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腰围身高比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寻找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343名人员,体检项目包括腰围、身高、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T测定腹腔内脂肪面积。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结果 .343名体检者中共检出19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总患病率为56.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0.2%(127/181),女性患病率为42.0%(68/162)。在ROC曲线分析中,男性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女性为0.673,男性及女性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543 0(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44.4%)和0.568 3(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46.8%)。结论 泉州地区人群腰围身高比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切点值男性为0.543 0,女性为0.568 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用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中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的效果和差异。方法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按不同身高分组,根据诊断中心性肥胖的WC切点(男性≥85 cm,女性≥80 cm)和WHtR的切点(≥0.50),比较预测中心性肥胖的一致性,并计算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诊断学指标。结果WC与WHtR在男女性人群中预测中心性肥胖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05和0.816。但在身高较低(男性<160 cm,女性<150 cm)或身高较高(男性≥180 cm,女性≥170 cm)人群中,两指标预测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均≤O.6)。以WC诊断切点预测危险因素聚集,在男女性身高较低人群中,其灵敏度均较低,而在身高较高的人群中,特异度均较低;而用WHtR诊断切点预测危险因素聚集,在不同身高组中预测的灵敏度(男性为56.1%~64.1%,女性为64.7%~73.2%)和特异度(男性为70.0%。74.5%,女性为59.2%~75.9%)均较好,且波动范围较小。结论在全人群中,男女性WC和WHtR对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评价中心性肥胖预测效果相当;但在身高较低或较高的人群中,WHtR的预测效果优于W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和体重指数(BMI)预测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济南市城区1 170名7~17 岁儿童青少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WC、WHtR和BMI预测代谢紊乱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C、WHtR和BMI诊断的肥胖预测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风险。结果 WC预测4种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压、低HDL-C和高TG)中≥1项或≥2项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63(0.59~0.66)和0.74(0.69~0.79),WHtR对应值分别为0.62(0.58~0.65)和0.74(0.69~0.79),BMI对应值分别为0.64(0.60~0.67)和0.75(0.70~0.80)。WC诊断的腹型肥胖(WC≥性别和年龄别的P90)预测儿童青少年4种代谢紊乱中的≥1项或≥2项组分的OR(95%CI)值分别为2.88(2.15~3.86)和6.83(4.47~10.44),WHtR诊断的腹型肥胖(WHtR≥0.50)对应的OR(95%CI)值分别为2.63(1.86~3.71)和5.77(3.65~9.13),BMI诊断的肥胖(BMI≥性别和年龄别的肥胖界值) 对应的OR(95%CI)值分别为3.03(2.17~4.23)和6.35(4.03~10.00)。结论 WC、WHtR和BMI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重要预测因子,WC、WHtR和BMI预测代谢紊乱的效果相当。考虑到WHtR 界值的简单易记性,WHtR或许可替代WC和BMI作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汉、维吾尔(维)族3~9岁儿童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分布特征,探讨其作为儿童肥胖筛查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4月抽取新疆四地区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汉、维族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及WC;以WC的性别年龄别第80百分位值(P80)以及WHtR≥0.48为参考值,在BMI正常儿童中筛查可能患有腹型肥胖的儿童。结果 共测量3~9岁儿童4 024名,其中汉族2 461名,维族1 563名;汉、维族儿童WC、WHtR P50和P80数值相近,P95相差明显;BMI正常的汉、维族儿童中存在WC≥P80或WHtR≥0.48的儿童:BMI正常的4~岁汉族男童中,WC≥P80的比例为8.0%,4~岁维族女童中该比例为16.3%; <7岁儿童中WHtR≥0.48的比例在10%以上,随着年龄段增长该比例逐渐下降。结论 新疆汉、维族儿童WC和WHtR分布特征相似,WC和WHtR可用于从BMI正常儿童中筛查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时与BMI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城乡居民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映肥胖的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的关系,并通过肥胖指标预测血压值。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我国九省城乡18~60岁的成年居民6 433人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以及超重率、肥胖率、中心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横断面分析,同时分析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的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方程以肥胖指标预测血压值。结果城市男性居民的平均BMI值、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城市女性居民的平均BMI值、腰围、超重率、肥胖率、中心肥胖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农村居民,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随着BMI值、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的增加而升高。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女性的年龄回归系数要高于男性。男性BMI值每增加0.77、腰围每增加2.43cm、腰臀比每增加2.66%和腰围身高比每增加1.54%,其收缩压升高1mmHg;而女性,相应的值分别为0.75、2.12cm、2.54%和1.53%时,其收缩压升高1mmHg。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腰围身高比仅和女性舒张压有相关关系。结论肥胖指标与血压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线性关系。腰围身高比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预测作用并不好于其他反映肥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比较某社区中年人群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与血压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的预测效果。方法 以在金昌市金川区某社区开展的健康行为因素调查中4 088例中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比较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随BMI及WHtR的数量变化,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BMI及WHtR对高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适宜切点。结果 该社区中年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着BMI、WHtR的增大而升高,且BMI对血压的升高作用大于WHt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WHtR与不同性别中年人群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相关关系。男性BMI较WHtR对高血压的预测效果更优(Z=2.06,P=0.020),女性BMI较WHtR对高血压的预测效果也更优(Z=1.77,P=0.038)。结论 该社区中年人群中BMI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性较WHtR强,应将BMI≥24.0 kg/m2和(或)WHtR≥0.5的中年人群做为该社区高血压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反应向心性肥胖的人体测量指标之一,对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该文对WHtR指标特点,WHtR与高血压发生、患病相关关系,WHtR对高血压发生的预测能力以及基础医学研究中WHtR反映的向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腰围身高比(WHtR)结合体质指数(BMI)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效果, 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1 327名职工2010年的体检资料, 将WHtR(非中心性肥胖<0.5、中心性肥胖≥0.5)按BMI(正常体重<24.0 kg/m2、超重24.0~27.9 kg/m2、肥胖≥28.0 kg/m2)分层, 比较不同组别人群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MS)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结果单独采用BMI指标, BMI<24.0 kg/m2者中有22.8%的中心性肥胖者被漏诊;单独采用WHtR指标, WHtR<0.5者中有15.0%的超重/肥胖者被错误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WHtR预测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MS的OR值分别为1.63、1.43、1.45和3.27, 均大于BMI预测OR值的1.31、1.19、1.28和1.74;与BMI<24.0 kg/m2且WHtR<0.5的人群比较, BMI<24.0 kg/m2且WHtR≥0.5的人群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和MS的风险分别为1.68、2.08和20.10倍, BMI 24.0~27.9 kg/m2且WHtR<0.5的人群患高血糖和MS的风险分别为2.88和9.25倍, BMI24.0~27.9 kg/m2且WHtR≥0.5的人群患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MS的风险分别为2.57、3.09、2.94和61.70倍, BMI≥28.0 kg/m2且WHtR≥0.5的人群患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MS的风险分别为5.94、3.33、4.91和183.33倍。结论WHtR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大于BMI, WHtR结合BMI能够高效识别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测中国儿童青少年MS的WHtR适宜界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宁和浙江省(市)19 284名6~15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统一收集、整理、录入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研究预测儿童青少年具有≥2个危险组分的WHtR适宜界值。结果 ROC曲线显示6~9岁组男女童WHtR分别在第85、80百分位(P85、P80)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5.78%、85.41%和49.21%、79.87%。男女童WHtR的P85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0.64,分别与同性别儿童WHtR的P80、P90 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15岁组男女童的WHtR也分别在P85、P80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9.60%、85.90%和47.01%、80.07%。男女童WHtR的P85 AUC分别为0.68、0.63,与同性别人群P80的AU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大于同性别P90的AUC(P<0.05)。结论 预测6~9岁组具有≥2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WHtR切点应选在0.48;预测10~15岁组MS的WHtR切点,男性选择0.48、女性选择0.46较为适宜,均分别对应同性别年龄组人群WHtR的P85数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第一种肥胖(obesity-1)筛查指标,以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第二种肥胖(obesity-2)筛查指标,分析出生体重与两种肥胖相关性。方法 选择上海市3所初中和3所小学3 960名7~18岁在校学生。遵循自愿原则,对所有合格入组学生(共3 687名)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学生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出生体重≥2 500 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每增加1 000 g,其儿童期发生obesity-1的危险性增加1.3倍(OR=1.32,95%CI:1.1~1.59,P=0.003);发生obesity-2危险性增加1.22倍(OR=1.22,95%CI:1.0~1.47,P=0.041)。 结论 在出生体重≥2 500 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增加,发生两种肥胖危险性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围身高比(WHtR)对代谢综合征(MS)的筛检能力并确定界值,以期获得简单、准确、经济、家庭化的MS筛检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河南省某县为研究现场对成年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进而通过MedCalc软件对WHtR与腰围预测MS各代谢异常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计算WHtR筛检MS的界值并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人群的特征。结果WHtR与WC相比,除对MS少数组分预测能力无统计学差异外;对其余各组分的预测能力均较强;WHtR筛检MS的界值为男性0.51,女性0.52,不考虑性别差异的界值为0.52。对假阳性和假阴性人群进行特征分析显示:假阳性组人群的体重、BMI、腰围等指标高于假阴性组,其余指标低于假阴性组。假阳性组中存在任意一个组分异常者的人数占80.78%;存在任意两个组分异常者人数占8.59%。结论WHtR对MS单组分及复合组分异常的预测效力均较强,适合作为MS的筛检指标,其诊断界值可定为0.52。 相似文献
13.
陈春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6):601-602
已有大量肯定的科学证据证实,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相关.而与此关联的指标如腰围、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的研究,探讨了这些指标对于疾病危险的预测力,提出这些指标与体重指数(BMI)同时应用可以增强对疾病的预测力,且腰围、WHtR可能是独立于BMI以外很强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腰围身高比(WHR)来探测重庆市成年人正常体重中心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在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0000名18~59岁的在职正常成年人,测量其身高、腰围(WC)、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和WHR,检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分析正常体重[18.5≤BMI(kg/m2)<24]非中心肥胖组(WHR<0.5)与中心肥胖组(WHR≥0.5)相关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肥胖和心血管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1 612名正常体重者中,1801(15.51%)名为正常体重中心肥胖.正常体重非中心肥胖组与中心肥胖组WC水平分别为(73.71±5.91)、(84.47±4.58)cm(F=328.74,P<0.01);舒张压水平分别为(72.85±10.30)、(78.22±11.90)m Hg(1 mm Hg=0.133 kPa,F=23.62,P<0.01);甘油三酯分别为(1.22±0.95)、(1. 97±1. 91)mmol/L(F=114.70,P<0.01);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4.66±0.84)、(5.04±0.92)mmol/L(F=13.10,P<0.01);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41±0.31)、(1.25±0.29)mmol/L(F=29.44,P<0.01);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为(2.65±0.74)、(3.03±0.77)mmol/L(F=9.98,P<0:01);血糖水平分别为(4.94±0.82)、(5.25±1.37)mmol/L(F=47.21,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中心肥胖组相比,正常体重中心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的OR值(95%CI值)分别是1.28(1.02~1.60)、1.49(1.20~1.84)、2.24(1.92~2.60)、1.77(1.53~2.05)、1.58(1.15~2.16)和1.31(1.06~1.63).结论 WHR能够较有效的分析正常体重中心肥胖和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心肥胖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腰围身高比值是否能更好地反映肥胖对成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以"腰围身高比值"或"腰围/身高比"或"腰围/身高"、"高血压"、"ROC"等为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中外重要数据库,同时追溯相关参考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性别以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对高血压调查对象的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作为评价指标.利用Stata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全部人群男、女性WHTR的AUC(95%CI)分别为0.680(0.645~0.714)和0.718(0.676~0.761);对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3项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男、女性WHTR的AUC(95%CI)分别为0.686(0.637~0.736)和0.795(0.770~0.819).与BMI、WC及WHR相比,无论男女,均是WHTR对高血压的AUC合并值最大.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女性WHTR的合并值大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TR可能比BMI、WHR、WC能更好地反映肥胖对成人尤其是对中国成年女性高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人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联。方法 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选取60个监测点人群(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6 632人。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进行随访,完成随访者27 762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比。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分析,共纳入27 112名研究对象,观察到脑卒中事件1 333例;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6 907名研究对象,观察到缺血性卒中事件1 128例;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5 984名研究对象,观察到出血性卒中事件205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腰围身高比0~0.45组为参照,脑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 0.55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1%(HR=1.21,95%CI:1.00~1.46)、26%(HR=1.26,95%CI:1.04~1.53)和60%(HR=1.60,95%CI:1.29~1.99),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01);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 0.55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0%(HR=1.30,95%CI:1.05~1.60)、33%(HR=1.33,95%CI:1.07~1.64)和61%(HR=1.61,95%CI:1.26~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24);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 0.55组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73%(HR=1.73,95%CI:1.02~2.94),0.46~0.49和0.50~0.5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结论 控制体重预防脑卒中及其亚型,可将腰围身高比作为体重控制指标之一。尤其重点关注腰围身高比≥ 0.55的年龄<50岁人群,同时不应忽视腰围身高比0.46~0.49人群。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效果,为选择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早期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1993-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GHNS)数据库中10 163名年龄在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血压偏高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腹型肥胖预测血压偏高的风险.结果 腰围预测7~11岁男生、12~ 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0.62~0.66),0.63 (95%CI=0.61 ~0.65),0.57(95%CI=0.55~0.59)和0.58 (95% CI=0.56~0.60),腰围身高比对应值分别为0.60(95% CI=0.58~ 0.62),0.59(95%CI=0.57~ 0.61),0.51(95%CI=0.49~0.53)和0.56(95%CI=0.54~0.58).两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的腹型肥胖均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腰围诊断的腹型肥胖预测7~11岁男生、12~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OR(95%CI)值分别为4.12(2.76~6.16),2.65(2.01~3.50),2.21(1.40~3.49)和2.50(1.88~3.31),腰围身高比对应的OR(95% CI)值分别为2.74(1.98~3.80),2.27(1.75~2.94),1.63 (1.14~2.32)和1.75(1.37~2.24),腰围略优于腰围身高比.结论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因子,腰围的预测效果略优于腰围身高比.但考虑到腰围身高比界值的简单易记性,仍可推荐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中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腰围身高比(WHtR)(TyG-WHtR)与认知障碍的关联。方法 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2011年和2015年的8 946名中老年人为基线人群,构建队列数据库。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中老年人基线TyG-WHtR不同水平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联,并分别进行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结果 8 946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7.08人年,认知障碍发病密度为21.15/1 000人年。与TyG-WHtR的Q1水平相比,其Q3和Q4水平分别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32%(HR=1.32,95%CI:1.09~1.60)和47%(HR=1.47,95%CI:1.14~1.91)。趋势检验显示,认知障碍风险随TyG-WHtR水平升高而增加,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分层分析显示,45~59岁人群中,与TyG-WHtR的Q1水平相比,其Q3水平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34%(HR=1.34,95%CI:1.02~1.78);≥60岁人群中,相比于TyG-WHtR的Q1水平,其Q3和Q4水平分别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31%(HR=1.31,95%CI:1.01~1.72)和63%(HR=1.63,95%CI:1.15~2.31);男性中,TyG-WHtR水平与认知障碍风险无统计学关联(P>0.05);女性中,相比于TyG-WHtR的Q1水平,其Q4水平使认知障碍风险增加76%(HR=1.76,95%CI:1.26~2.46)。结论 中老年人中较高的TyG-WHtR水平可增加认知障碍风险,且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早期的心血管健康管理和科学合理的体重管理对预防认知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6~18岁学生进行腰围和身高检测,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百分位数、腰围身高比的均值,比较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年龄、城乡和性别差异。结果2010年调查5141名学生,城市男生1287名、城市女生1256名、农村男生1300名、农村女生1298名。广州市6-18岁学生随年龄增长腰围不断增加,女生在青春发育期腰围值接近男生,其他年龄组均是男生超过女生。同性别各年龄组的腰围城市大于乡村。城乡男女生6-18岁WHtR在0.40至0.45范围内波动,13岁前城乡男生WHtR高于女生,13岁后女生wHtR大于男生或与男生重叠。同性别各年龄组的WHtR均是城市大于乡村。结论广州市6~18岁城乡学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在年龄、性别、城乡表现出差异;该数据为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腰围身高比的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广州地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