周进行2次血液透析组比较前者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后者,前者而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后者。结果:MHD患者钙磷代谢控制与多重因素有关,年龄、透析龄、血清白蛋白分别都是影响血磷、血钙水平的单个危险因素,每周透析的次数也是钙磷代谢控制息息相关,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的早期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性微量蛋白尿[1]。我国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2],据我院近8年来收集住院糖尿病患者308例,在除外其他肾脏病后的105例尿蛋白阳性者(或伴少许管型),临床诊断符合糖尿病肾病,使用胰岛素治疗,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作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2.
殷红梅  刘辉 《现代保健》2012,(21):84-86
目的:调查新疆巴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9例,平均年龄(51.60±16.27)岁;男女比例2.1:1;汉族87例(79.82锄,维吾尔族21例(19.27%),蒙古族1例(0.92%)。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原发病、透析次数、血管通路及贫血、钙磷代谢、血压控制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原发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4.13%,糖尿病肾病占30.28%,每周透析2次者占49.42%;13.79%患者每周透析少于2次,每周3次者占43.6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分别占8.26%、5.75%;动静脉内瘘54.02%、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40.23%。在肾陛贫血、肾f生骨病、高血压控制方面,肾性贫血纠正达标率36.78%,较去年上升7.37%。钙磷乘积〈55mg^2/dl^2者57例(65.52%)。血压小于150mmHg/90mmHg者74.7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长已存活134个月。年度转归3例(2.75%)行肾移植;6例(6.9%)转至外院治疗;无改为腹膜透析治疗(PD)患者;年度透析患者死亡率11.93%。死亡患者中原发病最多为糖尿病肾病(84.62嘲。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居死因之首,占30.77%。结论:新疆巴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以汉族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透析不充分;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比例较高;经济困难及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是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A组)、马来酸氨氯地平组(B组),每组23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厄贝沙坦组患者24h尿蛋白明显降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显著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02例,通过抛硬币方式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78.43%,组间差异输入统计学软件中无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0%和27.45%,组间差异输入统计学软件中有意义(P <0.05)。结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相近,但是腹膜透析对该疾病的治疗安全性良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5.
李海剑  刘慧  张红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60-2862
目的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与普通血液透析(IHD)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方法选取在某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肾衰患者38例,随机分为普通血液透析对照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每组19例。对两组患者透析等综合治疗7 d、14 d、30 d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情况、病死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并发症无明显的特异性及差异性,两组治疗方式对患者死亡率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BP组,在治疗后7 d、14 d、30 d时,血清肌酐水平和尿素氮水平都低于IDH组,肾功能恢复较IDH组明显快。结论老年急性重症肾衰竭患者,应尽可能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陈海高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16-1117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隐性糖尿病肾病组和显性糖尿病肾病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MA),按MDRD公式计算GF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隐性糖尿病肾病组和显性糖尿病肾病组CysC、MA值均增高(P〈0.05),且显性糖尿病肾病组CysC、MA值较隐性糖尿病肾病组更高(P〈0.05)。三组中CysC异常率最高。CysC与MA在隐性糖尿病肾病组中呈正相关,在显性糖尿病肾病组中无相关性。结论血清CysC能较好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运用的优缺点。 方法选择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至12月新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20~89岁,平均(61.06±15.09)岁。统计并记录69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导管留置部位与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导管血栓形成情况、疾病转归。对比分析不同的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原发疾病主要为慢性肾炎30例(43.48%)、肿瘤相关性肾病12例(17.39%)、糖尿病肾病9例(13.04%)等,直接直观原因包括急性肾衰竭17例(24.63%)、慢性肾衰竭首次透析内瘘未成熟43例(62.32%)以及内瘘失功9例(13.04%)。14例(20.29%)患者死亡、7例(10.14%)患者好转、33例(47.83%)转为长期血液透析、5例(7.25%)转为腹膜透析、1例(1.45%)患者放弃治疗。4例(5.79%)患者出现了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1.47次/1 000导管日;12例(17.39%)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其中3例(25.00%)溶栓无效,重新置管,余9例(75.00%)患者经溶栓治疗可维持适当的血流量,9例溶栓患者的平均溶栓次数为(3.44±1.84)次。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的患者分别为39例(56.52%)和30例(43.48%),不同部位导管的留置时间无差异[(39.64±25.43)比(38.86±26.77)d,P>0.05],但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0.65次/1 000导管日比2.57次/1 000导管日)和血栓形成率[5.13%(2/39)比33.33%(10/30),P<0.05]均低于股静脉置管。 结论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透析患者第一时间建立了安全、快捷、可靠的临时血管通路,在临床运用中值得推广;但临时中心静脉透析导管也增加了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肌酐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和肾衰竭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并且随着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望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低血糖及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低血糖及低血压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70.6%的患者出现过低血糖,88.2%的病人出现过低血压。结论低血糖和低血压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加强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DN患者生活质量的关健。  相似文献   

20.
毛艳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07-2808,281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49例,将两组患者的资料、实验室诊断、医疗差异、住院环境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血肌酐、甘油三酯及尿素清除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项资料分别为:年龄(66.4±11.5)岁、(54.3±15.5)岁,住院天数为(25.6±10.7)d、(14.7±14.3)d,白蛋白为(25.3±10.2)g/L、(36.1±11.3)g/L,血红蛋白为(77.4±13.4)g/L、(89.5±17.6)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病房环境、责任护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为呼吸系统占43.6%、胃肠道占21.3%、导管感染占17.0%.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及医疗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同时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