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性物语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性凉味甘,入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可用于身热烦渴、热毒疮疡、黄疸热淋、小便赤黄等症。《本草求真》中称黄瓜“气味甘寒.能清热利水”。《滇南本草》中称黄瓜“解痉癖热毒,清烦渴”。  相似文献   

2.
<正>在游览京城名胜之时,人们都免不了会品尝一下北京小吃——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其用料山楂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还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其实,山楂的功效不仅如此,还有许多食疗价值。山楂是我国的原产植物,距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记载山楂的典籍《尔雅》称山楂为“朹[qiú]”“檕[jì]梅”;而被大家所熟知的山楂之名首见于本草著作《本草衍义补遗》中:民间多称其为“山里红”“山里果”。  相似文献   

3.
●营养菜谱如果《诗经·豳风·东山》中的“有敦瓜苦,丞在栗薪”中的“瓜苦”指的是苦瓜的话,那么苦瓜在我国至少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尽管苦瓜在我国出现的历史较为久远,但它的“祖籍”却在印度支那一带而不在我国,这是多数学者趋于一致的看法。苦瓜古称锦荔枝,癞葡萄,红姑娘,菩达,俗称凉瓜。《广东新话》称“菩达”,《广州植物志》称“凉瓜”,《泉州本草》称“红羊”,《闽产录异》称其小者为“金荔枝”,均指的是苦瓜。我国古语素有“五味调和”之说,苦味对人类而言是很有益处的,而在诸多蔬菜中具有苦味的却并不多,因此建议人们不…  相似文献   

4.
文茹 《健康世界》2014,(1):97-99
《名医别录》曾记载它,“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新修本草》亦有云,称其能够“下气,消谷,化肉”。《本草拾遗》提及它“久食令人血清”。听起来,这是一味功能强大而名贵的中药;其实,它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大蒜。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主产于华东、华北及陕西等地。板蓝根作为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就已经对它有记载了。《日华子本草》说其可“治天行热毒”,《本草便读》称其能“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相似文献   

6.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又名淮山药、山芋、白药子等,其质细腻,肉色洁白,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性味甘平。《神农本草》云:“久服耳目聪明,长肌肉”;《本草纲目》说它“强筋骨,润皮毛,轻身延年,治虚劳羸瘦,补中,长肌肉”;《月华子本草》称其“强筋骨,长志安神”;《药品化义》认为山药“能补中益气,温养肌肉,为肺脾两脏要药”。其功效为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是健脑、明目、聪耳的佳品。它不但可以长肌肉,同时也能减肥,所以是欲健美者的绝好食品。山药熟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虚羸少气,皮肤干燥等症,皆可算作食疗的佳品,常食,令人白肤肥…  相似文献   

7.
《药物与人》2008,(5):64-64
从中医纯补的推理出发,认为鸭依水而生,故其肉有滋阴补肾作用,鸭肉还可补虚生津、利尿消肿,适合因阴虚内热引起的低烧、便秘、食欲不振、干咳痰稠、水肿积液等症,也适合肺结核患者食用。《本草纲目》称鸭肉可“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日用本草》称鸭肉可“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滇南本草》称:“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中医学认为鸭肉性寒,除可大补虚劳外,还可消毒热、利小便、退疮疖,这是多数温热性肉禽类所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苦瓜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瓜为葫芦科植物,是夏令蔬菜。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约在宋元时期传入我国。明代《救荒本草》称苦瓜为锦荔枝、癞葡萄。《群芳谱》称苦瓜为红姑娘。日本称苦瓜为蔓荔枝。香港称苦瓜为菩接瓜。苦瓜既是一种佳蔬,又是一味良药。《本草纲目》中载:苦瓜“苦、寒、无毒”,具有“清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本经逢原》云:本品“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中药大辞典》载:苦瓜的根、茎、花、叶、果、籽均可入药。祖国医学认为,苦瓜的果肉生则性寒,可清暑热解,明目解毒,熟则性温,可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种子则有壮阳益气…  相似文献   

9.
叶子的温暖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山,最高峰5895米,具有“非洲屋脊”之称. 通常,高海拔地区鲜有高大植物,而在乞力马扎罗山3600米以上的高峰上,却偏偏是一种高大植物的天下.这种植物叫千里木,高3米以上,被誉为“东非高原的植物巨人”,它们用一棵棵高大的身躯组成的“森林”成了东非高原做人的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肖爽 《长寿》2005,(2):31-31
苹果清香脆甜、美味可口,是健康果、长寿果,素有“人间仙果”之称。宋代《开宝本草》还赠它一个很雅气的别名“文林郎果”。  相似文献   

11.
面筋,自古有之。元代关汉卿杂剧中,已提到“闲时磨豆腐,忙时做面筋”。《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并有:“煮麸干法”,(面筋也称麸干)。面筋还称作面根、素肉、百搭菜等。明代黄正一著《事物绀珠》,记载面筋系南朝梁武帝所创制。有文字记载的始见于宋代的《本草衍义》:“生嚼面成筋,可粘禽虫。”明代的宁原著《食鉴本草》还指出面筋能“宽中益气”。  相似文献   

12.
茶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我国还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古代传说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与中医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病之药。”明代于慎行在《毂山笔尘》中也认为茶“疗百病皆瘥”。 茶最早被收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列为本部中品,正文45字,注文50字,现照录于  相似文献   

13.
园丁 《药物与人》2006,19(4):68-69
何首乌是一味被历代医家推崇的补益良药,宋代的《开宝本草》称何首乌有“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的功效;明代的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何首乌“气温苦涩,苦则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近代名医张山雷也在其著作《本草正义》中称:“首乌,专入肝肾,补养真阴。”可见历代中医药名家对何首乌的偏爱。  相似文献   

14.
佛手又名佛手柑、五指柑、手柑、蜜萝柑,为芸科植物佛手的果实,因果型奇特,其形状类似人之手指而得名。主产于热带、亚热带,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均有栽培。中医应用佛手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说佛手“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滇南本草》认为佛手“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本草再新》说佛手能“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疠。”《中华本草》认为,佛手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肺经,有舒肝理气、和胃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三七趣话     
三七,也叫“参三七”、“汉三七”、“田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三七,以块根入药。《本草纲目》称它:“止血,散血,定痛,亦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新编》也称:“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医林篡要》中把三七称作“血参”,均肯定其止血的功效。因此,三七成为著名的“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也属当然了。三七作为止血良  相似文献   

16.
柿花,为柿科植物柿的花。《滇南本草》言其“治痘疮破烂,柿花晒干为末,搽之”。  相似文献   

17.
芦荟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花卉。其外观貌似剑麻,集观赏、美容、保健、药用、食疗于一体。我国历代《本草》中,对芦荟的药用价值均有记载,有“神奇美药植物”之称。中唐诗人刘禹锡在青年时患了湿疹之类癣症,奇痒难忍,用了多种药物治疗而未能见效,从头颈蔓延到面部,十分痛苦。后来他在一个游方郎中处得一偏方,用芦荟30克,炙甘草10克  相似文献   

18.
玫瑰花药膳食疗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又名刺玫菊、刺玫花、徘徊花、笔头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玫瑰花芬芳馥郁,花色娇艳,花香沁人心脾,不仅是供人们观赏的名花之一,入药治病也有很多功效。祖国医学应用玫瑰花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古代医籍均有记载,如《食物本草》言其:“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本草再新》言其:“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本草正义》也说:“玫瑰花香气最浓,清…  相似文献   

19.
春果第一枝     
樱桃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它虽非桃类,但其植物形似桃,故名。古时称其为莺桃,因黄莺喜欢啄食这种果子。《本草纲目》中说它圆如璎珠,璎和樱同音,后人就称其为樱桃了。樱桃娇小玲珑、晶莹光泽,形色颇似美女的朱唇,古人形容美女的嘴为“樱桃小口”。宋代诗人蒋捷的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描述春光渐老,初夏来临的景色,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红红的樱桃和绿绿的芭蕉。樱桃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被称为“春果第一枝”。民间有“樱桃开眼”之说。只要樱桃一上市,其它水果就接踵而至了。  相似文献   

20.
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作为药用,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天冬有润肤悦颜,健身延年的保健作用。《神农本草经》载:“久服轻身,益气延年”。《日华子本草》说天冬“润五脏,益肌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本草纲目》言其有、“润燥滋阴,养肌肤,益气力”之功。本品单用即有效,如《饮膳正要》天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