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ANCA相关血管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对照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疗效、副作用和复发率。方法:35例活动性AAV患者(MPOANCA28例,PR3ANCA阳性2例),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18~71(平均49.1±12.2)岁,均有肾脏损害,SCr≤500μmol/L,肾活检为寡免疫复合物性节段坏死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35例患者分两组,其中激素联合MMF组18例(MMF组),CTX组17例(CTX组)。两组患者基础病情无差异,均以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后口服MMF(1.5~2g/d)或间断CTX(0.75~1.0g/m2·BSA,每月1次×6次)静脉冲击治疗。缓解后采用雷公藤多甙维持治疗。血管炎活动性采用BVAS评分,慢性损伤采用VDI评分。比较两组缓解率、肾功能变化、副作用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①MMF组治疗时间6~24月,2例治疗6个月后失访,其余随访12~60(平均29.7±16.8)月,CTX组4例失访,其余随访12~63(平均28.5±14.6)月。②MMF组总缓解率高于CTX(94.4%vs76.9%),其中3、6、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50%vs15.4%(P<0.05),77.8%vs61.5%和100%vs81.8%(P>0.05)。③肾功能:随访末两组各有2例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MMF组肾功能恢复正常比例高于CTX组(44.4%vs15.4%)。12个月后MMF组VDI评分显著低于CTX组(P<0.05)。④血清ANCA变化:治疗12个月内,MMF组12例ANCA阳性的患者5例(41.7%)转阴,6例(50%)滴度下降,1例无变化。CTX组5例ANCA阳性者1例ANCA转阴(20%),2例(40%)滴度下降,2例无变化。⑤复发:MMF组2例(11.8%)复发,CTX组3例(30%)复发。⑥死亡和副作用:MMF组并发肺炎和带状疱疹各1例,其中1例死亡,2例消化道症状明显;CTX组肺炎和白细胞减少各1例,4例明显消化道症状,1例疾病复发后死于尿毒症。结论:与传统CTX疗法比较,MMF治疗AAV有更高的诱导缓解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复发率低。MMF抑制血清ANCA的作用强于CTX。但尚需多中心、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以评价MMF治疗AAV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伴非炎症坏死性血管病变(NNV)的疗效。方法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Ⅳ型LN伴间质NNV,分别采用激素联合MMF(MMF组,n=9)或激素联合CTX静脉冲击疗法(CTX组,n=11),MMF剂量1.5~2.0g/d,;CTX剂量为0.75~1g/m2.BSA,每月静脉滴注一次。两组患者基础病情相似,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尿蛋白定量<0.4g/24h,尿红细胞(RBC)计数<10万/ml,无管型及白细胞尿,血清白蛋白≥35g/L,血肌酐(SCr)正常]和部分缓解(尿蛋白下降超过基础值50%且<2g/24h,尿红细胞计数及SCr下降超过基础值50%,血浆白蛋白≥30g/L)。结果MMF失访1例,CTX组失访2例。诱导治疗6月MMF组3例(37.5%)完全缓解,而CTX组无一例完全缓解,P=0.08,部分缓解例数分别为MMF组3例(37.5%)和CTX组3例(33.3%)。尿RBC<10万/ml比例MMF组高于CTX组(75%vs0,P<0.01)。尿蛋白转阴(尿蛋白定量<0.4g/24h)比例MMF组亦高于CTX组(62.5%vs11.1%,P<0.05)。治疗前MMF组5例、CTX组6例SCr增高,治疗6月两组均有1例SCr未降至正常。MMF组1例(12.5%)并发带状疱疹,CTX组5例(55.5%)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3例),白细胞减少(1例),肝酶升高(1例)。结论激素联合MMF对伴NNV病变的Ⅳ型LN近期疗效优于CTX,但需要扩大病例数长期随访,并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新月体型IgA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新月体型IgA肾病(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新月体型IgAN37例,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在12~50岁之间,随机分为MMF组19例,CTX组1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0.8mg/(kg.d))治疗。MMF剂量1.5或2.0g/d,6个月后减量;CTX剂量为0.75g/m2 BSA,每月静脉滴注一次,6个月后改为每3个月一次。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病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12个月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MMF组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P<0.05),两组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5个月和8个月。MMF组12个月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均显著高于CTX组(66.7%vs25.0%,P<0.05;94.4%vs64.4%,P<0.05)。(2)MMF组12月时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TX组[(0.52±0.47)g/dvs(1.03±0.70)g/d,P<0.05],血浆白蛋白显著高于CTX组[(42.2±3.2)g/Lvs(38.9±5.4)g/L,P<0.05]。两组12月时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和血肌酐增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CTX组1例患者在治疗9个月时出现肌酐倍增。(3)MMF组不良反应包括2例胃肠道不适、1例白细胞低下、1例上呼吸道感染和1例带状疱疹。MMF治疗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TX治疗组。治疗期间CTX组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退出治疗。结论:MMF治疗新月体型IgAN的近期疗效优于CTX冲击治疗,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CLN)的疗效、复发率、远期预后和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肾活检确诊(新月体形成率≥50%)CLN且经MMF或CTX诱导治疗的患者进行一般状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缓解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及预后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52例CLN患者中,接受CTX治疗25例(2例失访),MMF治疗27例(1例失访)。CTX组和MMF组患者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及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病理损害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12个月时缓解率分别为69.6%和73.1%,MMF组完全缓解率(53.8%)显著高于CTX组(26.1%),复发率(10.5%)则显著低于CTX组(43.8%),CTX组复发者多来自部分缓解者(占部分缓解患者的40.0%)。CTX组有部分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包括肺部感染(3例,占13.0%)、肝损害(2例,占8.70%)和白细胞下降(1例,占4.35%);MMF组带状疱疹1例(占3.85%)、白细胞下降1例(占3.85%)。CTX组和MMF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0~80(38.5±21.2)月和12~90(41.1±27.0)月,无显著性差异。CTX组有2例(8.70%)患者分别在随访第48个月和第60个月进入终末期肾衰(ESRF),3例(13.0%)死亡,其中2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1例患者死于尿毒症后脑出血;MMF组有2例(7.41%)患者分别在随访第8个月和第24个月进入ESRF,无死亡病例。结论:与传统CTX方案比较,MMF治疗CLN取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和低复发率,且感染副作用较CTX少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Ⅳ)伴膜性病变型(V型)狼疮性肾炎(Ⅳ+Ⅴ型LN)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对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Ⅳ+Ⅴ型LN患者43例,比较同期激素联合MMF(MMF组,n=20),与激素联合CTX间断静脉冲击治疗(CTX组,n=23例)的疗效。MMF剂量1.5s/d或2s/d;CTX剂量为0.75~1g/m^2。体表面积,每月静脉滴注一次。除MMF组血清肌酐高于CTX组外,其它基础病情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结果:(1)临床缓解率:治疗6个月时MMF组缓解率高于CTX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0%和4.4%(P〈0、05),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0%和34.8%(P〈0.05)。(2)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变化:MMF组尿蛋白完全缓解率(≤0.4S/24h)高于CTX组(20%傩4、4%,P〈0.05),红细胞缓解率也高于CTX组(63%傩50%,P〉0.05)。(3)自身抗体变化:MMF与CTX组患者分别有78.9%及69.6%血清抗-dsDNA转阴,ANA转阴率分别为36.9%和8.7%(P〈0.05)。(4)肾脏病理变化:5例行重复肾活检。MMF组2例达部分缓解,肾小球增生性病变及血管炎性病变消失,上皮侧沉积物未减少,CTX组3例(1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仍见增生性病变及袢坏死,2例未缓解者上皮侧沉积物增多。(5)副作用:MMF组并发带状疱疹2例,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各1例,CTX组2例并发带状疱疹及细菌性肺炎,4例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各有1例并发白细胞减少、肝酶升高和脱发。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Ⅳ+Ⅴ型狼疮性肾炎6个月的临床缓解率高于CTX,但绝大部分仅获部分缓解,对此类型LN最佳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MMF)与环磷酰胺(CTX)间断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PICG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9年6月至2005年9月在南京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经临床病理确诊的44例PICGN患者分为两组,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后,分别接受MMF(MMF组22例)或CTX间断静脉冲击(CTX组22例)联合激素治疗。MMF剂量1.5 g/d或2.0 g/d;CTX剂量为0.5~0.75 g/m2,每月静脉滴注1次,6个月后改为每3个月1次。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或以上。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时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90.9%和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F组完全显效率(59.1%)显著高于CTX组(27.3%),MMF组13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阳性患者中有3例(23.1%)ANCA转阴,CTX组12例AN-CA阳性患者均未转阴。随访中,MMF组1例(4.5%)复发,复发率显著低于CTX组(5例,22.7%)。MMF组5例(22.7%)发生感染,其中3例为严重肺部感染,CTX组1例(4.5%)发生肺部感染。MMF组治疗初期接受替代治疗的5例(22.7%)患者中,随访12个月时4例摆脱替代治疗;CTX组治疗初期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7例(31.8%)患者中,随访12个月时5例摆脱替代治疗。治疗初期未接受替代治疗的患者中,MMF组1例(4.5%)在随访7个月时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CTX组有4例(23.5%)分别在随访第12~72个月时进入ESRD。MMF组2例患者死于巨细胞病毒肺炎,CTX组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细菌性肺炎,1例死于意外。MMF组预测5年肾存活率(81.3%)高于CTX组预测5年肾存活率(5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CTX疗法比较,MMF治疗PICGN诱导显效率更高,改善肾功能作用明显,复发率低,肾存活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增殖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Ⅲ型、Ⅳ型及Ⅲ/Ⅳ+Ⅴ型LN并接受激素和MMF诱导治疗≥3个月的2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MMF维持治疗疗程不同分为MMF长期维持组(组Ⅰ)、MMF短期维持组(组Ⅱ)、非MMF维持组(组Ⅲ)。诱导治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复合肾脏终点事件包括终末期肾病(ESRD)、肌酐倍增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50%。结果:221例(94.0%)患者获得缓解,6个月和9个月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9.3%和90.2%,完全缓解分别为47.6%和53.1%,不同病理类型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随访期间,共73例(33.0%)复发,组Ⅰ复发率(22.1%)显著低于组Ⅱ(45.5%,P0.05)和组Ⅲ(44.4%,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组Ⅱ(HR 2.29,95%CI 1.18~4.47,P=0.015)和组Ⅲ(HR 3.22,95%CI 1.85~5.61,P0.001)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组Ⅰ。10年复合肾脏终点事件发生率组Ⅰ(4.8%)低于组Ⅱ(10.6%)和组Ⅲ(13.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F诱导缓解后长期MMF维持能获得较好的持续缓解率,长期MMF维持可降低复发率和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 (MMF)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CYC)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 (LN)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探讨MMF治疗LN的适应证。  方法 :46例患者均经临床和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Ⅳ型LN ,其中 2 3例经CYC治疗无效者采用激素联合MMF(1 0~ 1 5g/d)治疗 (MMF组 ) ,另 2 3例患者接受激素联合CYC治疗 (CYC组 ) ,两组患者病情相似 ,随访≥ 6个月。MMF组及CYC组中分别有 15例、12例在治疗 3~ 6个月时进行重复肾活检。  结果 :①临床疗效 :治疗 6个月时MMF组尿蛋白及尿RBC下降程度大于CYC组。尿蛋白及尿RBC减少超过基础值的 5 0 %者 ,MMF组分别占 6 9 6 %及 91 3% ,CYC组分别为 47 8%和6 5 2 %。尿蛋白转阴和血尿消失率MMF组分别为 34 8%、43 5 % ,CYC组则分别为 2 1 7%和 39 1%。MMF降低血清冷球蛋白血症、ANA及A dsDNA的作用强于CYC组。②肾脏病理改变 :重复肾活检显示MMF组肾组织急性指数 (AI)下降程度大于CYC组 ,MMF组AI由 16 4± 7 8降至 4 0± 2 0 ,CYC组由 12 3± 4 0降至 6 4±3 0。MMF组肾小球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袢坏死、袢内血栓均消失 ,细胞性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及间质活动性血管炎病变显著减少 ,而CYC组仍有较多患者遗留上述病变。③副反应 :MMF组胃肠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观察激素联合赛可平(MMF)和他克莫司(FK506)(多靶点组)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IV-CYC)进行比较。方法:79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V型、Ⅴ+Ⅳ型和Ⅴ+Ⅲ型LN患者随机分为多靶点组(n=45)和IV-CYC组(n=34)。两组患者均先使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后口服泼尼松。多靶点组中MMF(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剂量1g/d,MMF血药浓度(MPA-AUC0~12h)目标值为20~30mg·h/L;FK506(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剂量4mg/d,FK506谷浓度维持4~7ng/ml。IV-CYC组CYC剂量0.5~0.75g/m2BSA,每月1次。诱导治疗疗程6~9个月。疗效主要指标为完全缓解率(定义为尿蛋白<0.4g/24h,血清白蛋白≥35g/L,血清肌酐正常,无肾外活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多靶点组[女39例,男6例,平均年龄(25.1±9.3)岁]与IV-CYC组[女30例,男4例,平均年龄(30.4±8.9)岁]的基础临床指标和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诱导6月(53.3%vs29.4%P<0.05)和9月(62.2%vs42.6%,P<0.05)的完全缓解率多靶点组均显著高于IV-CYC组。多靶点组Ⅴ+Ⅳ型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IV-CYC组(50.0%vs16.7%,P<0.05),Ⅴ+Ⅲ型的完全缓解率也高于IV-CYC(54.5%vs22.2%,P>0.05)。IV型LN两组缓解率无差异。多靶点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IV-CYC(31.1%vs70.6%,P<0.01),其中多靶点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1.1%)和带状疱疹(6.7%),IV-CYC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23.5%)、白细胞减少(13.7%)和皮肤感染(8.8%)。两组分别有2例和1例并发肺部感染,无一例死亡。结论:激素联合赛可平和他克莫司组成的多靶点疗法治疗LN的疗效优于CYC静脉冲击疗法,尤其对Ⅴ+Ⅳ型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多靶点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对远期预后的影响还需要多中心和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MMF)和间断静脉环磷酰胺(IV-CTX)诱导治疗伴新月体形成的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方法:8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弥漫增生性LN(Ⅳ型LN)且伴新月体(≥15%)形成的患者,接受激素联合MMF诱导治疗(MMF组,n=39)或IV-CTX冲击治疗(IV-CTX组,n=41),回顾性分析两组诱导治疗6月的缓解率[总缓解率和完全缓解(CR)率]。结果:MMF组和IV-CTX组基线临床病理数据无显著差异,中位新月体比例分别为34.6%和31.0%(P=0.836)。MMF组6月总缓解率显著高于IV-CTX组(92.3%vs 73.1%,P=0.024),其中CR率亦高于IV-CTX组,但无统计学差异(48.7%vs 34.1%,P=0.186)。在新月体比例50%的LN(n=61)患者中,MMF组6月总缓解率(96.7%vs 74.2%,P=0.026)显著高于IV-CTX组,其中CR率高于IV-CTX组(46.7%vs 35.5%,P=0.375)。新月体比例≥50%LN患者(n=19)中MMF组6月总缓解率和CR率虽高于IV-CTX组,但无统计学差异。MMF组补体C3恢复正常比例显著高于IV-CTX组(64.1%vs 35.9%,P=0.013)。结论:MMF治疗伴新月体形成的Ⅳ型LN的诱导缓解率高于IV-CTX冲击治疗,但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