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预防先天性腭裂修复术后穿孔,对1989年3月~1993年5月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腭裂16例中术后4例出现创口裂开或穿孔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缝合时组织瓣张力过大是术后穿孔的主要原因。认为传统方法中凿除腭大孔后缘骨质对松解腭大神经血管束的作用很小。提出在骨膜下解剖、松解腭大神经血管束可有效地减少组织瓣的张力,减少手术创伤及良好的缝合技术也能有助于预防术后穿孔。<5mm的穿孔可不做外科处理,≥5mm的穿孔应在术后05a以后行二期修复。  相似文献   

2.
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腭裂术后复裂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结果术后感染因素引起的复裂患者占54.5%,张力增加的占27.3%,饮食不当的占9.1%,营养不良的占9.1%。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少腭裂术后复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腭裂术后穿孔及复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从跃 《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8(2):197-197,195
收治97例先天性腭裂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腭裂修补手术,其中8例发生术后创口复裂或穿孔,认为其发生的原因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术者的操作水平欠佳及术后处理不当,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术中每一步操作的具体注意事项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方法,综合以上措施,通过自身的临床实践有效地减少了腭裂术后创口穿孔及复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我科自1980年9月至1996年9月共收治488例,占总例数的1083%。引起穿孔的原因较多,笔者结合病例从穿孔与手术方法、腭裂类型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45例腭裂术后穿孔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最大年龄17岁,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腭裂手术后发生穿孔和开裂的原因。方法:比较我科和美国慈善医疗队采用不同术式完成的腭裂手术,其发生穿孔和开裂的比率,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美国慈善医疗队完成腭裂手术38例,发生穿孔和开裂的有24例,发生率为63%;我科同期完成腭裂手术43例,发生穿孔的有3例,发生率为7%。结论:腭穿孔和伤口开裂主要和伤口的张力有关,我科采用的术式更符合我省患者的畸形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腭裂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止血方法。方法 对我院10年来发现的26例腭裂出血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本组出血病例经肾上腺素纱布填塞、电烙止血或缝合结扎,出血均止住。结论 应根据出血的原因,相应地进行腭裂术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腭裂术后穿孔或复裂常需在术后 6~ 1 2个月进行Ⅱ期整复术。对如何预防Ⅱ期整复术后再穿孔 ,本文从手术方法及再穿孔的原因上作探讨。除了强调术中在穿孔两侧作充分松弛 ,使粘—骨膜瓣在无张力情况下重新缝合 ;穿孔部的瘢痕要尽量多切除 ;用于修复的组织瓣要充足 ,并推迟术后拆线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向双Z术在软腭裂及腭裂术后软腭穿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近5年应用反向双Z术修复软腭裂及腭裂术后软腭穿孔患儿共26例,男11例,女15例。结果术后患儿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儿的语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反向双Z术是目前较理想的软腭裂修复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腭裂修复术后穿孔是常见的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对穿孔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我科1978年1月~1987年12月共收治腭裂患者305例,术后发生穿孔23例,占7.54%。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6~22岁,平均年龄11岁。完全腭裂10例(双侧者3例),不完全腭裂7例,软腭裂3例,术后复裂3例。其中2例同时发生2处穿孔,共穿孔25处,(悬  相似文献   

10.
吴俊伟  彭国光 《广东医学》2001,22(12):1161-1162
目的 初步评价硬腭黏骨膜瓣内翻衬里在完全性腭裂整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97例完全性腭裂整复术中应用硬腭黏骨膜瓣作裂隙鼻腔侧衬里,对位拉拢缝合,术后观察伤口一期愈合效果。结果 97例完全腭裂修复术中94例伤口达到一期愈合,3例出现术后硬腭伤口前伤穿孔,直径约0.4cm。结论 硬腭黏骨膜瓣内翻衬里修复完全性腭裂,可提高伤口一期愈合,减少术后穿孔,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森  张洪  魏云  吴映儒  张茜蕾  钱江  沈亮 《吉林医学》2011,(7):1253-1254
目的:探讨大龄患儿先天性腭裂的修补方法及避免复裂穿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96例大龄患儿腭裂手术的相关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修补94例,成功率97.92%。2例失败病例分别为:腭部穿孔1例,悬雍垂裂1例。结论:大龄患儿先天性腭裂裂隙缘较宽,一次性修补成功较困难,在采用二瓣法的基础上充分游离腭大动脉及解剖分离咽侧壁,充分减张软腭的张力后,大部分患儿能一次性成功修复,且其复裂或穿孔发生率极低,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腭裂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裂修复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168例腭裂患者的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电刀的使用、切口的顺序、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无创可吸收缝线的使用、牙槽突及前腭部的处理、鼻腔粘膜的封闭、悬雍垂的处理、腭帆张肌解剖及功能重建和松弛切口的处理等应用的一些手术技巧进行临床效果总结分析。结果168例腭裂患者术后除有3例在硬腭前份牙槽突裂隙处并发穿孔,1例在软腭部发生穿孔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愈合,悬雍垂形成良好,软腭活动度满意。结论在手术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和使用一些特殊器材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少缝合张力、减轻组织水肿、避免穿孔和复裂;有利于悬雍垂形成;有利于腭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18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作为唇腭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15±0.76)岁;10例未行唇腭裂手术的单纯唇裂患儿为单纯唇腭裂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5±0.75)岁;另20例正常的10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生长抑制(P〈0.05)。结论:早期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行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不大,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河南省先天性腭裂的患病情况与特点,从而规范河南省唇腭裂患者的综合序列治疗。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进行腭裂手术及腭裂术后二期修复的302例腭裂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纽病例中,男性患者172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龄1.5~41岁,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约为1.32:1;单纯腭裂的发生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唇腭裂的发生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腭裂和腭裂伴有唇裂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不完全腭裂为主,占70.86%,完全腭裂占19.87%,腭裂术后穿孔占6.29%。结论单纯腭裂的发生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而唇腭裂的发生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约是女性的3倍;单纯腭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腭裂伴有唇裂的发病率;在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不完全腭裂为主;腭瘘仍是目前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钟子敏  唐世杰  彭立红 《医学综述》2009,15(8):1237-1239
先天性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腭裂修复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自Von Langenbeck(1861)提出用腭粘骨膜瓣修复腭裂以来,腭成形术作为主导术式被应用于腭裂修复,为了更好地封闭裂隙、恢复软腭的生理功能,以及减少手术对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腭成形术至今已发展出多种改良术式,本文将围绕腭成形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姜子茜 《当代医学》2021,27(1):100-102
目的 分析言语障碍矫治的重要性及言语训练方法在腭裂修补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6例腭裂修补术后语言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言语训练干预前后患儿的语言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儿的唇、下颌、舌模仿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儿的语言清晰度级别情况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腭裂病人一期术后的语音障碍进行评估和分析,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因语音障碍在我院就诊的唇腭裂或腭裂术后病人共65例,其中单侧完全性腭裂28例,单侧不完全性腭裂19例,双侧完全性腭裂10例,不能判定腭裂类型者8例.对65例病人行语音评估及同期录音分析,分析共鸣方式和构音方法 ;并对47例病人行鼻咽纤维镜(NPS)检查,确定腭咽闭合不全率(Ratio).结果 语音评估结果 显示,共鸣方式为高鼻音52例(占80.0%),低鼻音13例(占20.0%);从音韵结构历程和病人构音位置等方面分析,声母省略47例(占72.3%),声母舌后置19例(占29.2%),声母舌前置16例(占24.6%),而喉头音和代偿性语音32例(占49.2%).NPS检查示,Ratio<0.3者12例,0.3~0.5者15例,0.6~0.7者11例,0.8~0.9者9例.结论 对腭裂病人一期术后语音评估有助于手术方式的评价,并为二期腭咽成形手术和语音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琼  蔡林苹 《吉林医学》2004,25(3):17-19
目的 :探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本组 36 5例 (其中 2 72例为“国际微笑行动”资料 ) ,术前 2~ 3h经心理辅导室辅导 ,术毕转入麻醉复苏室监护其呼吸、循环、神经系统至稳定 ,特别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治愈 344例 ;死亡 2例 ;围手术期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 1 9例。结论 :加强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患儿进食困难或多系统发育不全影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傅成扬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0):1151-1152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穿孔与患儿机体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6例腭裂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术后机体营养状况与腭裂切口愈合密切相关。结论:腭裂术后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营养不良,应及时纠正,增加营养,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对腭裂切口愈合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腭裂手术对患者中耳功能的影响,为早期改善患者中耳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112例(224耳)腭裂患者进行年龄分组,采用声导抗、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反应检查。65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作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行鼓室置管术,术前术后作听力学检测,术前对鼓室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结果:腭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中耳功能障碍,腭裂修复术能明显改善患者中耳功能(P<0.05)。鼓室分泌物G+、G-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2.86%、23.53%,且多为低毒性条件致病菌。结论:腭裂患者常有中耳功能障碍,应重视其早期预防与治疗,早期修复腭裂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