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40-134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16例,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爱惜邦缝线经胫骨结节内侧骨道穿入,于前交叉韧带止点围绕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块交叉捆扎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判定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随访病例16例,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无不稳症状,术后参照Lysholm评分90~100分,平均95.2分。结论: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愈合良好,避免再次取内固定物手术损伤,并可早期功能锻练。  相似文献   

2.
张晓星  苟景跃  曹治东  邓志龙  杨柳 《重庆医学》2012,41(11):1123-112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采用关节镜下herbert钉固定治疗的27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17例,Ⅳ型4例。结果平均随访15.7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症状基本消失,Lachman试验均阴性,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0.4±2.9)分,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93.3±3.4)分。结论关节镜下Herbert钉固定可靠、对关节腔影响小,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理想固定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骺板近侧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5月武汉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病例34例,按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23例,Ⅲ型11例。在关节镜监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穿Ⅱ号普迪丝缝线(PDS-Ⅱ),复位并固定骨折块。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Lyshlom评分30~57分(42.6±2.2),1年后评分96~100分(98.6±2.9),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所有患膝活动度恢复正常。结论关节镜下骺板近侧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损伤骺板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应用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随机行关节镜下应用双股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区进行“8”字缝合捆绑,通过胫骨髁前置双隧道牵引复位,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嵴撕脱骨折完全复位,56例均获随访,时间10~18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术前Lysholm评分(71.4±9.6)分。术后 Lysholm评分为(94.4±1.4)分。术前与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固定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可以对移位的撕脱骨折很好地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76-7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病例14例,根据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6例。采用关节镜下,两根5#爱惜邦不可吸收缝合线从撕脱骨折块前交叉韧带止点基底部处后方穿过并在前方交叉,腰穿针引导在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下方穿出,复位骨折块,收紧缝线,在胫骨结节内下方予锚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术前术后采用Lyshlom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术前Lyshlom评分平均41.6(41.6±2.1)分,术后1年Lyshlom评分平均95.8(95.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处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非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避免了损伤骨骺的风险,且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Meyers-MckeeverⅠ、Ⅱ、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对骨折块行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伤。结果: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均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ysholm评分92~100分,平均96.5分。结论: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固定良好、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好,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实,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康复,同时可对关节内合并伤进行相应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固定的方法及康复时机。方法:陈旧性胫骨髁问棘骨折患者23例,行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手术。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钢丝固定,对骨缺失较大者(影响交叉韧带长度)予以植骨。结果:18例随访患者,17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X线提示骨折愈合很好。结论:关节镜下陈旧性髁间棘骨折复位固定,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但要求有娴熟的关节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复位钢丝固定治疗新鲜和陈旧性(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不稳,伸直受限)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新鲜骨折组13例(Ⅱ型5例,Ⅲ型5例,Ⅳ型3例),陈旧骨折组8例(Ⅱ型5例,Ⅲ 型2例,Ⅳ 型1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钢丝固定治疗。随访12~59个月(平均32.8个月)。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膝关节Lysholm和Tegner活动等级功能评分。结果: 骨折均于术后7~15周(平均10.7周)愈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Lysholm和Tegner活动等级评分:新鲜骨折组为(98.1±1.7)分和(7.1±1.0)分;陈旧骨折组为(96.9±2.2)和(6.6±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多由新鲜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演变而来,同新鲜性骨折一样,经关节镜下复位钢丝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新鲜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后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膝关节镜下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治疗和手术体会。方法:总结关节镜下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骨折10例。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复位满意,随访1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未见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无需手术取固定物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前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一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115例。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清创复位,利用前十字韧带胫骨导向器在骨折床上精确定位钻成对的2mm骨隧道,双股骨科高强缝线关节内“十”字形固定骨块,缝线的末端拴桩固定于关节外螺钉上。比较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完成随访97例,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8.7个月。末次随访时拍x线片示骨折均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94.2±3.6)分,与术前(46.5±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88例;术后4~6w出现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8例,活动度0°~90°,给予闭合松解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0°~120°;发生严重膝关节纤维化者1例,活动度0°~30°,再次行关节镜下松解后膝关节活动度达0°~100°。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方法可靠、易行,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干骨折24例。其中闭合骨折15例,开放骨折9例。手术方式为:先行胫骨骨折复位,钢丝和(或)螺丝钉内固定,必要时腓骨行同样固定或三梭针固定。然定在胫骨前内侧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经临床随访5-15月,平均9月,疗效满意。表明该方法既能使骨折精确复位,降低骨不连的发生、又能牢靠地固定骨折,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同时也便于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加快骨折愈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50个月,平均3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44%。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特点。显微外科。  相似文献   

13.
朱小平 《海南医学》2004,15(9):33-33,30
目的观察DHS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骨折复位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及松脱,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DHS具有坚强的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尽早功能锻炼等优点是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最佳的治疗方法 ,对 1 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 68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有患者随访 1 0~ 72个月 ,平均 2 3个月。结果 :按Merchant评分标准 ,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89.7%。提示 :对移位及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以恢复关节面的吻合关系和力线。同时对骨质缺损患者给予植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恢复膝关节功能 ,减少并发症 ,是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与地区、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有关,它的发病分布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和有限切开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两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各32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按照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华  叶辛  于建农 《医学综述》2009,15(4):579-582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它的研究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治疗视损伤程度及类型而不同。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也不断的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本文就胸腰椎骨折的骨折类型、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等方面对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报告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经验。方法:用外固定架治疗闭合骨折2例,开放骨折21例。患者平均年龄31.6岁。平均随访时间17.3月。结果:22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没有深部感染发生。结论:用该方法治疗股骨胫骨骨折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钟仕久  张晓剑 《四川医学》2011,32(8):1246-124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2010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A组为半髋置换术,B组为内固定。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按harrs评分标准。A组术后治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髋动力带锁钢板与动力髋(DHS)固定组之间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动力髋(DHS)术后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需行股骨头置换;内固定组中有2例因术后衰竭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