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探究人工血管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初级辅助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对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术前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狭窄发生的术前影响因素。结果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1.1%、52.1%,初级辅助通畅率为88.1%、64.2%,次级通畅率为95.7%、91.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R:2.713, 95%CI:1.324~5.56,P=0.006)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HR:0.242,95%CI:0.102~0.572,P=0.001)是其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次级通畅率。吸烟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是内瘘通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通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12、18、24个月的内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及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graft,AVG)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方法 2012年4月~2016年12月间,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ePTFE)移植建立透析血管通路286例,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血管情况,分别采用合适的血管桥接方式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并回顾性分析通畅率和并发症及处理方式。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4%,2年通畅率88.6%,3年通畅率为78.4%。常见并发症中狭窄和/或血栓形成占18.5%,假性动脉瘤4.5%,感染3.8%,其他并发症7.0%。经过针对性的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具有口径大、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只要我们积极有效的处理术后并发症,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必将成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透析第1个月内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显著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通畅,保证内瘘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膨体泡沫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5月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PTFE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和护理,术后随访均大于2年。结果人工血管内瘘手术后即刻通畅率为100%,透析时均能满足200~300ml/min的血流量。术后随访2年中内瘘出现血栓3例,2例行Fogarty取栓术,内瘘感染1例,切除了人工血管。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加强内瘘保护知识的教育,正确地使用内瘘,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人工血管移植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置入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例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患者,于手术取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后,对残存狭窄≥50%处置入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5例均经手术取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成功,术后可正常血液透析,4例动静脉内瘘通畅,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源性猝死;未发生感染、血管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老年和青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2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中,老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04例(44.8%),青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28例(55.2%);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1个月、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和窃血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钙化与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的关系,探讨应用主动脉钙化积分预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并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记录其建立动静脉内瘘时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ortic calcification index,ACI),根据ACI结果将患者分成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观察3年内2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初级通畅率。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70例(93.3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脉钙化表现,ACI>10%的高钙化组患者35例。在3年的随访期间,共31例患者发生各种原因的内瘘功能障碍,其中17例血栓形成、10例内瘘狭窄。12、24、36个月时,低钙化组患者的内瘘初级通畅率为92.5%、85.0%、76.9%,高钙化组患者的内瘘初级通畅率为88.6%、68.5%、45.9%,3年后2组患者的内瘘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P=0.007)。COX分析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功能障碍发生与ACI相关(HR=5.788,95%CI:1.488~22.514,P=0.011)。结论较高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与3年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相关,对于主动脉钙化积分较高的患者需更频繁监测内瘘功能,早期干预,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5月我科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PTFE人工血管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8例病人术后通畅率为100%,3个月时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术后血管通畅。分别于第4周~第8周开始使用人工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知识宣教,预防并发症发生,正确使用动静脉内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手鼻烟窝部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6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内瘘术,分别为鼻烟窝部83例,前臂远端腕部86例(Cimino瘘),比较两组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近远期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鼻烟窝瘘和Cimino瘘的通畅率分别为:4周96.4%和95.3%(P>0.05),1年为92.6%和80.7%(P<0.05),2年为86.7%和72.2%(P<0.05),3年为81.4%和63.0%(P<0.05).鼻烟窝瘘及Cimino瘘栓塞发生率分别为 18.6% 和 37.0%(P<0.05), 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 14.3% 和 30.1%(P<0.05).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保留了近端血管以备重建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HD)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尿毒症患者(321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情况.[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一期成功率96.51%,而肘部、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术为100%.人工血管AVF较自体AVF成熟时间短(P〈0.05).鼻烟窝及人工血管内瘘较易发生血栓形成(P〈0.05);而端-侧吻合较少(P〈0.05);肘窝、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内瘘易成熟(P〈0.05).[结论]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制作方法、通畅率、并发症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7月以来,对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在腕关节以远的解剖"鼻烟窝"部建立动静脉内瘘,采用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背侧支端侧吻合,6周后用于临床血液透析。结果 28例均为首次行内瘘术,术中即刻通畅率100%。3例术后近期内因血管闭塞,2例因流量不足在腕部行标准动静脉内瘘术。28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2月至4年。透析后1年通畅率为75%,使用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扩大了可穿刺范围,保护了近端血管,可成为血管条件良好的长期血透患者的首选血液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13.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选择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比较在鼻烟窝与前臂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应 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192例(54. 2%),前臂动静脉内瘘162例 (45. 8%);鼻烟窝和前臂内瘘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 瘘4周、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和窃血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前臂内瘘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 率较鼻烟窝内瘘显著增加。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的最佳选择;鼻烟窝内瘘较前臂内瘘有更多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2019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透析治疗的患者491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1:1匹配高通组和低通组各54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7年次级通畅率。结果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高通组和低通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7年次级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匹配前:87.9%和84.3%,HR(95%CI)=0.834(0.449~1.548),P=0.566;匹配后:91.2%和82.1%,HR(95%CI)=0.836(0.224~3.120),P=0.790]。结论高通量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手术部位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老年与非老年患者首次于前臂远端或近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比较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结果 老年与非老年组患者不同部位建立内瘘后3月到48月的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于前臂远端建立内瘘后3~24月通畅率均高于前臂近端(x2=7.699,P=0.022;x2=6.460,P=0.026;x2=8.271,P=0.009;x2=4.643,P=0.031).老年糖尿病组内瘘术后36~48月通畅率低于非糖尿病组(x2=5.963,P=0.015;x2=27.388,P=0.000).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前臂远端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良好的通畅率,认可作为首选部位,糖尿病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采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的128例慢胜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包括术前准备、具体显微手术方式、术后管理及并发症处理等。结果术毕内瘘通畅率100%,术后1周内瘘闭塞1例(0.78%);术后3周首次穿刺血流量〉200ml/min 112例,150—200ml/min 11例,〈150ml/min5例;术后6周全组血流量均〉200ml/min;术后3年内内瘘闭塞9例(7.03%)。结论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上肢的血管储备,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充分术前准备,运用改良显微外科缝合技术及严格术后管理,是保证内瘘成功和长期通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血管通路的功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具有并发症少 ,通畅时间长等优点 ,其三年通畅率可达80 %以上 ,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模式。但由于长期血液透析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内瘘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形成等 ,这些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透析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尽可能的利用自体血管 ,修复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以维持血管内瘘的畅通。确保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物理检查在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22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每两周1次的物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内瘘闭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物理检查早期检出内瘘狭窄16例,动脉瘤11例,内瘘成熟不良7例,肿胀手综合征3例,窃血综合征2例,内瘘闭塞3例。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检查是一种易行、准确、经济的定期监察内瘘并发症的检查方法,能及时发现早期内瘘并发症,通过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减少内瘘闭塞发生,提高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武玉品  付敬  侯宪华 《全科护理》2021,19(9):1231-1234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发生率及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及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的临床实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病人的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有效的通路,同时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对内瘘使用的满意度,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方法记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月12月31日全年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原发病、血管通路的选择、变更次数、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157例。新入患者36例,新入患者开始透析时血管通路分别为:临时导管26例(72.2%),长期管2例(5.6%),自体动静脉内瘘6例(16.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1例,其中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109例(90.08%),长期管9例(7.4%),临时导管2例(1.65%),人造血管内瘘1例(0.83%)。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是血栓形成,肿胀手、肢体缺血,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7%。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主要为血流不足,深静脉血栓,感染;只有3例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本组患者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炎(32.48%)、糖尿病肾病(28.66%)、慢性间质性肾炎(16.56%)。死亡前两位原因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共占71.4%。结论研究资料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新入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明显高于内瘘,影响血管通路选择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高龄和透析时机过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