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叉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为三叉神经损害症体和体征,主要依靠CT及MRI诊断,本组中颅窝型9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除,后颅窝型6例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哑铃型6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或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切除。本组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除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7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Ⅰ型(中颅窝型) 3例采用颞下入路或额颞眶颧入路切除 ;Ⅱ型 (后颅窝型 ) 6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或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 ;Ⅲ型 (哑铃型 ) 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或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本组全切除 1 6例 ,次全切除 1例。结果 本组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1 4例获MR确诊。1 0例门诊随访 2~5年无复发者 ,Karnofsky评分 :8例 >80分 ,2例 60~ 70分。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 ,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除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颅后窝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例颅中窝型和7例哑铃型则在Brainlab神经导航下采用改良Dolenc入路切除.结果本组均获得全切除.出院时Karnofsky评分100分6例,90分4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三叉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好.神经导航对选择损伤最小的入路和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获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7例,加重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可分成为:(1)颅中窝型;(2)颅后窝型;(3)颅中后窝型;(4)颅外型;(5)颅中窝颅内外沟通型;(6)颅中后窝颅内外沟通型。颅中窝型肿瘤宜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颅后窝型肿瘤宜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中后窝型肿瘤宜取颞底经天幕入路。颅中窝颅内外沟通瘤宜取颞下硬脑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中后颅窝型三叉神经鞘瘤的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方法 :对收治 2 5例这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手术行颞底 经天幕入路 ,余 10例行枕下乙状窦后等其他入路。肿瘤全切 2 2例 ,次全切除 2例 ,大部切除 1例。结论 :中后颅窝型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全切是其最佳方法 ,颞底 经天幕入路是一良好手术途径 ,其术野显露充分 ,易于达到肿瘤全切 ,微创 ,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中、后颅窝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后颅窝(MP)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该类肿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MP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切除肿瘤取颞底经天幕入路者14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等其他手术入路者1O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3例,加重1例。结论 实体性MP型三叉神经鞘瘤需与中、后颅窝脑膜瘤相鉴别;囊性MP型三叉神经鞘瘤需与表皮样囊肿相鉴别。对于MP型三叉神经鞘瘤,取颞底经天幕入路可获良好效果,并具有显露容易、创伤小、可直视海绵窦及其内侧的神经血管,以及到达后颅窝肿瘤距离近、较直视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11例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0~98年)11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的疗效。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短期内多能恢复。结论 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49例的临床和随访结果。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进行CT、MRI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三叉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最常见症状为面部麻木或感觉减退。按肿瘤位置分为5型:颅中窝型3例,颅后窝型8例,颅中后窝哑铃型26例,颅中窝颅外型2例,颅中后窝颅外型2例。采用额颞硬膜外入路13例,颞底经天幕入路14例,乙状窦后入路11例,乙状窦前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随访13例,时间3~84个月,复发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三叉神经鞘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化手术入路可获得满意的切除程度和较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11例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0~98年)11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的疗效。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短期内多能恢复。结论 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均经强化MRJ明确诊断.其中局限在Meckel腔内11例,长满Meckel腔稍突向颅后窝5例,长满Meckel腔并经圆孔及卵圆孔突向颅外2例。均采用改良颞下-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8例肿瘤均镜下全切除。病理检查为三叉神经鞘瘤。随访3个月.4年.临床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减轻,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强化MRI检查是三叉神经鞘瘤可靠的诊断方法。改良颞下-硬膜内入路最微手术是治疗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表现最常见为患侧三叉神经麻痹.肿瘤可位于中颅窝、后颅窝或骑跨中后颅窝呈哑铃形.本组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20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5例,主要表现为面部麻木和眼球外展受限.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向复杂.MRI对临床诊断及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相结合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华山医院(1978~1995)收治75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鞘瘤病人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本组病例中34例(45%)肿瘤在位于中颅窝,20例(27%)位于后颅窝,21例(28%)呈哑铃型生长。在1984年以前,手术多采用硬膜下入路,1985年以后逐渐发展了硬膜外入路和硬膜外-经硬膜经小脑幕入路。早期全切率为58%(20/35),近全切42%,晚期为80%(32/40)近全切20%。在早期病例的长期随访中有1例死亡,3例复发,颅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分别为63%和28%。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中颅窝型和哑铃型肿瘤可采用硬膜外入路,后颅窝型仍需硬膜下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中、后窝三叉神经鞘瘤的分型、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手术治疗的18例颅中、后窝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按照肿瘤起源的部位分为神经节型(M型)、周围型(V型)、神经根型(P型),并根据肿瘤分型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结果 18例中,M型10例(其中M0型1例,Mp型7例,MP型2例),P型8例(其中P0型3例,mP型5例)。12例采用颞下硬膜下经小脑幕入路(7例Mp型,1例M0型,1例P0型,3例mP型),4例采用颞下硬膜外经岩前入路(2例MP型,2例mP),2例使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P0型)。18例中,肿瘤全切除12例(其中M型8例,P型4例),部分切除6例(Mp型2例,P0型2例,mP型2例)。术后症状缓解14例,加重4例。术后随访6个月~8.5年,平均38个月;2例全切除术后复发(M型和P型各1例),4例部分切除进展,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疗。结论 对于颅中、后窝三叉神经鞘瘤,按照起源部位进行分型利于肿瘤的全切除,降低复发率。建议M型以及部分P型肿瘤使用颞下硬膜下经小脑幕入路,但是肿瘤发生位置多种多样,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利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对中颅窝型、中后颅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2例进行了显微手术治疗,对术中解剖、手术技巧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经病理学检查均为神经鞘瘤。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结论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能安全切除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后颅窝哑铃形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7 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7例中后颅窝哑铃形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采用Kawase入路19例,乙状窦前入路1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33例,4分3例,3分1例。26例(Kawase入路13例,乙状窦前入路13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4个月;GOS评分5分24例,4分2例;颅脑MRI及CT复查,全切肿瘤无复发,未全切肿瘤无增大。结论 灵活选择乙状窦前入路及Kawase入路切除中后哑铃形型三叉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华山医院收治75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鞘瘤病人临床症次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及MR,本组病例中34例肿瘤在位于中颅窝,20例位于后颅窝,21例呈哑铃型生长。在1984年以前,手术多采用硬膜下入路,1985年以后逐渐发展了硬膜外入路和硬膜外经硬膜经小脑幕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颅后窝型三叉神经鞘瘤诊断特点及各种手术入路优缺点。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13例肿瘤分为A型:肿瘤局限在颅后窝;B型:肿瘤长入幕上但下部不超过内听道及岩下窦;C型:肿瘤长入幕上且侵犯到内听道及岩下窦以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一期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结论:MRI及CT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枕下入路适用于A型肿瘤,B型肿瘤宜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C型选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3年2月收治的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1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MRI是正确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人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三叉神经麻搏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三叉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三叉神经麻搏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三叉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三叉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三叉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