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分析房室结双径路慢径射频消融时大头局部靶图特点同出现结性心律及慢径阻断之间的关系,为消融时寻找有效的靶图提供一种客观量化的参考;方法回顾150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慢径消融的电生理资料,分析放电时靶图A、V波的宽度、振幅比值、AV非1∶1比例的特点等因素与出现结性心律及慢径阻断的相关性;结果总放电次数644次,放电出现结性心律组A波宽度为[(70.23±16.92)~(84.25±19.41)]ms,A、V波的振幅比值为(0.17±0.11)~(0.20±0.08),与未出现结性心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放电时结性心律的比例越高,消融成功率越高,但也亦出现AV非1∶1传导。AV非1∶1比例的形式以V多A少为主,占89.42%,高于A多V少。结论放电时A波较宽,A、V波振幅呈现适当的比值时易出现结性心律,结性心律的数量占总心搏数量的比例越高,慢径消融的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有效放电过程中,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5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 AVNRT),在有效靶点以低能量(15~25W)放电时的心电监测资料。结果55例房室结慢径路消融均获成功,有效放电过程均出现交接区心搏。7倒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其中5例于交接区心搏伴室一房阻滞即刻停止放电后发生,2例于窦性心搏P—R间期延长即刻停止放电后发生,无1例出现持续性AVB。随访3~48个月,4例复发,均再次消融后未再复发。结论心电监测可指导射频能量的应用,避免持续性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改良术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4例房室结改良术中3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永久性Ⅲ度AVB发生在消融快通道时,1例—过性Ⅲ度AVB发生在下位法消融慢通道时。3例均发生在放电出现频率较快的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时。针对这3例情况,本文讨论了发生Ⅲ度AVB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射频消融术 (RFCA)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与靶点选择的关系 ,以探讨选择消融靶点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 AVNRT患者 97(男 34,女 6 3)例 ,在窦性心律下行RFCA,每次放电前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靶点图 ,放电时观察并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图 ,分析靶点选择与 AVB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靠近冠状窦口电极的 C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低 ,而在靠近希氏束电极的 A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出现 His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 His波振幅高者 ,AVB发生率高 ;A/ V比值 <1时 AVB发生率低。结论 :尽量避免在 A区消融 ,RFCA中靶点图呈小 A大 V,不出现 His波均是避免发生 AVB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Ⅲ度房室阻滞的预后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的Ⅲ度房室阻滞 (AVB)转为永久性Ⅲ度AVB的预测指标与合理对策 ,回顾性地分析了 10年来遇到的 16例患者。术中终止放电后很快恢复了房室传导而术后次日再次发生Ⅲ度AVB 8例 (A组 ) ,终止放电后直至出院 (住院 30~ 80d)始终未恢复房室传导 8例 (B组 )。并对两组的以下指标进行比较 :①性别 ;②年龄 ;③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次数 ;④放电中出现连续非 1∶1结性搏动数 ;⑤终止放电后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⑥次日再出现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⑦是否使用激素。结果表明放电中连续的非 1∶1结性搏动数及Ⅲ度AVB持续的时间是可靠的预测指标 ,一旦出现必须在 3跳内停止放电 ,观察期为一个月 ,否则应安置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的两种方法,对连续42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采用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路改良。结果总成功率97.6%,并发症率2.4%。认为;(1)下位法比后位法明显有效,但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性亦增加;(2)建议对年轻者(如≤55岁)优先采用后位法,对年长者可径用下位法,必要时可在消融电极心电图上保留较小的希氏束电位放电;(3)采用下位法时必须先以消融电极稳定记录到明确的希氏束电位后,再向下弯曲导管,以提高定位慢径路的准确性和减少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4)放电中出现与窦性心律竞争的房室交接区性心律现象揭示消融有效,而出现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则提示可能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7.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路消融中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措施。方法 72例AVNRT患者从小功率(5W)开始放电,逐步增加放电功率,根据放电时的反应,及时改换安全的放电部位;放电过程中不苛求房室交接区心律从有到无的规律;慢径路改良,不苟求慢径路消失,以不诱发心动过速为宗旨。结果 72例慢径路消融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并发症,无一例远期复发。结论 从小功率开始放电,慢径路改良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房室传导阻滞,且对远期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NRT)慢径路消融期间常见的结性心动过速的周长(CLJT),以探讨手术期间发生的CLJT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慢径路改良治疗的ANRT患者的资料.结果在射频消融期间,86例术中有83例出现了结性心动过速.其中8例出现了AVB(Ⅰ度6例,Ⅲ度2例),另有12例出现了逆行性结-房传导阻滞.在这20例传导阻滞患者中,结性心动过速属于快速性的,其最小周长为301±51 ms;其它63例其最小周长显著延长(529±118 ms,P<0.0001).结论慢径路改良治疗期间所见的周长在350 ms以下的快速结性心动过速预示传导阻滞,为了防止AVB的发生应立即终止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0.
例1 患者女性,3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年,再发1天就诊。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入院后成功消融房室结慢径路,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后未能再诱发心动过速。图1为置入冠状窦电极导管时诱发出心动过速,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680ms。在两次QRS波群之间可见到倒置的逆行P(P-)波,P-P-间期680ms。在冠状窦近端电极中清楚显示出QRS波群中埋有A-波,A-A-间期340ms,频率176bpm,与其后AVNRT频率完全一致。表明心动过速实为AVNRT存在下部共同径路2∶1传导阻滞,QRS波群…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电改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 (≥ 16 0bpm)和 /或房室 (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 387例 ,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 ;Ⅱ组 99例 ,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放电过程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的放电共 316次 ,即刻停止放电组 (Ⅱa组 ) 2 19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后 2s以内停止放电 ;延迟停止放电组 (Ⅱb组 ) 97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 2s后停止放电。结果 :①AVNRT消融总成功率 97.9%(4 76 /4 86 ) ,永久性Ⅲ度AVB 0 .41% (2 /4 86 )。②特征性心电改变中VA阻滞占 72 .5 % (2 2 9/316 )、快交界心律占2 0 .6 % (6 5 /316 )、AV阻滞占 7.0 % (2 2 /316 )。③Ⅲ度AVB(包括一过性和永久性 )发生率为 2 .3% (11/4 86 ) ,其中Ⅰ组为 0 (0 /387)、Ⅱ组为 11.1% (11/99) ,P <0 .0 0 0 1。④Ⅱa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0 .9% (2 /2 19)、Ⅱb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9.3% (11/97) ,P <0 .0 0 1。RFCA改良房室结治疗AVNRT时Ⅲ度AVB均发生在特征性心电改变之后 ,发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改良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异性心电改变及预防,方法:2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分三组:一组:81例,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异性心电改变;二组:82例,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放电过程中特异性心电改变701次,且放电时间小于3s,三组:69例,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放电过程中特异性心电改变97次,但放电时间大于3s,结果:23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其中发生一次性Ⅲ度AVB11例,永久性Ⅲ度AVB7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改良房室结慢径时可发生Ⅲ度AVB,但只要我们术中发现特异性心电改变立即停止放电并选择适当的消融方法。可将Ⅲ度AVB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男性 ,4 5岁 ,住院号 :3140 85,因阵发性心悸 2 0年入院。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食管起搏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X线胸片、心彩超均无异常。行射频消融治疗。下位法消融房室结慢径 :4 mm消融电极在希氏束与冠状窦口之间标测到小 A大 V波 ,15W功率放电 5秒 ,见交界区心搏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 ,渐增功率 2 0~ 2 5W,持续放电 60秒 ,巩固消融 12 0秒。再次巩固消融时 ,消融电极稍向上方移动 ,2 5W功率放电时出现快交界区节律 ,2 0秒后停止放电 ,观察为窦性下传 ,电生理检测示…  相似文献   

14.
报道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1例,成功率为96.8%。快径消融4例,慢径者27例,有1例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快、慢径消融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各1例。随访2~24月,复发1例。笔者认为AVNRT射频消融术应在慢径进行,因其Ⅲ度AVB合并症少。另外,AVNRT消融不应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进行,恐掩盖早期出现的交界性心律及导管移位。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3岁,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行3次房室结慢径射频消融,术后9 h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第2~6天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逐渐转为P波10∶1,6∶2,3∶1,4∶2下传心室;第7~10天患者休息时P波1∶1下传心室;第11天休息和体力活动时P波均1∶1下传心室,房室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双径路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经外科手术标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选择性消融慢径路或快径路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一步证实房室结双径路不仅是功能性的,且有解剖学基础.双径路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和房室传导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正日益引起临床关注,现作简述如下.一、房室结双径路与室上性心动过速1.双径路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 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 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在发生AVNRT伴2∶1 AVB起始阶段出现H-V文氏传导阻滞伴LBBB或RBBB,另外2例在阻滞的激动上未见H波,但有一例2∶1 AVB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H-V3∶1 文氏传导阻滞.结论电生理检查诱发的AVNRT伴2∶1 AVB可能是功能性的希-浦系统阻滞.  相似文献   

19.
对2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全部消融成功,其中多径路者6例,合并隐匿旁路者5例,随访9.5月仅1例有跳跃现象,但未能诱发心动过速;3例在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P—R间期延长,但无1例遗留房室传导障碍。在描记希氏束波后下弯消融导管,希氏束波消失,A波、小V波大处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慢径消融后对快径前传不应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必须电生理基础,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射频消融慢径路后有学者发现快径路前传不应期发生改变,本文对慢径路消融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改变,探讨慢径路消融后对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DAVNP伴AVNRT患者4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77±14.89岁;病史0.6~30年,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史.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合并房室结快径经消融者未选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