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采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与研究总结.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于门诊就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良性,按照就诊的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口服坦索罗辛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特拉唑嗪进行治疗,跟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血压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搜集2009~2014年世界范围内运用坦索罗辛治疗BPH的英文及中文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使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等方式,参考《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等权威杂志,由系统评价员对文献做独立的筛选和抽取。设坦索罗辛治疗为观察组,设特拉唑嗪治疗为对照组,收集数据采用相关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安全系数。结果:经筛选,有5篇文献符合相关标准,均是探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并以特拉唑嗪作对照。此次5篇文献共囊括的患者936例,均为中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对其治疗结果进行Meta分析。通过比较用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和Boyarsky症状评分来比较治疗结果。发现坦索罗辛较特拉唑嗪的效果好,两者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在改善患者前列腺增生引起的相关症状和前列腺功能上效果较为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方法,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不良反应.方法 使用盐酸特拉唑嗪治疗161例患者,睡前口服1mg/d,2d后2mg/d,长期服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165例患者,睡前口服0.2mg/d,长期口服.记录 3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34例,其中盐酸坦索罗辛13例,盐酸特拉唑嗪21例,口服药物3d内发生不良反应仅有特拉唑嗪19例.结论 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不良反应,盐酸特拉唑嗪高于盐酸坦索罗辛(P<0.01).老年人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给予盐酸特拉唑嗪时,应从1mg用起,嘱睡前服用,还应告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单海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00-401
目的评价坦索罗新与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和对血压影响的差异。方法将我院门诊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坦索罗新(每日0.4mg)和特拉唑嗪(每日4mg)治疗,评价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IPSS评分、血压和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特拉唑嗪组IPSS评分要显著优于坦索罗新组(42.50%vs34.29%,P〈0.05),但特拉唑嗪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结论不同α受体阻滞剂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存在差异,特拉唑嗪的治疗效果更好,坦索罗新对血压的影响更小,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坦索罗辛治疗,疗程12周,给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痉挛、排尿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时间、膀胱痉挛次数、尿急次数、尿频次数、夜尿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坦索罗辛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临床病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度他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增加度他雄胺软胶囊.记录治疗后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16、24周)IPPS与B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结论:度他雄胺和坦索罗辛2种药物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泌尿困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非那雄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分别在3个月、6个月与1年,分别记录IPSS评分,MFR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PSS评分明显下降,最大尿流率升高,残余尿量减少,前列腺体积减小,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可减轻前列腺症状,改善最大尿流率,减少尿潴留及前列腺源性血尿及手术干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呋唑嗪和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呋唑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坦索罗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率和排出时间,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较高、排出时间较短、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可缩短结石排出时间,提高结石排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薛希芸 《吉林医学》2014,(6):1197-1197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单独使用坦索罗辛,对照组B单独使用非那雄胺,观察组联合使用坦索罗辛与非那雄胺,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后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对照组A与对照组B两组疗效相当(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时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更具疗效,安全性高,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达平 《重庆医学》2000,29(4):365-366
盐酸特拉唑嗪为一种α1-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有人已证明 ,前列腺内α受体主要为α1受体。因而 ,应用α1受体阻滞剂可使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得到改善。 1998年 10月~ 1999年2月通过选用国产盐酸特拉唑嗪 (天津第五制药厂 )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2 0例 ,并以美国雅培制药公司生产的高特灵 (Hytrin)为对照组 ,对国产盐酸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临床验证 ,其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共 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采用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患者就诊序号为偶数者为治疗组计 2 0例 ,就诊序号为奇数者为对…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60-262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予索利那新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置管期痉挛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期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及OABS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可有效减少患者膀胱痉挛及过度活动、缓解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不同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小体积前列腺增生(BPH)伴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疗效、经济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8例良性小体积前列腺增生伴下尿路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特拉唑嗪组(n=54)、多沙唑嗪组(n=30)及坦索罗辛组(n=24),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药物经济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组Qmax、Qave、TPV、PVR、梗阻评分、刺激评分、IPS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组间Qmax、Qave、TPV、PVR、梗阻评分、刺激评分、IPSS总评分、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成本/效果比较:多沙唑嗪组>坦索罗辛组>特拉唑嗪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多沙唑嗪组<坦索罗辛组<特拉唑嗪组(P<0.05)。结论:3种α受体阻滞剂疗效基本相同,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特拉唑嗪最优,安全性角度多沙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坦索罗辛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丁溴东莨菪碱辅助ESWL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结石完全排出时间、肾绞痛消失时间以及VAS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坦索罗辛辅助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单钝丁溴东莨菪碱辅助ESWL治疗,但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BPH伴OAB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储尿期症状、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OAB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储尿期夜尿次数、排尿次数及尿急次数均比治疗前少,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膀胱过度活动分问卷(ICIQ-OAB)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PH伴OAB患者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唐华 《中外医疗》2012,31(14):120-120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1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及RV均明显下降,而MFR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8例(6.06%),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毒副作用。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能迅速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依从性高,是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程红刚 《河北医学》2014,(8):1246-1249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IP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非那雄胺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为(9.47±5.08)分,膀胱残余尿量为(32.38±12.42)mL,对照组的IPSS评分为(13.16±3.52)分,膀胱残余尿量为(33.59±10.47)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3.86±4.68)mL/s,对照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1.02±3.86)mL/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盐酸坦索罗辛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石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邓景文 《甘肃医药》2013,(9):679-681
目的:以明确盐酸坦索罗辛口服不同剂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门诊随机观察每日单独服用盐酸坦索罗辛剂量为0.2mg和0.4mg(0.2mg每日二次)的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回顾性分析服用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尿流率的变化。结果:服用盐酸坦索罗辛3个月后,两组最大尿流率均明显增加,IPSS下降,残余尿量下降,但0.4mg剂量组最大尿流率、IPSS和残余尿量等显著改善,2治疗组均无尿潴留发生。结论:盐酸坦索罗辛客观上能够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排尿梗阻症状,是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有效药物,且每日0.4mg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道协 《当代医学》2013,(28):139-139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坦索罗辛治疗,治疗组给予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夜尿次数等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饭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加用代抵当丸散,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有效果,显效率达88.14%,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0%;对照组显效率为52.54%,总有效率为89.83%,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