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47例,23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24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种血肿清除术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体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组从患者入院到开始手术的时间及颅内血肿清除的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术中,术后的用血量,术后血管活性药使用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微创组均显著少于开颅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有助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整体救治,值得更深入地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2.
龙信聪  肖广新  陈东成 《新医学》2004,35(8):467-469
目的 :探讨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 ,运用精确三维定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 ,精确三维定位治疗组 (A组 ) 36例 ,单纯CT定位治疗组 (B组 ) 33例 ,两组均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A组用自行设计的角度纠正尺与CT定位配合使用进行定位 ,B组单纯用CT进行定位。结果 :A组穿中靶点 36例 ,B组 2 2例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A组血肿清除时间 (5± 1)日 ,B组 (8± 1)日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治疗 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轻型 ,A组 2 2例 (6 1% ) ,B组 13例 (39%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重型 ,A组 2例 (6 % ) ,B组 4例 (12 %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病死率A组 8% ,B组 15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应用精确三维定位方法能更准确地穿中靶点 ,有利于血肿的清除 ,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降低病死率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文奎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微创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开颅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和个人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开颅组改善更显著(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及时清除血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较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较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ICU床旁微创术对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索提高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救治成功率的新途径。方法 以1998年1月-2001年1月我科收治的95例中、重度(出血量>30mL)高血压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内科治疗组(Ⅰ组)30例,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组(Ⅱ组)32例,床旁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组(Ⅲ组)33例,对比3组间的治疗疗效。结果 Ⅰ组30例,死亡19例,死亡率63.3%。Ⅱ组32例,死亡17例,死亡率53.1%。Ⅲ组33例,死亡7例,死亡率21.2%。出院6个月随访总生活能力(ADL),微创组ADL1-3级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 ICU床旁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显著提高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7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传统护理。3周后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周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标准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重型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侧裂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治疗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5. 00%,26/40)显著高于对照组(35. 00%,14/40),而重度残疾、植物人和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中线移位等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发生颅内高压、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以及外伤性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有助于清除颅内血肿,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现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54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手术组)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穿刺组)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血肿清除量、格拉斯昏迷评分(GCS)加分值;计算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分值、病死率.[结果]手术组术后24 h内复查CT血肿清除量、GCS 评分加分值、术后1个月NIHSS评分减分值均显著优于穿刺组( P <0.05);减少了再出血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两组死亡病例、并发肺炎及呼吸衰竭病例无明显差异( P >0.0 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较微创穿刺术治疗HICH,血肿清除量较高,止血较彻底,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微创组4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开颅组3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开骨瓣或骨窗行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开颅组有效率为55.6%,死亡率为11.1%;微创组有效率90.5%,死亡率为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需要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人工硬脑膜是目前常见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寻找理想的人工硬脑膜是神经外科探索的方向。 目的:探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修补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采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不缝合情况下修补硬脑膜缺损,32例采用常规硬脑膜在严密缝合下修补硬脑膜缺损。观察两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开颅血肿清除到颅骨修补的时间间隔、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硬脑膜破损及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能达到减压目的。两组之间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硬脑膜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颅骨修补硬脑膜破损、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低于常规硬脑膜组(P 〈0.05)。表明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在充分发挥减压作用,维持脑功能,缩短手术时间的优势上,能达到和严密缝合硬脑膜同样的效果,为后期颅骨修补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术后再手术原因,减少再次手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其导致再手术影响因素。结果:再手术的原因为迟发性血肿21例(36%)、止血不彻底10例(18%)、术中低血压7例(12%)、凝血障碍6例(11%)、骨窗过小5例(9%)、脑梗死5例(9%)。结论:广泛性脑挫裂伤伴颅骨折为术后颅内再出血手术的高危因素,而首次手术要彻底清除挫碎失活脑组织、直视下彻底止血、术中维持正常血压、对凝血障碍患者术中及时输入新鲜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可以减少再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外伤性颅内血肿64例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的5%。鉴于再次手术死亡率达20.76%,强调在脑挫裂伤手术过程中的正确处理及术后严密观察的重要性。分析了首次开颅术后血肿再形成的原因,探讨减少再次开颅手术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 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3~2016年收治的41例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患儿(均<14周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对采取不同手术时机对患儿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41例手术患儿全部采取开颅手术,术后恢复较好34例,轻微残疾3例,死亡患者4例。两组患儿预后不良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1,P<0.05),6~24 h组患儿预后不良的比例高于<6 h组(43%vs 12%, P<0.05)。 结论 儿童外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颅内损伤的严重程度、硬膜外血肿的部位及手术操作等因素对患儿的预后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急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CT检查/手术确诊的急性颅内血肿117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手术治疗117例,硬膜外血肿57例,硬膜下血肿34例,脑内血肿23例,脑室内血肿3例;按国际GOS评分:良好84例,轻残17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为27.3%(12/44)。结论: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颅脑损伤,正确掌握手术指征,积极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来我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是否发生迟发血肿分为迟发血肿组(研究组)和非迟发血肿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差异及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收缩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舒张压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GCS评分、颅骨骨折、昏迷状态、APTT和舒张压。手术时间是迟发血肿的保护因素,颅骨骨折、APTT和GCS评分是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对入院时手术时间短,合并有颅骨骨折,PT显著延长及GCS评分较低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术后预防迟发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严重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7.5%高渗盐水治疗;B组50例,采用20%甘露醇治疗,监测两组入院后用药4h内各患者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和血钠浓度等的变化及评估患者远期的转归。结果 A组和B组比较,用药即时、0.5h、1h时I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2、1.32、0.28,P均>0.05),但A组用药2h和4h时ICP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9、-9.32,P均<0.05),且A组患者CPP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08、7.60,P均<0.05)。两组用药2h内的血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6、0.50、0.43、1.83、1.20,P均>0.05)。在远期转归上,两组在6h内死亡率、28d存活率、院内感染率及需处理的高钠血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54、1.09、0.02、0.12,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早期应用7.5%高渗盐水,不仅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ICP,还能够提高患者CPP,有利于休克病人的复苏。  相似文献   

18.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13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13例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01~2003-03期间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同期住院治疗的1574例颅脑损伤患中,有113例(7.2%)患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8例(15.9%).中残29例(25.7%),重残25例(22.1%),植物生存17例(15.1%),死亡24例(21.2%)。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有其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早发现,及时手术抢救治疗,能显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术对急性脑出血伴脑室破入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及颅内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伴脑室破入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B组(40例)及C组(40例),分别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显微镜血肿清除+置管引流术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置管引流术,比较3组患者手术用时、置管时间、随访血肿清除率、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B和C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C组患者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和B组(P0.05);3组患者随访脑实质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随访脑室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A和B组(P0.05);C组患者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A和B组(P0.05);同时C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和B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脑室外引流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伴脑室破入,可有效缩短置管时间,提高脑室内血肿清除效果,改善临床预后,并有助于预防颅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损伤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82例肾损伤病人的检查结果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血尿152例(83.5%);B超检查66例,有异常改变43例(65.2%);CT检查86例,65例(76.1%)表现异常。136例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手术治疗29例.26例痊愈,3例死于多发伤失血性休克。17例肾动脉栓塞获得满意治疗效果。本组肾损伤治愈率98.9%.结论:血尿是诊断肾损伤的重要依据。对严重多发伤的病例,不论有无血尿.应常规进行B超和CT检查。轻中度肾损伤能用非手术疗法治愈,肾动脉栓塞对中度肾损伤疗效确切,对严重肾损伤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