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97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加用氯吡格雷组(49例)与阿司匹林组(48例),观察其超敏C-反应蛋白在用药6个月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6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降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用氯吡格雷组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降低显著大于阿司匹林组(P〈0.05),且其出血等副反应并没有显著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合并阿司匹林能更显著降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并且两者较长期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将2017 年8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4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 =42).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患者炎症反应、血脂和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PCI术治疗患者94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于PCI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片负荷剂量300 mg/次,1次/d,按照患者病情调整为75 mg/次,1次/d。两组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脂和心功能水平变化,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L-33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血尿酸(SUA)变化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与氯吡格雷比较,探讨替格瑞洛抗炎效应。方法:行PCI术后ACS患者162例,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对照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每组各81例),每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SUA、炎症因子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基线SUA水平比较,根据治疗后SUA变化,2组再各分为SUA升高组和SUA降低组,分析SUA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及SUA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氯吡格雷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SUA水平较基线显著增高(P<0.05);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氯吡格雷对照组相比,替格瑞洛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氯吡格雷对照组中SUA升高组与SUA降低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格瑞洛治疗组治疗后,SUA与炎症因子显著正性相关,SUA升高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SUA降低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SUA增高明显,高水平SUA可能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但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作用比氯吡格雷更显著,提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抗炎作用明显增强,高水平SUA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可能不足以抵消其本身较强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为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为氯吡格雷(75mg/d)联合华法令抗凝治疔,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z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令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华法令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一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分别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血清β2-M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入组的91例PAD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分成阿司匹林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32例)和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4周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血清TNF-α、hs-CRP和β2-M水平治疗前后降低明显(P〈0.05),下降幅度比较提示氯吡格雷组及西洛他唑组TNF-α、IL-1、IL-6、hs-CRP、β2-M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格他唑组TNF-α、β2-M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NF-α、hs-CRP变化与β2-M变化呈正相关(r=0.46,P=0.03;r=0.77,P=0.04),使用3组药物均可缓解PAD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氯吡格雷或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的二联用药治疗具有显著的抗炎疗效,可明显降低体内TNF-α、hs-CRP、β2-M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且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疗效和安全性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李海洋 《安徽医药》2014,(9):1733-1734
目的研究单抗血小板治疗与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A组(单用阿司匹林,n=50),B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n=40)。A组患者接受每天100mg阿司匹林治疗,B组患者接受每天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治疗7d和30d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经过7d治疗,A、B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与治疗前水平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A组:(6.15±1.39)mg·L^-1 vs(9.18±1.62)mg·L^-1,P〈0.01;B组:(4.99±1.62)mg·L^-1vs(10.29±1.47)mg·L^-1(P〈0.05);肿瘤坏死因子-α,A组:(90.99±28.91)ng·L^-1vs(117.20±37.13)ng·L^-1(P〈0.05);B组:(74.32±21.83)ng·L^-1vs(115.27±32.11)ng·L^-1(P〈0.01)。治疗30d后,A、B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3.49±1.53)mg·L^-1和(2.40±1.17)mg·L^-1(P〈0.05);肿瘤坏死因子-α(63.28±29.01)ng·L^-1和(43.95±17.10)ng·L^-1(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产生抗炎反应,长期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蒋慧 《贵州医药》2016,(8):828-83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8例)和阿司匹林组(57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巴塞尔指数(Barthel)、FMA 量表评定疗效,比较 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 P 选择素(PS)炎症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NIHSS 评分低于阿司匹林组,Barthel 及 FAM 评分高于阿司匹林组(P <0.05)。氯吡格雷组治疗效果显著于阿司匹林组(P <0.05)。氯吡格雷组 CRP、IL-6及 PS 水平均低于阿司匹林组(P <0.05)。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症反应,具有较高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效果、安全的影响。方法125例冠心病合并UGH高危因素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n=62):口服西洛他唑100mgBid+氯吡格雷75mgQd;B组(n=63):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第7、14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抑制率,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消化道事件。结果2组在同时间点对PAC-1、CD62P抑制率、MACE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出血并发症、消化道事件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合并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rhBNP组( n =106)和对照组( n =104)。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rhBNP组于术前2 h应用rhBNP,首先以1贩.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后以0.01μg· kg-1· min-1持续静脉泵入72 h。分别于术前、术后8 h、24 h及3 d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肌钙蛋白I ( cT-NI)、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及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MB、cTNI、NT-proBNP和IL-8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血清CK-MB、cTNI、NT-proBNP、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 h2、4 h血清CK-MB峰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8 h、24 h及3 d血清cTNI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术前血清NT-proBNP、IL-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h、24h和3d NT-proBNP、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rhBNP治疗组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术前给予rhBNP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影响炎症因子对PCI术后心肌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 2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563例,进口氯吡格雷组695例。两组患者术前1 d分别服用泰嘉或波立维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作为负荷量,以后泰嘉或波立维75 mg.d-1及阿司匹林100 mg.d-1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泰嘉和波立维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9个月的MACE事件、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以及两药在PCI术后抗血小板作用的安全性。结果: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临床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氯吡格雷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郑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ACS并行PCI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患者78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氯吡格雷基因导向组(B组)和替格瑞洛组(C组),B组按基因型划分为超快和快代谢型(B1组)、中间代谢型(B2组)、慢代谢型(B3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抗疗法,用药至术后1年。3组在PCI术前、术后检测血清中hs-CRP、IL-6、TNF-α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并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和有关的不良反应,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B、C组术后24 h及7 d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B1、B2、B3 3组患者术后24 h及7 d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B、C 2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正常反应型和无反应型在A、B、C 3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药物各反应型在B1、B2和B3 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A、B、C 3组间次要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1),且A组次要终点事件及血运重建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发生气短、气促或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CPY2C19基因检测指导ACS经PCI患者的氯吡格雷用药,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PCI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83)和对照组(n=77),对照组于PCI后给予常规用药,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全血粘度高切、中切和低切方面明显降低(P<0.05),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在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此外,治疗组在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和卡松曲服应力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后在全血还原粘度和卡松曲服应力方面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PCI后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心绞痛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2例房颤合并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华法林钠+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将89例PCI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2例和非糖尿病组47例,测定其血清hs-CRP、sICAM-1、IL-6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PCI后和再次CAG进行评分,计算2次积分差值。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sICAM-1、IL-6的浓度和Gensini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hs-CRP、sICAM-1、IL-6与Gensini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7、0.513、0.548,P均<0.05)。结论 PCI术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与炎性反应程度相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炎性反应更强,PCI术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辽宁省丹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18例,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炎性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再狭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8%,低于对照组的20.34%(χ~2=4.628,P=0.03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793)。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停药。结论通心络胶囊用于PCI术后患者效果好,有助于缓解炎性反应,预防心血管事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负荷给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对照组80例予单独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的评定.结果:治疗组80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80例,总有效率8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满意,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且无不良发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取PCI术治疗冠心病的84例患者分为A、B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TnI、hs-CRP、CK-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患者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