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02-2005年6340名16~18岁性病流行特点,为相关部门找出相应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性病疫情报告系统的资料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报告的16~18岁新发性病病例按病种、年龄和性别计算发病构成比。结果2002-2005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报告的16~18岁新发性病发病率由2002年度的435.5/10万上升至2005年度的881.7/10万;性病病种构成前3位的依次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和尖锐湿疣;性病感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结论2002-2005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报告的16~18岁新发性病呈逐年增长趋势,需广泛、持久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预防性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深圳市居民脑卒中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估深圳市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深圳市居民脑卒中监测数据资料,采用趋势检验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分析脑卒中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08―2018年深圳市居民脑卒中年均粗发病率为215.48/10万,APC为1.1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2.07, P=0.07)。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37.89/10万,高于女性的191.30/10万。0~<45岁年龄组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5岁时发病率开始迅速上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75岁年龄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APC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 P < 0.001)。  结论  2008―2018年深圳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率较为稳定,但高年龄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关注老年人脑卒中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死亡情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 Joinpoint 软件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膀胱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19年膀胱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03/10万和5.16/10万,2019年膀胱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82/10万和2.24/10万。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5%。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发病与死亡的净漂移值分别为1.96%和-1.21%。 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病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降低。队列效应亦表现不同,出生越晚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死亡风险低。结论 1990一2019 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并且近年代出生人群发病风险升高,提示近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群应作为膀胱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死亡情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数据库,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Joinpoint软件分析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甲状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19年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75/10万和2.05/10万,2019年甲状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51/10万和0.39/10万。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5%(P<0.0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3%(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病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降低。队列效应亦表现不同,出生越晚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死亡风险低。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青岛市2014-2018年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为脑卒中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证据。方法 发病和死亡病例来源于“青岛市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系统”。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计算标化发病和死亡率,计算年化百分比(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4-2018年青岛市共报告脑卒中发病104 031例,脑卒中的粗发病率为261.4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26.19/10 万;死亡42 751例,粗死亡率为107.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8/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289.25/10万和234.15/10万;死亡率:116.32/10万和98.73/10万。均为P<0.001),农村高于城市(发病率:269.08/10万和235.44/10万;死亡率:123.82/10万和51.37/10万。均为P<0.001)。男、女发病率APC分别为3.46%(P=0.991)和3.36%(P =0.820)。男性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为1.01%(P=0.008)。发病和死亡的类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72.95%、56.14%),发病和死亡的季节以春冬季为主(26.35%、30.05%)。结论 脑卒中是影响青岛市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为脑卒中综合防治决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4—2020年杭州市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的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监测数据,对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人群特征及年度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标准人口计算脑卒中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应用Joinpoint软件对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变化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 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的年均粗发病率为335.47/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9.15/10万;脑卒中年均粗死亡率为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86/10万。脑卒中男女标化发病比为1.22∶1,标化死亡比为1.04∶1。2014—2020年杭州市脑卒中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avearge percentage change,AAPC)为-0.88%(t=-0.96,P=0.38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为-10.94%(t=-15.37,P=0.001)。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增加。但2014—2...  相似文献   

7.
女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10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年龄为26~75岁的1 880例女性患者,以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女性尿失禁的18个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查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9.4%.最常见的尿失禁为压力性尿失禁,其发病率为20.6%;急迫性尿失禁次之,为7.0%;少部分患者为混和性尿失禁,为1.8%.年龄、体重指数、绝经、阴道分娩、阴道助产、尿路感染、便秘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尿失禁的发病是多因素的结果,应积极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中国15岁以下儿童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以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贡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计中国15岁以下儿童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平均年百分比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2015—2019年0~4岁组儿童的哮喘发病率最高,为1826.34/10万;1990—1994年0~4岁组儿童的哮喘死亡率最高,为0.64/10万。从1990—2019年,0~4岁组、5~9岁组、10~14岁组儿童哮喘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下降了10.75%、8.26%、7.36%,0~4岁组发病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上升了0.30%,5~9岁组、10~14岁组分别下降了0.06%、0.08%。0~4岁组的发病、死亡风险最高;晚产队列发病风险更高,早产队列死亡风险更高。结论 1990—2019年,中国15岁以下儿童哮喘发病率稳定、死亡率显著下降,晚出生队列哮喘发病率的相对风险增加。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影响儿童哮喘发生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保护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免受哮喘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 - 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 了解布病发展趋势。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 - 2018年全国布病监测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发病率趋势变化, 总体趋势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估计;采用局部回归季节分解法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季节特征;同时绘制各年龄发病率随年份变化热力图。结果 2004 - 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524 980例, 死亡16例, 发病率为2.61/10万, 病死率为(3.05 × 10-3)%。全国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 = 11.58%, 95%CI:7.91% ~ 15.25%, P < 0.001);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未见明显变化趋势(均P > 0.05);西藏自治区呈下降趋势(AAPC = - 55.19%, P < 0.001);其他省份均呈上升趋势(均AAPC > 0, 均P < 0.05)。全国发病高峰出现在4 - 6月;按省份划分, 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福建省、安徽省发病高峰以4 - 8月为主, 重庆市、上海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发病季节与病后3个月不同结局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季节发病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结局的关联。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秋季发病组的死亡和残疾发生风险比春季组增加了52%,冬季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是春季组的2.18倍。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冬季发病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是春季发病组的2.34倍;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秋季发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发生风险是春季发病组的2.26倍。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分的患者中,秋季发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发生风险比春季组增加了64%,冬季发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结局的发生风险是春季组的3.83倍。结论相比于春季,秋、冬季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会分别增加患者3个月死亡和残疾、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6—2020常州市脑卒中发病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常州市户籍人口的脑卒中发病资料,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 - 10)对发病资料进行分类,分别计算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2016—2020年常州市脑卒中共报告103 222例,其中男性55 522例,女性47 700例,男女性别比1.16∶1;脑卒中年均粗发病率539.91/10万,男性粗发病率591.29/10万,女性粗发病率490.40/10万,每年男性粗发病率均高于女性(χ2 = 70.589、141.946、123.452 、278.163、376.148, 均P<0.05);2016—2020年,女性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 = - 4.86%,t = 3.593,P<0.05);总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为(71.43±11.69)岁,男性(69.59±11.93)岁,女性(72.93±11.1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发病率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发病类型主要以脑梗死为主,为86 656例(83.95%),发病率为453.25/10万;不同季节的脑卒中发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 99.859、P<0.05)。结论 脑卒中已成为影响常州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男性、中老年人群应作为防控脑卒中的重点干预人群,需加强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1999~2006年济宁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济宁市1999~2006年麻疹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6年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290例,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无死亡病例;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999~2004年病例主要以8月龄至14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55%,2005~2006年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占46.18%;但8月龄至6岁也占有相当比例,为32.66%;7~14岁发病比例由1999~2004年的30.59%下降到7.83%,而<8月龄则由1999~2004年1.96%上升到13.33%;8月龄~6岁估算接种率约为88%.[结论]济宁市麻疹发病有周期性规律,易感人群积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外,病例逐渐向成人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给麻疹控制乃至消除工作带来挑战,因此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除要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外,加强成人麻疹监测和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99-2006年天津市居民脑卒中死亡的趋势与分布.为预防和控制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 以1999-2006年天津市脑卒中死亡报告102 718例为基础数据,应用ICD-9或ICD-10进行脑卒中分型,描述脑卒中死亡的年龄、性别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构成的变化,按照2000年世界人口对脑卒中死亡率进行标化,应用X<;2检验进行死亡率、构成比的比较.结果 天津市脑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33.52/10万降至102.52/10万.1999-2006年各年份男性脑卒中死亡率(120.17/10万~157.74/10万)均高于女性(84.87/10万~109.31/10万),脑卒中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近5 a来脑梗死是城市居民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构成比超过了50%.农村居民脑卒中死亡以脑内出血型为主(各年度均占50%以上).结论 脑卒中死亡的性别和地区分布存在差异.脑卒中死亡类型的构成和分布出现显著变化,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脑卒中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7年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报告的郑州市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计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等指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郑州市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55 669例,发病率为741.69/10万,标化发病率为597.35/10万;死亡14 658例,死亡率为19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1.27/10万。男性心脑血管病标化发病率为718.34/10万,死亡率为167.21/10万;女性心脑血管病标化发病率为435.48/10万,死亡率为89.78/10万。男性心脑血管病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其中脑血管病发病率为624.87/10万,心血管病发病率为116.82/10万,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死亡率为92.10/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为103.19/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发病和死亡均集中在75~岁组人群,6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总发病的83.22%,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4.40%。心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不同类型脑卒中,脑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结论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影响郑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1990—2019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趋势,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相关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中国总体居民、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粗发病率分别从1990年的74.26/10万、64.58/10万和84.55/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01.74/10万、183.60/10万和220.59/10万,标化发病率分别从1990年的107.49/10万、 101.14/10万和113.7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44.78/10万、141.10/10万和149.44/10万,标化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04%、1.16%和0.94%(均P <0.001);中国总体居民、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粗死亡率分别从1990年的32.08/10万、32.09...  相似文献   

16.
扬中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扬中市2004年~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探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2009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6年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乙型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均<0.05),APC分别为-61.90%、-61.86%和-57.22%。病毒性肝炎以30~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60.77%),男、女性别比为2.75∶1,各型肝炎均以农民和工人发病为主(74.26%),存在季节和地区分布差异。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同时戊肝已成为扬中市重点预防控制传染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张家港市2011年居民4种慢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发病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治效果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张家港市2011年慢性病年报统计资料,对慢性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张家港市4种慢性病发病率为1 729.88/10万,男性4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为1 827.62/10万,女性发病率为1 634.83/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慢病的发病,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与季节气候的相关性,以期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进行预报,使人们做好防护,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将开封地区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按季节进行分类计数,运用卡方检验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因素条件下脑血管病发病率及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一年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划分,12、1、2月为冬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年龄段划分:30~80岁以上,10岁为1个年龄段,共划分6个年龄组.结果 不同季节脑血管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冬季和夏季发病率高,冬季与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与秋季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发病率高于夏季发病率,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春、秋季节脑血管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不同年龄脑血管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51岁~60岁是脑出血高发年龄段(P<0.05);71岁~80岁是脑梗死高发年龄段(P<0.05).结论 开封地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季节气温有一定的相关性,急性脑血管病在冬季和夏季发病率高,脑出血受季节气候变换因素影响更大.人们要注意适应季节气候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饮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注意基础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脑卒中发病报告资料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慢性病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报告的滨海新区户籍居民脑卒中发病病例。采用Excel 2003、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脑卒中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构成比,率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Joinpoint 4.8.0.1分析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2—2021年滨海新区居民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6.6±11.7)岁,脑卒中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发病率区间为562.86/10万~928.56/10万,标化发病率为304.90/10万~459.65/10万。2012—2021年男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发病类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发病率为677.44/10万,占比90.76%。4月份脑卒中发病8 764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3-2017年浙江省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制定AD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中国2003-2017年AD发病和死亡评估资料,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标化AD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描述20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