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峰  崔蒙 《医学教育探索》2000,(11):W001-W003
在对国内外与中药研究相关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提出通过异质异构多数据库融合构造技术方法。初步建立中药信息系统,以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已建的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探索中医药结构型数据库数据质量控制方案。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研究,针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产生的流程进行规范。结果:形成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规范方案。结论: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规范研究为提升数据质量,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和共享性提供保证,并能为其它中医药结构型数据库数据质量控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设中药药理信息系统,改进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方法:对中药药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补充,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信息关联。结论:中药药理信息系统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中药药理信息;有利于中药药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加快中医药信息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互联网WEB技术,开发面向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的中药不良反应知识服务平台。【方法】采用B/S模式、三层结构设计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以TBF全文数据库作为存储格式,中药不良反应WEB信息采集模块作为数据采集工具,构建以中药不良反应文献数据库为核心的中药安全性知识仓库。【结果】针对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库信息管理及面对不同药学服务对象,开发了集中药不良反应知识采集、整理、加工、管理、发布、浏览、检索、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知识服务系统。【结论】该系统能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为中药的效益与风险评估提供服务,促进中药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5.
1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 “中医药在线”的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为多库融合平台:包含多个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软件支持的本地和异地的数据库,主要有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新闻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中国藏药药品标准数据库、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中药非处方药数据库、疾病诊疗数据库、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数据库(疾病、诊疗、治法)、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中药新药品种数据库、中国医院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国方剂数据库、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数据库、国外传统医学机构数据库、中国医药企业数据库、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1999~2002年中国药品企业年度报表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己建中药相关数据库,分析数据库集成信息与结构,抽取信息形成数据模型,从整体上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数据,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方法:从中药领域的数据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综合采用物化方法和虚拟方法这两种方法,提出专门面向中药领域的数据库集成框架。结果:提出基于语义web的中药数据库集成研究的初步思路。结论:面向中药领域的数据库集成,可以为研究学者提供更为广泛的、潜在的、隐含的信息知识,促进中医药信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数据库具有数量众多、异构性强、高度分散、自治性高等特点,如何实现中药数据库的集成访问,消除中药领域的"信息孤岛"现象,仍是中药信息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研究旨在基于语义网技术,实现专门面向中药数据库的语义集成框架。构建一个简单的中药领域本体,建立本体与中药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针对多个中药数据库的统一查询机制,从而为各种中药数据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药大辞典》数据库的建设是中医药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这一过程,主要需要解决对《中药大辞典》一书内容的分类与组织并设计完善的数据库,建立良好的查询系统。本文阐述了《中药大辞典》数据库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图以及实现过程中的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概念,增添新的内容,提供新的教育形式与手段.中药标本馆是学校收藏、展示和研究各类中药标本的基地,是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课堂,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观考察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进行社会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因此,中药标本馆的网络建设意义重大.以建设网络中药标本馆为目的,把中药标本馆内八大展区所有的标本数字化,建立Web网内的中药标本信息检索系统和数据库,从而实现中药材标本信息的网络化,使中药标本馆与时俱进,实现中药材标本资源的网络共事.  相似文献   

10.
中药标本在中药基础教学中呈现逐级普及化趋势,陈旧、局限、管理效率低下是中药标本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未来中药标本管理的发展方向[1],中药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利用数据库技术中的WEB技术来解决中药标本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构建一个学习研究交流中药标本信息的平台,本文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目的,数据库技术在处理中药标本中存在的优势,系统的功能与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说明构建中药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数据研究中的应用,利用数据库技术。构架设计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以中药药理实验数据研究为例,构建了中药药理实验数据库系统。结果证明,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学的现代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医医案是中医文献的宝贵财富。目前中医医案数据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医案数据库的构建方法研究,专题医案数据库的构建研究和基于医案数据库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等方面。但是在数据库建设的涵盖范围和开放情况,以及中医医案特有数据特点的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和需深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需求,完善中医临床医案数据库建设。方法:从问卷调查入手,调研临床医生需求,找出中医临床医案库现存问题。结果:规范研发,拓展领域,提升质量,立足需求,注重中医医案数据库应用。结论:让中医临床医案数据库及智能检索系统发挥出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中医药膝痹知识为资源,建立中医膝痹病数据库,能为中医膝痹病教学、临床与科研提供知识发现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中医知识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探析中医骨伤科膝痹病文献数字化保存数据库建立的步骤、方法、功能、内容、数据库维护,数字化保存与挖掘中医膝痹病临床文献,为临床实现中医膝痹病证治的标准化、数据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文献统计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有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章,建立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检索得到有关文献178篇,其中中药共计102味,使用频次1851次;根据药物使用频率,药物种类依次为补气药、理气药、消食药、化痰药、补阴药;药物归经以脾、胃、肝、肾为主。结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痰湿和瘀血为标,可为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古籍数据库建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了近十年中医药类数据库的发展状况,发现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选择图文结合方式构建的数据库是目前中医古籍数据库的主流。在数据库建设标准的制定上应该注意中医古籍版本的选择。在依托平台方面清华同方TPI系统在构建特色数据库方面有很大优势。元数据加工方面一般按中医古籍的分类、题名、责任者、出版年代、出版者、版本项、版式、卷数、馆藏地、书籍特征、保存状况、复制状况等进行著录。为方便检索,在原文的标引上可统一采用规范字标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的最初目的是把中西医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医药学。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为保障劳动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并在临床诊疗和科研中得以广泛应用。中西医各有长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西医要学中医,中医也需要学习西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哮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哮喘病患者1000例,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者中医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对中医的认知情况及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需求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1000份,问卷的有效率和回收率为100%;接触过中医指导的患者有756例,占75.6%,患者对中医护理需求上依次为饮食护理、给药护理、情志护理、康复指导、生活起居护理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54.7%的哮喘病患者了解中医知识的途径是书籍或通过看病获得。结论:医院要加强对哮喘病患者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从患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护,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西医临床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中西医治疗文献存在的问题,为该病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中西医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西医治疗已形成一定体系,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但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文献试验设计不够完善,中西医极少有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后转化成典型哮喘的描述。结论:中西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取得一定进展,但两者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化成典型哮喘描述较少,应尽量完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