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2.
<正>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具有快速抑制病毒、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但是,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LAM作用位点(YMDD)耐药突变逐年增加[1],给患者长时间服药并有效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亟须解决患者长期服药出现的耐药性问题。阿德福韦酯(adefovir)是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观察用药4、12、24、48周患者血清HBV—DNA、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并比较ALT及HbeAg状态与HBV—DNA阴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阴转率逐渐升高.治疗1a时,ALT复常率达71.79%,HbeAg阴转率为22.22%,HBV-DNA阴转率为66.67%。对HbeAg阴性且转氨酶较高(ALT≥160U/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教相对更好。随访患者中(最长者随访5a)未见肾脏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且常规剂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玉梅 《临床医学》2007,27(11):43-44
目的为了进一步验证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对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选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一般护肝、降酶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一年肝功能持续复常率及乙肝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治疗一年观察组肝功能持续复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肝脏的损害,还可降低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联合治疗是慢性肝炎治疗的方向,通过联合用药治疗来提高抗HBV的疗效,已形成共识[3].作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苦参素软胶囊(O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单独应用阿德韦酯治疗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早期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肝脏的损害,还可降低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联合治疗是慢性肝炎治疗的方向,通过联合用药治疗来提高抗HBV的疗效,已形成共识[3].作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苦参素软胶囊(O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单独应用阿德韦酯治疗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早期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单药及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及29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HBeAb转换率、ALT复常率。结果 HBV-DNA的阴转率联用组在治疗12、24、48、72周时分别为36.7%、46.6%、73.3%、76.7%;单药组分别为34.4%、44.8%、65.5%、51.7%,2组之间比较在7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8周之前2组HBV-DNA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时,联合组的HBeAg阴转率为39.9%,要显著高于单药组的17.2%(P〈0.05)。ALT复常率比较在12周时联合组的63.3%显著高于单药组的31.0%(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单药或联合拉米夫定均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联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升炉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2-160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标准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照组给予ADV,治疗48周;分别观察24、48周时两组血清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在24、4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LN、PCⅢ、Ⅳ-C及TGF-β1含量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ADV,其可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LT,HBeAg、HBV-DNA转阴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ALT复常率及HBVDNA下降水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较快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利珍 《临床医学》2008,28(7):44-45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性肝炎的疗效,探讨两者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207例HBV DNA及HbeAg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B组采用阿德福韦酯单独治疗.A组在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连用48周;B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连用48周.结果 与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性肝炎疗效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独治疗,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在整体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慢性乙肝患者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相关生化指标和HBV‐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芯片技术,对216例HBV感染患者进行HBV基因型分型检测,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和肝功能指标。结果216例患者中,HBV‐B型138例(占63.89%,138/216),HBV‐C型68例(占31.48%,68/216),HBV‐B+HBV‐C型混合感染8例(占3.70%,8/216),HBV‐D型2例(占0.93%,2/216)。各基因型HBV感染者之间比较,HBV‐DNA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患者HBV感染以HBV‐B型为主,HBV‐C型次之。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君  袁梁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393-1394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六种主要基因型的分析,并探讨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提取200例北京同仁医院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核酸,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进行基因分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结果B型占26%、C型64%、BC复合型10%;C型的HBeAg阳性率显著性高于B型,在不同的基因型中HBsA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北方人群中C型占优势,且C型HBV不易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和阿德福韦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d进行抗病毒治疗48周的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然后扩增S基因片段,对S基因测序后与已知各HBV基因型S基因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后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在对阿德福韦酯疗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HBV基因型和阿德福韦酯疗效间的关系。结果:37份样本中有23份属于HBV基因型B,有14份属于HBV基因型C。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时,HBV DNA有效抑制(较基线下降2log10以上)率和转阴(低于检测下限)率在基因型B分别为60·9%(14/23)和43·5%(10/23),在基因型C分别为71·4%(10/14)和42·9%(6/14),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724、1·000);基因型B、C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0·9%(14/23)和71·4%(10/14),差异无显著性(P=0·724);基因型B、C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31·8%(7/22)、38·5%(5/13),差异无显著性(P=0·726);基因型B、C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1%(2/22)、23·1%(3/13),差异无显著性(P=0·337)。结论:本研究所观察的样本中,HBV基因B型和C型与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可能无关。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尚需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ISA检测乙肝5项,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6.4%,抗-HBs阳性率为58.7%,HBV全阴率为35%,ALT在HBsAg阴性新生中异常率为3.7%,ALT在HBsAg阳性新生中异常率13.7%。结论 HBV感染与ALT异常密切相关,ALT明显异常者为乙肝活动期,对大学学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预防HBV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前后ADV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37例ADV抗病毒治疗有效的CHB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血清,ELISA检测IL-12、IFN-γ、IL-4和IL-10水平。 结果 37例CHB患者ADV治疗后各时间点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以治疗3个月时最高,后逐渐降低;IL-4和IL-10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治疗6个月时最低,1年时稍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DV治疗可促进CHB患者产生更多的TH1型细胞因子,使TH1/TH2比值趋于平衡,促进了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和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东莞地区各区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及病毒基因型进行抽样调查,为东莞地区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采集和入户采集相组合的方法,分别在东莞东、南、西、北4个区域共收集1041例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组进行志愿者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结果1041例志愿者共诊断出乙肝病毒(HBV )感染318例(30.5%),31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HBV基因分型为B型229例(72.0%),C型79例(24.8%),D型5例(1.6%),B、C混合型5例(1.6%)。乙肝血清亚型分析结果显示,B型基因中Ba亚型占91.0%,adw 2血清型占93.6%;C型基因中C2亚型占92.0%,adrq+血清型占85.0%;东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以 B型基因为主,其次是C型基因。B型基因样本中,以Ba亚型、adw2血清型为主;C型基因样本中,以C2亚型、adrq+血清型为主。结论东莞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分布有年龄和地域差异性,自疫苗接种开展以来,HBV感染率得到了明显控制,对其基因分型和流行现状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为东莞地区乙肝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非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次/d,10mg/次,疗程为1a。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非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肝患者89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3、6、9、12、15、18个月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治疗6个月时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仍继续上升,但趋于平稳。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3个月时为0.00%,6、9个月时显著升高,9个月后仍继续上升,但趋于平稳。所有患者ALT均于9个月时复常。所有患者18个月时未完全应答率为34.83%,完全应答率为11.24%,总应答率为46.07%。9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但未再进一步恶化,此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可靠,其肾毒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杨彦麟  肖萍  高鹏  王立明  魏喜生  何强  周萍  李俊峰 《临床荟萃》2012,27(21):1852-1855
目的 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耐药位点的分布,了解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HBV耐药情况的发生,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曾经单用过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患者,再次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3例,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HBV DNA分型情况,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检测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73例中14例未能检测出基因型,基因型检出率80.8%(59/73);其余59例标本检测到了基因型,其中B型11例(18.6%)、C型43例(72.9%)、非B非C型5例(8.5%).治疗1年的59例标本中有9例患者检测到了耐药位点,耐药发生率为15.3%,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2例(18.2%),C基因型中检出7例(16.3%),非B非C型基因型中未检出;各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6,P>0.05).治疗2年的5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检测到了耐药位点,耐药发生率40.7%,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4例(36.4%),C基因型中检出18例(41.9%),非B非C型基因型中检出2例(3.3%);各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6.578,P>0.05).治疗2年后在24例耐药患者中发生相关阿德福韦酯耐药率33.3%(8/24),发生相关拉米夫定耐药率58.3%(14/24),发生联合耐药率8.3%(2/24).结论 兰州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分布为主,其次是B型,还有其他基因型存在;不同基因型耐药发生概率相近,突变概率与基因型无关.对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再次使用两者联合治疗,亦有较高的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李颖  刘均娟  曹丽霞  赵桂明 《临床荟萃》2009,24(13):1133-113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基因型,给予恩替卡韦(O.5mg/d)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定量,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03例CHB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者34例,感染C基因型者69例。治疗48周,感染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HBVDNA转阴、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和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血清转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型不影响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