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病求本纵横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建飞 《江苏中医》1994,15(3):35-36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古有的治病原则,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西医结合治法的多样化,需化辨证辨病的角度探求其本质:1透过现象看本质;2结合疾病探本质;3补编求弊重本质。文中理论联系实际以探求辨证辨病之本。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在骨伤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医籍,它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先河,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和较大的实用价值。仲景治病,先辨病、辨脉、辨证,然后才处方,这才是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伤寒论》不仅仅为治疗热性病而设,伤寒示人先辨病再辨证,然后论施治大法,若真正学到其精髓法则,则治病左右逢源矣。五苓散证即太阳蓄水  相似文献   

3.
王琦教授治疗气郁质失眠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教授擅长治疗内科各种疑难杂病,在失眠症的治疗方面亦有独到经验。主张"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的高度统一,认为识病辨病、以病统证、据病施方为中医诊疗之原始,以辨体论治为基础和根本,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为依据,治病兼调体,调体贯穿治疗的始终。对于失眠症的治疗,不拘泥于传统的滋阴养血,安神定志之法。在临床用药上,除辨证辨体选择方剂和药物外,同时还发挥药物特性,擅用专方专药;在服药时间上,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古有的治病原则、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西医结合治法的多样化,需从辨证辨病的角度探求其本质:1.透过现象看本质;2.结合疾病探本质;3;补编救弊重本质。文中理论联系实际以探求辨证辨病之本。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病“十八反”配伍禁忌之理论在中医发展史上本来是不存在的,《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均可找到其在临床中运用的证据。从临床治病实际出发,只有彻底消除王怀隐、张子和等人提出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理论,才能真正将临床治病提高疗效落到实处,本文列举数则经方合方辨治鼻咽疾病的验案来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6.
黄迪君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03-1204
总结了在40余年针灸临床中摸索出来的一整套麦粒灸叩刺拔罐法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其针灸治病,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取穴少而精、施术贵“治神”、辨病与辨证施术,运用麦粒灸叩刺拔罐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李中梓重视经典,立论平正,提出的诸多理论对如今的临床疾病辨治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在喘病的辨治中亦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对李中梓《医宗必读》《里中医案》二书中辨治喘病的典型医案及相关论述进行总结、整理,以探析其治喘学术特色,主要包含辨证特点与施治特点两方面。辨证上,李中梓指出辨喘尤急,首分虚实;辨喘勿拘于肺,治病求本,重视脾肾。施治上,李中梓认为治实喘攻邪而勿忘固护正气;虚喘补益应予足疗程,勿求速成;治喘重视本元,多用温补,注重病后调摄;重视药物炮制及服药方法。李中梓治喘见解独到,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喘病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章勤 《中医药学刊》2004,22(9):1595-1596
何师认为整体观是中医学之精华,而辨证则是其灵魂。治病不仅要看到病变的局部,还要观察人体的全局,抓住主症。才能准确地辨证施治。常以辨证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四诊八纲与检验互参,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何嘉琳主任中医师在治疗妊娠伴宫腔积血时思路清晰,大胆创新,认为“治病安胎,各有所主”,应辨病与辨证结合,追溯本源,标本兼治,各有侧重,融贯中西,心神同调,用药灵活,才能治病与安胎并举,取得卓效。  相似文献   

10.
辨证要不要辨病?如何辨病?可不可以借助现代科学诊查手段?如何在辨病问题上中西并蓄,会不会背离中医特色的轨道?现仅就其中一二,略呈管见。 (一)病、证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治病必须首先识病,欲以证求因而探明病的本质则更需识证,因此,正确掌握辨病与辨证,是临床的一大基本功。“病”,是指人体受外邪侵袭,或因饮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临床常能谨察秋毫之症、思辨精微之处,其所运用的辨证思维为后世辨证论治思维树立了典范。张仲景临床常用小便作为辨证的依据,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思辨小便者多达一百三十余处,可见小便之思辨对辨证论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仲景常以小便而见微知著,识常人之所未识,辨常人之所未辨,其辨小便有八思,常借小便做类病之鉴别、辨所伤之病因(辨水、饮、湿停之因;辨误治伤津之因)、定所患之病位(定病位在水分或血分;定在表、在里之病位;定上中下三焦之病位;定经络、脏腑之病位)、识虚实寒热之病性、察反常之病机、立利下之治法、断成败之预后(察邪气去路之预后;断津液存亡之预后;观病情转化之预后;知痊愈时日之预后)、明汗下之禁忌,辨小便之思辨贯穿辨病、辨证、治疗、禁忌、预后之始终,堪称仲景临床辨证思辨之典范。  相似文献   

12.
王长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认为应治病求本,临床上详察病机、辨证辨病,从治脾与治胃、降气与活血、辨病论治与既病防变、心理疏导与饮食调理四方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段富津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辨治经验,提出了诊病要每病细参,寻因为主;辨证应分虚实、辨寒热,明气血;治病以疗气血为首,以通为顺;并注重病中、病后调护。  相似文献   

14.
李兰媛 《天津中医药》2012,29(6):530-531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辨证包括辨病性和辨病位两个方面,针灸治病,往往更侧重于辨病位。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以大腿及小腿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适合保守治疗的病例中,针灸治疗一般多有肯定疗效。李志道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  相似文献   

15.
王中男教授指出,临证之际,应慎遵四诊,见微知著;详辨阴阳,去伪存真;未瘥勿忧,纠偏勘误;效验勿喜,当求不足。灵活掌握辨病辨证方法和处方用药特色。特别对于神志病的治疗,紧紧围绕中医治病求本的根本原则,强调四诊合参,判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病与辨证结合施治。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证治病 ,必须牢牢掌握简略辨病、精确辨证、准确用药 3个环节。淡论疾病、衷中参西 ,辨证用药 ,紧紧抓住精确辨证的主题 ,突出中医辨证论治 ,对证投药。  相似文献   

17.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4,(12):961-963
房定亚教授在临证中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中医辨病论治有独到的观点和临证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定亚教授提倡的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包括首辨病名,治病求本,专病专方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剖析了房教授力主辨病论治的初衷,以及其为了推进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深层考虑。房教授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完整、独到,对临证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5):15-18
本文从理论溯源及经方合方治验等方面探讨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不合理性。一是厘定《神农本草经》提出的“相反”概念;二是溯源张子和等提出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用语的荒谬之处;三是领悟《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等古医籍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四是从经方合方治病中研究如何运用中药“十八反”配伍辨治各科杂病;五是从临床实际中客观认识“十八反”用药中的毒性及运用毒性药治病。认为研究““十八反””配伍用药,只有打破陈旧观念和僵局困惑,才能拥有中医药全新理论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各科杂病。  相似文献   

19.
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病论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对1000例患者的治疗,得出在辨证论治这一治病求本的基础上,针对上感高热可采取辨病施治,辅以审因论治、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在40余年针灸临床中摸索出来的一整套麦粒灸叩刺拔罐法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其针灸治病,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取穴少而精、施术贵“治神”、辨病与辨证施术,运用麦粒灸叩刺拔罐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