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以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mm、2.5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如阻力加大、克氏针弯曲,说明遇到骨皮质,调整进针方向。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击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植入螺钉。结果:椎弓根螺钉一次性植入成功率:胸段97%(600/619),腰段99%(633/640)。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3%。矢状面后凸Cobb’s角(T1~T12)6°~30°,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139例平均随访4.9年,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畸形,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为3.7%,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2例,均行内固定取出。结论:克氏针制备螺钉钉道,是椎弓根螺钉植入的较好方法。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致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约有10%~15%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传统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创伤大术后减压不彻底及脊柱稳定性差等不足,易导致长期下腰痛和腰椎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AF)治疗胸腰椎骨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AF系统固定器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等优点 ,我院自 1990年开始使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18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82例中男 114例 ,女 68例 ,年龄 2 1~ 3 0岁 2 6例 ,3 1~ 40岁 81例 ,41~ 50岁 45例 ,50岁以上 3 0例。受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12 0例 ,车祸伤 55例 ,塌方压伤6例 ,其它伤 1例。损伤节段 :T1 2 46例 ,L1 64例 ,L2 3 9例 ,L3 2 1例 ,L412例。CT显示椎管矢状径小于 10mm者 112例 ,大于 10mm者 70例。…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23-125
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疗法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4例,通过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直腿抬高度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疗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安全性显著,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9.
腰椎融合术可有效地缓解症状、稳定脊柱,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自1999年12月~2003年12月采用后侧路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植入并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总结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2006年7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5例,平均随访2年,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为250~390min,平均310min。术后平均随访2年,平均矫正率为68.92%。结论切除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的半椎体,再矫正融合,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估椎弓根钉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中的结果及意义。方法对1996年2月-2003年2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脊柱恶性肿瘤19例的结果、生存时间、并发症进行分析,与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9例中17例(89.5%)疼痛缓解或明显减轻;14例截瘫患者中10例(71.4%)术后神经症状好转,4例术后截瘫加重,但之后逐渐恢复。结论脊柱内固定、姑息性切除肿瘤及神经减压可起到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症状的作用,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时阃。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后路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结合TLIF技术行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其中融合1个节段者31例,两个节段者17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16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按日本骨科学会(JOA)平均评分分别为7.2±0.8、13.6±0.5、14.2±0.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分别为7.6±0.5、2.4±0.6、1.8±0.4。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单侧钉棒系统结合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李振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0):156-157
目的观察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推拿按摩手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320,P<0.05)。治疗后2组患者TUG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TUG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OD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固定、植骨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复位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6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前路矫正、固定、植骨术。结果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68例中60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8%。结论前路固定系统可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聚醚醚酮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54例腰椎退变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腰椎管狭窄16例,腰椎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4例。结果平均随访2年(1~4.5年),采用Nakai及Suk评分标准判定结果,优32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85%,术后椎间融合率96.3%。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在行后路减压,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系统治疗后,疗效满意,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非融合稳定弹性棒固定系统和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需行手术治疗的40例严重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动态固定组和融合固定组,每组各20例.其中动态固定组患者不摘除髓核的同时使用椎弓根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