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64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进行吸氧,对照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导管进行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度、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拔管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给氧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15,30,60 min时患者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给氧前、给氧后24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48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气管切口及肺部感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气管切开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的吸氧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军娥  喻道元 《护理学报》2009,16(23):39-4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头罩组和球囊连接管组各150例,头罩组稳压阶段采用自制头罩吸氧;球囊连接管组稳压阶段采用改进的球囊连接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吸氧方式的完成情况、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及舱内氧浓度;并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球囊连接管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59.3%(89/150),头罩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99.3%(149/1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连接管组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为(2.18±0.56)次,头罩组为(1.02±0.38)次,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吸氧方式舱内氧浓度均控制在23%以下;两组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球囊连接管组GCS评分均高于头罩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囊连接管吸氧方式疗效较好,但依从性差;头罩吸氧方式依从性好,但缺点是头罩内氧浓度较低,以致疗效不如球囊连接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应首先创造条件采用球囊连接管吸氧,不能耐受者再使用头罩,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不同吸氧方式的比较和护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时吸氧管的污染、肺部感染率及气管套管堵塞率等问题的方法。方法 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与吸氧管吸氧进行血气分析、气管套管堵塞、肺部感染三方面比较。结果 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组与吸氧管吸氧组比较 ,血气分析 ,P >0 0 5 ,无统计学意义 ;气管套管堵塞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 ;肺部感染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人工鼻吸氧不仅解决了气道湿化、加温的问题 ,降低感染率及气管套管的堵塞 ,还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韩则政 《现代护理》1998,4(5):47-47
我科自1995年12月~1996年12月,对5例有下列症状之一的呼衰患者施行了气管切开:(1)重度呼吸衰竭、昏迷、半昏迷、气道阻塞(大气管阻塞),咯痰无力,短时期内需不断消除呼吸道分泌物者。(2)肺性脑病经保守治疗无效,需人工吸痰、给氧者。(3)估计气管插管安放要超过3天,或患者适应气管插管而不能耐受时,作气管切开。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60~72岁;昏迷者3例,神志清楚者2例。插管天数6~24天;经治疗后痊愈4例,死亡1例。2护理2.1单人单室,专人守护。病室温度保持在18C~20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用吸氧喉罩吸氧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6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吸氧喉罩吸氧;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吸氧方法(一次性头皮针去掉针头的软管部分吸氧),并进行持续呼气末CO2、SpO2监测.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痰液黏稠度、氧气管堵管、气切口处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给氧后5 min,观察组SpO2(95.0±2.56)%,对照组(93.0±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用喉罩吸氧可快速有效地提高SpO2,缓解低氧血症,减少气管切口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氧管固定方式改进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例脱机后的气管切开患者在同一班随机分为实验时间段组和对照时间段组,两时间段均采用气切套管内吸氧。对照时间段组采用传统的医用胶布将吸氧管固定在气切套管外;实验时间段组采用橡皮筋固定穿有氧气管的压脉带在气管套管外。结果实验时间段组护士重新固定氧气管的次数、每次固定氧气管的时间、接触气道内氧气管手卫生频次均低于对照时间段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气管内吸氧管的固定方式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院内感染的接触传播,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两种吸氧方式在气管切开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鼻是一种湿热交换器,类似氧气管装置,使气管切开形成的开放式气道改为封闭式气道,保证氧疗并使痰液湿润易于清除,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 提高氧疗效果的目的。现将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如何为老年呼吸衰竭气管切开脱离呼吸机的病人选择一个安全有效便于临床应用的氧疗方式,是一个有意义的临床护理课题.俞森洋在<老年呼吸衰竭>中报道,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病人高达50%,其中很多人都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还有报道住入ICU中85岁病人中,82%需要机械通气,需要延长机械通气(10 d)的病人中,大于70岁病人占29%.老年呼吸衰竭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通气后,要想成功脱掉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采用的人工气道吸氧方式,直接关系到脱机的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我院ICU为气管切开呼吸衰竭的脱机氧疗老年病人采用自制加湿三通吸氧接头吸氧[2]脱机,取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患者都需要持续吸氧。因氧气管比较粗,吸氧时传统方法将氧气管的一端用无菌剪刀剪下接头后与一次性头皮针连接,而头皮针的另一端与气管套管连接。置入气管套管内而持续吸氧,这种方法使用比较麻烦,氧气管与头皮针连接处容易松动,可出现分离现象,使患者缺氧而出现生命危险。我科自2012年5月使用改良持续吸氧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行雾化面罩吸氧的疗效观察.方法 47例气管切开脱机后患者按床号单、双数分组,观察组26例采用微雾喷雾器雾化面罩持续雾化吸氧,雾化液用0.45%氯化钠溶液, 每8 h再行1次药物雾化;对照组21例采用普通面罩吸氧,每8 h行1次药物雾化.分别在吸氧后第1、3、5天查血、痰培养,每天查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30.8%,痰痂形成率3.8%,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66.7%,痰痂形成率33.3%,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及痰痂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行雾化面罩持续雾化吸氧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呼吸道感染和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0例老年患者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呼吸道护理等强化护理措施,救治后顺利康复出院27例,自动出院3例。提示人性化、规范化的护理能提高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0例老年患者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呼吸道护理等强化护理措施,救治后顺利康复出院27例,自动出院3例.提示人性化、规范化的护理能提高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发并验证适合于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吸氧头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先由正常受试者戴研发头罩进行临床验证(常压及高压下吸氧),找出合适的供氧流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头罩内和氧舱内氧浓度值,之后再用于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且意识障碍患者的高压氧治疗,通过心电监护及家属观察患者反应,并记录吸氧、吸痰过程中头罩内和氧舱内氧浓度值。结果:合理的供氧流量为5L/min,正常受试者高压氧治疗时供氧3min之内头罩内氧浓度即达99%,且舱内氧浓度始终保持在20.8%~20.9%。气切患者高压氧治疗时供氧1min内罩内氧浓度即达99%,且舱内氧浓度始终保持在20.8%~21.0%。此头罩操作方便但存在舒适性不够、吸痰时戴脱头罩不方便等问题。结论:本研究研发的头罩安全、有效、密闭性好,只是舒适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正>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烧伤病人的首要治疗手段,但吸入干冷气体会给呼吸道烧伤病人造成严重不适、感染和堵塞气管套管,表现为吞咽困难、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症状、口鼻腔大量渗液、喉头水肿以及反应性支气管痉挛和梗塞,如抢救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和治疗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凾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气切面罩和湿化器联合文丘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我们常需为气管切开患者将吸氧管末端放入气管套管中吸氧,一般患者常用的单腔或双腔吸氧管管腔直径太大,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也影响吸痰管的正常插入。另外,因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感染,放入气管套管内的吸氧管需每天更换,如果使用一次性吸氧管,患者的花费就相应增高。下面介绍一种头皮针管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32例,对发生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及综合护理后,32例老年患者中有30例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显著好转,1例患者由于原发性疾病严重最后发生死亡,还有1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严重无法控制发生死亡。结论: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要重点分析易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冬梅  冷亮  张艳荣 《护理研究》2011,25(8):711-712
[目的]探讨经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8例,常规组将吸氧导管插入硅胶气管套管内直接氧气吸入,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观察组将吸氧导管与人工鼻侧孔连接,再将人工鼻另一端与气管套管口连接,两组其他相关护理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病人吸氧导管脱出率、痰痂堵管率、痰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气管切开病人使用人工鼻吸氧,降低了痰培养阳性率、氧气导管脱出率及痰痂堵管率。  相似文献   

19.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疗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开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 tracheotomy,PDT)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55例,其中28例行PDT(观察组),27例行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总结分析28例行PDT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对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行PDT,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小、易于固定、便于护理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的病人在急性期最主要的抢救措施就是保障肺部气体交换。因为脑组织完全缺氧6min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发生误吸或昏迷及短期内意识不能恢复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吸氧,彻底清除气管内异物,以预防脑缺氧,保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