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动脉内接触性溶栓(intraarterial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I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在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13例(18处)亚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先行ICDT,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观察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94.44%。尿激酶用量(211.54±84.54)万单位;溶栓后缺血症状改善,肢体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8±0.11)升高至(0.8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DT能够溶解部分血栓,显露血管真正狭窄范围,减少支架放置数目,缩短支架长度,从而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及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
张乐国  朱翠敏  张俊玲  王馥梅  常涛 《河北医药》2010,32(15):2044-204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8例经DSA或CTA证实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在术前、术后以及术后6个月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行Malek评分。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成功植入支架,锁骨下动脉狭窄率从术前100%下降至术后的18%[(22±10)%],除1例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5例出现动脉夹层,未发生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发生再狭窄,Malek评分显著改善。结论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前瞻性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郑立建  刘洁  佟小光△ 《天津医药》2016,44(12):1476-1479
摘要: 目的 探索减少椎动脉颅内段支架术后发生穿支动脉闭塞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 例应用 Gateway-Wingspan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术后狭窄改善程度及灌注改善情况, 分析发生穿支动脉闭塞的原因。结果 32 例患者共置入 33 枚 Wingspan 支架, 1 枚 Apollo 支架, 手术成功率 100%。术后患者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率由 (76.6±6.1) %降至 (27.9±5.2) %。术后 3 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或头 CT 血管成像, 均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 24 h 内 2 例患者发生延髓穿支动脉闭塞, 考虑其原因可能为狭窄处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 术中球囊与支架的机械作用下导致斑块位移, 进而堵塞延髓动脉; 经过药物及康复治疗后, 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椎动脉颅内段支架术后穿支动脉的闭塞可通过术前严格的评估与准备、 术中对球囊及支架的正确选择等措施来预防, 但仍需大样本数据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孤立的股总动脉(Common femoral artery,C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并不常见,因为它常常伴随其他部位的血管尤其是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病变,所以对其报道的文献并不多[1-7]。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患者通常表现为严重的下肢间歇性跛行,  相似文献   

5.
<正>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 alarterial obliterans disease,PAOD)往往导致肢体局部缺血性坏死。按发病急、慢程度可分为急性闭塞和慢性闭塞。急性闭塞多由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慢性闭塞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  相似文献   

6.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 bischemia, CLI)是一种严重的外周血管病变,由于动脉血供的减少导致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和肢体坏疽[1].CLI由于动脉灌注不足不能满足肢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皮肤破溃、组织坏死,最后导致肢体坏疽、截肢,甚至败血症而死亡.在及时重建血运的情况下,CLI未来2年病死率和截肢率均为25%[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下肢动脉闭塞患者52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68.0±3.5)岁,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PTA组26例和单用PTA组26例,前列地尔联合PTA组在PTA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qd,连用2 wk,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术前踝/肱指数(ABI)、最大行走距离的变化。结果 2组间歇性跛行、麻木、疼痛感在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PTA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行走距离和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最大行走距离比单用PTA组增加明显(P<0.01),但AB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膝下动脉闭塞、狭窄患者,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短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侯永革  耿红  刘辉  朱荣彦  卢海丽  杨茜  柳晓锋 《河北医药》2012,34(20):3103-3104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是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的最有效措施。近十余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接触性溶栓、支架等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7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冼华玮 《安徽医药》2020,24(5):1011-1014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联合急诊支架成形开通术对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病人闭塞血管再开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 6月至 2018年 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 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 n=66)和对照组( n=74)两组均予以急诊支架成形开通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溶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评估两组术前、术后 1d、术,后 7d时神经损伤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比较两组病人闭塞血管再通率和临床疗效,随访 3个月评估病人预后状况[改良 Rankin量表( mRS)]。结果 ①术后 1d、,术后 7d观察组 NIHSS得分(10.94±2.42)分、(8.42±2.76)分,对照组 NIHSS得分( 14.51±3.16)分、(11.66±3.05)分均低于术前( 18.88±4.33)分、(19.95±4.48)分( P<0.05)且随时间变化而降低( 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 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②观察组再通率为 93.94%(62/66,对照组再通率为 82.43%(61/74);观察组闭塞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χ2=4.330,P=0.037); ③术后 7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3.94%高于对照组 82.43%(P<0.05); ④随访 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 65.15%高于对照组 45.95%(P< ),0.05)。结论局部溶栓联合急诊支架成形开通术能提高闭塞血管再开通率,并有利于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和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Penumbra系统取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Penumbra系统取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5例患者中5例获得完全再通,均获得良好疗效。未见颅内出血并发症。结论 Penumbra系统取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策略。方法 2001年2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介入病房收治的7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的患者,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32~85岁。闭塞段长度1~40 cm,发病时间10 h至30年。术中分别采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导丝机械开通、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等方法,术后给予抗凝及抗炎治疗1周,随访12个月至5年。结果总的技术成功率为97%(74/76)。本组治疗中,溶栓治疗26例,机械开通65例,PTA68例,支架置入62例。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期间11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其余62例症状无复发,血管超声复查提示管腔通畅、血流良好。结论介入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创伤小、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栓子内溶栓治疗肢体动脉急、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2例血管造影证实为肢体动脉阻塞者,将导管和溶栓导丝插入血栓内,以4000U/min尿激酶(UK)灌注直至血栓溶解。结果病程<3d者6例,血管全部再通,UK平均用量67万U;病程>2个月者6例,血管再通5例,UK平均用量106万U,1例无效者病程4.2年。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栓子内溶栓安全有效,是治疗肢体动脉急、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钟阳  汪恩焕  裴士文 《安徽医药》2017,21(8):1449-1451
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7月期间,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评价及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预后评分,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 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治疗11例,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均为致密栓塞无复发,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10例,4例瘤颈残余,5例复发,出院后随访3~12个月,GOS预后评分:良好者20例,不良者3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辅助的方法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方法,但需合理选择支架的种类、大小及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俞志刚  王和平  夏雷  丁坤  王婕 《淮海医药》2001,19(5):364-366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1998年2月-2000年7月,共有30例患(男18例,女12例),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50%,2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28例行冠脉支架术。结果 42枚支架植入28例患中,支架全部置入成功,1例左主干病变直接支架置入成功。44支相关冠脉再通成功,成功率84.69%。术后冠脉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随访1-28个月,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3月发生猝死。结论 由于支架的应用,扩大了PTCA的适应症,减少了PTCA的并发症。选择性左主干病变直接置入支架,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柳松  王卫 《天津医药》2011,39(8):750-75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09年7月我科采用PTA治疗的39例(43条患肢)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条患肢PTA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40/43),平均随访8(3~18)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1±0.12上升至0.82±0.05(P<0.01),总体肢体保全率为91.4%。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3)。结论: PTA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截肢率,是一种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致下肢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策略、方法、术中风险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2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采用血管内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 28例患者中,根据病变的Mori分型选择合理术式,18例行球囊扩张术,10例行支架置入术。平均狭窄率由86%降至15%;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28例TIA症状消失,球扩组中1例于3个月后、另1例于6个月后TCD复查提示发生再狭窄,无相关临床症状。结论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可行、有效的,同时都有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临床中应注重积累经验,综合客观评价病变血管情况,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法,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并尽可能降低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6例,分Firebird组78例和Cypher组58例,均按Judkin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置入支架,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对比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再次血运重建,无再发心梗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随访患者中各出现1例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9%和1.4%(P〉0.05),Firebird支架内缺血性胸前发作1例,Cypher支架组缺性性胸痛发作2例(P〉0.05)两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相似。结论国产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具有卓越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Firebird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Cypher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8.
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老人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PCI)及直接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AMI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先溶栓必要时行介入治疗14例,B组直接介入溶栓8例。分析其冠脉造影(CAG)介入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TMI分级、左心室功能(LVEF)及疗效。结果两组在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TMI分级、总开通率及血运重建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静脉溶栓提高IRA早期再通宰,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急诊介入治疗使IRA开通率高,但明显存在着再灌注时间延迟;老年人AMI联合治疗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地不同时期支架术应用的差异 ,同时比较直接支架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方法 选择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 0 0例和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7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 ,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率和直接支架术的使用率 ,观察手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结果 近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有增加趋势 ( 71%对 91% ) ,随着技术的熟练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 ,应用直接支架术明显增加 ( 5 %对 2 0 %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降低手术早期的危险性 ,选择得当的病例施行直接支架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