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从形态学进行分析。方法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3种类型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结果把巨幼红细胞贫血按形态学特点分为以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或以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巨变同时存在的3种类型。但三者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都有明显疗效。结论分析此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从而了解3种类型的区别,以便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中的临床价值,以此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并辅助临床进行诊断。方法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急性失血性贫血组(7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组(65例)、溶血性贫血组(42例)、肝病性贫血组(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28例)及健康对照组(63例)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大细胞贫血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肝病性贫血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明显增高(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呈明显下降(P<0.01),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FR)明显升高(P<0.01)。急性失血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明显下降(P<0.01)。除肝细胞贫血组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大细胞贫血组中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均呈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及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灵敏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健康对照组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67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42例,运用SYSMEX KY-21N血球仪检测MCV、RDW。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MCV低于健康对照组,RDW高于健康对照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MCV增大、RDW增高。结论红细胞MCV、RDW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有诊断价值,可作为一种快速、简单、方便、准确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34例难治性贫血和4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外周血涂片、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虽然两者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三系均有异常增生,但难治性贫血的细胞病态改变在数量上超过巨幼细胞性贫血(MA),巨幼细胞贫血的细胞巨幼变程度和数量大于难治性贫血。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MA形态学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征,需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中应用骨髓形态检验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接收的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当作研究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当作参考组。两组均采用骨髓形态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红系病态、粒系巨变及淋巴样小巨核率较参考组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有核红细胞PAS染色阳性率较参考组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较参考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巨幼红细胞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细胞DNA合成障碍引起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异常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尤其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起病隐匿,  相似文献   

7.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和外周血检查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和外周血特点,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巨幼样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骨髓和外周血检查,记录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造血情况。结果:38例均呈大细胞贫血,MCV〉100fl,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骨髓中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关键,但应注意与红血病、红白血病、白血病、MDS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1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系减少,溶血性贫血(83.3%)明显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2.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3%)、急性髓系白血病(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系减少发生率依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88.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7.1%)、急性髓系白血病(63.6%)、溶血性贫血(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观察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形态学表现,对大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贫血的诊断特点.方法 分析122例老年人贫血患者的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骨髓形态与病理学诊断、病因诊断等观察指标.结果 122例老年贫血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重、极度贫血115例,占绝大多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混合性贫血占老年贫血患者,占48.4% (59/122).缺铁性贫血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疾病,占31.9% (39/122),其次是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1例)和白血病(10例).肿瘤也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4%( 10/41)]是引起老年人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疾病.结论 老年人属弱势群体,老年贫血患者中铁缺乏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陶永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8-1319
目的了解孕妇贫血的状况及探讨贫血原因,为孕、产期做好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来阜宁县人民医院检查的508例孕妇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测定。结果 508例孕妇中,139例发生贫血,发病率为27.4%,其中孕早期19.9%、孕中期22.3%、孕晚期38.9%。孕早期小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发病率分别为16.9%和2.9%;孕晚期小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发病率分别为13.7%和25.1%。结论孕妇贫血发生率较高,孕早期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孕晚期以大细胞性贫血为,定期为孕妇检查Hb、RBC、MCV、MCH、MCHC等常规项目,可以早期发现孕妇贫血状况及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丁红  胡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5):1884-1886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本全自动血液SysmeX 分析仪测定29例全血细胞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简称三系)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学、糖原染色和铁染色测定.结果 29例患者全血细胞三系明显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增多为主,三系均有巨幼样改变,红细胞系突出特点是"幼核老浆",幼红细胞比例大于10%,巨核细胞系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不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少见或偶见.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均正常,糖原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三系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在临床上少见,其外周血表现与急性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尤为相似,临床医生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贫血的诊断特点。方法分析122例老年人贫血患者的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骨髓形态与病理学诊断、病因诊断等观察指标。结果122例老年贫血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重、极度贫血115例,占绝大多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混合性贫血占老年贫血患者,占48.4%(59/122)。缺铁性贫血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疾病,占31.9%(39/122),其次是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1例)和白血病(10例)。肿瘤也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4%(10/41)]是引起老年人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疾病。结论老年人属弱势群体,老年贫血患者中铁缺乏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比例高。  相似文献   

13.
双相性贫血是缺铁性贫血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简称缺铁贫)的成熟红细胞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骨髓幼红细胞表现为“老核幼浆“;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与前者恰恰相反,成熟红细胞以大细胞高色素、幼红细胞以“老浆幼核“的巨幼变为其形态特征.当两者并存时,成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缺乏特征性变化,给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来我们收治的15例双相性贫血的骨髓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红细胞症(macrocytosis,MCV≥100fl)的病因及血液学意义.方法利用SysmexSE-9000血细胞分析仪,筛查我院近18个月内科住院患者3886例,发现大红细胞症70例(1.8%),对上述大红细胞症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学、血清B12及叶酸浓度测定,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测定等,依据上述资料确定病因诊断.结果本组70例大红细胞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8.6%),其中4例为维生素B12缺乏,1例为叶酸缺乏,1例为维生素B12和叶酸均缺乏.非巨幼细胞性大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浓度正常)57例(81.4%),其中酒精中毒及慢性肝病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化疗药物所致者7例,溶血或出血所致的网织红细胞增多症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1例.单纯大红细胞症不伴贫血者7例(10.0%),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糖尿病2例.结论与网织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药物等所致的非巨幼细胞性大细胞性贫血相比,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已不是深圳地区成人大红细胞症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丁乐  黄文琴 《临床医学》2009,29(12):70-7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已经确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24例,占57%;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5例,占60%;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26例;占62%。维生素B12减少者28例;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38例,占90%。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鉴别。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以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为特征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方法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为特征MA的一般临床、血象和骨髓象特点。结果此种MA的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多呈明显或显著减低,骨髓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而幼红细胞增生不明显甚至出现细胞量减少。幼红细胞多为轻中度巨变,一般MA中常见典型的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巨变少见或不见。予以VitB12或和叶酸一起治疗,具有与一般MA一样的明显疗效。结论认为骨髓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为特征的MA是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缺乏对它的认识易于造成误诊或一时诊断难定。  相似文献   

17.
巨幼细胞贫血(macrocytic anemia,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多数有贫血所致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以及出血、黄疸等伴发症状,部分严重患者也可见全血细胞减低。两者的红细胞形态均为大细胞性贫血,但这两种病在治疗、预后方面差异明显。2003年至2005年,我科确诊MA、MDS-RA患者共58例,现分析其在红细胞形态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红细胞平均指数在MDS与MA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增殖性疾病,对MDS的定义国内外还未有明确统一的意见。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DNA合成的生物化学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缓所致的疾病。两者在细胞形态上均可出现巨幼红细胞、核碎裂、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等现象,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将我院近3年来已确诊的MDS26例、MA26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红细胞率(macroR%)在成人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对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的成人诊断标准,分别将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成人患者设为设为MgA组,将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人患者设为AA组,将35例骨髓异常综合症的成人患者设为MDS组;将165例健康成人设为健康组。对4组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得出macroR%、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检测结果,进行正态分布分析、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macroR%在MgA组、AA组、MDS组都分别与健康组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roR%在AA组、MDS组分别与MgA组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ro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确定macroR%的诊断临界值为10.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82.60%。结论 macroR%对于MgA临床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巨幼细胞性贫血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的年龄特点。方法通过分析病史,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的年龄特点。结果青少年及老年人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膳食习惯异常为诱因,膳食结构不合理、口腔疾患、胃部疾病以及各种生物、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的不良生活方式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改善膳食结构是治疗及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