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酒炙丹参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酒炙对丹参活血祛瘀作用的影响。用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血瘀模型后,再注射药物,以观察小鼠微血管动、静脉管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造模后微血管管径明显收缩变小,血流速度变慢,给予丹参不同炮制品后,有显著缓解作用,酒炙较生品丹参作用稍强。结论:酒炙有增强丹参活血祛瘀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酒炙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以了解酒炙增强药物活血祛瘀作用的物质基础。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生丹参、黄酒炙丹参、白酒炙丹参等水提液中及生丹参、白酒炙丹参等醇提液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以生品醇提最高;丹参酮ⅡA以其生品水提最低,而原儿茶醛以白酒炙后水提最低。结论:丹参若用水煎煮,以酒炙为佳;若以生品使用,必须用醇提取,以提高煎出率。  相似文献   

3.
以丹参中的丹参酮Ⅱ A 为含量指标,对影响丹参酒炙品质量的 4 个因素(酒的种类、用量、烘制温度及烘制时间)进行正交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最佳酒炙条件为 B2 D2 A2 C2,即加 20% 量的黄酒,在 80 ℃下烘制 2 h 为最宜酒炙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为检测手段,探索丹参的常用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以及丹参饮片在汤剂中不同提取次数下化学成分的溶出特点.方法 采用HPLC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和标准化学对照品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丹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汤剂可溶出成分与药材成分的差异.结果 丹参药材及净制饮片中只有原儿茶醛,未发现原儿茶酸,而在酒炙饮片中发现了原儿茶酸,且原儿茶醛相对含量下降;丹参饮片的脂溶性成分在汤剂中不宜溶出,水溶性成分提取2次,即可大部分提取出来.结论 丹参饮片中的脂溶性成分难以进入到汤剂中,说明丹参在汤剂中使用、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应该是水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炮制对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86nm,柱温:室温,甲醇-乙腈-4%甲酸水溶液(30:10:60);流速:1ml.min^-1。结果:丹酚酸B的含量顺序为:丹参药材(5.16%)〉生丹参片(4.26%)〉酒炙丹参(4.14%)。结论:丹参药材加工成生丹参片后丹酚酸B含量明显降低,生丹参片经酒炙后丹酚酸B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丹参酮Ⅱ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丹参的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的炮炙品中含量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酮ⅡA的溶出速率影响并不显。丹参经盐炙和醋炙后,丹参酮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酒灸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以了解酒灸增强药物活血祛瘀作用的物质基础。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生丹参、黄酒灸丹参、白酒灸丹参等水提中及生丹参、白酒灸丹参等提醇液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以生品醇提最高;丹参酮ⅡA以其生品水提最低,而原儿茶醛以白酒灸后水提最低。结论:丹参若用水煎煮,以酒炙为佳;若以生品使用,必须用醇提取,以提高煎出率。  相似文献   

8.
对三种不同产地的丹参进行鉴别,提供准确的适用依据.方法 利用美国产的Backman-332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区别可用药材,剔除不可用药材.结果 江苏丹参,河北丹参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安徽丹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河北丹参,江苏丹参都可以做为药材进行使用,安徽丹参品质较差,国家药典规定丹参酮的含量不能低于0.2%,故安徽丹参是不能作为药材使用的.2.加强对药材的鉴别意识,提高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96-1098,1101
目的:建立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标准,以便控制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分散片要求,分别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丹参分散片进行检查,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分散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分散片的薄层色谱图清晰,分离度较好,可鉴别丹参分散片、单身药材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在0.025 475~0.101 9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2.32%。结论:建立的丹参分散片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图像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较好地用于丹参分散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体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味丹参及复方帱参液的体外抑瘤作用,明确其是否存在直接细胞毒作用,并比较两者的抑瘤活性。方法:以MTT法检测各种不同浓度丹参及复方丹参对K562及BCaP-37细胞的体外抑瘤率,并推测其IC50值。结果:10μl/ml的丹参、50μl/ml的复方丹参31.0μl/ml,对BCaP-37细胞的IC50分别为丹参6.96μl/ml、复方丹参34.78μl/ml。结论:单味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前期建立的中药寒热药性的细胞评价方法评价中药丹参的寒热药性。方法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丹参对 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丹参对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分析丹参的细胞毒作用。结果丹参在所选浓度5~800μg / mL 内对 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表现为抑制。形态学观察表明丹参能使细胞密度减小,细胞固缩变圆,颗粒感增加。台盼蓝染色表明丹参对这两种细胞没有细胞毒作用。结论丹参性寒,与《本经》《本草纲目》《中药学》所述一致,对所用细胞没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1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采用支持疗法,治疗组84例,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71.79%,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病人肠功能恢复,腹水的吸收较快,并发症及死亡率减少,住院日也明显缩短.结论: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过程中,配合使用丹参治疗能降低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类药材中水溶性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和甘肃丹参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通过3种水溶性活性成分测定,评价野生和甘肃栽培丹参、野生和栽培甘肃丹参的质量。方法色谱柱为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水(20:80:1);流速1.0ml/min。二元梯度洗脱。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分别在58—1455ng、15-162ng、825-825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2.20%、101.53%和103.03%。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作为丹参水溶性活性3种成分的同时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丹参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丹参的超临界C02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对丹参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同时将考察结果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丹参的超临界CO2提取最佳工艺为:取丹参药材粗粉(过20目筛)进行萃取,萃取压力为30MPa,提取时间为2h,萃取温度为40℃,解析压力为5MPa.与传统乙醇回流提取方法相比较,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分别增加至1.25倍和1.58倍。结论运用该工艺提取效率高,稳定性较好,且有效成分提取率高于传统提取方法,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中药。由于生产中长期的只种不选引起品种退化,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程度下降。为改良丹参的药材种质,提高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确保临床用药质量,有关丹参的品种选育与繁殖技术的研究报道不断推陈出新。从良种选育、田间管理措施与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对近年来药用植物丹参的品种培育与繁殖现状展开综述,为实现丹参的规范化种植,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提供技术依据,对进一步推动丹参植物资源开发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丹参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薄层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预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结果:丹参叶中含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及香豆素类成分,其中已知成分有丹酚酸B,几乎不含丹参酮类和原儿茶醛。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为0.57%~6.06%;白花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甚微。结论:化学成分测定表明,丹参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病变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唐忠志  唐瑛 《医学争鸣》2004,25(2):100-103
目的: 研究长期应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病变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WKY大鼠及SHR大鼠,部分SHR大鼠给予丹参注射液ig 12 wk. 测量收缩压(SBP)、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左心室组织切片用HE和VanGieson染色,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 与WKY大鼠相比较,SHR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TDM, CVF, PVC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而用丹参治疗后,除收缩压外,各指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丹参能预防和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丹参中可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等进行了正交实验,对实验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显著影响可溶性多糖的提取率。其次是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论最佳工艺为丹参重量和水的比值1:20、提取时间4小时,乙醇浓度100%。[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种源丹参在四川中江石泉引种栽培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不同种源丹参引种栽培后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引种前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情况,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结果不同种源的丹参引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仍存在差异,山东、河南、四川中江集凤镇等产地丹参在四川中江引种后,有效成分含量依然较高,而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的丹参在引种后由引种前质量较佳变为引种后质量较次或者由较次变为较佳。结论丹参的质量受到遗传和环境饰变的双重作用,环境的饰变也是影响丹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丹参水溶性部位对脂多糖(LPS)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内毒素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培养液中添加系列浓度的丹参水溶性成分培养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变化。吖啶橙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凋亡细胞核片段化状况;PI染核,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脂多糖处理使VEC形成大量凋亡小体,细胞核片段化严重,明显降低了细胞存活率,改变了细胞周期的正常分布,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同时显著上调了细胞中的MDA含量,明显下调了其中的SOD、GSH-PX活性。丹参水溶性部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逆转脂多糖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丹参水溶性部位可能通过调节细胞氧化应激状态抑制脂多糖导致的VEC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