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特发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多种方法治疗的结果。方法对58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采用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方法治疗。结果单纯药物复律30例,平均复律天数(8±5)d;电复律22例;药物及电复律不成功6例,占10%。随访期间临床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复律组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18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2例植入抗房颤起搏器有效。结论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及起搏器联合治疗明显提高特发性永久性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201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共发生DVT 16例,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BMI、术后制动时间、DVT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房扑病史、植入导线数均与发生DVT有关联性(χ2=4.219、4.110、5.382、9.314、6.514、4.762,均P0.05)。结论应针对影响因素,及时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9月至2003年9月,共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267例,发生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者有4例,占植入心脏起搏器总数的1.5%,起搏器植入至囊袋破溃时间2.5- 14.0年,平均6.7年。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研究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8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囊袋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及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289例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27例,感染率9.34%;术后6个月感染率4.50%,高于术后1个月感染率1.38%(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导管室环境、囊袋大小、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白蛋白、操作人员手卫生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高风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多样,且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87-188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2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起搏器阈值升高分为起搏器阈值升高组﹙A组,92例﹚及起搏器阈值正常组﹙B组,7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起搏阈值正常组比较,起搏阈值升高组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等因素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起搏阈值升高与上述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冠心病、糖代谢异常、充血性心衰、高脂血症等常见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其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考虑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埋藏式起搏器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植入心脏埋藏式起搏器且年龄≥70岁的122例老年患者(老年组)术后进行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并与同期植入心脏埋藏式起搏器的109例非老年患者(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随访(8.22±6.01)、(7.74±5.82)年,随访率均为100%.老年组囊袋相关并发症和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4.10%与0比较,21.31%与10.09%比较,P<0.05).老年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而非老年组主要为脑血管病和尿毒症.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埋藏式起搏器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并能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临床上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及心律失常类型,合理选择起搏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植入起搏器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SSS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植入双腔起搏器,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观察组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比较干预3、6、9、12个月两组左房舒张末内径,计算每3个月的累积房颤发作频率及房颤发作总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6、9、12个月,干预组房颤频率分别为(36.1±2.4)、(33.2±3.0)、(31.0±2.8)次/3个月,均低于对照组的(38.6±3.5)、(37.9±3.5)、(37.1±2.9)次/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9、12个月,干预组房颤持续总时间分别为(420.6±45.3)、(410.5±37.6)、(385.6±46.0)min/3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450.6±51.7)、(467.2±40.2)、(479.5±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缬沙坦可降低SSS患者植入起搏器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总时间,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以助预防和处理。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6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共78例,包括感知障碍9例(11.5%)、电极脱位10例(12.8%)、囊袋破溃9例(11.5%)、囊袋血肿16例(20.5%)、起搏器感染11例(14.1%)、起搏器综合征12例(15.3%)、血胸和(或)气胸4例(5.1%)、膈肌和(或)局部肌肉跳动3例(3.8%)、电池耗竭提前4例(5.1%)。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危害。应重视起搏器教育,危险因素改善,规范化操作和门诊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P波参数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出现房颤分为A组(出现房颤,25例)与B组(未出现房颤,35例)。比较两组的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波参数Pd、Pmax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预测的价值。结果A组的Pd、Pmax均高于B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P波参数Pd、Pmax预测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房颤的AUC分别为0.865、0.842。结论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Pd、Pmax监测,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是否发生房颤,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1.6±12.6)岁。初次安置起搏器4例,原部位更换起搏器2例。其中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无细菌生长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及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从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术前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M Lengyel  A Jánosi  A Arvay 《Orvosi hetilap》1989,130(15):765-772
To study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 (PVE) we followed 99.5% of 912 patients who had valve replacement from January 1, 1981 through December 31, 1985, for 1 to 6 (mean 3) years. PVE occurred in 27 patients (2.96% or 0.98% per patient-year). The incidence of PVE in the aortic position (3.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mitral position (1.5%): p less than 0.25. PVE developed in 19 out of 329 patients with bioprostheses (5.8%) and in 8 out of 583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alves (1.4%): p less than 0.005. Actuarially at 5 years follow-up 90.7% of the bioprosthetic group and 98.4% of the mechanical valve group was free of PVE (p less than 0.01). Bioprosthetic valve replacement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further increased the risk of PVE compared to valve replacement by mechanical prostheses. In conclusion: in order of importance antecedent endocarditis, bioprostheses, male sex and aortic position are risk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VE. In patients requiring operation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mechanical valves are recommended. As the outcome of PVE is still very grave, author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prophylaxis,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对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皮下囊袋血肿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用2%利多卡因25 ml加肾上腺素0.1 mg局麻做皮下囊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25 ml局麻做皮下囊袋.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囊袋血肿、心率、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无皮下囊袋血肿发生,对照组有3例囊袋血肿.(2)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局麻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无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利多卡因加小剂量肾上腺素可减少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皮下囊袋血肿的发生,但对心率、血压、心律失常发生方面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知识转化框架(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构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方案,为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KTA框架成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活动方案知识转化小组,在国内外电子数据库检索并收集专业性学术团体发表的关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肩关节活动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文献、综述,初步提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方案。经2轮专家咨询后,由知识转化小组修订形成最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方案。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进行分析。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判断系数为0.83,对该领域熟悉程度为0.84。最终形成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方案共包含8个方面内容,证据等级均为I级,证据推荐级别均为A级。结论 首次制定了基于KTA框架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去术后肩关节活动方案,该方案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康复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对减少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96~2006年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213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只施行一般的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特别注意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结果A组的术后并发症为24.7%,B组术后并发症为4.0%,B组的术后并发症较A组明显下降,下降了20.7%,效果显著。结论对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注意个体化护理,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为提出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06例,采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4.45±0.60)分,处于高水平,其中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依从性管理行为得分为(4.77±0.71)分、症状管理行为得分为(4.59±0.76)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为(4.58±0.65)分、信息管理行为得分为(4.19±0.97)分及情绪管理得分为(3.85±1.16)分。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总体自我管理水平较好,但在信息管理及其情绪管理行为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延续护理照顾方案中,应该注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信息及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对36例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9mm)的成年患者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分别采用改良Manougnian法瓣环扩大后植入23 mm CarboMedics机械瓣膜14例(CM组);瓣环上主动脉瓣置换法直接植入19 mm CarboMedics Top Hat Supra-Annular Aortic机械瓣膜22例(CMSA组),于术前和术后6年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收缩期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PGa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并抽取20例健康成年人的超声心动图数据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6年与术前比较,除CMSA组的IVST[(10.37±2.06)mm比(11.03±2.45)mm]和LVPWT[(10.53±2.18)mm比(11.24±3.0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CMSA组的心功能分级、LVDD、PGav、LVEF、LVFS和CM组的全部检测指标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1或<0.05).术后6年CM组的PGav较CMSA组下降更明显[(9.24±5.93)mm Hg(1mmHg=0.133 kPa)比(24.30±12.5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组术后6年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MSA组的IVST、LVPWT、PGa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左心室功能多恢复良好,但行瓣环扩大术应植入较大内径的瓣膜,将有利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且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患者术后1年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受试对象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病率为7.45%(24例)。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是受试对象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p自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的C统计量为0.869(95%CI:0.773~0.947),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患者实际发生情况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法表明,当列线图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03~0.62时,患者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列线图可整合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用于个性化地预测患者术后囊袋感染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永久起搏器置入后患者腰腹不适发生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修订科室护理常规,利用“弹力胸带”,制动患者术侧肩关节,缩短平卧时间,患者腰腹不适发生率由活动前的96.36%降至活动后的13.64%,达到了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