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坑道保暖与通风换气关系的探讨隋庆云,杨卫东,刘刚,沈国荣,刘洪斌(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沈阳,110031)坑道是战时屯兵、指挥作战的主要场所。在密闭的情况下,坑道内气温比较恒定,一般不易发生冻伤。但是长时间的密闭环境,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2.
坑道通风状况与真菌污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坑道不同通风条件下的空气真菌状况,为保障进驻人员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检测密闭、半密闭和通风式3种类型坑道内空气真菌数,根据真菌菌落形态特征及生长结构进行菌株鉴定。结果:坑道平均气温7.7℃~11.3℃,平均相对湿度33.5%~42.8%。密闭式坑道的房间真菌数高于对照组(P<0.05);半密闭和通风式坑道的通道和房间的真菌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种类型坑道中以半密闭式真菌数最高,通道和房间分别为7165±2373cfu/m3和12132±7514cfu/m3,且房间真菌数明显高于通道(P<0.01)。鉴定1982株真菌菌株,其中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优势菌,占59.7%。结论:坑道内的真菌主要来自于外界进入和坑道内部大量腐殖质繁殖,并逐步扩大污染范围。半密闭坑道未形成自然通风,所以真菌数最高。通风式坑道因形成空气对流,真菌孢子依靠气流向周围播散,通道和房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密闭式坑道真菌无外界进入,空气相对稳定,因房间形成死角,房间真菌数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0条封闭式坑道和6条通风式坑道的通道和房间的空气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封闭式坑道的通道及房间厌氧菌数均高于对照,且差异非常显著;通风式坑道的房间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均高于通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军事演习中人员进驻坑道时空气微生物情况。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样,检测坑道细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和霉菌。结果在人员进驻前和进驻的第1、2、3、4天,所有采样点细菌总数平均值分别为2659、1805、2480、2554、2850cfu·m3,溶血性链球菌数平均值分别为0、2.5、3.3、9.3、11.8cfu·m3,霉菌日平均值分别为6.8、3.4、2.3、1.2、0.3cfu·m3。结论应注意坑道空气消毒问题,并在人员活动频繁的地区添加空气消毒设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对2个备用坑道医院空气中微生物进行检测的结果。用沉降法和离心法测定细菌总数,均超过卫生标准;真菌数在4300-6600个/m^3范围,与对照比较高2.7-7.3倍。检出真菌以常见致敏菌种占优势。在此环境中,较长时间的持续吸入或直接、间接的接触,对病人,百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伤病员会引起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6.
应用2%二氧化氯消毒剂,以2ml/m~3剂量对坑道空气进行消毒,用沉降法及离心式采样二种方法同时检测,细菌总数消亡率分别为81.29%及80.44%,真菌消亡率为77.08%及72.09%。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对2个备用坑道医院空气中微生物进行检测的结果。用沉降法和离心法测定细菌总数,均超过卫生标准;真菌数在4300~6600个/m ̄3范围,与对照比较高2.7~7.3倍。检出真菌以常见致敏菌种占优势。在此环境中,较长时间的持续吸入或直接、间接的接触,对病人,尤其是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伤病员会引起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8.
坑道因受光照、通风、温度及湿度等特殊环境的影响 ,坑道内水库饮用水经长期储存后 ,真菌污染较严重 ,对此我们对真菌进行了检测。水库位于北方某地坑道内 ,呈整体构筑型式 ,储水量为二位数吨级。3个检测水库 (称1、2、3号水库 )储水时间均在10年以上。对照水库为清洁水源。用无菌容器置水面下30cm处采样 ,检测项目包括真菌数(沙保弱平板涂布法 ,25℃5d培养 )和细菌总数 (营养琼脂平板涂布法 ,35℃24h培养 )。分层检测水样真菌 ,在水面下5~10cm及距库底10~20cm处分别采样。结果表明 ,检测3个水库真菌数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部一条坑道在人员进驻状态下为期一个月的空气微生物分布规律,为制订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固体培养基对洞口(对照1)、通风口(对照2)、住宿区A1、住宿区A2、工作区、就餐区、厕所7个点位分时段(9时、13时、19时、1时)进行29 d连续采样培养和检测。结果该坑道空气微生物总体分布90~1620 cfu/m~3,平均分布276~489 cfu/m~3,受人员活动、通风状况、内部构造等影响。洞口处空气微生物分布整体最低,平均172 cfu/m~3;通风口在通风状态下微生物分布整体最高,平均1181 cfu/m~3;人员活动区域中空气微生物分布规律:住宿区A1住宿区A2工作区厕所就餐区。结论坑道内空气微生物含量与人员进驻时间无明显关系,人员活动区域中空气微生物分布住宿区工作区厕所就餐区,但总体未超过室内空气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某封闭式坑道内微生物对人员健康及贮存物资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坑道微生物污染情况的调查 ,了解其对人员健康及贮存物资的影响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6种培养基对坑道内各方位微生物进行捕捉式调查 ,掌握菌属总数、种类及致病菌的比例 ,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 1)坑道内空气中细菌、真菌污染都较严重。共捕捉到 60余种菌落 ,其中致病菌 2 0余种 ,各方位平均细菌总数为 32 65个·m 3,溶血性链球菌数为 185个·m3,分别超出居室内标准的 2 .2倍和 11.6倍。 ( 2 )贮存物资表面真菌污染严重 ,大部分为致病性真菌。 ( 3)坑道自备水源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细菌总数为 4 70个·m 1,大肠菌群数为 30个·L 1,分别超出国标的 4 .7倍和 10 .11倍。真菌污染也较严重。结论 :该坑道内空气中、贮存物资表面和水源中细菌污染较严重 ,致病菌占一定比例 ,特别是致病性真菌污染较严重。对人员健康及贮存物资有一定的危害 ,应加强通风 ,积极采取消毒措施 ,严防霉变形成。  相似文献   

11.
对20条不同通风坑道的空气卫生质量监测结果:NO、NO_2未检出,CO、CO_2、SO_2均符合卫生标准。其中8条密闭坑道因不能与外界进行通风换气,O_2平均19.9%,低于正常含量,厌氧菌数明显高于对照(P<0.01);半密闭坑道因通风不良,通道与房间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数及厌氧菌数均高于对照组,前者P<0.05,后者P<0.01;通风坑道通道平均风速0.1m/s,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房间因通风不良,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坑道内储水与坑道空气真菌污染关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坑道水库储水真菌污染情况及其原因 ,对 2 1个储存 13~ 2 5年的坑道水库储水与坑道空气中真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储水中真菌数平均为6 5 4个 /ml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上层水真菌数平均 2 338个 /ml,下层水真菌平均 491个 /ml,上下层比较P <0 .0 1;储水与坑道空气中分离出的真菌菌种及比例很近似 ,均以青霉为主 ,青霉、曲霉、互隔交链孢霉、镰刀菌占大多数。表明空气中大量真菌是储水的主要污染源 ,明确了长期储水真菌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华北某部卫生坑道进行卫生质量调查,平均气温9.45℃,气湿33.9%,用离心法及沉降法同时检测空气细菌总数分别为3800cfu/m^3及3700cfu/m^3,真菌数为4100cfu/m^3及4400cfu/m^3,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非常显性差异(R<0.01),真菌以青霉,曲霉占优势,为56.6%,坑道内有2个水库储有饮用水,灌水时投入大量漂白粉,经20多年后检测,游离余氯分别为50mg/L及52mg/L,储水除有极强氯气味外,其他感官性状及化学指标均未超过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4.
坑道内空气质量对进驻人员身体健康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我们对20条不同类型坑道内的空气质量进行调查,现就其微小气候及菌相变化与坑道类型的关系报道如下.基金课题:北京军区基金课题(No.02A004)  相似文献   

15.
冬季通风对学生宿舍微生物含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生宿舍居住人口密度大 ,易于导致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1],室内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与人的活动及室内微小环境的质量有关[2]。为了解学生宿舍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冬季自然通风可否明显减少室内细菌总数 ,我们于2001年12月对南京卫生学校的学生宿舍进行了关窗、开窗及有人、无人活动时细菌总数的测定。本次共收集有效数据270个。选择学生宿舍楼内30个宿舍作为采样点 ,均为阳面。宿舍面积22m2,每间居住8人 ,无取暖设施 ,晴天采样 ,连续监测3天。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 ,将制作好的普通琼脂平板 (D=7.5cm)置于学生宿…  相似文献   

16.
某地卫生坑道环境卫生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某地卫生坑道环境卫生学状况 ,为展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空气细菌总数和真菌数用离心法及沉降法同时检测。结果 :离心法及沉降法检测细菌总数 380 0cfu·m 3 及370 0cfu·m 3 ;真菌数 4 10 0cfu·m-3 及 4 4 0 0cfu·m 3 。 2个水库储水游离余氯分别为 5 0mg·L 1及5 2mg·L 1。结论 :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均高于对照组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个水库储水除有极强氯气味和游离余氯较高外 ,其他感官性状及化学指标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坑道噪声污染的程度,为噪声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阵地坑道,采用HS5618型积分声级计,按等效声级法监测机房声源噪声与环境噪声,结果:坑道环境噪声本底值33.6~39.0dB(A)。当设备运行时,各机房声源噪声值超标率为11.2%,其中大于85dB(A)的测点占22.3%,坑道环境噪声值均小于85db(A)。结论:坑道机房声源噪声均超标。为了防止坑道噪声污染,建议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坑道内水源水质污染情况,为坑道内安全用水及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道内和坑道外水源的感官、化学、毒理及微生物进行对照调查。结果:坑道内、外7个水源水质感官、化学、毒理除氟化物过低外,其余指标全部符合国标;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坑道外水源污染严重,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生物除坑道内水井中未检出外,其余均有两  相似文献   

19.
部队根据积极防御的战略需要。在战略要地构筑了大量坑道,坑道内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战士的身体健康。坑道对保证部队战时作战、平时演练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坑道内环境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战斗力。并对坑道内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1 坑道内空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坑道内氡浓度及工作人员的氡防护。方法分析坑道内氡的来源,采取降氡措施,限制工作人员坑道内工作时间。结果给出坑道内通风次数及工作人员坑道内年工作时间上限的计算公式。结论通过采取一定的降氡措施和限制工作人员在坑道内工作时间,则可避免氡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