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的卒中患病情况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准格尔旗常住居民,进行统一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2007年4-12月本次流行病学研究共计调查72 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非卒中69 762人,卒中2588例,卒中患病率为3.58%.②35~44岁、45~ 54岁、55~ 64岁、65~74岁和≥75岁年龄组卒中患病率分别为0.46%、1.46%、4.68%、7.35%和6.28%,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75岁组略为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x2 =448.361,P<0.01)、脑出血(x2=105.243,P<0.01)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5~54岁年龄组男性脑梗死患病率(1.27%)高于女性(0.96%);55~ 64岁年龄组男性脑出血患病率(1.35%)高于女性(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女性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平均值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组女性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水平组比较,其相对危险性亦升高(均P <0.01).TC≥5.68 mmol/L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高于TC正常水平者,相对危险性亦提高(P<0.01). 结论 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卒中患病率为3.5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在45 ~54岁、55 ~64岁年龄段的脑梗死、脑出血患病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55岁年龄组女性的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阳市城区成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贵阳市城区宅吉社区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1512人(男634人,女878人),分为6个年龄组(≥20—30、≥30~40、≥40~50、≥50—60、≥60~70、≥170岁),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测定。MS采用2005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共识定义。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调查人群中Ms的粗患病率为29.7%(男性26.5%,女性32.0%),女性高于男性(χ2=5.346,P〈0.05),标化患病率为29.1%(男性26.6%,女性31.6%)。MS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女性在≥60~70岁达到高峰,男性在≥140~50岁达到高峰。调查人群中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压升高及空腹血糖升高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9.5%、38.0%、49.1%、35.9%、55.2%,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8.3%、39.4%、47.6%、36.1%、56.0%。调查人群中,1335名(88.3%)有一项以上代谢组分异常。MS患者中,有3、4及5项代谢组分异常者分别占43.2%、39.9%及16.9%。结论贵阳市城区宅吉社区成人MS的患病率较高,MS的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20682人群糖尿病筛查及1566人OGTT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为积极开展对糖尿病的防治,我们在1994年北京地区年龄≥25岁、城市农村各半的20682人群进行标准馒头餐试验,以馒头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者1566人施以OGTT、胰岛素、血脂、尿白蛋白及血压(BP)、ECG检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糖尿病(DM)患病率为3.44%,比1980年增高4.8倍,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为3.26%,北京近郊和远郊农村DM和IGT患病率都明显高于城区(P<0.001)。BMI≥25和BP>18.7/12.0kPa(140/90mmHg)者DM和IGT的患病率明显高于BMI<25和BP≤18.7/12.0kPa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等倍级数递增。本次调查而诊断的DM组中,已并发冠心病者占26.96%,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者占32.8%。  相似文献   

4.
目的抽样调查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抽样调查北京地区≥60岁人群1865人,根据问卷调查及临床医师检查进行MCI诊断,分析其中资料完整的1750人的MCI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①1750人中,患MCI203例,患病率为11.6%。其中≥75岁者的患病率(123例,15.7%)高于〈75岁者(80例,8.3%);文盲(130例,17.5%)高于非文盲(73例,7.2%);农村(92例,19.4%)高于城区(111例,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虽然女性患病率(111例,12.3%)高于男性(92例,10.8%);无配偶的老人(77例,13.7%)高于有配偶的老人(126例,1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卒中病史中,仅卒中对MCI患病率有影响(χ2=18.853,P=0.000)。经年龄、性别分层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对年龄〈75岁、≥75岁及不同性别人群的MCI患病率仍无明显影响(P〉0.05);而卒中可增加老年男性(χ2=16.858,P=0.000)、女性(χ2=4.531,P=0.045)及〈75岁(χ2=33.024,P=0.000)人群MCI的患病率。③随着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卒中疾病种类的增加,在男性(χ2=11.119,P=0.004)和〈75岁人群中(χ2=6.117,P=0.047),MCI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OR:2.134,95%CI:1.459~3.120)、居住在农村(OR:2.084,95%CI:1.502~2.893)、≥75岁(OR:1.853,95%CI:1.342~2.559)及文盲(OR:2.178,95%CI:1.517~3.128)是MCI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是老年人群患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75岁人群及男性老人,预防卒中对预防痴呆的发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徐州市2002和2012年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2年与2012年徐州市经济开发区≥3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2002年调查对象2564人的平均年龄为(51.8±13.2)岁,高血压患病率为23.6%;2012年调查对象4109人的平均年龄为(52.6±13.2)岁,高血压患病率为33.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002年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45岁(45~55岁,OR=2.59,55~65岁,OR=3.34,65~75岁,OR=7.08,≥75岁,OR=11.11;均P0.001)、超重(OR=1.69,P0.001)、肥胖(OR=3.18,P0.001)、饮用井水(OR=1.88,P=0.003)、不经常饮茶(OR=1.55,P=0.011)、食用植物油(OR=0.60,P=0.001)。2012年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45岁(45~55岁,OR=1.67,55~65岁,OR=4.05,65~75岁,OR=6.55,≥75岁,OR=10.83;均P0.001)、超重(OR=1.69,P0.001)、肥胖(OR=3.26,P0.001)、饮酒(OR=1.30,P=0.002)、吃饭口味一般(OR=0.68,P=0.001)。结论与2002年相比,2012年徐州地区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患病影响因素从饮用井水等贫穷因素转为不良生活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现况。方法入选宁波市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健康体检人群5569例,将有高血压的2572例分为:男性60~69岁组451例,70~79岁组364例,≥80岁组192例;女性60~69岁组946例,70~79岁组431例,≥80岁组188例。将非高血压2997例按上述方法分为:男性60~69岁组578例,70~79岁组448例,≥80岁组241例;女性60~69岁组773例,70~79岁组601例,≥80岁组356例。分析清晨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5569例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为33.0%。女性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者明显高于男性(28.3%vs 17.6%,P<0.01);男性单纯收缩压≥140mm Hg比例高于女性(70.6%vs 57.6%,P<0.01)。无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清晨高血压总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2.5%vs 16.9%,P=0.000),60~69岁组女性清晨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P=0.000),而≥80岁组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结论上午健康体检常规测量血压是发现清晨高血压最有效、简便的方法,老年女性更应关注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和脑卒中后残疾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92年(3 257人)和2000年(2 838人)采用同样方法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县,在所抽取的区/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992年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分别是7.2%、7.9%和8.0%,到2000年分别提高到12.2%、12.7%和13.7%。1992年调查显示城市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农村(8.0%vs4.8%),2000年城乡差异消失。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者残疾率分别是30.8%和31.2%,残疾率随年龄而增加,80岁组残疾率高达57.3%。以北京市同期人口数推算脑卒中患病人数:1992年约97 000人,2000年约228 000人。推算脑卒中残疾人数:1992年约29 915人,2000年约71 261人。结论从1992年到2000年北京市5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大幅度增长,尽管在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处于稳定水平,但是由于脑卒中患者人数急剧增加使残疾人数激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认知障碍对北京市城乡≥60岁人群的预期寿命(LE)、健康预期寿命(ALE)及ALE/LE比值的影响。方法纳入的样本来自"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课题,对象为宣武区(城区)、大兴区(近郊平原)、怀柔区(远郊山区)≥60岁老年人群。于2009年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2111人行认知功能的评估。2011年对该样本进行随访。根据能否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健康与否。应用多状态寿命表IMaCH软件计算各年龄段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的LE、ALE和ALE/LE比值。结果基线调查的2111人中认知障碍者有312例。①北京市老年人总体LE和ALE趋势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认知障碍组的LE和ALE均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②认知障碍组中,城市低龄组(〈70岁)男性LE和ALE均明显低于同龄段女性。男、女,城、乡均为高龄组(≥80岁)的LE和ALE最低,但与认知正常组比较,城、乡均为女性的LE和ALE下降程度大于男性。③ALE/LE比值总体趋势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ALE/LE比值在两组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是认知障碍组的比值下降速度更快,尤其以农村高龄(≥80岁)女性ALE/LE比值最低。结论认知障碍对北京市老年人的LE、ALE、ALE/LE比值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农村高龄女性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变化,为制定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2000年和2017年横断面调查的代表性数据进行分析,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主要研究变量为自报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对象中自报高血压病人的比例)、新检出高血压患病率(现场调查中检测出的高血压病人的比例)及总体高血压患病率(自报高血压患病率和新检出高血压患病率的合计)。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代人口学分布特征、患病率及不同人口学特征间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2000年和2017年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总体患病率粗率分别为52.9%和65.8%(P<0.05)。两个年份中总体患病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报患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新检出患病率则呈下降趋势(P<0.05)。两个年份中男女性自报患病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0~79岁人群自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卢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比较老年与非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控制情况,描述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10年卢湾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面对面调查方法,共调查600例调查对象,其中45~59岁328例,60岁及以上272例。结果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0%vs 42.33% χ2=0.17,P=0.676),45~59岁年龄组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7%vs 51.50%,χ2=20.60,P=0.000)。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监测对象高血压控制率低于2010年卢湾区社区管理高血压一般对象(25.5%VS54.8%,χ2=79.39,P=0.000)。结论卢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老年人,本次监测对象中高血压患者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人夜尿增多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郑州市40岁及以上人群夜尿增多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的方法抽取101 60例郑州市40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进行夜尿增多问卷调查.对夜尿增多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夜尿次数增多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比较. 结果 4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9880例纳入统计分析,夜尿≥2次者占31.5%;随着年龄增大夜尿增多患病率增加(OR=1.05,95%CI:1.04~1.05,P<0.01),7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8.9%);糖尿病组夜尿增多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43.1%比29.7%,OR=1.51,95%CI:1.34~1.71,P<0.01).夜尿增多组前列腺症状评分高于无夜尿增多组(5.1±5.3比1.7±2.7,t=-23.562,P<o.01). 结论 40岁及以上人群夜尿增多患病率与年龄、糖尿病和前列腺疾病相关.为减少夜尿增多对40岁及以上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加强夜尿增多的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预防对策。方法2004年以乌鲁木齐市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随即抽样对2 100人入户调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行为危险因素等。结果(1)样本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5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5%,女性患病率为59%,男女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危险因素调查显示:人群总吸烟率31%,酗酒率29%,超重率达33%,不运动率为44%。(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酗酒、超重和缺乏运动等是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35岁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阜新农村≥35岁常住(≥5年)高血压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FPG按1997年ADA建议分类,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9.7%,男性高于女性;女性IFG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0%,男性低于女性;DM患病率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IFG及DM患病率随血压级别增高而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血压级别、超重或肥胖。结论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IFG及DM患病率较高,应给予关注,综合评估,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老年人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126例。依年龄分为3组(年龄〈55岁组,24例;55岁≤年龄组〈75岁,66例;年龄≥75岁组,36例),比较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并分析CHA2DS2-VASc评分、术前左房前后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术前转复成功者与术后房颤复发率的关系。结果(1)CHA2DS2-VASc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s=0.64,P=0.0001)。(2)通过(11.7±13.6)个月的随访,19.0%患者复发,≥75岁年龄组在术后复发率与〈75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和14/66和8/36,χ2=2.223,P=0.329)。(3)在术前给予转复治疗成功的28例患者中,≥75岁组患者较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0,P=0.215)。结论≥75岁房颤患者有更高的出血风险;对于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时间在1年内的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可作为≥75岁房颤患者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与〈75岁患者人群并无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中村"石牌社区55岁以上人群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近10年来的变化。 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2013年广州石牌社区55岁以上人群(975人)进行代谢异常患病情况(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调查,并与2002年该人群(639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该人群2002年肥胖的患病率为14.7%,标化率为12.2%,2013年为15.3%,标化率为13.1%。2002年该人群MS患病率为32.2%,标化率为30.6%。2013年该人群MS的患病率为32.1%,标化率为31.1%,其中女性MS患病率34.1%,高于男性(27.5%)。女性MS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腰围、收缩压、FBG、TG和低HDL-C是MS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广州市石牌社区55岁以上人群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状况严峻,与10年前对比其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长春市20岁以上居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状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春市朝阳区和绿园区部分20岁以上常驻居民3960名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从打鼾≥2级者中随机抽样200名,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估算人群OSAHS的患病状况。结果有效问卷3648份(有效率97.64%),≥2级打鼾为31.00%,男性(40.07%)高于女性(21.76%);不同职业中,司机组最高(42.47%)。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加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90%为标准,估算人群OSAHS的患病率为4.81%。结论长春市20岁以上人群OSAHS的患病率为4.81%,人们对打鼾和OSAHS的发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贵阳市社区年龄≥60岁人群血压情况及脑卒中患病与代谢综合征(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10个社区5182例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以10岁为界,分为60~69岁组2437例、70~79岁组1755例和≥80岁组990例,分析脑卒中与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5182例老年社区居民中,高血压前期人群比例25.67%,高血压患病率39.56%,MS患病率16.92%,脑卒中患病率5.77%。与60~69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高血压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明显升高、MS患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MS患病率低于女性(P<0.01)。MS患者脑卒中患病率高于非M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MS患者的2.53倍(OR=2.530,95%CI:1.966~3.257,P<0.01)。结论贵阳市社区老年居民随着年龄增长,人群收缩压逐渐上升,脑卒中惠痛与高血压和MS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整体职业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海淀区科研院所20岁以上人群共15387名。分别采用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和中华糖尿病学会(CDS)关于MS的诊断标准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照NCEP—ATPⅢ及CDS标准,该人群中MS未经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9%和8.7%;经标化后患病率为7.5%和6.5%。男女标化患病率为7.6%,7.6%和7.7%,5.1%、两性的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长的特点。MS表现以脂代谢紊乱为主。结论本组人群MS经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5%(ATPⅢ)和6.5%(CDS)。北京地区MS患病情况应引起重视与干预。体重增加、体脂堆积为北京地区MS的成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病率,观察ISH患病率与民族、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60岁以上老年人3416例,进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横断面调查,统计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人群ISH的患病率。结果共有2957例完成调查,应答率为86.56%(2957/3416);人群整体ISH患病率为25.50%(754/2957)。按民族比较,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ISH患病率分别为27.67%(397/1453)、25.00%(260/1040)、20.12%(97/482),3个民族间存在统计差异(χ2=11.01,P<0.01);按性别比较,男性患病率为22.89%(356/1555),女性为28.39%(398/1402),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11.72,P<0.01);按年龄比较,(61~70)岁、(71~80)岁,80岁以上ISH患病率分别为21.38%(347/1643)、29.56%(295/998)和33.33%(112/336),3个年龄段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4.01,P<0.01)。结论新疆乌鲁木齐ISH患病率存在民族、性别差异,且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江苏省成年人肥胖测量指标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4个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随机抽取8 400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肥胖、中心型肥胖、体质指数(BMI)、腰围和腰身比等肥胖测量指标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 江苏省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8.5%,肥胖率为13.6%,中心型肥胖率为30.8%.不同年龄组居民糖尿病患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5),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肥胖、中心型肥胖、BMI、腰围和腰身比均与糖尿病患病显著相关(χ^2=39.01、86.82、95.11、114.61、119.76,均P<0.05),且随着BMI、腰围和腰身比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不断升高;BMI、腰围和腰身比每增加1个测量单位,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应升高13%(OR=1.13,95%CI:1.10~1.15)、5%(OR=1.05,95%CI:1.04~1.06)和8%(OR=1.08,95%CI:1.07~1.10);腰身比、腰围和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SD),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62%(OR=1.62,95% CI:1.49~1.76)、61%(OR=1.61,95%CI:1.48~1.75)和49% (OR=1.49,95%CI:1.38~1.62),BMI、腰围和腰身比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依次升高. 结论 BMI、腰围和腰身比与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糖尿病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