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过去一般认为其多发生于老年人,但目前,脑卒中的发生呈现低龄化趋势,直接威胁着中青年人的健康。研究表明,与中青年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有: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青年高血压控制不良者多见,长期高血压主要损伤小动脉,而且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都可增加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血脂升高以甘油三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睡眠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测确诊的100例OSAS患者及排除的30例患者,分为轻、中、重及正常组,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腰围、睡前及醒后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SAS患者醒后血压显著高于睡前血压。结论OSA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增高的程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对108例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为(12.30±2.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SBP和高血压分级是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其总变异的58.40%。 结论 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较高,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该类患者的血压分级与控制情况,针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临床研究中高血压的增高与失眠有着极大的关系,阻碍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睡眠.当前的医学研究发现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的关系很密切,高血压患者如果因为睡眠不够,其血压就会增高,同时患者的心率也会不断加快,所以确保患者有个良好的睡眠,对于稳定其血压有极大的帮助.在医学研究中,针对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治疗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导致医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患者诉求的重要性,研究也发现患者过多的失眠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增加有很大的危险.文章就重点对失眠合并高血压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并对中医用药的干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徐纯  汪瑶  方铜 《医疗装备》2023,(9):122-125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后血压水平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分娩的82例妊高征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产妇产后42 d的血压水平恢复情况,并统计相关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妊高征产妇产后血压水平未恢复正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产后42 d,82例妊高征产妇中有69例(84.15%)血压恢复正常,13例(15.85%)血压未恢复正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睡眠障碍、负性情绪与妊高征产妇产后血压水平未恢复有关(P<0.05);经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BMI较高、有高血压家族史、有睡眠障碍及负性情绪是妊高征产妇产后血压未恢复正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妊高征产妇产后血压未恢复正常与年龄≥35岁、BMI较高、有高血压家族史、有睡眠障碍及负性情绪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导致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对391个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核心家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婚姻状况、饮茶习惯、吸烟饮酒、饮水类型及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有相关关系,高血压还与住房类型有关;而性别、化程度、饮食口味、喜食肉类、过敏体质、房屋居住地点是可能是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异常与年龄及BMI显相关(P<0.001),高血压还与职业、吸烟饮酒史、饮茶习惯相关,性别、喜食肉类、 居住在山地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高,此外,遗传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父母亲的低血压病史可使子女血压异常发生率显增高,且对女儿的影响更加 明显。结论:多种因素与个体血压异常有关,为进一步探索血压异常的病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过度劳累、紧张、精神刺激和某些情况下的剧烈应激反应,都可成为血压增高的诱发因素。在这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罹患高血压的病人往往会出现血压骤然升高,甚至引起高血压危急症的发生。因此,当高血压病人遭遇上述情况时,需要及时测量血压,一旦血压较平日明显升高,如血压超过160/10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增高达40-5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增高达20-30毫米汞柱以上,就要迅速应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最常见,占80%~90%,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OSAS所致的夜间低氧血症危害极大,常导致多个系统功能损害,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肺心病等的病因。本文分析我院2001~2005年OSAS合并高血压与单纯高血压的临床及治疗,并前瞻观察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和呼吸事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清晨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疾病,遗传因素占30%~50%。肥胖、久坐和饮食摄盐过多者容易发生高血压。清晨高血压与人们清晨苏醒后的交感神经兴奋和体位、活动有关。老年人清晨苏醒后在床上不活动,血压一般不会升高,若清醒后就起床活动,血压会随之增高,而中年人清晨血压是逐渐升高的,一般不会出现清晨高峰。亚洲人的清晨血压比欧洲人明显增高。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早9点心肌梗死的发生比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蒙古族高血压的关联及关联强度。方法 对2589名≥20岁的蒙古族居民进行血压的测量及吸烟、饮酒等因素的调查,采取单因素X^2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OR值作为评价关联及关联强度的指标,用Mantel—HaenszelX^2趋势检验法分析饮酒与高血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男性)、吸烟、饮酒、超重[体质指数(BMI)≥25]、腹型肥胖[腰臀比(WHR)≥0.9]、高血糖(血糖≥6.1)以及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相关联(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BMI、WHR、血糖和家族史等因素后,吸烟与高血压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3,P〉0.05),而饮酒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05,P〈0.0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蒙古族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有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饮酒可能是蒙古族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而吸烟可能不是蒙古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林县营养缺乏人群高血压与临床很可能帕金森病(Clinically Probable Parkinson’s disease,PPD)之间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帕金森病(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人群血压资料来源于1985年林县营养干预试验开始时研究对象的基线调查。病例的诊断,通过两个步骤完成,即第一步采用调查问卷与体格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队列人群进行PPD的筛查,第二步对可疑病例,由中美神经科专家联合诊断,并依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临床诊断标准进行PPD的临床诊断。资料处理采用线性趋势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与PPD有统计学关联,其RR值为1.648(1.147~2.368);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上述关联依然存在。分性别后统计显示,男性高血压与PPD无统计学关联。女性高血压与PPD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相关,其RR值调整前为2.347(1.347~4.091),经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关联依然存在。随着血压的增高,其对应的RR值也随之增加,经线性趋势检验(X^2=11.325,P=0.003),表明血压与PP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在林县营养缺乏地区,高血压是55岁以后女性居民罹患PPD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患PPD的危险性随血压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黄润祥 《现代保健》2009,(16):124-124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长期血压增高会造成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合理的饮食、用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笔者对门诊高血压患者采取以下健康教育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睡眠呼吸暂停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尤其是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引起了相关学科的重视。睡眠呼吸暂停又分为中枢性与阻塞性。目前研究较为深入,更为常见及危害更大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本文就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对108例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为(12.30±2.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SBP和高血压分级是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其总变异的58.40%。结论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较高,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该类患者的血压分级与控制情况,针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特别要考虑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 (diabetichypertension ,DHT)患者发生心血管病 (CVD)的流行率增高 ,是非糖尿病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 2倍 ,女性的 3倍 ,高血压也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据对 3648名 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 4~ 6a研究表明 :DH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比无高血压者增高 4倍 ,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50 %以上 ,DHT患者的平均血压增高 14mmHg ,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 2 0 0 %以上 ,据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FIT) ,n =34 7978例 (其中DHTn =5163例 )的研究 ,12a随访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高血压提出建议。方法随机选择血压控制稳定者与血压控制不稳定者各150例,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有家族史、盐摄入量高、并发高血脂和与发现高血压时BMI增加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是危险因素;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测量血压、食用低钠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好、规律服药和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是保护因素。结论血压控制与高血压家族史、盐摄取量、血脂、生活行为、遵医行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合肥市6个农村乡镇12个自然村,对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3.2%,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1.6%、28.7%、11.1%;农村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吸炯年限、婚姻状况、性别、睡眠时间、体力活动及蔬菜日食用量等。结论 合肥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降低BMI值、戒烟、良好的睡眠、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常食用蔬菜等是预防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导致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L 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对 391个血压异常 (高血压或低血压 )的核心家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职业、婚姻状况、饮茶习惯、吸烟饮酒、饮水类型及体重指数 (BMI)与血压有相关关系 ,高血压还与住房类型有关 ;而性别、文化程度、饮食口味、喜食肉类、过敏体质、房屋居住地点则可能是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异常与年龄及 BMI显著相关 (P <0 .0 0 1) ,高血压还与职业、吸烟饮酒史、饮茶习惯相关 ,性别、喜食肉类、居住在山地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高 ,此外 ,遗传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父母亲的低血压病史可使子女血压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 ,且对女儿的影响更加明显。结论 多种因素与个体血压异常有关 ,为进一步探索血压异常的病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不良生活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病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群生活习惯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已患有CVD的病人嗜盐,吸烟,饮酒,运动,睡眠,便秘等危险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与无CVD对照组相比较,并比较两组间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不良生活习惯及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差异(P<0.05),且不良生活习惯的危险性远大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结论 不良生活习惯是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与血糖、血压、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的相关性。方法对进展性脑梗死与非进展性脑梗死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压、血糖、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和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发病时血糖增高、发热及白细胞增高、收缩压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是进展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血糖、血压、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有较强相关性,合理控制血糖、血压、控制感染和降低纤维蛋白原是阻止进展性脑梗死病程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