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诊断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12例,良性脑膜瘤10例),测量肿瘤实质区与健侧正常脑组织的平均ADC值和FA值,比较测值,并观察两种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影响。结果 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患者肿瘤实质区FA值均较健侧正常脑组织降低(P均<0.05);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实质区ADC值较健侧正常脑组织高(P<0.05),脑膜瘤患者肿瘤实质区ADC值与健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患者比较,肿瘤实质区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DTT图中,星形细胞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受压、偏移或变形、移位;脑膜瘤纤维束呈现为稀疏、移位。结论 测量肿瘤实质区ADC值和FA值可鉴别脑内和脑外肿瘤如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DTT可清晰显示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浸润、破坏和推移,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室管膜下瘤和30例星形细胞瘤的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病变纵轴长度、椎体数目、生长方式、T1WI信号、T2WI信号、有无强化、边界是否清楚、是否有囊变、是否有脊髓空洞、是否有瘤周水肿的差异.结果 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T1WI信号、T2WI信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脊髓室管膜下瘤纵轴长度大于星形细胞瘤(t=3.21,P <0.05),椎体数目亦多于星形细胞瘤(t=2.58,P <0.05);脊髓室管膜下瘤多无强化、呈偏心生长、边界清、无囊变及瘤周水肿,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3、10.63、15.42、4.67、13.67,P均 <0.05).两种肿瘤脊髓空洞均少见.结论 肿瘤生长方式、边界及瘤周水肿等MRI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以及对脑膜瘤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9例脑膜瘤患者,于Functool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比较不同病理亚型及良恶性脑膜瘤的DWI信号特征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脑膜瘤D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5,P=0.29),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DWI信号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7.86,P=0.12)。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强化区rADC值(rAD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而二者肿瘤实质强化区ADC值(ADCt)、瘤周水肿区ADC值(ADCe)及瘤周水肿区rADC值(rAD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瘤型脑膜瘤ADCt及rADCt值高于其他各病理亚型(P均<0.05);间变型脑膜瘤ADCt及rADCt低于纤维型及脑膜皮细胞型(P均<0.05)。结论 rADCt可用于鉴别良恶性脑膜瘤;ADCt及rADCt值对鉴别诊断脑膜瘤病理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1H-MRS中大脑前扣带回区代谢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纳入汶川地震幸存者57人,包括10例PTSD患者、23名PTSD康复者和24名健康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行1H-MRS检查,检测大脑前扣带回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MI)和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x)水平,计算并比较NAA/Cr、Glx/Cr、Cho/Cr、MI/Cr的差异。结果 Glx/Cr:PTSD患者(1.16±0.15)、PTSD患者+PTSD康复者(1.31±0.07)均明显低于健康者(1.59±0.10),PTSD患者明显低于PTSD康复者+健康者(1.4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SD康复者(1.37±0.08)与健康者和PTSD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A/Cr、Cho/Cr和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H-MRS中儿童及青少年PTSD患者大脑前扣带回区Glx明显下降,其改变可能在PTSD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肿瘤外周至肿瘤中心3.0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值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FA)值的相关性,评价1H-MRS及DT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16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的常规MRI、DTI及1H-MRS资料,分析肿瘤不同感兴趣区的部分FA值、NAA与肌酸(Cr)比值、胆碱(Cho)与肌酸(Cr)比值及胆碱(Cho)与NAA的比值,并观察NAA值与FA值的相关性。结果 从肿瘤中心到外周(包括肿瘤邻近脑白质和对侧大脑半球白质)FA和NAA数值持续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r=0.90,P<0.05)。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组瘤体的NAA/Cr无明显差异,FA、Cho/Cr和Cho/N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脑胶质瘤中,从肿瘤外周至肿瘤中心脑胶质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逐渐增加,而NAA值及FA数值表现为降低趋势,反映了神经元结构和白质纤维的完整性的破坏。肿瘤中心FA、Cho/Cr和Cho/NAA数值对鉴别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DWI诊断小儿幕下脑肿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及鉴别诊断小儿幕下脑肿瘤的价值。方法 58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下脑肿瘤患儿均接受常规MR平扫、增强和DWI扫描,并测量实质病变的ADC值。结果 髓母细胞瘤25例,ADC均值(6.73±1.55)×10-4 mm2/s;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4例,ADC均值(14.80±2.61)×10-4 mm2/s;室管膜瘤8例,ADC均值(11.08±1.60)×10-4 mm2/s;少突胶质瘤1例,ADC均值(15.10±2.73)×10-4 mm2/s。对前三种肿瘤实质部分ADC值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和t检验,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可评估小儿幕下脑肿瘤实质病变,是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后颅窝肿瘤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对鉴别诊断髓母细胞瘤与星形细胞瘤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1H-MRS在鉴别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1H-MRS鉴别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18例MSA患者(MSA组)和17例PD患者(PD组),以其中常规MRI表现正常的MSA患者为MSA常规MRI表现正常组,另选17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MRI和1H-MRS检查。1H-MRS感兴趣区为两侧壳核、额叶白质及脑桥,体积为1.0 cm×1.0 cm×1.0 cm。结果 MSA组脑桥和壳核的NAA/Cr较PD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MSA组脑桥的Cho/Cr较PD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PD组壳核的NAA/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额叶白质区的Cho/Cr 和NAA/Cr三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SA常规MRI表现正常组脑桥的NAA/Cr较PD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MSA常规MRI表现正常组壳核的NAA/Cr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1H-MRS对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是脑桥的NAA/Cr鉴别诊断常规MRI表现正常的MSA患者与PD患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WI联合1H-MRS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 方法 对2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出现异常强化区的患者进行DWI、1H-MRS检查。分析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DWI与1H-MRS表现,对复发、损伤、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及复发、损伤病灶的Cho、Cr、NAA峰高与Cho/Cr、Cho/NA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ROC曲线确定比值参数(rADC、Cho/Cr、Cho/NAA)的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 损伤灶ADC值[(1476.40±453.74)mm2/s]高于复发灶[(987.62±309.9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灶Cho/Cr(1.74±0.53)、Cho/NAA(2.39±1.21)高于损伤灶Cho/Cr(1.30±0.19)、Cho/NAA(1.16±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rADC(1.40)、Cho/Cr(1.51)和Cho/NAA(1.42),诊断准确率分别为:rADC(72.73%)、Cho/Cr(72.73%)、Cho/NAA(86.36%)、多参数评分系统(86.36%)。 结论 DWI联合1H-MRS多参数分析可明显提高复发与损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的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具有癫痫病史、常规MRI诊断为FCD的患者行单体素点解析波谱序列扫描,测定脑内疑似FCD病灶及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代谢物。使用LCModel软件对13例扫描后接受手术治疗、且病理学确诊为FCD的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比较FCD病灶(病灶组)及其影像学显示正常的脑组织区域(对照组)的MRS数据。结果 病灶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及肌醇(In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甘油磷酸胆碱(GPC)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肌酸(Cr)、磷酸肌酸(PCr)及谷氨酸+谷氨酰胺(Glu+Gl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FCD病灶的NAA、Ins及GPC含量发生显著变化;1H-MRS 结合LCModel软件诊断FCD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H-MRS鉴别诊断脑泡型包虫病和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为脑泡型包虫病和脑转移瘤患者各20例,分别进行脑常规MR、增强和1H-MRS扫描。测量脑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瘤病灶实质区、病灶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和脂质峰(Lip+Lac)峰值,并计算Cho/Cr、Cho/NAA、(Lip+Lac)/Cr。结果 脑泡型包虫病病灶实质区Cho、Cho/Cr、Cho/NAA显著低于脑转移瘤,Lip+Lac、(Lip+Lac)/Cr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均<0.05)。脑泡型包虫病与脑转移瘤病灶实质区Cr、NAA,水肿区Cho、Cr、NAA、Lip+Lac、Cho/Cr、Cho/NAA、(Lip+Lac)/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泡型包虫病实质区Cr、NAA峰及水肿区NAA显著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实质区及水肿区Lip+Lac、Cho/Cr、Cho/NAA、(Lip+Lac)/Cr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均<0.05)。脑转移瘤病灶实质区Cho、Lip+Lac、Cho/Cr、Cho/NAA、(Lip+Lac)/Cr及水肿区Cho/NAA、(Lip+Lac)/Cr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实质区NAA峰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均<0.05)。结论 1H-MRS技术可显示脑泡型包虫病和脑转移瘤病灶及病灶周围水肿区组织代谢的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体素1H-MRS及DWI在脑肿瘤强化周边区中的价值.方法脑肿瘤患者35例, DWI测量肿瘤不同部位信号值,计算ADC值;多体素1H-MRS采集NAA、Cho、Cr等波峰,计算脑肿瘤不同区域、不同脑肿瘤近侧瘤周区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的多种代谢物比值平均值.结果 DWI示肿瘤强化区,脑膜瘤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间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侧瘤周区,星形细胞瘤与另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远侧瘤周区,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体素1H-MRS示肿瘤强化区NAA/Cho、NAA/Cr和Cho/Cr平均值与参照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侧瘤周区,不同肿瘤间及高、低级星形细胞瘤间,多组代谢物比值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DWI与MRI增强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确定病灶浸润范围、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1H-MR波谱(1H-MRS)观察急性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双侧额叶代谢物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例急性期抗NMDAR脑炎患者(脑炎组)和2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双侧额叶1H-MRS,获得相应MRS及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盐复合物(Glx)和肌酸(Cr)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及Glx/Cr比值。记录脑炎组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2组认知功能,比较组间1H-MRS参数差异,并分析其与抗NMDAR脑炎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及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Glx/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29、-0.73、0.15,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下降、Glx/Cr升高(P均<0.05),而双侧额叶Cho/Cr、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炎组双侧额叶NAA/Cr、Cho/Cr、mI/Cr及Glx/Cr与MMSE评分、MoCA总分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1H-MRS有助于诊断急性期抗NMDAR脑炎及监测病情;抗NMDAR脑炎急性期双侧额叶NAA/Cr降低、Glx/Cr升高,但与认知障碍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运用1H-MRS和DTI技术检测和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后扣带回(PCC)脑微结构损伤及脑代谢物异常改变,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T2DM患者[21例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CD组)、22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HC组)PCC进行单体素MRS及DTI检查,计算各代谢物波峰曲线下面积比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并与认知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CD组PCC脑区肌醇/肌酸(mI/Cr)值高于T2DM和HC组,谷氨酸复合物/肌酸(Glx/Cr)低于T2DM和HC组(P均<0.05);Glx/Cr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9,P<0.01)。T2DM+CD组全脑及PCC脑区FA值低于T2DM和HC组,MD值高于T2DM和HC组(P均<0.05);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以PCC为兴趣区联合采用1H-MRS与DTI技术可定量反映T2DM引起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有望成为早期预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0T水脂分离梯度回波序列在一次屏息内完成定量分析肝脏脂肪的可行性及其参数优化。方法 利用GE Signa HDx 3.0T MR系统对自制体模及42名受检者行迭代最小二乘法非对称采集水脂分离(IDEAL)梯度回波序列和单体素1H-MRS,通过分析接收带宽(BW)、翻转角(FA)和矩阵(Matrix)的变化对体模脂肪定量分析的影响,确定以IDEAL梯度回波行脂肪定量分析的最优成像参数;以1H-MRS测定的脂肪含量为参考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IDEAL梯度回波序列测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应用IDEAL梯度回波序列行体模脂肪定量分析时,BW和FA对结果的影响较大;BW为200 kHz、FA为12°时,体模脂肪定量分析结果与MRS的关联性最佳(r=0.997,P<0.05),在此条件下,应用IDEAL梯度回波序列和1H-MRS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分别为(9.48±5.42)%和(10.13±8.06)%,二者呈正相关(r=0.872,P<0.05)。结论 经参数优化的IDEAL梯度回波序列可在一次屏息内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成像时需合理调整FA和BW。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应用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与联合应用1 H-MRS及DCE-MR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 H-MRS及DCE-MRI表现,包括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扫描、1 H-MRS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后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和胆碱(Cho)峰的显示情况。结果以TIC类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58.82%(10/17),准确率为66.00%(33/50);应用1 H-MRS联合DCE-MRI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88.24%(15/17),准确率为96.00%(48/50),与单纯DCE-MRI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低。1 H-MRS与DCE-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MRI定量参数鉴别丘脑胶质瘤与转移癌及评估胶质瘤级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或随访复查诊断的58例丘脑胶质瘤(高、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21例及37例)及21例丘脑转移癌患者,均接受头部常规MR检查,其中20例高级别胶质瘤、28例低级别胶质瘤及5例转移癌接受1H-MR波谱(MRS)检查。比较高、低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癌之间水肿指数(EI)、对比增强率(CER)的差异,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间代谢物比值的差异。针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丘脑胶质瘤与转移癌及评估胶质瘤级别的效能。结果 丘脑转移癌EI大于高、低级别胶质瘤(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癌CER均大于低级别胶质瘤(P均<0.05)。丘脑高级别胶质瘤实质区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高、低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癌之间,其余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I鉴别丘脑转移癌与胶质瘤的AUC为0.656,CER及肿瘤实质区Cho/Cr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801及0.775。结论 EI有助于鉴别丘脑胶质瘤与转移癌;CER及肿瘤实质区Cho/Cr可用于鉴别丘脑高、低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MRI影像征象,并与脑膜瘤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28例(SFT/HPC组)和脑膜瘤患者68例(脑膜瘤组)的临床及MRI征象,并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 肿瘤形态、信号均匀性、瘤内血管流空信号、瘤内短T2信号强化结节、瘤内囊变坏死情况、脑膜尾征、骨质改变、性别、Ki-67%水平、术中出血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T/HPC及脑膜瘤临床及MRI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