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术后早期存活率的措施。方法:为14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116例二尖瓣置换者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率4%(6例);治愈出院142例,心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提高Ⅰ级者87例、Ⅱ级者5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患者需要合理的综合治疗,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合理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术后早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毅 《中国医药》2013,8(5):600-601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3例)、呼吸衰竭(2例)。80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5.0%),死亡原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脑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76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9±12)个月,心功能I级65例,Ⅱ级10例,Ⅲ级1例;术后心胸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心胸比〈0.70者72例,≥0.70者4例,平均(0.61±0.12);70例恢复正常工作,6例部分工作。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需要加强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心肌保护、术后监护等几个方面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植入三腔起搏器进行cR王的32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 k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心功能Ⅲ级组和。科Y}骆心功能Ⅳ级组。其中NYHA心功能Ⅲ级组14例,NYHA心功能Ⅳ级组18例,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基础心脏病构成比、左心室射血分数(1础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1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植入时心律为窦性心律、术前心电图QRS波时限、术后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电极植入靶静脉、植入起搏器类型,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史等方面未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发现,NYHA心功能Ⅳ级组治疗效果明显比例显著低于NYHA心功能Ⅲ级组(5仉O%t】s92.9%,P=0.019)。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明显与治疗效果不明显两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效果不明显组NYHA心功能Ⅳ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治疗效果明显组(90.O%铘40.9%,P=0.019),且术前LVEDD明显大于治疗效果明显组[(76.7±10.3)mmvs(68.0±7.6)mm,P=0.012)]。结论NYHA心功能Ⅳ级组CRT后效果不如NYHA心功能Ⅲ级组,较大的术前LVEDD是CRT术后疗效不佳的预测因素。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CRT仍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分为有室性心律失常(A组,23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B组,212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程≥15年、心功能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140 min、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术后24‐h循环不稳定( P<0.01或P<0.05)。结论患者病程、心脏病变严重程度、围术期及术后处理均影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前后心房利钠肽的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心房利钠肽(ANP)的变化及术前ANP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成功行PBMV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32例。于PBMV术前及术后1d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值,术前、术后1d及18个月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测二尖瓣口面积(MVA)。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评价患者心功能。结果术前ANP值在MVA〉0.8cm^2与≤0.8cm^2者分别为(186.41±76.82)ng/L及(247.61±55.05)ng/L(P〈0.05)、心功能Ⅱ级与Ⅲ级者分别为(188.63±65.34)ng/L与(249.22±67.18)ng/L(P〈0.05)。术前ANP值与MVA呈负相关(r=-0.536,P〈0.01)、与心功能呈正相关(r=0.416,P〈0.01)。3例(9.4%)发生再狭窄,再狭窄患者术前心功能差、MVA小、ANP值高。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术前ANP值是除年龄、病程、MVA、心功能等不良预后因素之外的又一预测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病人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将99例病人根据术前SCr定量分为3组:Ⅰ组,25例(SCr≤1.0mg/dl);Ⅱ组,54例(SCr1.1—1.5mg/dl);Ⅲ组,20例(SCr〉1.5mg/dl)。SCr〉2.5mg/dl为排除病例。评估NYHA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病死率(包括心源性死亡及非心源性死亡)。结果:①病死率:1组6例(24%),无因心衰恶化死亡;Ⅱ组10例(18.5%),心衰恶化1例;Ⅲ组7例(35%),心衰恶化3例。②心功能:各组术后3—6个月心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NYHA分级降低1级以上。③6-MWT:Ⅰ组和Ⅱ组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Ⅲ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增加不明显(P〉0.05)。④LVEDD:Ⅰ组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0.01),Ⅱ组和Ⅲ组无明显减小(P〉0.05)。⑤LVEF:Ⅰ组和Ⅱ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Ⅲ组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SCr水平影响病人对CRT的反应,短期随访发现SCr增高者对CRT反应差,病死率高,6-MWT、心脏超声指标的改善不如SCr正常组,可能是CRT无应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前使用含磷酸肌酸的心肌极化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极化液(对照组)和含磷酸肌酸极化液(观察组)两组。对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21.36±9.21)U/L,肌钙蛋白I(0.83±0.35)ng/m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7.1%)较对照组(57.8%)明显减低(x2=5.418,P〈0.05);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的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前应用含磷酸肌酸极化液能有效减轻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心肌保护作用,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穆军升  张健群  周帆  顾承雄  黄方炯  孟旭  尤斌  朱俊明 《中国医药》2013,(12):1688-1689,1692
目的观察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正常心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的冠状动脉正常心室壁瘤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不适,伴心悸、气促和胸闷等,活动后加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结果14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前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7±9)%与(50±8)%,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大小分别为(62±10)mm与(53±6)mm,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功能均达Ⅰ~Ⅱ级,随访2~12个月。结论通过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没有心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明显改善左心室的功能,这种心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俞雷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6-2449
目的 探讨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7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单侧PKP组)以及双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双侧PKP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6d,6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PVP组由术前的(8.47±1.42)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5±0.83)分(t=5.24,P〈0.05)及术后6周的(2.89±0.82)分(t=4.82,P〈0.05);单侧PKP组由术前的(8.52±1.20)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1±0.78)分(t=5.93,P〈0.05)及术后6周的(2.04±0.75)分(t=2.05,P〈0.05);双侧PKP组则由术前的(8.44±1.24)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4±0.82)分(t=6.29,P〈0.05)及术后6周的(2.02±0.71)分(t=3.14,P〈0.05);但6周时PV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双侧PKP组(t单侧PKP=5.19,t双侧PKP=6.82,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恢复,其中PV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19±1.32)mm恢复至术后(20.17±1.66)mm(t=7.53,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3.62±0.71)mm恢复至术后(24.07±0.60)mm(t=6.18,P〈0.05),后凸角由术前(10.26±1.60)“恢复至术后(5.40±0.92)。(t=4.92,P〈0.05);单侧PK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9.17±1.12)mm恢复至术后(21.60±1.02)mm(t=5.51,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2.31±0.92)mm恢复至术后(24.98±0.30)mnl(t=6.25,P〈0.05),后凸角由术前(10.55±1.48)。.恢复至术后(5.28±0.43)。(t=5.44,P〈0.05);双侧PKP组?  相似文献   

10.
115例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9月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11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7例,女性68例,年龄16岁-7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48例,心功能Ⅳ级67例,二尖瓣置换术4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4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左房血栓清除术22例,左房折叠术1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结果: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5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结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0年~2003年收治的3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7.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保留瓣下结构、人工瓣膜合理的选择和匹配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并发左室破裂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并发左室破裂10例临床资料。4例为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的8例为早期破裂,2例为延迟破裂。左室破裂原因为风湿活动控制不好、心肌脆弱或手术操作不当,如牵拉剪除乳头肌过多,清除钙化过深。9例摘除原置换瓣膜行修补手术。8例Ⅰ型破裂采用心内心外同时修补;2例Ⅲ型破裂,1例采取心内心外同时修补,另1例采取心外修补的方法。结果 1例Ⅲ型破裂患者存活,其余9例均死亡。9例死亡病例均死于手术无法修补破口。结论对可能发生左室破裂的高危患者术前应正规抗风湿治疗,术中积极预防、避免意外损伤,术后有效控制血压波动;一旦发生左室破裂,应早期诊断、尽早再次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3.
巨大左心室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巨大左心室 [舒张末期直径 (EDD) >70 m m ]瓣膜病人外科治疗经验 ,提高其手术疗效。方法 对 34例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实行瓣膜替换术。术前平均 EDD 81.0 mm ,收缩末期直径 (ESD)6 1.0 m m ,射血分数 (EF) 0 .4 3,射血分数缩短 (FS) 0 .2 1;心功能 级 11例 , 级 2 3级。主动脉瓣替换术 (AVR) 8例 ,二尖瓣替换术 (MV R) 9例 ,AVR+MVR17例。结果 本组治愈出院 32例。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死亡 2例 ,晚期死亡 2例。结论 强调温血灌注改进心肌保护技术 ,保留二尖瓣装置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是提高巨大左室心病心脏瓣膜病人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前营养调整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8月共手术治疗207例心脏瓣膜病,其中5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入院时心胸比率0.58~0.98,平均0.68±0.54,>0.7者22例,心功能均为Ⅲ级或Ⅳ级;术前全部给正规营养支持治疗,手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果:住院死亡1例,死亡率1.8%;术后急性心包填塞1例,低心排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重症换瓣病人术前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缩短其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67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50.71%),死亡4例(5.97%)。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因。结论巨大左心室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的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恰当的手术处理及严密的术后监护对提高提高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效果。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月,1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中重度 IMR 的患者接受了 CABG 联合 MVR 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3.4±7.6)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示中度二尖瓣反流2例,中重度8例,重度 6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院内死亡1例。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无反流10例,轻度反流5例,轻中度反流1 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从(60±13)mm 下降到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47±12)mm(P <0.05)。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效果满意,并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2014,(7):1340-1344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经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二尖瓣修复(MVP)6个月后患者是否有具有生活质量(QOL)的实际改善.方法 随访1993年3月至2013年11月120例[51名男性,平均年龄(42.3±11.2)岁;69名女性,平均年龄(43.3±13.9)岁]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n=82)或二尖瓣修复术(MVP、n=38)病人的QOL状况,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进行问卷调查测定QOL指数,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二尖瓣手术后随访患者的QOL指数平均得分有所改善,各维度QOL指数分值为:①生理功能:术后(58±29)vs.术前(41±26),P=0.000;②生理职能:术后(52±44)vs.术前(25±27),P=0.000;③社交功能:术后(76±36)vs.术前(55±38),P=0.000;④情感职能:术后(70±45)vs.术前(40±40),P=0.000;⑤生命活力:术后(57±33)vs.术前(40±30),P=0.000;⑥精神健康:术后(70±24)vs.术前(61±24),P=0.004;⑦总体健康:术后(65±29)vs.术前(52±26),P=0.0003;⑧身体痛苦:术后(70±30)vs.术前(68±33),P=0.624.MVP患者QOL指数与MVR患者健康维度QOL指数改善相同.射血分数≥50%患者和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的QOL指数在7个维度上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 mm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QOL指数在5个维度上显著改善.结论 本次开展的二尖瓣疾病患者手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表明,经二尖瓣修复术的患者QOL提高明显,左心室功能受损和左室舒张末期尺寸≥50 mm的患者术后至少在5个维度上QOL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12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其中8例患者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采取手术治疗后的1~15年期间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腹水、肝大,心功能Ⅳ级.12例患者均再次手术,4例行三尖瓣置换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手术成活1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1~5年,3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患者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3)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4)心房纤颤等因素;(5)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