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脉冲振荡技术监测危重哮喘患者呼吸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oscillome-try,IOS)是在强迫振荡技术(forcedoscillationtechnique,FO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定呼吸阻抗的一种新方法。近年研究表明呼吸阻抗是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直径大小的敏感指标〔1〕。我们用IOS监测2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吸入沙丁胺醇前后呼吸阻抗和通气功能变化,以探讨脉冲振荡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我院门诊和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2~56岁,平均(42.…  相似文献   

2.
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肺通气功能及脉冲振荡法测呼吸道阻力(IOS),比较2种测定方法在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前、后的肺功能及呼吸阻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后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共振频率(Fres)较激发前及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组IOS测定指标中Z5、R5、R20、Fres与FEV1呈负相关关系,X5与FEV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在哮喘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ISO检测法和常规检测法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阳性37例(92.50%),对照组18例(55.00%),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临床指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在试验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黏性阻力(R5)、周边气道黏性阻力(R20)、周边弹性阻力(X5)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支气管哮喘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脉冲振荡肺功能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强迫振荡技术 (FOT)测定呼吸阻抗在 195 6年由Dubois提出 ,此后数十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应用于临床 ,相继发展了单频振荡、多频振荡、伪随机噪音振荡 ,随机噪音振荡及脉冲振荡 (IOS)等技术。IOS于 199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 ,其优点包括 :(1)操作简便、耗时短 ;(2 )患者只需口咬口器 ,无需食道气囊等入侵装置 ;(3 )患者无需用力呼吸或作呼吸暂停、屏气等动作 ,受被检查的影响较少 ;(4)适用对象广泛 (老年人、重症病人及儿童甚至婴幼儿均可应用 ;(5 )可提供多种呼吸生理和呼吸动力学参数 ,利于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1 呼吸阻…  相似文献   

5.
脉冲振荡法测定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状况。方法:应用脉冲振荡法测定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由R5减去R20得到小气道阻力(R5-R20),与正常儿童作对照。部分患儿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气道阻力对比。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组R5,R20,R5-R20,X5,Fres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尤以R5-R20和X5最明显(P<0.00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各气道阻力明显下降。结论: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小气道阻力明显增高,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支气管扩张剂能改善气道阻力。脉冲振荡法可作为学龄前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功能测定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脉冲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反应脉冲振荡法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和哮喘患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哮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对照组和哮组各14例,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3~4min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结果 哮患运动后周围气道阻力比中央气道阻力明显增高,共振频率右移,呼吸总阻抗在第5~10min达到峰值。哮患R5-R20变化值均≥0.032kPa/L.s(对照组均值与2个标准差之和),对照组均低于该址。64.3%患呼吸总阻抗变化值≥0.127kPa/L.s(对照组均值与2个标准差之和),对照组均低于该值。71.4%患X5变化率≥41%(对照组均值与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兴的脉冲振荡技术(IOS)和传统的体积描记技术测定气道阻力(Raw)的相关性,为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化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217例受试者用两种方法同期进行Raw的测定,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的Raw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积描记法测定的Raw与脉冲振荡法测定的中心Raw(R20)实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总的Raw(R5)等实测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脉冲振荡法与公认的体积描记法测定的Raw结果一致,且方法简便、配合容易、价格低廉、信息全面、判读直观,是对传统肺功能检查技术的一个极好的补充手段,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的传统方法是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但运动激发后,受试者有明显气促,常影响第1秒用力呼气量测定。脉冲振荡仪仅需受试者自然呼吸,依从性较好。目的: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仪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内科。设计:同期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对象:选择2006-01/10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已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男性为哮喘组。受试期间均处于临床稳定期。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4例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年龄均为29 ̄50岁,且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方法:①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三四分钟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脉冲频率5,20,3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呼吸总阻抗、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以及共振频率、脉冲频率5Hz和35Hz时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和X35),并计算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和哮喘组中央气道阻力和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运动后最高值-运动前基础值)/运动前基础值×100%]。主要观察指标:脉冲振荡仪测定的两组呼吸阻抗基础值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后的呼吸阻抗值。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和健康体检者1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哮喘患者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比中央气道阻力变化率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运动前后呼吸总阻抗在第5~10分钟达到最高,其变化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哮喘组运动激发前后共振频率响应点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激发前后变化率比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1)。运动激发后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变化率、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率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值均≥0.032kPa/(L·s),对照组均低于该值。其次为X5变化率,71.4%患者≥41%,对照组均低于该变化率。对照组运动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均无明显变化。约57.1%哮喘患者因呼气阻抗急剧上升在运动中止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出现陷闭环。结论:哮喘患者运动后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正常情况下,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脉冲振荡仪检测的依从性好。而且脉冲振荡仪检测不要求最大吸气和用力呼气,故测定气道反应更精确。因此应用脉冲振荡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动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是一种更为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脉冲震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脉冲振荡法测定96例哮喘稳定期患者(哮喘组)及99例健康者(对照组)在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前后呼吸阻抗的变化及下降率,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下降率,并对2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吸入组织胺后哮喘组5 Hz和20 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及差值(R5、R20、R5-R20)、20 Hz振荡频率时电抗(X20)、外周阻力(Rperiphery)及共振频率(Frequencys)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吸药后FEV1下降与R5、R20、Rperiphery、Frequencys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0.518、0.365、0.446。结论:脉冲振荡法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及观察药物疗效的有用工具,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治疗模式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联合治疗的疗程,联合治疗期间依据什么标准调整治疗方案和何时考虑降级治疗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我们通过对3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采用ICS+LABA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了肺功能监测对于哮喘治疗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调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西地那非治疗西藏极高海拔地区婴幼儿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0至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极高海拔地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抽信封法分为研究组[20例,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口服西地那非1~1.5 mg/(kg·d)]和对照组(20例,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下腔静脉直径、下腔静脉塌陷率、右心室横径、总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肌酐)及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指数(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未见荨麻疹、呕吐、腹泻、低血压、肝损害、心肌损害、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西地那非能有效降低西藏极高海拔地区婴幼儿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改善患儿的右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在医疗资源匮乏的高原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呼吸肌疲劳的发生与低氧血症是否有关,氧疗能否改善其呼吸肌疲劳.方法:对68例营养正常的高原肺心病缓解期患者测定肺功能、血气、口腔最大吸气压(PImax)、最大跨膈压(Pdimax)、膈肌张力时间指数(TTdi)、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TSF)和上臂中部肌围(MAMC).分为无呼吸衰竭[PaO2>6.0 kPa(1 kPa=7.5 mmHg),32例,A组]和呼吸衰竭(PaO2≤6.0 kPa,36例,B组)2组.B组患者在持续吸氧[氧流量2~3 L/min,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保持在87%以上]1日和10日后,停氧10分钟内分别重复测定呼吸肌功能和血气.结果:B组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率(FEV1%)、PImax、Pdimax、PaO2均显著低于A组,而TTdi和PaCO2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1;PImax、Pdimax和FVC、FEV1、FEV1%、PaO2、身高呈高度正相关;与PaCO2、年龄呈高度负相关,P均<0.01;B组氧疗后与呼吸空气时比较,氧疗1日PaO2和PaCO2显著升高,而PImax、Pdimax、TTdi无明显变化;氧疗10日,PImax、Pdimax显著升高,TTdi显著降低(P均<0.01),PaO2和PaCO2与氧疗1日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均>0.05).结论:营养正常的高原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有明显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呼吸肌疲劳;呼吸肌疲劳的发生与低氧血症有关,长期氧疗能明显改善呼吸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评估测试(COP D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和6min步行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AT(中文版)对170例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根据CAT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级,同时根据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符合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COPD患者CAT分值在各级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评分与COPD全球倡议(GOLD)分级、6min步行试验间呈正相关(r=0.339,P=0.000;r=0.334,P=0.000),重度、极重度患者的符合度较高。结论cAT评分与肺功能、6min步行试验相关性低,适用于评价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凝血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选择高HAPC患者69例,检测空腹血浆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以生活在同海拔地的健康人群作为高原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APC患者Fbg、APTT、TT水平均高于高原对照组(P0.05),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表明,综合治疗可促进HAPC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HAPC患者出血与凝血两个过程十分复杂,既包含生理性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从生理适应到病理改变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1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舒利迭进行雾化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及预后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以及FEV1%pr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O2)、p(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以及PCT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CAT评分及各项SGRQ评分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动脉血气状况,缓解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肺功能指标FEV1、FEF25、FEF50、FEF75在舒张试验中的特点、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方法:56位CVA患者及57位正常人群作对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资料采集,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分别记录基线数据和舒张试验前后FEV1、FEF25、FEF50、FEF75的数值及改善率。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CVA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比例为19.64%,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为39.29%,小气道功能正常为41.0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占8.9%。与对照组对比, 2.CVA患者FEV1/preFEV1、FEV1/ FVC(%)、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差异具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05、P=0.003、P=0.000、P=0.000、P=0.004)。 3.CVA肺功能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VA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 FEF25、 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00、P=0.001、P=0.001、P=0.014)。 4.在CVA中仅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 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2);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49、P=0.041、P=0.005),而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2);。 5.CVA大、小气道功能均为正常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 FEF25、 FEF50、 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842、P=0.452、P=0.161、P=0.107)。结论: CVA患者大小气道功能均可异常,亦可正常;MEFV曲线参数中能更好反映其小气道功能特点的是FEF50、FEF75;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改善率较对照组高,气道可逆性强,提示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改善率对该组可能有预测价值。仅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CVA患者行舒张试验后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大小气道功能均正常的CVA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变化,提示该组患者单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可能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切除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手术前后的心肺功能变化规律.方法41例因患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24例(≥60岁)、中青年组17例(<60岁),分别于术前3~5d和术后3~6个月在患者日常生活无障碍时,采用心肺功能仪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测定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和氧摄取量(VO2),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心功能参数LVEDV和SV术后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P<0.01);静息状态下CO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负荷状态下CO降低(P<0.01);静息状态下HR增加(P<0.01),运动负荷状态下HR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肺功能参数VT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RR增(P<0.05),而静息状态下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两者均减少(P<0.01).进行年龄分组后,两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SV、VT均减小(P<0.05,P<0.01),CO、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术后两组VO2均减少(P<0.05),但老年组VE减少(P<0.01),C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青年组CO减少(P<0.05),V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切除术后静息状态时CO和VE分别通过HR和RR的增加得到补偿,保证了氧摄取量,而术后运动负荷状态下CO和VE的减少不能通过HR和RR得到代偿,老年组VO2降低主要是VE减少所致,而中青年组则是由CO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