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清波  焦丽萍 《临床荟萃》2009,24(3):271-273
心尖球形综合征(apical ballooningsyndrome,ABS)由日本Dote等^[1]于1991年首先报道,当时命名为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近年来,该综合征又被命名为左心室心尖球形综合征(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LVABS)、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6小时ST段抬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 男,63岁。因胸痛3h入院。患者3h前无明显诱因突感胸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位于胸骨中下段,不向背部及左肩部等处放散,伴出汗,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咳嗽、腹痛、腹泻。门诊以“胸痛原因待查”收入院。有吸烟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VL导联R波峰值与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关系。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查体或住院患者共计86例,有完整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资料,根据QRS波群改变及心电轴中度以上左偏将心电图表现分为A、B、C三组,A组为典型下壁心肌梗死组,B组为典型左前分支阻滞组,C组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组,观察其QRS波群中Ⅱ、Ⅲ、aVF导联r波、Q波形态、S波深度及aVL导联R波峰值,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C组在以QRS波群中Ⅱ、Ⅲ、aVF导联r波、Q波形态、S波深度作为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基础上,用aVL导联R波峰值对其诊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用aVL导联R波峰值提前于aVR导联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支阻滞进行诊断,可以增加其诊断的检出率并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增高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倪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17-76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缺血性J波将患者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情况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J波组的平均发病时间较非J波组的平均发病时间早,两组在发病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收缩压、冠脉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J波组高于非J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J波抬高,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汤建民  张彦周  董建增  郭继鸿 《临床荟萃》2004,19(19):1097-1099
目的 探讨间隔 q波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heartfailure ,CHF)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10 2例心功能 (NYHA分级 )Ⅱ Ⅳ级和左室射血分数 <4 5 %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标准 12导联心电图(ECG)在I,aVL ,V5,V6导联上有或无间隔 q波分组。平均随访 4年 ,研究终点为病死率。 结果  10 2例CHF患者中有间隔 q波 37例 ;无间隔 q波 6 5例。总病死率39.2 % (n =4 0 )。无间隔 q波组CHF患者病死率5 2 .3% (n =34) ;有间隔 q波组CHF患者中有病死率16 .2 % (n =6 )。无间隔 q波组CHF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有间隔 q波组 (χ2 =12 .885 ,P <0 .0 0 1)。Cox多变量分析无间隔q波是预测老年CHF患者病死率的指标 (P =0 .0 0 3,危险率 2 .8,95 %CI 1.2 16~ 5 .6 84 )。结论 标准 12导联ECG无间隔 q波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独立的预测指标 ,提示心脏结构性病变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梁群  沈伟  朱晓红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585-587,I0009
目的评价冠脉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短期预后体表心电图的预测价值。方法 41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冠脉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做全导心电图,讲心电图结果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为两组。结果因冠脉左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患者在30天的随访期中,有24例死亡,17例存活。死亡组中体表心电图aVR和aVL导联ST段均较存活组抬高(54%vs 18%,P<0.05),左前分支阻滞(83%vs 41%,P<0.05)和右束支阻滞(54%vs 18%,P<0.05)更常见,但V5导联ST段压低(17%vs59%,P<0.05)则少见。结论对因冠脉左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体表心电图对其短期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腔镜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确诊率高,疗效好,但其手术费用高且操作较复杂。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代胸腔镜与外科硬质胸腔镜相比二者对胸膜疾病的检出率方面相当,同时也能完成经纤支镜喷洒滑石粉行胸膜硬化术及分离胸膜小粘连带,促使胸水引流等基本操作。对我院近3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47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青萍  黄学成  邓梓谦  张凤玲  黄宁 《临床荟萃》2009,24(24):2121-2123
目的研究aVR导联ST段偏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犯罪血管的判断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00~2008年IAMI(包括同时伴右心室梗死)76例,按入院时aVR导联ST段有否偏移分为aVR导联ST段偏移组37例,无ST段偏移组39例,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病后8小时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临床预后。结果①ST段偏移组37例患者中,aVR导联ST段抬高26例,其中右冠状动脉(RCA)闭塞24例,左回旋支(LCX)闭塞2例;aVR导联ST段下移11例,其中RCA闭塞1例,LCX闭塞10例。②无ST段偏移组39例患者中,RCA闭塞37例,LCX闭塞2例。③ST段偏移组合并有糖尿病、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ST段偏移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结论aVR导联ST段偏移情况对预测IAMI的犯罪血管、判断病情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是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伴脑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中  刘明基  杜力勇 《临床荟萃》2009,24(18):1593-1593
患者,男,52岁,主因胸痛出汗伴头晕恶心呕吐1小时,于2008年12月15日就诊。患者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以闷痛为主,呈持续性,出汗。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以胃内容物为主。无视物旋转,无肢体功能及意识障碍,自行口服速效救心丸10粒,约10分钟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再次口服速效救心丸10粒,仍无好转;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mg嚼服、辛伐他汀20mg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口服,并同时建立静脉液路准备溶栓治疗,由门诊以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收入我病区。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未经正规治疗,血压波动于140~i50/90~i00mmHg(immHg=0.133kPa)。查体:血压130/60mmHg,意识清楚,精神尚可,语言流利,急性病容;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高频成分分析以及心电信号的频谱分析,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的一种新型心电检测技术,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此种技术研究临床医学中发展甚速,自微电脑运用于高频心电图的记录分析以来,应用该技术的研究领域,可靠性和实用性也大大提高,已成为心脏无创检查领域中又一新技术。对此技术之历史沿革和目前进展,尤其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金明  沈华  崔炜 《临床荟萃》2006,21(9):667-669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一种严重疾病,在美国每年约50~60万新增病例,而且其中约10%的患者死于发病后的1小时之内.另外,住院治疗期间病死率约10%,而且自60年代以来存活率并没有提高,APE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化健康问题[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电描记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肌梗死心肌瘢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开通冠状动脉循环,于发病后4周、8周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fQRS,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LVEF,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瘢痕及心脏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后4周、8周fQRS阳性导联数,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有效开通而减少,心脏功能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加LVEF对心肌瘢痕组织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结论:心电描记术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肌梗死心肌瘢痕中的诊断价值在组间结果中得到充分肯定,"罪犯"血管开通越早,抗栓治疗越充分,心肌微循环结构和功能损害越轻,则心肌瘢痕越局限,fQRS阳性比率越低,LVEF提高,以急诊PCI组最理想。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与时间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h、24~48h、48~72h、>72h核因子-κB激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内核因子-κB明显激活;24~48h达高峰,48h以后逐渐减弱,1周后核因子-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核因子-κB激活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明显激活。可望应用核因子-κB抑制剂抑制核因子-κB激活,控制急性胰腺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卢燕 《临床荟萃》2010,25(8):722-722,F0003
患者,男,12岁。主因间断手足抽搐2个月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月1日在学校早饭后突然摔倒,意识不清,手足抽搐,发作时双侧拇指强烈内收,掌指关节屈曲,形成鹰爪状,口吐泡沫,头偏向一侧,眼斜向一侧,无大小便失禁,无呕吐,约5分钟后意识恢复,清醒后觉肌肉酸痛、手足发麻。于1月21日在学校做操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约20分钟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ST段演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早期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成为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范围 ,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作为较早判定成功再灌注的无创检查指标———ST段的恢复情况对临床病情判定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AMI早期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后ST段的演变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1 AMI经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的演变及临床意义AMI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2h内抬高的ST段回降≥5 0 % ;血清CPK MB酶峰 14h内提前出现 ;结合溶栓后 2h内胸痛缓解或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可以临床判定梗死相…  相似文献   

16.
赵海双  李娟  李勋 《临床荟萃》2014,29(1):10-12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CS患者26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2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15例,入院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选择有胸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采血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肌酐(SCr)等指标,并计算N与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患者的WBC、N、NLR、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NLR高于对照组,6.49±4.01 vs 1.68±0.46(P<0.05)和UA组,6.49±4.01 vs 2.68±1.49(P<0.05).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逐渐增高.NLR与WBC、L、N、UA及hs-CRP呈线性相关(r=0.656、-0.543、0.739、0.193、0.575,均P<0.05).结论 NLR对ACS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起搏器置入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术前、术后1周 ,1,3及 12个月 ,此后每隔 1年进行随访 ,复查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对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术前能全面记录小儿心率变化情况 ,为判断小儿是否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提供临床依据。术后能 2 4小时监测小儿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情况 ,起搏器工作状况 ,为临床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提供帮助。结论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前及术后随访中应作为必要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8.
袁佩  虞斌  王秋伟  周红  董一善 《临床荟萃》2004,19(13):756-75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近年来研究发现,妊高征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细胞受损,但一直未有合适的实验室监测指标。本研究对63例妊高征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及肌红蛋白(Myo)的含量进行检测,旨在寻找监测妊高征心肌损伤的量化指标,以及时了解妊高征患者心肌损伤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9.
非心脏手术患者伴有心功能异常 ,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术中操作及术后康复。但由于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 ,不能反映心电异常的全貌 ,尤其是对阵发性、复杂性及恶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肌缺血、复合性心电异常 ,ECG既不能确定质和量 ,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 ,为弥补其不足 ,本组对 12 0例在围手术期给予 ECG及 DCG监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院 1992 - 0 8~ 2 0 0 1- 0 8,住院准备施手术的患者 ,共计 12 0例 ,其中男 6 9例 ,女 5 1例 ,年龄 2 9~ 90岁 ,平均 5 7.35岁± 10 .5 6岁。…  相似文献   

20.
高瑜  张佩生  梁雪 《临床荟萃》2011,26(15):1346-1348
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两种情绪障碍。许多研究证实,焦虑抑郁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诱发因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