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螨病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螨类接种豚鼠气管引起的肺部病变,并对5种常见螨类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发现螨类接种后6天豚鼠肺部已形成典型的结节性病灶。结节圆锥形淡黄色,直径1~5mm之间。镜下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肺实质内有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形成,炎症在螨类接种豚鼠20天时,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不明显,但30或40天时则出现明显的嗜酸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周围小动脉受到损害,部分小动脉内可见到螨体残骸。5种常见螨炎接种于5组豚鼠可引起大致相同的病变。从而证明豚鼠可作为动物模型以供肺螨病的研究,同时也证明5种常见贮藏螨具有相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导了螨类接种豚鼠气管所引起的肺部病变。螨类接种后的第6天发现肺部已形成典型的结节性病灶。结节呈圆锥形,淡黄色,直径1~5mm之间。镜下主要表现为细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的病变。和早年报导的猴肺螨病肺部病变比较,有以下不同,肺实质内有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形成,炎症反应中嗜酸性细胞浸润不明显,而有更多的异物巨细胞形成;细支气管周围的小动脉受到损害:部分小动脉壁平滑肌明显增厚,以致腔隙变窄,部分小动脉腔内可见到虫体。根据我们实验研究证明,螨类接种豚鼠气管可引起肺部的典型病变.因而认为用豚鼠作为肺螨病的动物模型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3.
肺螨病的HBDT和Dot-ELISA免疫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螨病患者的免疫病理改变,阐明肺螨病的发病机制,为肺螨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和Dot-ELISA对49例肺螨病患者进行免疫病理观察,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0结果49例肺螨病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总体阳性率达95.92%(47/49),其脱颗粒百分率(DI)以~40岁组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血清粉螨特异性抗体(IgG)总体阳性率为95.92%(47/49),其中强阳性者占22.45%(11/49),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1).肺螨病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BDT是反映肺螨病患者免疫病理变化的敏感指标,螨特异性抗体可较准确反映病原螨的感染类型.IgE水平可反映机体的致敏状态和变态反应的强弱.  相似文献   

4.
药物过敏诊断,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讨。我们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利用HBDT(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诊断尘螨过敏的启迪下,利用其原理用于药物过敏诊断,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BDT(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是利用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反应检验患者血清中有无特异抗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但无定论。既往的治疗都根据病程中病理生理和生化改变进行对症治疗。新近由于临床观察和免疫学实验研究的深入,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试验证实了流热早期患者血清中有高滴度特异性IgE,并可导致流热病人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地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认为由特异性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流热的早期发病机理中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条件免疫反应哮喘动物模型的嗜碱粒细胞的脱颗粒情况。方法;对经过条件刺激训练结合和未经过条件刺激训练结合的各组动物予以心脏采血,加肝素抗凝,细胞分离液分离白细胞,而后加致敏原及空白对照液,蜉育30分钟,采用甲苯胺蓝低渗溶液染色固定,放于光镜下计数,计算出嗜碱粒细胞的脱颗粒指数。结果:CS1,CS2组嗜碱细胞脱颗粒指数DI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CS1,CS2与NS1比较有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7.
真菌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总IgE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8例真菌性哮喘患者,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逆向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实验检测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总IgE。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P〈0.005)。真菌变应原脱敏1年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著降低(P〈0.001,P〈0.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真菌变应原脱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豚鼠实验模型研究上气道变应性炎症对下气道的影响。方法12只豚鼠分为2组,每组6只,鼻炎组豚鼠给予鼻腔卵蛋白/氢氧化铝滴注(连续10 d,每天2次)。间隔1周后,鼻腔给予2%卵蛋白每日滴注,连续7 d;对照组均使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最后一次激发后10 min,对喷嚏、抓鼻、流涕等症状量化评估,观察肺部症状;抽取动物血清,ELISA方法测定IgE和IL-5水平;计量鼻腔黏膜及肺部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数量,观察鼻腔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鼻炎组豚鼠明显出现喷嚏、鼻痒、挠鼻、流涕等典型症状,但肺部哮喘症状不明显;血清IgE、IL-5水平升高;鼻腔和肺部黏膜见多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且出现病理结构变化。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结论上气道变应性炎症可导致下气道发生类似的炎症反应,并导致免疫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观察1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4例正常人嗜碱粒细胞在受到尘螨抗原和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后释放组胺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各种浓度尘螨抗原刺激下,变应性鼻炎患者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浓度ConA诱导的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率,变应性鼻炎患者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人血清总IgE浓度为170±13.1 IU/ml,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为479.3±27.1 IU/ml,两者均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值与  相似文献   

10.
选择40例过敏性皮炎患以及30例健康对照应用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检测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同时应用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测定血清总IgE。实验结果显示:过敏性皮炎患的嗜硷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高于正常人(P<0.01),粉尘螨注射液脱敏治疗一年后,过敏性皮炎患的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降低。提示粉尘螨脱敏治疗对患具有稳定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和调节IgE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螨抗原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诊断肺螨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应用以粉螨类为主的混合螨种制成的螨抗原片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55例患者的阳性率为90.91%,阳性滴度几何均值为121.10,15例阴性对照3例显示荧光,其中最大滴度为1:8。荧光显色的螨体轮廊清晰可辨,体表呈荧光浓染。结果提示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螨抗原的特异性IgG,螨体抗原性较强的部位在体表、螫肢和足,同时表明本文创用的螨抗原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肺螨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肺螨病:尘螨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以净化的活螨气管接种家兔建立肺螨病动物模型,并以甲硝达唑治疗两个疗程,于接种前、接种后6周、治疗后4周以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SA)测定实验兔血清的尘螨性抗体。结果表明其抗体水平接种后较接种前明显升高,接种后10周未治疗组抗体水平继续增高达接种前的2.12倍,而治疗组明显下降,为未治疗组同期的24.62%。  相似文献   

13.
应用ELISA检测尿螨病患者血清总IgE和粉螨特异性IgE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 IgE和粉螨特异性IgE在尿螨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 ELISA法对69例尿螨病患者进行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的检测。结果:尿螨病患者血清总IgE及螨特异性IgE水平分别为89±22IU/ml、71±22IU/ml,而正常对照组血清总IgE及螨特异性IgE水平分别为35±27IU/ml、29±18IU/ml,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螨感染者的血清总IgE及螨特异性IgE水平分别为82±18IU/ml、95±24IU/ml、106±26IU/ml和 65±19IU/ml、78±24IU/ml、84±23IU/ml,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螨病患者血清总IgE和粉螨特异性IgE水平均明显增高,其病变程度与血清总IgE和粉螨特异性IgE水平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01例肺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及用甲硝达唑治疗结果。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咯血、胸闷及乏力等症状,多数患者两肺有散在干罗音。胸片上呈现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及散在小结节状阴影。甲硝达唑每日剂量0.6、0.8及1.2g三种疗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后的痰螨阴转率达95.69%。治疗14个月后其疗效仍保持在67.74%,显示甲硝达唑治疗肺螨病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及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粉尘螨的生境与季节消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粉尘螨是人体螨病的主要病原螨之一。我们自1995年12月至1996年11月对该螨的生境及季节消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粉尘螨生境分布广泛,在地脚粉,动物饲料及部分中药材中孳生密度较高。孳生密度自5月份起增高,至7、8月份达到高峰,10月份开始下降,全年可维持5个月的较高水平。提示,有关职业人员在此期间应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肺螨病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豚鼠作为动物模型,对肺螨病的病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了豚鼠用螨作人工感染之后,5天在其肺叶就可形成结节,40天后压片观察仍可见螨在结节内寄生,组织学病理研究发现,病鼠肺部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为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结合螨的电镜扫描形态观察和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认为本病的致病机理分为两个过程:即螨机械性破坏肺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组织病理性改变)和变态反应导致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甲硝咪治疗肺螨病取得明显疗效。将23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口服吡喹酮、丙硫咪唑、枸橼酸乙胺嗪和甲硝咪唑,以考核各药的疗效。用药结果判定,口服甲硝咪唑治疗肺螨病疗效令人满意,表现为自觉症状消失,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痰螨转为阴性。甲硝咪唑用法为每次800mg,日服3次,21天后见效,治愈率达65%。  相似文献   

18.
SPA-ELISA和Map-IFAT诊断肺螨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A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SPA -ELISA)和螨成虫抗原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Map-IFAT)对肺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SPA -ELISA和Map-IFAT分别对肺螨病组 (35例 )、疮疮组 (35例 )、蠕形螨组 (38例 )、对照组 (30例 )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SPA -ELISA检测血清螨特异性IgG阳性率和Map -IFAT血清抗螨抗体的阳性率 :肺螨组分别为94.3 %和 88.6 % ;疥疮组分别为 5 .7%和 0 ;蠕形螨组均为 0 ;对照组分别为 3 .3 %和 6 .7%。两种方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两组方法联合使用其阳性率为 97.1 4 %。结论 SPA -ELISA和Map -IFAT对肺螨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而SPA -ELISA法在肺螨病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很大的优点 ,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肺性螨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广州粮食仓库空气中螨的沉降量与螨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有肺部螨感染人群的粮食仓库为试点,采用平皿沉降法逐月观察工作场所空气中螨的数量及其季节消长.结果表明,该观察点空气中螨的年平均沉降量为12.2个/皿/h;在当年4-6月和10-12月为密度高峰期,1-3月和7-9月为低密度时间.已鉴定出螨类12种,其中9种与从人体痰液中检获到的螨种相同.调查结果为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