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性结合定量分析在胆囊肿瘤性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0月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息肉直径≥1 c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  相似文献   

2.
刘天鹰 《吉林医学》2010,31(11):1443-1444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检查,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其中胆固醇性息肉76.7%(46/60),腺瘤13.3%(8/60),炎性息肉6.7%(4/60),腺肌增生症3.3%(2/60)。结论:超声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有极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普查胆囊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桂荣 《黑龙江医学》2008,32(3):186-187
目的讨论胆囊息肉样变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囊壁厚度及内部回声,测量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数目、大小及与胆囊壁的关系,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囊息肉样病变声像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隆起样病变,呈中等回声,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移动。其中,胆固醇息肉121例(74.2%),乳头状腺瘤12例(7.4%),胆囊炎性息肉17例(10.4%),腺肌瘤10例(6.1%),腺癌3例(1.8%)。结论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手术指征的选择提供一种无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玲  王萍* 《中国病案》2012,(9):76-7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通过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评价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图像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本组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58例,炎性息肉4例,腺瘤样增生2例,单纯性腺瘤3例,乳头状腺瘤4例,胆囊腺肌性增生2例,粘膜息肉样变3例,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及癌变4例。在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合并慢性胆囊炎64例,合并胆囊结石29例。术后胆囊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5%。结论应用超声图像分析息肉大小、数目、蒂及基底宽窄、增长速度、局部胆囊壁改变及血流等情况,诊断及鉴别诊断灵敏而准确,并且方便对病人的动态观察及随访,对胆囊癌前病变及早期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高、低频探头联合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胆固醇息肉26例,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胆囊腺瘤3例。以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病变为共同声像图表现。结论:高频超声对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晏丽 《中外医疗》2008,27(35):12-13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86例(74.1%),7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0mm,蒂窄;乳头状腺瘤11例(9.5%),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3mm;胆囊炎性息肉13例(11.2%);腺肌瘤4例(3.4%),腺癌2例(1.7%).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86例(74.1%),7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0mm,蒂窄;乳头状腺瘤11例(9.5%),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3mm;胆囊炎性息肉13例(11.2%);胆囊腺肌瘤4例(3.4%),胆囊腺癌2例(1.7%).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息肉45例(90%),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0.6 cm;腺肌瘤4例(8%);腺癌1例(2%)。结论: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许毅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06-106,108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彩色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彩色超声及手术病理的结果显示本组中胆固醇性息肉42例,胆囊腺肌样增生6例,腺瘤4例,腺癌4例,其超声诊断总准确率为93.8%。结论彩色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最常用、最经济且确诊率最高的一种安全、方便的影像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病变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7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影像。结果 274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190例(69%).炎性息肉63例(23%),胆囊腺瘤19例(7%),胆囊腺肌病1例(0.5%).腺癌1例(0.05%)。结论 B超检查是PLG首选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存在的局限性。方法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超声造影检查中,胆囊癌的超声造影依据类型不同,呈多样性改变,其准确率为79.31%;局限性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主要表现是囊壁与周围胆囊壁呈现等增强或略高增强,与周围胆囊壁界限清楚,延迟期呈等增强或略低增强,准确率为60.00%;胆囊息肉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及延迟期始终与胆囊壁呈同步等增强或略高于胆囊壁,准确率为75.76%。结论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部分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在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胆囊切除术的1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G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胆固醇性息肉与胆囊腺瘤的超声及CEUS图像特征,评估CEUS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36例GPLs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患者95例,胆囊腺瘤患者41例。息肉最大径(Z=-5.189,P<0.001)、血流信号(χ 2=33.630,P<0.001)、血管性基底部宽度(Z=-7.366,P<0.001)、息肉开始增强时间(χ 2=22.487,P<0.001)、动脉期增强强度(χ 2=44.371,P<0.001)、息肉血管形态(χ 2=53.814,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 2=13.277,P=0.001)在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腺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US诊断胆囊腺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5.37%、89.47%和88.24%,曲线下面积为0.874。结论 CEUS能有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腺瘤,有助于GPLs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CEUS)强化特征。 方法 对78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CEUS增强特征、增强与减退情况及假包膜征等超声特点,分析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定量参数。 结果 78例肾脏占位性病变中,50例为恶性占位病变,另28例为良性占位。恶性占位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表现为弥漫或厚环状增强并呈"快进快退",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与肾盂癌则主要表现为弥漫性低增强并呈"慢进快退"。假包膜征主要出现于肾透明细胞癌。良性占位病变中,肾囊肿无增强,肾错构瘤主要为弥漫性低增强并呈"慢进慢退",且均无假包膜征。恶性占位病灶达峰时间(TTP)早于良性占位组(P<0.05),且峰值强度(PI)与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良性占位(P<0.05)。 结论 不同性质的肾脏占位病变CEUS强化特征不同,CEUS有助于病变性质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1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35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120例,炎性息肉6例,单纯性腺瘤5例,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2例,腺癌2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8%。结论:超声诊断简便、无痛苦、检出率高,有利于动态观查随访,是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灌注参数评价卵巢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42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灌注成像检查,术后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卵巢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卵巢肿瘤的VEGF阳性指数和MVD与其超声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卵巢肿瘤MVD和VEGF阳性指数与超声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和半衰期(TTH)呈正相关(MVD与PI、AUC和TT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9、0.623和0.585;VEGF阳性指数与PI、AUC和TT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6、0.640和0.591)。其他灌注参数与MVD和VEGF阳性指数无相关性;高MVD与低MVD两组间PI、AUC和T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AUC和TTH与肿瘤MVD和VEGF阳性指数呈正相关,能反映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状态,为卵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1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35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120例,炎性息肉6例,单纯性腺瘤5例,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2例,腺癌2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8%。结论:超声诊断简便、无痛苦、栓出率高,有利于动态观查随访,是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强化特征。 方法 运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斑块新生血管强化特征分级和量化分析,探讨斑块新生血管灌注模式以及斑块强化与斑块厚度的关系,并根据斑块回声分类进行斑块强化特征的组间比较。对5例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斑块的病理组织学微血管计数与术前斑块超声造影强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7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低回声斑23 例(29.49%), 混合回声斑30 例(38.46%),等回声斑20 例(25.64%), 高回声斑5例(6.41%);斑块最厚者5.5 mm ,最薄者2.6 mm。本组60例(76.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EUS显示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强化。斑块厚度与斑块强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r=0.686,P<0.05)。低回声斑和混合回声斑强化程度高于等回声斑及高回声斑(P<0.05);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分级与超声造影强化程度呈正相关(r=0.886,P<0.05)。 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实时地观察和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灌注特征,为斑块易损性的临床评估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结病变的特征性灌注模式,选取合适的参照条件鉴别诊断淋巴结性质。方法 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定性分析78枚浅表淋巴结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参照条件下,良恶性淋巴结对应参数与周围组织、比邻动脉间差异。 结果 转移性淋巴结以不均匀高增强为主(7/17,41.2%),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增强(2/4,50.0%),反应性增生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增强(24/52,46.2%)及无增强(6/52,11.5%),淋巴结结核主要表现为环形增强(2/4,50.0%);良性淋巴结超声均值、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与比邻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淋巴结超声均值、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与周围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结超声均值及峰值强度与比邻动脉、周围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淋巴结达峰时间与周围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浅表淋巴结病变存在不同的超声造影特征,以周围组织作为对比条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于鉴别诊断淋巴结性质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胆囊腺肌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胆囊腺肌症手术患者33例进行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结果对照。结果术前超声确诊27例,误诊6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8%。结论对胆囊腺肌症超声可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经济和可重复的检查手段,应用多切面的检查方法,仔细观察,可有效减少胆囊腺肌症的误诊。  相似文献   

20.
雷荣强  钱林学  贵玉  赵晶 《当代医学》2009,15(26):12-15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11例胆囊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特征。造影剂为声诺维(SonoVue)。结果11例胆囊占位均见造影增强,病灶较常规超声显示更清晰。5例胆囊息肉开始显影时间为12s~20s,迟于胆囊壁显影,增强达峰值时间为26s~30s,延迟期表现为均匀等增强,峰值强度等于自身正常胆囊壁。5例胆囊癌开始显影时间为4s~15s,与胆囊壁同时显影增强达峰值时间为18s~30s,开始消退时间为20s~60s,峰值强度高于自身正常胆囊壁。2例常规超声误诊为胆泥的胆囊癌亦清晰显示。胆囊癌肝转移灶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快速环状增强,内部稀疏增强,门脉期快速消退,呈"黑洞征"。在造影后发现更多的转移灶。胆囊腺瘤1例,开始显影时间为7s,增强达峰值时间为16s,开始消退时间为150s。造影过程中,病灶增强强度低于自身正常胆囊壁。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是常规超声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