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城区婴幼儿肥胖干预措施,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制定适合社区儿保医生实施的婴幼儿肥胖干预方案,针对看护人开展婴幼儿饮食健康促进活动,干预周期为一年。 【结果】 干预组婴儿食物转换月龄晚于对照组,进食肉类、蔬菜及水果的频率多于对照组,进食甜饮料的频率少于对照组;随访一年后婴儿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儿童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长的线性生长无差异。 【结论】 城区婴幼儿肥胖干预方案适用于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单纯性肥胖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的健康问题,还可延续至成人,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对肥胖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重视[1]。为了解影响婴幼儿单纯性肥胖治愈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单纯性肥胖及其社区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儿童肥胖发病率已从80年代中期的2.7%增至90年代中期的17.7%,且30%~80%肥胖儿可发展为成人肥胖。可见儿童肥胖的干预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对本社区保健的婴幼儿进行肥胖调查和干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肥胖早期干预措施并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2个城区随机选择12个社区为研究现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个社区,对研究社区所管辖的所有0~35个月儿童进行身高(身长)和体重的测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高标准体重作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标准。干预组接受为期1年的干预,内容包括生长监测、喂养指导和咨询。干预方式为讲座、咨询、发放宣传折页、墙报、门诊咨询等。干预后对所有12个研究社区的0~47个月的儿童进行身高(身长)和体重的测量。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相似(干预组超重13.3%,肥胖4.6%;对照组超重14.9%,肥胖4.7%);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肥胖发生率下降了28%,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干预组肥胖发生率的下降在12~47个月的儿童中尤为明显,下降幅度达60%,而对照组同一年龄段儿童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婴幼儿肥胖干预在城市社区实施是可行的,该干预方案对婴幼儿肥胖发生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城市婴幼儿喂养行为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探索改善城市婴幼儿营养喂养行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等15个城市(区)为研究现场,对所有0~18月龄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折页、制作宣传墙报、举办家长讲座、观看光盘、指导浏览育儿网站等,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婴幼儿喂养技术、儿童营养评价及喂养指导、饮食行为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常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问题及解答等。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儿童的饮食种类、喂养环境、喂养技能等的变化判断干预效果。结果 0~6月龄儿童中开始添加辅食的平均时间(4.4月)比干预前(4.2月)有所延后,添加的第一种辅食(59.3%为米粉,29.1%为蛋黄)及喝果汁的情况(60.5%的儿童没喝果汁,仅16.8%常喝果汁)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7~12月龄儿童开始添加辅食(5.0月)、断母乳的平均时间(5.2月)均有所延后,添加的第一种辅食(58.9%为米粉,28.4%为蛋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37.8%每周吃3次以上瘦肉、48.6%每周1次以上肝脏或血)、喝果汁的情况(仅33.5%常喝果汁)、进食方式(74.1%的儿童为面对面喂饭)、诱导进食方式(54.9%通过表扬诱导吃饭,儿童拒绝时49.9%会继续鼓励尝试)比干预前显著改善。13~30月龄儿童动物性食物的摄入(50.9%每周吃3次以上瘦肉、56.9%每周1次以上肝脏或血)、喝果汁的情况(仅29.5%常喝果汁)、进食方式(90.1%单独做饭、45.3%面对面喂饭并鼓励儿童自己吃)、诱导进食方式(64.2%通过表扬诱导吃饭,儿童拒绝时47.2%会继续鼓励尝试)、进食技能的训练(84.1%进行用勺吃饭训练)等也比干预前显著改善。由于方便、实用性高,讲座(35.7%)和宣传折页(36.0%)成为最受欢迎的干预方式。结论城市婴幼儿的喂养行为通过干预得到了显著改善,接受度最高的干预方式为讲座和宣传折页,今后应尽量多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旨在为指导母亲正确的喂养行为、预防儿童期乃至成年期的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1 76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根据Z评分、BMI筛查出肥胖儿童,招募知情同意参与该次研究的儿童及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肥胖发生率为4.70%,婴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中,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正常、父亲文化程度高、户外活动时间2~3 h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有积极作用。结论:在婴幼儿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父母亲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有效控制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家庭喂养行为与婴幼儿超重/肥胖间的关系,为婴幼儿超重/肥胖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喂养人自填问卷,对北京市牛街社区176名0~3岁婴幼儿家庭主要喂养人的喂养行为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依据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将调查对象按照体重分为不同组别(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运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不同体重组间主要喂养人喂养行为的差异。结果经BMI计算分类,北京市牛街社区婴幼儿超重儿童占12.5%,肥胖儿童占8.5%。分析结果显示,喂养人喂养行为中强迫型喂养行为在不同体重组(正常、超重/肥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家庭喂养行为中强迫型喂养行为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通过干预家庭强迫型喂养行为可降低婴幼儿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大庆市城区2岁以内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城市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儿童保健门诊抽取常规体检的0~18个月健康儿童40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对儿童主要看护人实施为期半年的干预后再次进行终末调查。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率86.0%。家长在儿童营养与喂养知识方面存在误区,家长对此方面的知识有广泛需求。结论经对家长举办培训,家长喂养行为与喂养方法得到改善,项目开发的宣传资料及宣教方式干预效果良好,基本满足家长和医生的需求,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幼儿肥胖发生状况及家长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12个社区中1~35个月儿童4654人为研究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长别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计分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其中215名肥胖儿家长和215名正常体重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肥胖发生率为4.7%。肥胖儿中父母超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肥胖儿总的能量摄入高于正常体重儿,生后4个月内肥胖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应关注喂养方式,包括提倡母乳喂养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情况及早期喂养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依据自愿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00例婴幼儿分为观察组(早期喂养干预)和对照组(正常喂养),每组均行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表调查,据此又分为高风险、中低风险两组,干预4个月,比较各组过敏性症状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指标,同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婴幼儿过敏性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表显示高风险147例,中低风险153例,其中发生过敏性症状139例(46.33%),皮肤症状居首位(92例);观察1组婴幼儿6个月龄过敏性症状总发生率高于观察2组(P0.05),低于对照1组(P0.05),且观察2组过敏性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四组6个月龄身长、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接触宠物为婴幼儿过敏性症状发生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过敏风险评估及早期喂养干预对降低婴幼儿过敏性症状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需加强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0~3岁婴幼儿针对饮食行为的肥胖早期干预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为探索儿童肥胖症的有效早期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沈阳、青岛、重庆、厦门每个城市随机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各4个,收集0~1岁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HO体质指数标准作为儿童超重的判定标准。干预组通过群体宣教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喂养和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培养婴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并针对超重儿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通过干预前后儿童的饮食行为、超重率等指标的变化判断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结束时干预组不健康食物的进食明显少于对照组。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对超重影响最大的是干预前的状况(OR为2.445,95%CI为1.950~3.066),干预时间、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月龄均为保护因素[OR及其95%CI分别为0.835(0.776~0.900),0.744(0.590~0.938)和0.925(0.895~0.957)],而父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均增加儿童超重的风险(OR分别为1.045,95%CI为1.005~1.087和1.052,95%CI为1.011~1.094)。【结论】干预措施虽然尚未显示出对肥胖的作用,但可有效改善婴幼儿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喂养行为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于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健康体检并诊断为超重或肥胖的学龄前儿童14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明确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情况,并综合上述资料给予喂养行为干预指导。分别对比干预前后患儿的生长速率、营养状况、相关行为变化情况及患儿家长肥胖知识知晓率。结果干预后患儿的体重生长速率为(0.4±0.2)kg/月,显著低于干预前的(0.6±0.3)kg/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肥胖、超重人数占比分别为30.00%、32.86%,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的46.43%、53.57%,而正常体重人数占比为37.14%,干预前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患儿自觉减少食物摄入、自觉放慢吃饭速度以及合理运动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患儿家长肥胖危害、肥胖危险因素、肥胖防治对策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喂养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与体重均衡发展,同时改善相应行为,并提高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北省6~23月龄婴幼儿超重肥胖状况及出生因素和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及控制儿童超重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PS抽样方法,调查湖北省贫困地区6县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以WHO性别月龄别BMI为超重肥胖的标准。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婴幼儿2 667人,其中男童1 438人(53.92%),女童1 229人(46.08%);超重209人(7.84%), 肥胖151人(5.66%)。出生时为巨大儿的婴幼儿超重率较高,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剖腹产的婴幼儿肥胖率较高,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是婴幼儿肥胖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湖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男童、剖腹产出生、出生后前6个月为非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肥胖的风险较高,需积极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北京市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可持续性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有效策略及方法。方法 在东城、海淀和顺义区每区选择干预校和对照校各一所 ,于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4年 3月针对干预校三、四年级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干预活动 ,同时设立自身对照和外部对照。结果 干预前后干预校的肥胖率分别为 1 4 1 9%和 1 5 93 % ,超重率分别为1 4 73 %和 1 6 3 3 %。干预校的知识合格率由干预前的 1 3 66%上升到干预后 3 3 73 % ,态度合格率由 83 40 %上升到 86 61 % ,行为合格率由 61 1 8%上升到 74 3 0 %。结论 干预工作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产生一定效果 ,但肥胖控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蒋宝凤  蔡蔚  张莲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目的:探讨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降低幼儿患龋率、龋均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个社区共220名足月出生6个月的婴儿开展口腔健康早期干预3年。结果:2·5岁时两组幼儿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5岁时两组幼儿龋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展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降低婴幼儿龋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喂养习惯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该文就婴幼儿喂养习惯,即喂养者的喂养方法特点,喂养者与婴幼儿的关系、喂养的条件及评价喂养习惯的方法和指标做一综述,指出为了寻找喂养中存在的规律,有待于今后研究出相对稳定的方法来评估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社区0~3岁散居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以社区中0~3岁的3624名儿童为调查对象,进行常规儿保门诊体检.结果:莘庄镇散居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与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低出生体重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健康教育的知识普及,从源头上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琪  金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1050-1052
【目的】 探讨社区0-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 通过医院系统保健门诊对干预组进行预防性干预和家庭行为治疗,监测2007年1-12月满3个月的婴幼儿超重和肥胖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一直到3周岁。 【结果】 通过干预措施,婴幼儿超重发生率由21.59%降至16.53%,肥胖发生率由6.53%降至4.18%。干预前后儿童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在常规保健基础上,提供预防性干预和家庭行为治疗能有效防治儿童早期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和早期BMI增量与1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方法选取出生日期在2012年1-6月,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生、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同时在《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上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喂养情况等信息。最终,有完整资料的共1 113份,其中男孩590名,女孩523名。使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2.80%和6.20%。巨大儿、父母文化程度高、人工喂养、0-3个月和3-6个月BMI增量大的1岁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1岁时婴儿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2,95%CI:0.42-0.92),较大的0-3个月BMI增量(OR=1.52,95%CI:1.39-1.67)和3-6个月BMI增量(OR=1.43,95%CI:1.27-1.61)是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早期快速的增长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