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汶川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汶川县2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500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统一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43.2%,其中初中和高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男女学生的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态度正确率44.8%;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经从高到低依次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医务人员、老师、同学或朋友、家人.结论 汶川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艾滋病存在歧视、恐惧心理,应进一步加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太和县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和县4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疾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55.0%,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2.30,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2=52.55,P0.001);48.8%的中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321),高中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01),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媒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太和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取艾滋病知识渠道狭窄,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昌平区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普查辖区局属的19家医院具有执业资格的所有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结果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7.2%,对某些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同专业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已有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是通过多渠道获取,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书籍、报刊等,但被调查者认为能更好地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报刊等;有6.0%的医务人员进行过HIV抗体检测;28.8%的医务人员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同专业和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的总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级别、文化程度、总知晓率、专业类别对医务人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影响。结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态度比较消极,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泰县企业职工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企业职工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企业职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企业职工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仅为74.1%;97.3%的人知道要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只有42.7%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常来往。结论长泰县企业职工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制定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和开展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183名在校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被调查者匿名自填问卷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将所得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方式知晓率为90.16%~95.63%,但对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知晓率为39.34%~89.07%;专题知识讲座、网络、电视是中学生获得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主要途径,从老师、同学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较少。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了解,但对不传播途径比较模糊,对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有较高的恐惧、拒绝心理;应督促学校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的接纳和关心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及中学教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上海市徐汇区城区和城郊2所中学学生1696名,教师237名,采取匿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3.3%,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并对艾滋病防治表示支持;多数城区学生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城郊学生。性别、年级为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学校与知识得分为艾滋病态度的影响因素。中学教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全面,艾滋病相关态度优于学生但仍存在歧视现象。结论徐汇区中学师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已达一定水平,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7.
掌握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所院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7%,不同专业、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0,34.28,P值均<0.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4.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1.8%.47.3%的学生对HIV携带者和艾滋病人存在歧视.80.9%的大学生知道安全套能有效避免HIV传播,64.4%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6%;0.12%的学生曾经尝试吸毒.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29.1%)、宣传栏(19.9%)和网络/电视(19.6%).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获取途径少,存在艾滋病歧视和相关行为不良.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部分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讨适合南宁市在校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宁市3所高校2 176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在24岁以下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1.07%;196名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最近1 a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占26.79%;94.99%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得到关怀.结论 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不够全面,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地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和行为情况,为更好地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居民29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非传播途径知识掌握的较差。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总体比较理智。有81.50%的人愿意与艾滋病人有正常来往,96.80%的人认为病人应该得到社会支持和政府的医疗救助。但是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现象依然存在。结论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艾滋病感染者歧视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消除,应进一步的开展和加强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祁宝奎 《中国校医》2010,24(5):388-389
目的了解青海高职护理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高职护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10个班级40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高职护理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8.4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朋友、电视、书报、学校教育等,44.89%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有日常来往。结论青海高职护理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和歧视倾向,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胜  韩威 《中国校医》2005,19(6):589-590
目的了解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我市大学生和中学生,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共调查214名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58.4%,大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中学生,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对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结论在大中学生中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艾滋病流行严重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三所普通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三所高校9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一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6.3%;大学生艾滋病正确的态度为63.5%;医学院校比其他类型的院校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最多来源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占75.0%以上,来自学校健康教育如教师授课和专题讲座获得知识的比例仅为23.0%。结论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调查结果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青州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青州市农村初中和高中学校各1所共9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平均为(17.40±3.66)分;90.3%的学生认为应该关心同情艾滋病病人,约50.0%的学生表示会和感染了艾滋病的舍友同宿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艾滋病基本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以及预防知识是学生对HIV感染者和患者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影响学生态度的因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HIV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通州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技能以及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方法 2009年5-10月对通州区5所城区中学和3所乡镇中学的高二和初二学生共3 94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知识、态度、技能和总分的合格率分别为23.7%3,4.8%,39.2%和27.7%,高中生分别为39.2%,41.9%,61.5%和45.9%。初中生各部分合格率均低于高中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情况为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城区学生高于乡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缺乏专人、专时、专业教材的问题。结论应加大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力度,平衡城乡差距,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桂林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活动对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桂林医学院检验、临床药学、护理等专业474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的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同伴教育后,认为同桌用餐、蚊虫叮咬能感染艾滋病分别由教育前的32人(6.8%)、182人(38.4%)到教育后的2人(0.4%)和4人(8.5%),认识有所提高(P0.05);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认识方法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AIDS的中文全称,答对率从教育前的48.5%提升到76.2%(P0.05);同时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排斥的态度有所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态度的转变,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扶风县中学生艾滋病卫生知识与心理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开展学校中学生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学校共同做好艾滋病有关预防知识普及和宣传,以及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扶风县2所高中600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集中笔答统一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知晓问题平均正确回答率为84.40%,对艾滋病的态度歧视情况平均回答率为74.30%。结论艾滋病知识的普及率在中学生教育中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郊区中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为今后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北京市顺义区两所中学400名学生,收集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00%,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在93%以上;有46.75%的学生表示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同学习或近距离接触的认同率较低。结论对中学生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同时应加强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及其他性传播疾病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中学生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现状以及各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开展情况,从而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8.79%,其中初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4.19%(6347/9888),高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61%(6937/9424)。5所初中学间比较,经检验χ2=80.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比较,经检验χ2=199.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与创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初中学校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2237名大、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中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均达到86%以上;有25.2%的中学生及36.7%的大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感染者大中学生选择同情和关怀的居首位,占70%左右;39.5%的中学生及38.4%的大学生认为对艾滋病感染者应严格隔离。2.6%的中学生和8.3%的大学生自我报告有过性行为,性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使大中学生对艾滋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初中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2 211名外来初中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殖健康、艾滋病及性病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以及性行为意向、行为等内容.结果 外来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率总体较低,三大传播途径和主要非传播途径认知率均不高;男生与艾滋病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以及知识总得分均高于女生;年级因素对学生的生殖健康和性病知识有影响;女生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态度均分明显高于男生,而不同性别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态度无差别;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占4.2%,有吸烟和喝酒行为的学生分别占2.6%和2.7%.结论 外来初中生艾滋病相关认知不容乐观,对其实施预防艾滋病干预非常必要.应通过适当的同伴教育、课堂教育等校园干预手段,帮助初中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有关常识,改变对艾滋病和病人的态度,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