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49椎采用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固定节段4~6节。患者均在72 h内手术。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12~46(28±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6例恢复至B级4例,2例无恢复;B级10例恢复至C级6例、D级3例、1例无恢复;C级15例恢复至D级9例、E级2例,4例无恢复;D级6例恢复至E级3例,3例无恢复;E级4例仍为E级。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35.36%±7.48%,术后纠正到91.48%±2.15%,末次随访时为90.56%±1.63%;Cobb角:术前为37°±8°,术后及末次随访为-4°±2°。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急性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能达到椎体早期复位和脊髓减压目的 ,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1年3月~2005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21例,其中GSS固定15例,USS固定6例。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2·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术后CT示螺钉位置不良9枚,其中Ⅰ级6枚,Ⅱ级2枚,Ⅲ级1枚,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无脑脊液漏。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中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一定风险,根据术前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及进钉方向,胸椎椎弓根螺钉在中上胸椎骨折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患者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23~68岁,平均42.6岁;压缩性骨折35例,骨折脱位19例,爆裂性骨折12例。骨折部位:T_3 4例,T_4 8例,T_5 8例,T_6 16例,T_7 22例,T_8 8例。其中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固定43例,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 salspine system,USS)固定23例。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分级:B级8例,C级23例,D级19例,E级16例。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螺钉位置不良6枚,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均无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根据术前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深度及方向,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MSF患者在伤后2~11 d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测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25±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术前为30%~70%(48.3±7.8)%,末次随访时为80%~100%(9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角术前为20~35(28.3±5.8),°末次随访时为5~15(7.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无松动、断裂。Frankel分级:A级3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3例、D级1例;C级4例均恢复至D级;D级9例5例恢复至E级,4例无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MSF能有效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15例。按受累椎体统计,15例共20椎:T43椎,T65椎,T710椎,T82椎。按Hanley-Eskay分类:爆裂骨折6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脱位2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6例,B级4例,C级4例,D级1例。均行胸后路复位、椎管减压、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15例均获随访,平均20.3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0.3%,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标准,除A级及1例B级无恢复外,余8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再丢失。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5例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14. 6±1. 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Frankel分级:6例术前D级者末次随访均恢复为E级; 19例术前E级者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9例,D级6例。骨折3例,爆裂骨折18例,骨折脱位8例,爆裂脱位6例。均进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使伤椎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丽明  顾锐  林野  朱庆三 《中国骨伤》2008,21(8):603-605
目的:回顾分析一组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理论依据。方法:胸椎骨折脱位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岁。以累及椎体统计,23例共31椎体:T22椎,T32椎,T45椎,T56椎,T610椎,T74椎,T82椎。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7例,骨折脱位9例,爆裂脱位4例。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4%,恢复到术后平均90.3%;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ASIA分级提高1~2级,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21.7分。结论: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治疗方面,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损伤节段可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有效地预防远期伤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9.
经伤椎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入螺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4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E级2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7年9月,对7例患者应用此法治疗。平均随访11.6个月(6-20个月)。按ASIA分级标准检查神经功能,用X线片测量伤椎术前、术后后凸畸形的角度和椎体前缘高度进行临床评价。结果7例患者中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2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术前为53.00%±9.59%,术后为72.00%±6.70%,丢失4.00%±3.72%(P〈0.01);后凸畸形角度术前为21.00°±6.57°,术后为8.00°±4.18°(P〈0.01),丢失2.00°±2.67°(P〈0.05)。7例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椎体成形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上胸椎严重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18例上胸椎严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34.3岁。按Denis分型:爆裂骨折15例,骨折伴脱位3例。损伤节段:T1-T22例,T32例,T3-T42例,T4-T58例,T5-T62例。Wolter外伤性椎管狭窄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2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2例,D级4例,E级3例。均采用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后通过影像观察Cobb角及椎管狭窄度,通过Frankel分级的变化评估神经症状,通过CT复查术后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的位置。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年,平均2.3年。Cobb角由术前的(26.50±5.62)°改善为术后的(21.20±3.54)°(P〈0.05);椎管内占位改善率61%。术后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2例,C级3例,D级3例,E级6例,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CT复查示椎弓根螺钉88.5%(69/78)位于椎弓根内。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是坚强、安全、有效的胸椎严重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T1~4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各类上胸椎损伤68例(共384枚螺钉),上胸椎骨折/脱位45例,均行Ⅰ期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核合并后凸畸形23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矫形术。所有患者结合术中胸椎椎弓根四壁探查、术后手术节段椎体X线片、CT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及与椎弓根壁的关系和距离。结果椎弓根壁损伤54枚(14.06%),其中外侧壁损伤39枚(10.16%),包括Ⅰ级损伤27枚(7.03%),Ⅱ级损伤12枚(3.12%);内侧壁损伤15枚,均为Ⅰ级损伤。无1枚螺钉损伤上下壁,无1枚螺钉同时损伤超过2个壁,无术中置钉失败,螺钉松动位移2枚,创伤患者Frankel分级无加重,非创伤患者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的5.9分提高至术后的11.5分,未发现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或节段不稳表现。结论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相对安全的操作方法。术前详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的置钉技术,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2月共收治5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年龄60~74岁,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5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断钉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D级9例,E级48例;术后ODI评分:优16例,良27例,可14例,优良率75.4%。结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纠正Cobb角,且能避免恢复高度的丢失,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为49.2%±15.7%,术后3 d及3个月分别为99.2%±4.5%、9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32.3°±9.6°,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分别为3.5°±3.4°、3.9°±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5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0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病例共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B级10例,C级12例,D级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减压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有效随访,平均28.3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由术前的(24.3±4.6)°平均恢复到(3.6±1.2)°;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由术前(35.8±5.3)%平均恢复到(90.2±3.8)%;椎管占有率由手术前平均(58.3±10.7)%恢复至术后平均(8.4±1.7)%。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后随访部分有明显改善。Dennis工作评分:11例患者可以再次获得稳定工作。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确实,且手术后对于神经恢复有良好改善,能使部分患者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3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54个月,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术前平均37.2%(12%~51%)和平均78.3%(32%~87%),术后恢复至平均94.3%(92%~97%)和平均97.5%(92%~99%)。术前Cobb角平均23°(13°~38°),术后平均5.1°(0°~10°)。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均恢复1级以上。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效果经常不满意,手术方式仍有争议。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40例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撬拨复位短节段内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3-63岁,平均45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与相邻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平均值之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发生。术前有神经功能不全损害的4例患者获得完全恢复。患者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7.4°±8.0°恢复到术后2.1°±5.7°(P=0.000);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由术前52.7%±13.2%恢复到术后91.2%±9.4%(P=0.000);伤椎后缘平均高度比由术前92.6%±8.3%恢复到术后98.5%±2.9%(P=0.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椎弓根置钉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义拉图  杨勇  方宇  刘刚  段新民 《骨科》2013,4(2):77-79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5例.男18 例,女27 例;年龄49.0~ 68.0岁,平均55.3岁.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据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39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椎体骨折部位:T11 6例,T12 18例,L1 17例,L2 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0.5-6.0 d,平均2.8 d.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0-36.0个月,平均23.4个月.Frankel分级D级6例患者恢复至E级,37例E级患者无变化,与手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得到良好恢复,Cobb's角,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也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