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其对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91例AMI患者(心肌梗死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不同梗死范围和病变冠脉支数患者间BNP水平的差别。结果心肌梗死组较对照组BNP(ng/L)(155.03±113.45、71.03±37.01)和左心室舒张末径(cm)(5.11±0.51、4.56±0.43)明显增高(均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50.84±7.98、57.09±6.29)明显降低(P〈0.0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较下、后壁心肌梗死组BNP、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明显增高(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AMI患者血浆BNP明显增高,尤以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为甚,BNP能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极早期测定B型钠利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极早期测定B型钠利尿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价值。方法60例AMI患者在发病6h内及12h分别测定BNP,以AMI前BNP水平作为对照,两两进行比较。结果极早期BNP水平与发病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12h时BNP水平与心肌梗死前及极早期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早期测定BNP主要反映心肌梗死前的BNP水平,难以用于预后评价或者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换情况,为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于症状发作后2h、4h、6h、24h测定血浆BNP浓度。AMI患者于症状发作后6h同时测定血清肌钙蛋白含量。结果uA组BNP水平(145.07±78.15)pg/mL明显高于SA组(32.05±7.75)pg/mL,P〈0.01;AMI发病后4h、6h、24h血浆BNP水平(220.15±126.30)pg/mL、(335.83±170.41)pg/mL、(489.90±244.73)pg/mL,均明显高于uA组(145.07±78.15)pg/mL,P〈0.01,且随着症状发作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1。AMI组患者症状发作6h血浆BNP水平与CTnI呈明显正相关,r=0.874,P〈0.01。结论血浆BNP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溶栓危险积分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伟  邬丽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11-26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积分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序列选择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临床预测变量对其进行TIMI危险积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分析其与TIMI危险积分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结果63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者共9例,发生率14.3%。根据患者的危险积分,分析其与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其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评分增加而呈进行性增高趋势(P〈0.05);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其相应的BNP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随着TIMI危险积分的升高,BNP水平也逐渐升高。结论AMI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BNP水平正相关并与AMI预后有关,能够对A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的关系,总结治疗方法。方法 60例患者按照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及血糖升高组,每组30例。在AMI发病后第(24±1)、(48±3)小时检测hs-CRP、BNP含量。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BNP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血糖升高组hs-CRP、BNP第(24±1)、(48±3)小时检测值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升高者,应有效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正常且保持平稳,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B型脑钠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脑钠肽(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患者60例,其中4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间与A组),2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E组)。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将患病组分为,Killip1级(K1组)15例,Killip2级(K2组)12例和Killip3级(K3组)13例及Killip4级(K4组)。结果AMI心功能Killip3级组、Killip2级组及Killip1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Killip2级组、Killip1级组和对照组(P〈0.05,P〈0.05,P〈0.01);冠脉3支病变组BNP浓度高于1支病变组(P〈0.05)。结论患者心衰越重BNP的水平越高,BNP是反映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BNP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判断心功能和评估愈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AMI患者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AMI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B-型尿钠肽(BNP)变化及意义。方法①溶栓组于溶栓即刻、溶栓后2、4、6、8、10、12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②未溶栓组于症状出现后2、4、6、8、10、12、14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的浓度。结果①AMI后2~7 d,患者NBP水平明显升高,平均为(544.5±321.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T-1在AMI患者症状出现后(2.43±1.30)h升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可在(4.09±2.14)h时达到高峰;②未再通组CT-1水平低于再通组,而BNP浓度高于再通组(P〈0.05或P〈0.01),未再通组CT-1和BNP浓度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区别。结论①AMI患者血清中很早即可测得较高浓度的C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时间早于CK-MB升高的时间;BNP升高时间相对较晚;②溶栓再通组可于溶栓后可检测到明显升高的CT-1但随着病情改善迅速降低,而BNP水平反而降低,故认为CT-1和BNP可以作为判定AMI溶栓治疗是否再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AMI后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以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联用rh BNP的价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F[(55.4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60±8.40)%];两组患者LVDD、NT-pro BNP和CRP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LVDD、NT-pro BNP、CRP[分别为(48.10±6.20)mm、(3 082.41±258.92)pg/ml和(3.02±0.56)mg/L]相比对照组LVDD、NT-pro BNP、CRP[(51.00±6.40)mm、(3 746.58±469.58)pg/L和(3.24±0.75)mg/L]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联合静脉用rh BNP治疗AMI后HF疗效好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常规药物治疗后脑钠肽(BNP)的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将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直接PCI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 直接PCI组较常规药物组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 BNP的表达对于AMI患者预后及心室重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2):1715-17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急诊PCI患者160例,男性117例、女性43例,年龄(57.54±11.90)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龄(56.96±10.84)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BNP、hs-CRP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BNP、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曲线下面积(AUC)之间采取Z检验。结果 对AMI患者随访1年,失访5例,失访率为3.13%(5/160);AMI患者1年内MACE的发生率为27.74%(43/155),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112例。AMI患者PCI手术前后血清hs-CRP、BNP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手术前,预后不良组血清hs-CRP、BNP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s-CRP手术前后差值大于预后良好组、BNP手术前后差值小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根据AUC选取手术前后血清hs-CRP、BNP差值的最佳诊断截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手术前后血清hs-CRP、BNP差值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930,高于手术前血清hs-CRP、BNP联合检测的0.777(P<0.05)。结论 AMI患者PCI手术前后BNP、hs-CRP差值对预测其术后发生MACE风险具有较高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 MI患者急诊PCI术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荧光免疫法、免疫透析比浊法检测1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术前1 h和术后48 h的血清ET、BNP和hs-CRP的水平变化.PCI术中冠脉造影确定动脉病变血管数目,分析三种因子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术前1 h ET、hs-CRP和BNP水平分别为:(1)单支病变组:(93.7±18.25)pg/L、(376.1±12.31)pg/ml、(4.3±2.35)mg/L;(2)双支病变组:(109.8±22.31)pg/L、(524.4±14.14)pg/ml、(7.8±4.38)mg/L;(3)(112.6±16.56)pg/L、(621.9±115.89)pg/ml、(8.1±3.91)mg/L.AMI患者术后48 h ET、hs-CRP和BNP水平分别为:(1)单支病变组:(50.6±14.43)pg/L、(144.7±4.93)pg/ml、(10.2±3.84)mg/L;(2)双支病变组:(66.8±16.82)pg/L、(226.2±9.92)pg/ml、(16.2±2.26)mg/L;(3)(70.4±15.33)pg/L、(261.7±9.23)pg/ml、(16.9±3.33)mg/L.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ET、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CPI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ET、BNP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三种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AMI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PCI能提高AMI病人的生存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血样BNP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110例患者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BNP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急性期血浆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变化关系。方法选择AMI住院患者62例和对照组47例,于入院后24h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BNP浓度,入院后1周行心脏彩超检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和LVEF的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且前壁组血浆BNP水平升高较下壁组更明显;AMI组患者LVEF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前壁组LVEF下降较下壁组更明显。结论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浆BNP水平具有明显差异,血浆BNP升高越明显的梗死部位LYEF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对远期心室重构诊断的准确性,评估二者作为心室重构定量分析指标对左心室重构(LVRM)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2例AMI患者采用微粒子酶促化学发光法检测血BN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体表面积校正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LVEDVI--LVESVI)/LVEDVI计算LVEF。并建立随访档案。依6个月后核磁共振成像(MRI)得到的左心室(LV)体积增大大于基态的20%确定为LVRM,将AMI患者分为LVRM组和非重构组。采用t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等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BNP、LVEDVI、LVESVI和LVEF的的水平变化,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果AMI患者中,LVRM组的BNP水平较非LVRM组显著升高(P〈0.05);LVEDVI、LVESVI、LVEF、BNP用于预测LVR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3、0.591、0.762、0.798,LVEF和BNP符合能够预测LVRM的条件(AUC〉0.7,P〈0.05)。将BNP阈值定为588.5μg/ml时,其预测LVRM的敏感度为66.5%,特异度为81.8%,阳性预测值为58.7%,阴性预测值为83.8%,准确度为6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EF、BNP与LVRM相关,是LVRM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BNP水平和LVEF均可用于预测心肌梗死后早期LVRM的发生,但BNP的预测能力更强,且独立于LVEF。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对2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29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BN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血凝仪进行D—D、Fib测定,D—D采用免疫比浊法,Fib采用凝固法。结果AMI患者血浆中BNP、D—D、Fi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b:P〈0.05,D—D:|P〈0.05,BNP:P〈0.01),正常对照组与AMI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b:P〈0.01,D—D:P〈0.01,BNP:P〈0.01),BNP与D—D在AMI治疗前水平呈正相关(r=0.825),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r=0.507),AMI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Fib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而BNP、D—D水平虽然下降明显,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BNP:P〈0.01,D—D:P〈0.01)。结论AMI患者血浆中BNP、D—D、Fib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或)破裂及血栓形成。因此BNP、D—D、Fib等3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倩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01-370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200例AMI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给予PCI治疗的观察组和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后6h、12h、24h和48h时外周血脑利钠肽水平以及心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h开始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5.382、9.493、12.482,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12h开始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7.831、12.184,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8h时,两组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BNP〈100ng/L组sT段抬高程度明显低于≥100ng/L组(t=9.472,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100ng/L组(t=6.932、5.532,均P〈0.05)。结论采用PCI治疗AMI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降低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研究血浆脑钠肽浓度与患者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壁心梗组(67例)及下壁心梗组(35例),入院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观察早期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不同心肌梗死部位的BNP浓度及心梗面积对比中显示,前壁心梗组BNP显著高于下壁心梗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AMI面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MI的面积越大,BNP表达水平就越高。本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21例、死亡7例,发生心力衰竭、死亡患者的BNP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组患者,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与AMI面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MI的面积越大,BNP表达水平就越高,BNP浓度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张双月  王雪青  梁娜 《河北医药》2010,32(15):2049-2050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n=29)、卡维地洛组(n=29)和联合治疗组(n=27),分别接受福辛普利、卡维地洛、福辛普利+卡维地洛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定血浆BN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福辛普利组及卡维地洛组BNP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BNP较治疗前下降(P〈0.05)。和治疗前比较,3组LVEDd均扩大,LVEF下降,仅福辛普利组及卡维地洛组变化显著(P〈0.05),而联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在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降低BNP方面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78例ACS患者分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并设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38例(SAP组),测定并比照3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且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检测血清BNP及hs-CRP水平可作为衡量急性冠脉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