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1990~1996年住院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败血症50例。探讨90年代福州地区金葡菌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血培养问题,并对金葡菌的变异,抗生素选用等作进一步探讨。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文50例均经血培养证实为金葡菌败血症,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l~8岁。所有患儿经抗生素联合应用,其中2例2个月后复发再次住院治疗,但均全部痊愈。2.主要症候:发热50例、关节酸痛8例、皮疹10例,咳嗽18例、头痛15例、腹痛7例、腹泻12例、呕吐6例、意识模糊1例、惊厥2例、肝肿大1例、肺部体征8例、并发脑脓肿1例。二、病原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败血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1996年-1997年住院的新生儿20例均做血培养,凝固酶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20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排除了污染可能,凝固2酶检测均为阴性,多重耐药菌者占80%。结论:以前认为CNS毒性低为条件致病菌,由于其细菌的特点,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病情重对各种抗生素反应不佳,治疗效果不好,尖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以减少对本症的误诊及死亡 相似文献
3.
彭辉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8):30-30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危重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为临床医师所关注.自1997年5月~2000年7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感染性疾病。现就我院1995年~1996年收治的23例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23例均经血培养证实为败血症。其中致病菌12例,条件致病菌11例;男15例,女8例。日龄≤5天者5例,>5天者18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5例。其中羊膜早破2例,产后窒息2例,皮肤粘膜感染15例,呼吸道感染4例。发生黄疸16例,皮肤硬肿8例,发热11例,体温不升5例,拒乳9例,抽搐4例,不哭8例,并发新生儿肺炎8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菌种变迁及药敏试验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自1998-01-2003-08期间收治的经血培养确诊的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院于 1999~ 2 0 0 0年收冶新生儿败血症 (血培养阳性 ) 2 0 1例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 135例 ,占 6 7 16 % ,居首位。临床资料135例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病例入院时平均体重在X=3310± 5 70克 ,体重≥ 2 5 0 0克 12 3例 ;<2 5 0 0克 12例 ;发病日龄X =13 37± 8 35天 ,≤ 3天共 10例。1 感染途径 脐部 45例 (33 33% ) ,呼吸道 32例(2 3 70 % ) ,肠道 2 5例 (18 5 2 % )。2 临床表现 黄疸 89例 ,呕吐、腹胀 46例 ,脐部有脓性分泌物 45例 ,发热 37例 ,咳嗽、鼻塞 32例 ,四肢末端欠温 30例 ,少吃、少动、少哭 2 9例 ,口腔溃疡、便血、心律… 相似文献
7.
419例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临床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以下简称表葡菌)败血症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10058例患儿,入院时行血培养,并以VITEK全自动微生物监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711株,其中表葡菌419株,占58.9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葡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7%、84%、84%、80%和65%;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利福平、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敏感性高达99%和90%.结论表葡菌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L菌败血症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解肿瘤患者L菌败血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1440例,疑诊败血症182例调查分析。结果常规培养细菌检出率为9.89%;常规培养阳性、L菌培养阳性者占18.13%。住院肿瘤患者L菌败血症的发生率为2.29%。主要发生在术后、放化疗中或后,机体抵抗力低期间。临床表现长期发热,容易迁延,反复发作,二重感染发生率高。结论重视肿瘤患者的L菌败血症,疑诊败血症时,加作L菌培养,可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确诊的 2 5例L型败血症 ,评价其在发热待诊中的意义。方法 (1)对发热待诊病人连续做普通血培养和L型菌血培养各 3次 ;(2 )诊断标准 :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并连续 2次或以上从血液和 /或骨髓液中培养出细菌L型 ,返祖后为同一种细菌 ,且普通血培养阴性者。结果 (1)热型与热期 :弛张热型占 80 %。热期在 3 0d以上占 50 % ;(2 )原发疾病 :约一半病例有原发基础病如肿瘤性疾病、糖尿病等 ;(3 )临床上均有发热、多有寒战 ,白细胞增高或降低占 80 % ,骨髓呈感染骨髓像 ,血沉增快 ,约 1/ 3病例胸片肺间质影增生 ;(4)治疗情况 :难度较大 ,平均退热天数 2 6 3d ;(5)误诊情况 :疑为败血症或L型菌败血症的仅 3例。结论 未明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约占1/ 3 ,仍有 5%~ 3 8%的病例不能确诊。L型败血症确属未明热的病因之一 ,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确诊的25例L型败血症,评价其在发热待诊中的意义.方法 (1)对发热待诊病人连续做普通血培养和L型菌血培养各3次;(2)诊断标准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并连续2次或以上从血液和/或骨髓液中培养出细菌L型,返祖后为同一种细菌,且普通血培养阴性者.结果 (1)热型与热期弛张热型占80%.热期在30 d以上占50%;(2)原发疾病约一半病例有原发基础病如肿瘤性疾病、糖尿病等;(3)临床上均有发热、多有寒战,白细胞增高或降低占80%,骨髓呈感染骨髓像,血沉增快,约1/3病例胸片肺间质影增生;(4)治疗情况难度较大,平均退热天数26.3 d;(5)误诊情况疑为败血症或L型菌败血症的仅3例.结论未明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约占1/3,仍有5%~38%的病例不能确诊.L型败血症确属未明热的病因之一,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39例CNS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的病原学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份血培养细菌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CNS 139株,占6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70株,检出率为50.4%,MRCNS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达92.9%,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57.1%~68.6%,与MSC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CNS与MSCNS对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均>80.0%,MRCNS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为4.3%,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CNS已成为新生儿血液感染第1位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且呈多药耐药;万古霉素仍是MRCNS的最佳药物;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菌株的细菌分布图、细菌的耐药性和它们在五年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近五年间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分离的细菌株。结果在2864例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为541例。大多数败血症为出生后1周的早期发作(58、6%),革兰阴性杆菌(55.3%)比革兰阳性球菌(44.7%)多见。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菌株(35,5%)。五年中,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率没有很大变化。但是,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在五年中呈现稳定持续的升高趋势。结论从近五年的结果来看,对革兰阴性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是阿米卡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有效的是奈替米星和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3.
梁晓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4)
1993年9月,南宁市某医院产婴室发生一起新生儿败血症暴发,患儿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伴有皮肤炎症,共发病11例,发病率57.89%(11/19),其中4例死亡,病死率36.36%(4/11)。7名患儿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产婴室环境、医疗用品及周围人群均可检出金葡菌。其入侵途径主要是通过患儿脐部、阴囊、肛周皮肤炎症处进入血循环,导致败血症。对金葡菌耐药性、细菌L型及婴儿室消毒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0~2003年我院经血培养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86例,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败血症36例(41.86%),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耐药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对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败血症占其内收治病人的一定比例,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与临床的关系及耐药情况,现将我院1989年10月~1993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幼保健》2017,(15)
目的调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11-2015年诊治的218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1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经血培养分离出的阳性菌株进行构成比分析,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218株新生儿败血症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155株(71.1%),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金葡菌、人型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临床用药考虑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等,均无耐药性。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63株(28.9%),临床用药考虑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米诺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等,无/低耐药性。结论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不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避免抗菌药的滥用而出现的高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1990~ 2 0 0 0年本院收住确诊金葡菌败血症且有并发症患儿 (不包括新生儿 ) 4 9例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有并发症组 4 9例 (简称A组 )其中男 34例 ,女 15例 ,年龄 4个月~ 14岁 ,平均 6 7岁。并发症包括脓胸、胸腔积液 37例 ,肾周脓肿 3例 ,肝脓肿 1例 ,心包积液 1例 ,心内膜炎 1例 ,脑膜炎 1例 ,感染性休克 7例。治疗后死亡 5例。平均住院天数 2 1 4± 3 6天。2 无并发症组 10 4例 (简称B组 )均经血培养确诊 ,经有效抗生素治愈出院 ,平均住院天数为 15 2± 1 9天。两组在住院天数上差异性极显著 (p <0 0 0 1)。讨 论入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SBL组发病期与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SBL组发病期CR1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病情恢复后 ,CR1上升 ,与疾病的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19.
8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某院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和药敏的变化特点。方法 比较90年代前期组与90年代后期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的异同点。结果 90年代前期组与90年代后期组皮肤、口腔粘膜、脐部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体温异常、呕吐、喂养困难、腹胀、脐部炎症是两组主要的临床表现。表葡、金葡始终是主要的致病菌,但90年代后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明显上升。青霉素、红霉素及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20.
37例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分布状况、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常规培养,应用WalkAway40型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血培养98株细菌中分离出葡萄球菌78株,其中MRCNS37株(47.44%,37/78),表皮葡萄球菌16株(43.24%,16/37),溶血葡萄球菌9株(24.32%,9/37)。MRCNS对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CNS。结论 新生儿MRCNS败血症已属常见,临床治疗较困难,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