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5例成人尸体左肾上腺静脉均为一支,其中97.1%汇入左肾静静,外径为4.45±0.95mm;右肾上腺静脉一支者有34例,其中77.7%汇入下腔静脉,外径为3.45±0.85mm。经右股静脉至左、右肾上腺静脉的长度分别为284.60±16.58mm和310.82±30.57mm。左肾上腺静脉与左肾静脉的夹角为121°29′±18°50′,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夹角为78°37′±15°51′。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丰富国人膈下动脉的解剖学资料 ,为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瓣移植提供依据。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膈下动脉的起始 ,测量其始端外径。截取膈 ,在体视学显微镜下观察膈下动脉在膈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 ,测量膈下动脉的可游离长度。结果 :膈下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 ,占起始总数的 4 6.19% ;起始于腹腔动脉 ,占起始总数的 36.4 4 %。左膈下动脉起始端外径 ( 1.55± 0 .4 3) mm,右膈下动脉起始端外径 ( 1.81± 0 .39) mm;可游离长度左侧为 ( 15.4 2± 3.2 8) mm,右侧为 ( 17.69± 7.34 ) cm。结论 :国人膈下动脉主要起源于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膈下动脉在膈的分布范围广阔 ,可游离长度充分。  相似文献   

3.
为提供与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插管有关的解剖学资料,在56例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肠系膜上、下动脉起始部位、外径、干长以及始端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测量了从腹股沟韧带下20.0mm 处到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的长度和前正中线长度,分别为283.0±17.9mm,212.7±25.9mm 和501.6±37.5mm.插管长度与前正中线相关回归方程式为:肠系膜上动脉(?)=0.28X+144.3,肠系膜下动脉(?)=0.34X+46.4.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50具成年男尸上,观测了100例腘动脉及其分支。腘动脉的外径介于3.1~6.2mm之间;平均长度为160.0±14.5mm,其中介于145.0~174.0mm之间者占74%。据膝中动脉的支数分为五型,以1~2支者常见。据腘动脉终端分支的位置分为两型,其中常位分支多见,占96.0%;按终端分支情况分为四型,以腓胫后干多见,占94.0%。并对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和腘动脉的体表投影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硫酸钡乳胶混悬液,灌注50只新鲜的离体山羊心脏的左、右冠状动脉,经软X线造影和解剖观测结果: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自主动脉的左窦和右窦。左冠状动脉外径(3.42±0.74mm)大于右冠状动脉外径(2.98±1.02mm);96%的心脏由单独的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上2/3;冠状动脉分布类型以左优势型多见,占96%,均衡型占4%,未发现右优势型;窦房结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者占62%,起自左冠状动脉者占28%,起自左、右冠状动脉者占10%;房室结动脉均起自左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6.
利用股深动脉介入法治疗下肢缺血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利用股深动脉介入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成人尸体标本65具(男35,女30),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分支与吻合;测量外径、夹角和可游离长度;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5.53±1.15mm;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外径分别为3.14±0.65mm和2.96±0.47mm,与主干的夹角分别约85.2±14.5°和135.3±12.5°。在股三角中部,由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和股动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74.37%,股深动脉前后还与一些小静脉和纤维索相邻。结论股深动脉可用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但与附近血管神经的关系复杂,容易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可作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首选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带血管蒂枕骨骨模瓣行枕颈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罐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和8例头颈铸型标本(5例保留骨胳)上,解剖并观测枕骨骨膜的血供情况,并在标本上模拟术式设计。结果枕骨骨膜血供丰富,枕动脉的枕支和降支及椎动脉第三段各发出到枕骨的骨膜支为11.0±1.5、2.5±1.0、3.8±0.9支,骨膜支的外径为0.3~0.8 mm,骨膜支相互吻合成网;枕动脉枕支可游离长度为3.7±0.3 cm,外径2.1±0.2 mm;枕动脉降支可游离长度为2.1±0.2 cm,外径1.5±0.2 mm;椎动脉可游离长度为3.6±0.2 cm,外径2.6±0.4 mm。结论设计带血管蒂枕骨骨膜瓣转位行枕颈融合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隐动脉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50侧正常国人新鲜尸体下肢的隐动脉显微外科解剖、染科灌注试验及动脉造影观察,探讨了皮瓣的血液循环模式和临床应用要点。主要结论如下,隐动脉出现率本组为100%,在收肌结节上8.5±1.7cm,起于股动脉,起始部外径为1.65+0.39mm,血管蒂游离长度为11.34±1.8cm,供血面积为36cm×16cm。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人尸体50具(男48具、女2具)100侧颞浅动脉及其分枝进行了观测。1.颞浅动脉主干起于颈外动脉并直线延续者49.0±5.0%,与颈外动脉呈120°—170°角者51.0±5.0%。颞浅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67.27±1.09mm,颞浅动脉在颧弓下段长度平均35.6±0.46mm,在颧弓上段长度平均31.63±1.0 mm。颞浅动脉主干在颧弓平面稍上方明显迂曲者37.0±4.83%。颞浅动脉起始部外径平均2.51±0.36mm,在平颧弓高处外径平均2.0±0.3mm。2.本文观测了颞浅动脉的分枝,即咬肌动脉、面横动脉、颞中动脉、颧眶动脉及耳上动脉。3.颞浅动脉的额枝从分又点发出后往前上方走行的角度以垂直线为准平均38.43°±14.8°,额支外径平均1.71±0.32mm,内径平均1.23±0.28mm。4.颞浅动脉顶枝向后倾斜度(与垂直线的夹角)平均25.9°±16.1°,顶枝位于颧弓中点睡直线和乳突后缘垂直线之间,眶上缘水平以上。分枝类型为干线型、分叉型、分散型和无顶枝型四种。顶枝的外径平均1.49±0.35mm,内径平均1.17±0.29mm 5.本文讨论了颞浅动脉在插管化疗及颅内外动脉吻合术中的意义,并提出了操作时必须注意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肩部血管蒂骨膜(骨)瓣的解剖学基础与术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肩部带血管蒂骨膜 (骨 )瓣移位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察并测量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来自 :①胸肩峰动脉 ,主要分支中锁骨支长度 (2 .0± 0 .1)cm、外径 (1.2± 0 .2 )mm ;肩峰支长度 (5 .1± 0 .4 )cm、外径 (1.5± 0 .2 )mm ;三角肌支外径 (1.9± 0 .2 )mm ,发出点至三角肌和胸大肌入肌点长度分别为 (4 .8± 0 .5 )cm和 (3.2± 0 .4 )cm。②旋肱前动脉 ,主要分支中外侧降支长度 (6 .0± 0 .7)cm、外径 (1.2± 0 .2 )mm ,起点距肱骨大结节最高点为 (4 .1± 0 .7)cm ;内侧降支外径 (1.0± 0 .7)mm ,起点距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 (4 .0± 0 .6 )cm。③旋肱后动脉 ,其大结节骨膜支起点外径 (1.2± 0 .2 )mm ,供骨面积为 3.0cm× 5 .0cm。④肱动脉肌间隙支发升支直接骨膜支 ,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 ,其外径 (1.1± 0 .3)mm。上述动脉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 :以肩部血管为蒂的骨膜 (骨 )瓣 ,是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及骨坏死的重要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在102例教学用过的下肢标本上,对腘动脉及小腿动脉进行了观察: 1.成人腘动脉的平均长度为17.36±1.17cm。膝上内动脉和膝上外动脉分别起白有腘动脉中段上1/3和中段中1/3各有40.59%和46.53%。膝下内动脉和膝下外动脉起自下段上1/3各有32.35%和36.37%。膝中动脉起自膝上外动脉38.78%。 2.腘动脉均在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在其始部的下方2.4±8.1cm处分出腓动脉,后者有3.92±1.92%特别发育,并代替胫后动脉分布。 3.测量小腿动脉的管径及与主干所呈角度。  相似文献   

13.
小儿胆囊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观察了163具(男97、女66)小儿胆囊动脉的支数、起源、起始位置、进入胆囊的部位及分支、分布,主要结果为:1,单支胆囊动脉113例,双支胆囊动脉48例及三支胆囊动脉2例,出现率依次为69.33±3.61%、29.45±3.57%及1.03±0.97%。2、189支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出现率为87.91±2.22%。3、146支胆囊动脉起始点位于胆囊三角内,出现率为67.91±3.18%。4、160支胆囊动脉经胆囊颈左侧入胆囊,出现率为74.42±2.98%。5、5例双胆囊动脉的深支起源于肝实质内的肝前段动脉,出现率为2.33±1.03%。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外科回盲部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在50具成人尸体(男33,女17)上观测了回结肠动脉主干长度及分支行程和吻合情况,以及起端外径等。结合回盲部手术,讨论了手术中结扎回结肠动脉的平面,寻找血管的标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脾动脉的应用解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应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休50具,对脾动脉及分支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1)脾动脉平均长为11.50±1.12cm,脾动脉的弯曲以2~3个弯曲多见,占58%±6.98%,(2)脾动脉管径:脾动脉起始端管径为0.68±0.17cm,终末端管径为0.54±0.15cm。(3)脾叶动脉在距脾门2.38±1.18cm处,由脾动脉发出,二分支型最多,占70%±6.48%。(4)脾段动脉有3~6支,4支最多,占50%±7.07%。  相似文献   

16.
后髓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和脊髓血管病显微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未离断的脊髓标本上解剖观察后髓动脉的起源、分布特点,以及后外侧动脉的位置与形态。结果:后髓动脉分布均匀,主要出现于第3~11肋间动脉,其中以第9肋间动脉最多29支。相邻两后髓动脉多相距1~2个节段动脉。在脊髓胸腰部可见后髓动脉呈典型的“发卡”样折曲。脊髓后外侧动脉由后髓动脉的升、降支吻合而成,它位于后根附着处的前方。结论:后髓动脉数量多,分布均匀,这些特点有助于脊髓血管造影时对后髓动脉的辨认和将其与前髓动脉相区别。脊髓后外侧动脉是位于后根附着处前方的两条连续管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肱、桡动脉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选用了32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对肱、桡动咏的穿刺部位及其邻近的静脉、神经、肌腱、腱膜等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观察。确定了穿刺部位动脉的体表定位,提出了最佳穿刺段落及进针方向,结合临床应用经验介绍如何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相应的穿刺段。  相似文献   

18.
经颞浅动脉进行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66具男尸(30~70岁),用1/20mm精确度的卡尺测量了以下内容:(1)颞浅动脉从耳屏前缘中点水平至上颌动脉、面动脉、舌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上缘和至颈总动脉分叉点的距离;(2)颞浅动脉在耳屏前缘中点水平和颈外动脉干在其各主要分支起始部上缘处的最大口径(外径);(3)颈外动脉各主要分支起始部的最大口径;(4)颞浅动脉与上颌动脉间、颈外动脉主干间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观测100例成年尸体(男70,女30)腘动脉长度及外径,膝关节支起始外径,腘动脉体表投影,腘动脉末端及膝中动脉分支类型,腘动脉起端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32例游离肩胛皮瓣上的旋肩胛动脉,其起于肩胛下动脉,发浅、深分支。浅支又称肩胛皮动脉,穿三边孔后发出数小支供养肩胛区皮肤。深支入骨、肌肉。肩胛皮动脉一般有五条分支,其中内侧支和降支较恒定,口径较大。在活体上,于肩胛骨外侧缘距离肩胛下角8.4cm处,可扪及动脉搏动,此点可作为肩胛皮动脉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