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的意义$浙江省台州医院@阮荣华  相似文献   

2.
65岁以上人群中,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约10%。Af不仅使全身性血栓栓塞的危险性上升,也促发心力衰竭。临床医生常常难以确定Af是否为新近发生,对病史模糊不清的患者更是如此。本文分析被证实的阵发性Af发作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65岁以上的人约有10%会出现此种体征,由此亦会增加全身性血栓栓塞的危险性。然而对于在48h内发作的阵发性Af病人,其心脏复律与慢性Af相比,被认为形成全身性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较小,因此临床医生很难确定Af是否为新的发作。过去研究认为慢性Af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升高具有预测血管疾病时血栓栓塞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 (Fg)的关系。 方法 对 4 8例TIA患者测定血浆D 二聚体和Fg水平 ,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 ;并与 2 5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 TI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D 二聚体、Fg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D 二聚体与Fg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 ;TIA伴有梗死灶者D 二聚体和Fg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 (P <0 0 5 )。结论 TIA与D 二聚体及Fg水平关系密切 ,这可能与其凝血功能增强并高发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酶联分析法(VIDAS)检测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程度高或临床分期晚的胰腺癌、肝转移癌D-二聚体检测数值较其他恶性肿瘤组D-二聚体检测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纤溶状态、DIC及血栓形成早期评估及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患者纤维蛋白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分为两组,对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肺拴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4例妊高征者(妊高征组,其中重度妊高征15例,轻、中度妊高征9例),正常妊娠妇女20例(对照组)为观察对象,采用PT导出纤维蛋白原测定法(PT-der法)定量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乳胶凝集法定性测定血浆D-二聚体。结果 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轻、中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妊高征患者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熏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二聚体(DD)作为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作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已用于临床。19世纪人们便已认识到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凝溶系统)的异常,因此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患者DD水平的变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DD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综述如下。1DD概况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水解,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和FPB,然后形成纤维蛋白单体(SFM),SFMY链之间形成ε(-γ谷氨酰胺)-赖氨酸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1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30例治疗后吸收好转期(治疗后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FIB和D-D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升高,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后组血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D-D仍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变化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监测疗效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肺炎患者80例,按照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2007年订制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分为重症CAP组及普通CAP组,分别检测其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后的血浆FBG、D-D的浓度,并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FBG及D-D水平。结果 1老年重症CAP组与普通CAP组相比,FBG、D-D含量明显升高(P0.05)。2老年CAP组与对照组相比,D-D、FBG水平显著升高(P0.05)。3老年CAP组治疗后血FBG、D-D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1血浆D-D及FBG水平与老年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老年肺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性疾病的风险。3治疗前后血浆D-D及FBG水平的变化与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TIA组),年龄21-32岁,其中发作1个月内未出现脑梗死者50例,出现脑梗死者50例,观察其发病1周内血浆DD的水平并与对照组(50例体检健康者)比较。结果TIA组D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脑梗死者明显高于未出现脑梗死者(P〈0.05)。结论血浆DD水平的升高是TIA伴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浆DD水平可为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46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用作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预测其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估计病情发展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已有实验证实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相关,高血压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本文为了探讨高血压病患者FIB和D-D的变化,对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了FIB和D-D的观察。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正常对照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67岁,选自健康体检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高血压病组49例,男3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73岁,诊断为Ⅰ级、Ⅱ级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分级按1999年WHO标准,并排除Ⅲ期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病等。所有观察者均同时服用阿斯匹林,剂量为…  相似文献   

14.
邸亚芹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86-1988
目的 探讨AECOPD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在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该病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反映机体凝血后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又特异的指标,可作为预测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既可预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又有一定的指导抗凝治疗的价值。本文就血浆D-二聚体对房颤患者血栓形成预测的作用及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691-1692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VlDAS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D-二聚体在急性PE患者和对照组(非PE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PE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lDAS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D-二聚体测定法可作为PE的敏感、快速、廉价的初步筛选指标,值得在急诊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已有研究经发现CHF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导致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升高。CHF患者时常发生体循环、肺循环栓塞,已成为栓塞事件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1〕。因此,CHF患者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常需要抗凝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CHF患者D-D、FIB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否有助于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风险分层,提高预后预测能力。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急诊入院的TIA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0~3分为低危患者(46例);4~5分为中危患者(70例);6~7分为高危患者(16例)。同时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主要结局采用复合终点事件来衡量,包括在90天内发生脑卒中或死亡,与症状相关大动脉狭窄≥50%,或有心源性栓子需要抗凝治疗。结果 以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患者为阳性组,共34例;未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患者为阴性组,共98例。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FIB明显升高(P<0.05)。DD与终点事件无关联(P>0.05)。在大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FIB水平升高(P<0.05),DD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BCD2≥4分(中危:RR=2.18,95%CI 1.26~3.61,P=0.008;高危:RR=3.43,95%CI 1.91~6.39,P=0.001)及FIB≥3.5 g/L(RR=2.81,95%CI 1.05~6.32,P=0.044)是TIA患者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 FIB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合ABCD2评分法可以有效的预测90天内TIA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与肺部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二聚体(D-D im er,DD)是在凝血和纤溶异常时出现的,临床上主要用来检测D IC和血栓性疾病。多种疾病包括:严重肝病、肾病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血液病、肿瘤、胶原病和妊娠等都会引起DD水平升高,但这类疾病合并感染后DD水平更高。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导致全身凝血激活,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在血管内外沉积[1,2],内毒素血症时引起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因子可刺激组织因子表达,在凝血中发挥中心作用。感染引起DD水平的增高已被普遍接受,但近年来有关肺部感染患者血浆DD水平的变化仍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D-二聚体在肺炎和COPD急…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凝溶状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文章仅就D-二聚体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