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肺癌时如何给予护理干预。方法:对22例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的肺癌患者心理干预、主要不良反应的干预、药物外渗的干预。结果:22例患者3人主诉胸闷不适和(或)呼吸困难。4人主诉头晕、恶心、呕吐,其余反应轻微。结论:对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的肺癌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我院在2006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120例肺癌晚期患者,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且依据SDS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评估,分析总结心理状态改变情况。结果 120例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晚期肺癌患者有115例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改善率为95.8%。结论针对不同病人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行化疗的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其中,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评价两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心理护理恰当运用于肺癌晚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让病人轻松、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方法:根据肿瘤病人常见的焦虑、抑郁、疑病、寂寞、愤怒等心理表现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00例肺癌患者、92例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并延长了存活年限,8例焦虑、恐惧、未达到预计的生存期限。结论:肺癌晚期患者: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孙乏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检出率,为临床心理痛苦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WanFang Data、CBM、CNKI和VIP数据库中全面检索2020年12月25日以前有关中国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的横断面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包含5 019例研究对象。文献质量以中、高等级为主。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为48.3%[95%CI(40.5%,56.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及以前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为49.6%[95%CI (35.2%,64.0%)],2016年以后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为48.5%[95%CI(41.5%,55.5%)];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检出率分别为46.6%[95%CI(37.5%,55.7%)]、54.0%[95%CI (31.0%,77.0%)]和55.5%[95%CI (45.7%,65.3%)];肺癌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痛苦检出率为34.3%[95%CI(18.5%,50.1%)],肺癌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痛苦检出率为42.5%[95%CI(28.7%,56.3%)];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评估所得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检出率为47.4%[95%CI(39.5%,55.3%)],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所得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为52.3%[95%CI(20.5%,84.1%)]。结论中国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受年份、地区、治疗阶段、评估工具的影响,心理痛苦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测量并评价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 EORTC QL Q- C3 0量表对 80例肺癌患者及 80例 (非肺癌一般患者 )作为对照组进行生存质量测量和评价 ,并筛选出影响肺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果 肺癌患者在角色机能、社会机能、功能领域、经济状况、肺癌的副作用及总分方面的生存质量均比对照组减低 ,特别在经济状况、肺癌治疗的副作用和总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论  QL Q- C3 0量表适合于我国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和评价 ;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患者的职业、经济收入、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状况和肺癌治疗的副作用、疾病的复发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老年肺癌患者顺利完成所制定的化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我们对108例老年肺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血管护理,保护性隔离,饮食指导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结果 108例老年肺癌患者中,92例按计划完成化疗,占85.1%。结论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田媛  刘亚茹 《中国保健》2010,(6):110-111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围手术期化疗期间的观察护理。方法对80例围手术期化疗期间的肺癌术病人加强心理支持、化疗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全部病人完成4~6个疗程的化疗计划。均达到治疗护理的最终目的。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轻预防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应用在肺癌患者中对其癌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05.01日至2017.04.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25例/组.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癌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肺癌患者的癌痛程度评分(3.21±0.25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应用在肺癌患者中有利于减轻其癌痛程度,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健 《现代医院》2011,11(5):55-56
目的评价以化疗为主综合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54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配合中医药、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组间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包括QLQ-C30评分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的QLQ-C30在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等方面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带瘤生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次化疗肺癌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医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首次化疗肺癌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2例首次化疗肺癌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干预后的医嘱执行和治疗信心情况。结果2组患者化疗前"担心治疗效果""担心不良反应""期望个性化指导""担心治疗费用"4项心理需求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有治疗信心"及"医嘱执行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9.17%(57/72)及81.94%(59/72),高于对照组的62.50%(45/72)及65.28%(47/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化疗肺癌患者从帮助树立治疗信心、正确认识不良反应及给予个性化指导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增强医嘱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李亚兰 《现代养生》2014,(10):287-287
目的:将心理护理恰当运用于肺癌晚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让病人轻松,安详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方法:根据肿瘤病人常见的焦虑,抑郁,疑病,寂寞,愤怒等心理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肺癌患者,40例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并延长了存活年限,10例焦虑,恐惧,未达到预计的存活期限。结论:肺癌晚期患者;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病案随访资料中发现肺癌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统计描述中构成比的方法,对某医院2008—2012年期间肺癌患者的病案随访资料,从分期、年龄、性别、地区几个维度做统计分析。结果:来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属于早期和中期的患者比率不足50%,肺癌的高发年龄段在50~70岁,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结论:应大力宣传肺癌的预防与诊断工作,提高全民肿瘤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对处于高发年龄段以及处于污染严重的城市地区的居民应提高肺癌防范意识,定期体检,减轻肿瘤对全民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心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过程中,对其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探析。方法 本次研究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6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的观察组3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TA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TA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1 d、3 d、7 d疼痛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5.15±0.87)分、(3.22±0.74)分、(2.15±0.48)分、(0.87±0.2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26±0.92)分、(5.09±0.82)分、(4.33±0.52)分、(2.15±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与情绪状态,同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护理。方法:选择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化疗前心理护理、化疗后的强化护理及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化疗后护理。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减轻了毒副作用及其他不适,提高了疗效。结论: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经过相应的护理,毒副作用明显减轻,护理效果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心包内肺血管控制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12例肺癌患者,在手术中采用肺门血管心包内控制逆行解剖,应用于肺癌切除术中。结果12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痊愈,无并发症。结论采用心包内肺门血管控制肺癌切除术方法实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肺癌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肺癌晚期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终心理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精神状态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晚期病人实行临终心理关怀能够减轻患者面对死亡的痛苦和恐惧,降低患者疼痛感,对提高肺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瑾  李娜  史玉佳 《中国校医》2022,36(7):525-528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肺癌化疗患者疾病感知与心理社会适应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6—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在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接受住院治疗的555例肺癌化疗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问卷、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和癌症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AMOS 24.0探究应对方式在肺癌化疗患者疾病感知与心理社会适应间的影响路径。结果555例肺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得分为(58.56±12.37)分,疾病感知得分为(47.63±9.57)分,心理社会适应得分为(52.51±13.17)分。应对方式与心理社会适应呈正相关(r=0.312,P<0.01),疾病感知与心理社会适应呈正相关(r=0.365,P<0.01);疾病感知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既有直接效应(0.56)又有间接效应(0.21),总效应为0.77;应对方式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只有直接效应(0.37)。结论 应对方式是肺癌化疗患者疾病感知与心理社会适应的中介变量,医护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应对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姑息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抽取8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姑息组(n=40,予以姑息护理)和常规组(n=40,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姑息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护理可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卢海燕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88-138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9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糖监测和控制、预防感染和运动指导等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化疗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