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18):158-160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分析仪检测末梢血常规、静脉血常规结果,为血常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6月本院的200例健康体检者,每例健康体检者均采末梢血、静脉血,分别作为观察1组、观察2组,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参与者知情同意,均以同一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观察1组、观察2组相同健康体检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s,PLT)、平均血红蛋白总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以及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常规检测后,组间RBC、Hb、PLT、MCHC检验结果均值比较差异显著,观察1组明显低于观察2组,P<0.05。组间WBC、MCV检验结果均值比... 相似文献
2.
涂淑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10):72-74
目的:浅析末梢血血常规和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应用结果差异。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56例在本院做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指标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HCT、Hb水平明显低于静脉血,WBC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10min、30min末梢血的PLT水平均明显高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0min、10min、30min末梢血的WBC均明显高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高于末梢血,建议使用该方法进行采血。 相似文献
3.
翟丽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33-34
目的:对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集末梢血,实验组采集静脉血,重复性验证两组样本8项血常规检验指标,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0min、10min、30min的WBC指标检测,以及10min、30min的PL... 相似文献
4.
季雪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4):39-40
目的:探析Sysmex-XT4000i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接受血常规检测患者共112例,按照采集部位不同划分为参照组(采集末梢血)及研究组(采集静脉血),各56例,均给予S y s m e x-X T4000i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统计两组受检者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五分类全自动血球仪检测中的结果差异性,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同时采集我院门诊32例患者静脉血与末梢血,用抗凝剂为EDTA-K2的定量真空管采血抗凝,使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进行对比实验,比较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表明两组WBC、RBC、HCT、HGB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PLT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以静脉血为主,对引起末梢血结果的诸多因素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采集90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和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并做不同时段的稳定性探讨。结果显示,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结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不同价值.方法:抽取80名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19年6月到2021年5月期间.80名患者均不实施分组,分别取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血液的检验结果.结果: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细胞比容结果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利用血细胞分析仪针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方法将我院240例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及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即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末梢血组即采集末梢血进行检验。并在室温环境下对即刻、1h、3h、6h等四个时间点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与静脉血样本相比,末梢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指标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中间细胞(MXD)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与即刻检测结果相比,静脉血在3 h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测6h后,血小板计数值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升高, 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比其余各项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中,相比末梢血样本而言,静脉血样本的优势更明显,不仅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重复检测;且人体血常规检测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在3h内测定样本可最大程度上消除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末梢血与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差异性影响.方法:抽选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健康者共60名设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血常规检验中分别取其末梢血及静脉血为检验样本实施检验.对比末梢血、静脉血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数值差异性.结果:经对比两类血氧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后可知,红细胞压积、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纳入研究.采集60例患者末梢血和静脉血,分别进行血常规检验,将末梢血检验结果纳入末梢组,将静脉血检验结果纳入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程度、血常规检验结果及采血满意度之... 相似文献
11.
项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1):104-105
目的:探究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价值.方法:现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检验科接受的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样本118例分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对照组59例和加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实验组59例,对两组样本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不同方式对两组样本进行检查后,实验组阳... 相似文献
12.
吴钦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142-143
目的:采用MQ-6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分别对末梢血HbA1c和静脉全血HbA1c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相关性,探究末梢血HbA1c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7年8月~2019年1月来本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Q-6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分别检测对照组、观察组的末梢血和静脉全血HbA1c,并采用VARIANTⅡ对静脉全血HbA1c进行检测,同MQ-6000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末梢血和静脉全血HbA1c结果、MQ-6000与VARIANTⅡ的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均良好。结论:采用MQ-6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末梢血和静脉全血HbA1c相关性良好,可以采用末梢血代替静脉全血对糖尿病进行检查监控,操作简单,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方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0日本院收治的感染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诊断)、对照组25例(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两组的检出率、检验结果、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80.00%(阴性5例所占比为20.00%;阳性20例、所占比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0.00%(P<0.05)。观察组患者嗜酸性细胞2例、中性粒细胞10例、单核细胞2例、淋巴细胞5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嗜碱性细胞方面1例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16.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诊断与单纯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诊断比较,诊断效果显著,能提高检出率,明确患者疾病。 相似文献
14.
聂连舒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8):132-133
目的:对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静脉血以及指血的具体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指血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试验组研究对象采用静脉血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在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数据比较上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之中,采用静脉血或指血在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血红蛋白比较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情,不过静脉血在检测稳定性上更胜一筹,如条件允许的话,静脉血仍是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南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136-137
目的:深入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涂片形态学检验的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率在这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中不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异常细胞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均能够检验出异常的细胞,但检验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果将两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促进检验准确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程秀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53-55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二者联合应用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提示与血涂片细... 相似文献
17.
乔万超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138-139
目的:分析血常规标本在检验前分别混匀静置1h、3h、5h、7h、9h和11h对其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2018年12月本院120例体检科采集的血液样本作为本次试验的样本,抗凝处理后,混匀置于室温保存,分别在静置1h、3h、5h、7h、9h和11h后抽取样本进行血常规的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样本中的三大系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的差异。结果:PLT、WBC和NEU%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数值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RBC、Hb和LYM%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静置时间的长短对血常规的检查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影响最大,因此在临床的检验工作中,应注意这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丹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8):99-100
目的:探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的血糖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对比患者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糖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高于快速血糖仪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静脉血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高于快速血糖仪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血糖上优势更为突出,且快速血糖仪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在检测血糖上还无法取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此,临床在检测患者血糖时,一定要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莱芜市煤矿工人血常规异常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莱芜市三大煤矿3 225名煤矿工人,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指端末梢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2009年莱芜市煤矿工人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为7.63%,随着井下作业年限的增长,血常规、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均逐渐增高。通过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工人对血常规异常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显著增加。[结论]煤矿工人职业卫生防治工作中,应加强血常规异常的监测,全面了解职工身体状况,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许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140-141
目的:评估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住院患者80例,对患者血液标本均进行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及显微镜镜检法,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将显微镜镜检法作为参照标准,Sysmex XN-3000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阴性28例,血片手工复检1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阳性,Sysmex XN-3000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阳性52例,血片手工复检50例阳性,Sysmex XN-3000检测敏感性98.04%(50/51),特异性93.10%(27/29)。结论: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