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清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43例MDS患者的血清。结果表明,MDS患者VEGF、bFGF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RAEB、RAEBT组均明显高于RA、RAS组,RAEBT组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VEGF、bFGF水平无显著差别。VEGF、bFGF水平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受累、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关,VEGF与bFGF正相关(r=0.539,P〈0.01)。结论:MDS患者VEGF、bFGF增多,其水平与MDS类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富半胱氨酸61(Cyt6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不同亚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yr61基因在MDS发生、发展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演变过程中的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28例MDS患者、12例AML(其中包括4例由MDS转变而来)患者和10例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yr61和VEGF mRNA和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Cyr61和VEGF mRNA在MDS组和AML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r61和VEGF mRNA在高危型MDS(RAEB-Ⅰ、RAEB-Ⅱ)(0.3998±0.2467,0.4775±0.1342)和AML患者中的表达(0.4594±0.1737,0.4967±0.2324)明显高于低危型MDS(RA、RARS、RCMD)患者中的表达(0.2213±0.1465,0.2872±0.2341)(P值均<0.05).高危型MDS患者Cyt61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和AML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Cyr61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型MDS患者Cyr61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38.7±2.9)%,(43.2±2.7)%]明显高于低危型MDS患者[(31.4±3.1)%,(33.5±3.4)%](P<0.05).MDS患者Cyr61和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762,P<0.01).结论 Cyr61和VEGF可能在MDS骨髓血管生成及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CML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32例C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骨髓活检组织中MVD及VEGF,bFGF的表达率.结果 24例CML慢性期患者骨髓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03,P<0.01);5例CML加速期患者骨髓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76,P<0.01);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骨髓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ML加速期与急变期比较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5),bF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结论 CML患者存在骨髓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素的异常在CML患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单纯骨折患者各20例并分别纳入MM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VEGF、TNF-α、HGF、TGF-α、TGF-β1、bFGF、ANG-Ⅰ、ANG-Ⅱ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水平;real-time-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上述因子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MVD与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MM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TGF-α、TGF-β1、HG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上清VEGF、HGF、bFGF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MVD与骨髓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r=0.488,0.472和0.457)。结论:MM患者MVD和骨髓上清中血管相关因子水平升高,其中VEGF、HGF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RNA表达水平一致,并且MVD和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骨髓微环境血管生成因子的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和疾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功能、预防心室重构,目前用于移植的成体骨髓干细胞有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等,不同种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的效果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比较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冠状动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6-12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电镜室及大连宝生物进行。(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材料:36只冀中白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0只。方法: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以贴壁法分离培养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均行胶体金标记。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以球囊导管压迫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90min,经导管由冠状动脉腔内骨髓单个核细胞组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6.0±1.3)×107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5±2.1)×107个,培养28d。主要观察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超声检查心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血管数、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核因子κB及肌钙蛋白I阳性表达情况,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RT-PCR法检测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均可见大量血管增生,冠脉血管周围可见异常细胞团生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有较多的毛细血管"芽生"现象。②细胞移植前各组心功能指标基本相似(F=1.550,P>0.05)。移植后28d与模型组比较,其余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F=5.30,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的血管数明显增加(F=29.56~34.87,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无变化;移植细胞两组的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F=14.31~35.34,P<0.01),肌钙蛋白I阳性率均明显升高(F=19.05,P<0.01);梗死边缘区核因子кB阳性率均明显降低(F=19.05,P<0.01)。④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边缘区VEGF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F=49.41,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边缘区bFGF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F=4.71,P<0.01)。⑤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核因子κB呈负相关(r=-0.4411,P<0.05;r=-0.5796,P<0.01);与血管数、VEGF及bFGF表达呈正相关(r=0.775,P<0.01;r=0.5651,P<0.05;r=0.5735,P<0.05)。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心功能的改善与干细胞移植后增加心肌血管数量及心肌VEGF,bFGF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水平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促心肌血管增生及VEGF的表达均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后者促bFGF基因表达的作用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淋巴瘤骨髓上清、血浆中的表达与意义及贫血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对血液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无骨髓浸润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30例(淋巴瘤组)、良性贫血患者8例(贫血组)及正常体检者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上清、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浆、骨髓VEGF水平在淋巴瘤Ⅰ~Ⅳ期及贫血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贫血组与淋巴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瘤仅IV期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期及贫血组(P均<0.05),但骨髓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骨髓VEGF表达水平在淋巴瘤组(r=0.07813,P>0.05)、贫血组(r=0.08910,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无论骨髓或血浆VEGF表达水平均可作为淋巴瘤的诊断依据,但Ⅰ~Ⅲ期需注意有无贫血因素的影响,Ⅳ期血浆表达水平未发现贫血因素的影响。骨髓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的分期无指导意义。血浆VEGF表达水平对淋巴瘤分期有无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骨髓、血浆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贫血对血浆、骨髓VEGF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MDS患者血清中HIF-1α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DS组血清中HIF-1α及VEGF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DS高危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低中危组(P<0.05)。结论血清中HIF-1α增高与MDS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RA患者滑膜组织VEGF、bFGF蛋白表达水平。以骨关节炎(OA)患者及因外伤、截肢的关节滑膜组织作对照。结果RA滑膜组织中4/18例VEGF和6/18例bFGF表达明显阳性,14/18例VEGF和12/18例bFGF表达强阳性;1/4例OA滑膜组织VEGF表达明显阳性,3/4例表达VEGF阳性,4例bFGF表达为阳性;4例正常滑膜组织VEGF、bFGF均表达为阳性,RA患者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滑膜组织VEGF、bFGF的过度表达,引起血管增生,是引起RA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AL)和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1例AL初发患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分别是M14例、M2 4例、M38例、M44例、M512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和6例MM初发患者血清VEGF含量,并且检测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的AL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留取41例AL初发患者和其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AL患者骨髓液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数.结果:血清VEGF在ANLL、ALL和MM中分别是(807.76±347.04)、(998.18±387.80)、(1 692.55±726.61)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61.43±127.05)pg/mL(P<0.01);ANLL和ALL之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FAB分型血清VEGF含量没有差异(P>0.05);10例完全缓解的AL患者,其血清VEGF含量为(495.28±102.79)pg/mL明显低于初发时(1 263.44±490.39)pg/mL(P<0.01);AL组血清VEGF含量与其骨髓中原始幼稚白细胞百分数具有一定相关性(r=0.57,P<0.01).结论:血清VEGF在AL和MM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AL组血清VEGF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1.
保心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心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口服中药保心汤,常规组服用常规西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血浆VEGF和bFGF浓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血浆VEGF和bFGF浓度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中药组均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保心汤能提高血浆VEGF和bFGF浓度,通过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0例正常人骨髓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表明,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有2例表达VEGF基因,表达率为28.57%,而12份正常人骨髓标本有10例表达VEGF基因,表达率为83.3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VEGF基因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都显著低于正常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无1例表达VEGF,而正常人表达率为25%(5/2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VEGF在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都有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生成减少和造血减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下调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各期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正常人和CML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经As2 O3 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 ,2 0例慢性期、8例加速期和 7例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分别为 6 4 9.16± 382 .2 0 pg/ml,5 6 0 .2 7± 4 0 9.14 pg/ml和 5 87.18± 4 15 .2 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 2 .16± 15 0 .0 9pg/ml(P <0 .0 1) ,但不同病程阶段的CML患者间VEGF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CML患者骨髓细胞经浓度为 5× 10 -6mol/L的As2 O3 处理 72小时后 ,VEGF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下调 ,分别为 396 .6 6± 2 5 7.4 7pg/ml,36 3.4 2± 2 39.85pg/ml和 4 0 7.4 7± 2 19.38pg/ml,与未加As2 O3 组比较差别显著 (P <0 0 5 )。结论 :VEGF异常增高可能在CML整个发病过程中都发挥一定作用 ,As2 O3 下调白血病细胞VEGF表达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血清及CML骨髓细胞VEGF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9例AML和17例CML患者血清及20例CML患者骨髓细胞VEGF浓度进行检测。结果:AML患者血清平均VEGF浓度为201.17pg/ml,与正常对照组(133.37pg/ml)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而CML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达517.79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ML患者各亚型中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以M3型最高(299.31pg/ml),CML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的浓度(649.16pg/ml)也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细胞对照组(P<0.01),结论:AML和CML患者存在VEGF的异常高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在急性与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胃癌中的变化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36例胃癌,12例正常胃组织中的VEGF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5%(P<0.01)及正常胃组织16.7%(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60.0%(P<0.05)及正常胃组41.7%(P<0.05),而VEGF与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关。结论VEGF表达高低可作为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集3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静脉血,采用化学比色法、ELISA检测血清TS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并与子宫肌瘤患者及正常妇女比较。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TSGF、MMP-2及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略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妇女相比,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子宫肌瘤患者血清TSGF、VEGF、MMP-2及MMP-9与正常妇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VEGF相比,TSGF可特异性地刺激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TSGF、MMP-2及MMP-9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病程进展中是否呈现过度表达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对CML病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CML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VEGF,CML病人VEGF mRNA检测阳性率(93.1%)高于骨髓移植后的CML病人(50%)及正常人(60%);未治CML病人血浆VEGF浓度(380.6pg/ml)比CML骨髓移植后病人血浆的VEGF浓度(38.0%pg/ml)高9倍;未治CML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499.8pg/ml)比正常人骨髓细胞分泌的(141.3pg/ml)多2.5倍,两之间有显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说明VEGF在CML病人中确实存在过度表达,其在C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振华  刘世超  牟凤萍 《临床荟萃》2010,25(11):939-942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血清HGF和VEGF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SIA)法动态检测并分析患者疾病不同时期血清HGF和VEGF的水平.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血清HGF水平(1 196.86±282.31)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2.55±65.16)ng/L(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血清HGF水平(1 224.53±283.19)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332.55±65.16)ng/L(P<0.01);ANLL患者C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分别为(1 140.31±266.23)ng/L,(478.50±183.75)ng/L(P<0.01),N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分别为(1 432.51±235.30)ng/L,(1 386.63±197.95)ng/L(P>0.05).结论 AL患者血清HGF及VEG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HGF水平及VEGF水平升高.血清HGF及VEGF水平可作为监测AL的疗效指标.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AL的预后判断指标,血清HGF水平对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