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朝阳  王东  陈进业  沈桂冬 《河北医学》2013,(12):1790-179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abl 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其中19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和流出道。1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3%,2例患者经再次消融,均获成功。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消融成功128例,成功率为90.8%,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成功率为92.0%.20例患者行消融前后的Hoher检查,术前平均(21 824±12 769)次/24 h,术后平均(1 548±2 926)次/24 h,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36个月,10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瑞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52-1553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性期前收缩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26例器质性心脏病且症状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分为联用组13例单用组13例,两组均在积极治疗病因和去除诱因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1个月,联用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3个月。结果:1个月后两组比较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虽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再发情况联用组明显好于单用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有效控制频发性室前收缩,并减少其再发率。  相似文献   

4.
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并随访5年,观察其症状和治疗情况.结果 随访5年后24 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与5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均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死亡发生.结论 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以解释病情和安慰为主,无需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55 例确诊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 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25 例,予以心律平口服.两周后予以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疗治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等同于心律平,并且副反应更少,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14 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观察组为91.8%,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较单用胺碘酮的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室性期前收缩多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若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为多源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或RonT室性期前收缩,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可能是严重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前兆,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1]。特别是在急诊手术麻醉过程中,若不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20例患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窦性心律震荡分析,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TO<0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有加速现象;T0>0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无加速现象。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TS>2.5ms/R-R间期为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有逐渐减速现象;TS<2.5ms/R-R间期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无减速现象。结果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情严重患者的TO、TS明显异常。结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熊刚 《重庆医学》2008,37(2):214-215
心律失常型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频发各种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疗效不佳,或长期服用产生不良反应而影响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参松养心胶囊不失为一种适当的选择.本院对24例以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常规营养心肌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三参通络止悸方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并从邓悦教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例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三参熄风止悸方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值得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且往往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有可能发生严重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了预防和降低心脏性猝死,我科使用胺碘酮+镁极化液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83例血液透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心率快慢分为A、B两组,均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美托洛尔可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及缓解症状.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总有效率A组(90.5%)也高于B组(73.2%)(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武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57-58,61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研究组(122例,诊断为冠心病)和对照组(126例,诊断排除冠心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的频率、类型及QRS波时限。经临床治疗后,再比较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更易频发(χ2=21.36,P=0.006),且多为复杂性(χ2=11.42,P=0.015);QRS波时限明显增加(t=2.687,P=0.004)。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减少(χ2=10.12,P=0.024),且复杂性也较少(χ2=9.49,P=0.033);QRS波时限明显减少(t=2.165,P=0.038)。结论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可以对冠心病诊断有辅助价值,且能了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期前收缩负荷及导管消融治疗对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心室大小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9例频发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期前收缩负荷,及其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及导管消融治疗消融前后LVEDD和LVEF的变化。结果 29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为32.35%±7.52%,有93.1%(27例)的患者〉20%。室性期前收缩负荷≥30%和〈30%患者的LVEDD和LVE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5例消融成功,4例失败。消融成功患者LVEDD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LVEF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败的4例心脏LVEDD、LVEF进一步恶化(P〈0.05)。结论频发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对左心室容积的影响相比对收缩功能的影响可能更早或更明显。〉20%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是临床导管消融手术可取的早博负荷。对于左心室大小及收缩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导管消融能进一步改善LVEDD,但对LVEF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治疗组)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组。治疗前后作,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比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69.05%,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85.7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室性期前收缩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频发、成对、多源室性期前收缩(PVB)及短阵室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可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效应,使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甚至引起猝死。本研究旨在评价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PVB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汤剂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疗效82.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病理性与非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比分析62例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56例非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结果 Ⅰ组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右束支上部居多.结论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起源于右心室/右束支上部,提示此标准可作为儿童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辅助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白昼发作增多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进行自主神经指标分析,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自主神经机制。方法 本研究对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了长程心电图检查,计算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将白昼(8:00~20: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显著大于夜间(20:00~8:00)每小时室性期前收缩频度者定义为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分析白昼型室性期前收缩的频度与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30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1例,每例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频度与每小时平均心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共分析典型室性期前收缩事件19阵,在室性期前收缩事件发生前存在心率的逐渐增加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逐渐下降。结论 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在白昼时发作频度显著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频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前,存在显著的心率加快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该类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激活和(或)迷走神经张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中药参松养心胶囊与西药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0例期前收缩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参松养心胶囊组为治疗组共110例,胺碘酮组为对照组共110例,两组期前收缩病因主要包括冠心痛、风心痛、心肌病、高血压以及非器质性心脏病。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每次口服4粒,每日3次;对照组:胺碘酮每次口服200mg,每日三次,连续7天;减为每次200mg,每日两次,连续7天;再减为200mg,每日一次,两组均28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其中室上性期前收缩有效率86.3%,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84.7%;对照组总有效率83.5%。其中室上性期前收缩有效率78.7%,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和对室上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率统计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药治疗期前收缩疗效相当。治疗后副作用:治疗组有14例胃胀,5例头晕,无停药者;对照组7例头晕,3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例血压下降,1例Q-T间期延长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衰加重,4例食欲缺乏、胃胀等消化道症状,其中7例被迫提前停药。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和胺碘酮相近的治疗期前收缩作用,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