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血压中医分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磊磊  周英  庄田田 《贵州医药》2002,26(6):502-50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与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30例)、痰湿壅盛型(23例)、阴虚阳亢型(31例)、肝火亢盛型(18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23)例。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并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除肝火亢盛外,高血压中医各证型较正常对照组ET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ET值: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NO值: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 ET/NO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证型严重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证型特征分布情况,选择放射免疫法和循环酶法检测患者血肌酐、血糖、血脂等指标,并采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等一般资料,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其中阴阳两虚证25例,阴虚阳亢证15例,瘀血阻络证23例,肝火亢盛证16例,痰湿壅盛证21例。痰湿壅盛证体质量指数均高于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体质量指数高于阴虚阳亢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证、痰湿壅盛证和阴虚阳亢证脉压差、收缩压均高于阴阳两虚证和肝火亢盛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舒张压高于痰湿壅盛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空腹血糖高于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痰湿壅盛证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肝火亢盛证患者,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患者的血肌酐高于阴虚阳亢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的总胆固醇高于阴虚阳亢证、瘀血阻络证患者,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阴阳两虚证患者,阴虚阳亢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肝火亢盛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其余证型而言,诱发老年高血压与心血管预后危险的主要有瘀血阻络证和痰湿壅盛证,这两者关系相对紧密。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实验室指标,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选择凡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高血压病限于Ⅰ、Ⅱ期(轻、中度)的患者,以Ⅱ期高血压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住院及部分门诊病例列为观察对象。对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分型,并观察其早期肾损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尿β2-MG指标中4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尿MAlb指标中肝火亢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痰热壅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组与痰热壅盛组无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与阴阳两虚组无明显差异(P〉0.05),尿NAG指标中肝火亢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痰热壅盛组与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有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组与痰热壅盛组无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与阴阳两虚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各证型的病人尿MAlb、尿β2-MG、尿NAG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早期肾功能检查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的病症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HT)共患焦虑抑郁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ET-1、hs-CRP、PP的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332例患者中有227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肝火亢盛型58例、阴虚阳亢型61例、痰湿壅盛型57例、肝郁脾虚型51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予以评分,评估焦虑、抑郁状况,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肝郁脾虚型与焦虑状态呈负相关,痰湿壅盛型与抑郁状态呈负相关。SAS评分关联证型排序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肝郁脾虚型>痰湿壅盛型;SDS评分关联证型排序为痰湿壅盛型>肝郁脾虚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ET-1水平明显增高,P <0.05;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的hs-CRP水平增高,P <0.05;阴虚阳亢型的PP水平显著增大,P <0.05。结论 HT共患焦虑抑郁患者各证型具有各自的临床分布特征,ET-1、hs-CRP、PP水平呈现出相应的证型分布趋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608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每天上午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并在辨证分为肝旺火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痰热蕴结五型的基础上,加入郁金、川芎、当归、丹参等理气活血化瘀药治疗304例;对照组304例只给予每天上午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强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脑梗死与血脂、血糖、血尿酸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薛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03-1404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发病与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将88例老年(〉60岁)住院病例以脑CT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57例)和非脑梗死组,即对照组(31例)。均测定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血尿酸(UA)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糖(GLU)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5)。结论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防治老年人脑梗死的重点内容。降低LDL、提升HDL/LDL比值以及防治胰岛素抵抗对防治老年人的脑梗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雯玲  纪莎 《海峡药学》2010,22(7):151-152
目的观察复方龙葵降压胶囊配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复方龙葵降压胶囊配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40例.并与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组40例比较。结果降压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P〈0.01)。结论复方龙葵降压胶囊配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提示:复方龙葵降压胶囊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无论是降压还是改善临床症状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乳胶比浊法和尿酶·靛酚法分别对68例CHD患者及36例对照组进行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DH患者血清HDL-C、ApoA1明显降低(P〈0.05,P〈0.01),LDL-C、TC、ApoB、UA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浴足方微粉制剂治疗阳亢型高血压与普通饮片疗效比较具有非劣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治疗组(浴足方微粉)与对照组(浴足方普通饮片)证候疗效、血压疗效,疗程均为10d,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2.85%、血压疗效有效率89.29%,对照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6.29%、血压疗效有效率92.59%,采用单侧u检验进行非劣性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劣性。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结论浴足微粉对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的良好作用,疗效同普通饮片相比具有非劣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170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SUA正常组(NUA组)和HUA组,比较两组血脂、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中合并HUA的患病率为20.0%.HUA组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AER)、甘油三酯(TG)均高于NUA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UA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BP、BMI、WC、TG、HDL-C、Scr及UAER是H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及肾脏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杨虹  刘轩  刘雯  岳松 《天津医药》2018,46(6):639-643
目的 分析同时合并H型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及颈动脉病变情况,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H型高血压的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H型高血压组(单纯组)64例和合并T2DM的H型高血压组(合并组)55例,另择5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高血压病程、脑血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SUA、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测定斑块及斑块积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单纯组和合并组脑血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SUA、cIMT增厚比例、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依次升高(P<0.05),单纯组和合并组血压、Hcy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FPG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组(P<0.05),单纯组与合并组高血压病程、血压及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组间 TC、TG、HDL-C、LDL-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示 SUA 升高(OR=1.015,95%CI:1.008~1.023)、cIMT增厚(OR=13.754,95%CI:2.556~74.016)及吸烟史(OR=5.229,95%CI:2.872~9.775)是H型高血压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常规检测Hcy、SUA及cIMT可早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动脉硬化,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5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分为有DPN组和无DPN组,再将DPN组患者按照2007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标准辨证分为4种证型: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分型。结果 DPN组中阴虚血瘀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个证型。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的病程较阴虚血瘀证、痰瘀内阻证长。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的体重指数和收缩压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C肽较其他3证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的餐后2hC肽值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血瘀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重要中医病机。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体形相对消瘦、血压相对较低的特点。阴虚血瘀证和痰瘀内阻证病程较短,气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14.
饶小胖 《中国医药》2012,7(2):160-162
目的 探讨糖调节异常者血尿酸水平与血脂、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从青岛地区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选取730例资料完整者进行分析.730例中糖调节异常高尿酸者106例,为A组;糖调节异常正常尿酸者173例,为B组;正常糖耐量高尿酸者103例,为C组;正常糖耐量正常尿酸者348例为D组,记录各组纳入分析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血尿酸、TC、TG、HDL-C等,并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负荷后2h血糖.结果 ①各组间血尿酸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组、C组、B组、D组[ (450±72)、(434±59)、(324±51)、(311±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②各组TG、TC、SBP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组、C组、B组、D组[TG:(1.85±0.10)、(1.81 ±0.10)、(1.45±0.10)、(1.43±0.10) mmol/L;TC:(5.72±0.10)、(5.60±0.10)、(5.42±0.10)、(5.12±0.10) mmol/L; SBP:( 142±20)、(138±21)、(135±176)、(125±19)mmHg,1 mmHg =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③以糖调节异常者TG、TC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腰围、血尿酸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血尿酸水平未进入回归方程.以SBP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腰围、血尿酸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血尿酸水平进入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糖调节异常高尿酸血症者易合并血脂紊乱和高血压,且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糖调节异常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促进其高血压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尿酸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确诊患者124例(CHD组),同期行冠状造影正常者78例(对照组),空腹检测两组患者TBIL,血脂及SUA水平。CHD组根据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4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BIL、血脂及SUA水平与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IL、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C、TG、LDL-C、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IL浓度降低、血脂异常、SUA浓度升高与CHD的发生及其病变程度关系密切,TBIL、血脂及SUA的检测对测评CH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俊伟  苏悦  聂秀玲  赵伟 《天津医药》2022,50(12):1297-130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是否伴高尿酸血症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143例)和高尿酸血症组(54例);根据血清尿酸(SU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Q1组SUA≤282.35 μmol/L(49例),Q2组282.35 μmol/L406.65 μmol/L(49例)。所有患者入院3 d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血压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ASSO回归筛选高尿酸血症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7.4%。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男性占比及高血压分级更高,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尿酸(SUA)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排泄分数(FEUA)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Q2组占比逐渐下降,而Q4组占比逐渐上升,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578,P<0.05)。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DBPX)、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DBPX)、舒张压的加权标准差(DBPwSD)及心率变异性(HRV)均升高(P<0.05)。以LASSO回归筛选出的高血压分级、DBPwSD、TG、eGFR、FEUA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wSD、TG水平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eGFR、FEUA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舒张期BPV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分级与高尿酸血症及颈内动脉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不同血压水平(1、2、3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每组的血尿酸(S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颈总动脉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血压升高SUA升高;各组血生化比较,TG、TC(P<0.01)以及LD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POA1、HDL、APOB及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Ⅰ,Ⅱ组间:TG(P<0.05)、LD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间:SUA和颈总动脉内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组间SUA、TG和颈总动脉内径(P<0.01)以及TC、LD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的程度与高血压的临床分级及脂质代谢有关,与颈总动脉内径有相关性,但不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状况。方法随机选择青浦区徐泾镇4个居委会29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空腹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5例高血压患者中,TC升高占9.8%,TG升高占7.8%,LDL-C升高占7.8%,HDL-C下降占9.5%;血脂边缘异常的患者占很大比例,其中TC边缘升高25.8%,TG边缘升高11.9%,LDL-C边缘升高占22.0%。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升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脂代谢边缘升高的患者比例更高,因此,我们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强调降压的同时必须重视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规范化运作健康管理家园平台,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全科医生进行全方位健康管理,半年后比较血压及血脂(TC、TG、LDL—C、HDL—C)控制情况。结果:管理后,血压及血脂明显降低(P〈0.05),血压达标者血脂较血压未达标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康家园一体化管理平台可细化社区病人管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杨曦  柳怡莹  万沁 《天津医药》2021,49(6):603-608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对2型糖尿 病(T2DM)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HUA)的预测价值。 方法668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HUA组(183例) 和非高尿酸血症(NUA)组(485 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体格检查等资料,检测实验室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四分位数Q1~Q4组)、TyG指数(四分位数q1~q4组)与T2DM患者HUA发生风险的关 系,及两者与血尿酸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G/HDL-C、TyG指数对T2DM患 者伴发HUA的预测价值。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校正及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后,TG/HDL-C、TyG指数第3、第4四分位数组发生HUA的风险 高于第 1 四分位数组(P<0.05),第 2 四分位数组与第 1 四分位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后,TG/HDL-C的第3、第4四分位 数组发生 HUA 的风险仍高于第 1 四分位数组(P<0.05),而 TyG 指数此时与 HUA 的发病风险无关联(P>0.05)。 TG/HDL-C、TyG指数、血尿酸均为糖尿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TG/HDL-C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因素(P< 0.05),而三者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关联(P>0.05)。ROC 曲线显示,TG/HDL-C 曲线下面积为 0.651(95%CI: 0.604~0.697),TyG指数曲线下面积0.617(95%CI:0.570~0.665)。 结论TG/HDL-C、TyG指数是T2DM合并HUA的独 立危险因素,两者对HUA有一定预测价值;TG/HDL-C、TyG指数、血尿酸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临床应严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