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ESRD)患者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 dialysis,MHD)治疗,目前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患者可以存活10年甚至20年。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血透中心行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116例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监测指标、治疗及预后,了解影响ERSD患者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提高ERSD的生存率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62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5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各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D并发脑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静息性脑梗死 (SCI)的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70例无症状脑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 (HD组 )及 4 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行头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 ,观察SCI的发生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CI与相关危险因素 ,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及年龄等。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SCI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2 7例 (38.6 % )对 4例 (10 % ) ,χ2 =10 .6 ,P <0 .0 0 1];所有观察对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C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和年龄 (R2 =0 .4 0 7,P <0 .0 0 1) ,而在血液透析患者组 ,年龄及吸烟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R2 =0 .342 ,P <0 .0 0 1) ,血液透析的年限及高血压不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增加了SCI的发生率 ,而且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 ,吸烟和年龄与S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跌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组时临床资料,同时评估入组时衰弱情况,采用前瞻性随访调查患者入组后1年期间跌倒情况。结果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发生跌倒26例、占比27.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衰弱、透析中低血压是跌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7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高血红蛋白、使用降血压药物2种以上和每日残余尿量低于400 ml。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Kt/V>1.2、治疗期间体重增加;临床上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单个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的危险因素及心血管死亡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40例MHD患者,对2008年6月至2017年6月随访9年间发生的首要终点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及次要终点事件(MSCT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证据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检验,分析临床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透析龄(HR=1.218,95%CI 0.987~1.586,P0.001),血清磷(HR=1.126,95%CI 0.092~2.638,P=0.00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HR=1.112,95%CI 0.806~1.132,P=0.032),与使用非含钙降磷药呈负相关(HR=0.627,95%CI 0.223~1.164,P=0.037)。心血管因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HR=1.016,95%CI 0.935~1.062,P=0.014),透析龄(HR=1.233,95%CI 0.872~1.418,P0.001),血清磷(HR=1.146,95%CI 0.898~2.674,P=0.007),与血红蛋白(HR=0.880,95%CI0.806~1.203,P=0.033)呈负相关。结论透析时间越长,血清磷越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越高,MH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越高,使用非含钙降磷药则降低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年龄越大,透析龄越长,血红蛋白越低,血清磷越高,MHD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1年7月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年龄超过18周岁,透析龄在3个月以上,排除心脏外科瓣膜手术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瓣膜钙化,采用双位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C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应用Logsi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10例,男性6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5.2岁(20~85岁),平均透析龄41.7月(3.0~225.5月)。110患者中,共有28例(25.5%)发生心脏瓣膜钙化(主动脉钙化或二尖瓣瓣膜钙化),其中主动脉瓣膜钙化(AVC)25例(22.7%),二尖瓣瓣膜钙化(MVC)10例(9.1%),AVC和MVC双瓣膜钙化6例(5.5%)。比较合并瓣膜钙化和非瓣膜钙化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发现合并瓣膜钙化患者年龄更大、透析龄更长、白蛋白水平更低,血磷水平更高,FGF23水平更高。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老龄(OR=1.106)、透析龄长(OR=1.031)、低白蛋白(OR=0.852),高血磷(OR=7.420)是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性别、总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LgFGF23校正后,Backward Stepwise,P<0.001,Nagelkerke R Square 0.555)。结论 MHD患者主动脉及二尖瓣钙化多发,其中以主动脉瓣膜钙化更多见。老龄、透析龄长、低白蛋白、高血磷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d-DTPA对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选取41例头MR增强检查的患者,平均年龄(43.3±17.3)岁。采用GE Signa HDxt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注药前肘静脉团注0.1 mmol/kg体质量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约3.4 min行横断面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扫描(b=0 s/mm2和1 000 s/mm2)。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增强前、后DWI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ADC值。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增强前、后DWI图像上,正常脑组织的SNR、44处脑内病变的SNR及CNR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1处脑外病变仅在b=0 s/mm2的DWI图像上,SNR及CNR增强后略有减低(P=0.026及0.017)。增强后正常脑组织及脑内病变ADC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脑外病变ADC值降低比例最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约5.9%,P=0.002)。结论:常规Gd-DTPA增强对脑外病变低b值DWI图像的信号及ADC值略有影响,富血供病变,如大部分脑外病变的DWI扫描应尽量在增强扫描前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发透析相关性心房颤动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维持性...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 4 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0例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分心血管疾病组 15例和非心血管疾病组 2 7例。测量每位研究对象血压 ,计算体重指数 (BMI) ,检测血肌酐 (SCr)、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胆固醇 (TCH)、血红蛋白 (Hb)和铁蛋白 (Ferritin)。结果 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组BMI、Alb、PA、TCH和Hb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 (P <0 .0 1) ,Ferritin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患者 (P <0 .0 1)。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比较 ,前者BMI、SCr(透析前 )、Alb、PA、TCH和Hb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1) ,前者Fer ritin水平、收缩压 >16 0mmHg(1mmHg=0 .133kpa)和 <110mmHg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低体重指数、透析前血肌酐水平降低、低 (前 )白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低血红蛋白、高铁蛋白血症、收缩压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76例MH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6例MHD患者中47例MoCA得分<26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1.84%;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Kt/v、糖尿病及脑卒中病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教育年限低及脑卒中病史为MH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年龄大、教育年限低及脑卒中病史是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以高分辨MRI(HR-MRI)观察初发脑梗死(PCI)与复发脑梗死(RCI)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并分析RCI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5例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并接受HR-MR检查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PCI组(n=41)和RCI组(n=34),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HR-MRI特征及临床资料,并分析脑RCI危险因素。结果 RCI组吸烟史占比、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酸(UA)水平高于PCI组(P均<0.05),组间其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MRI示RCI组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占比及斑块负荷高于PCI组,斑块较易出现T2WI、T1WI高信号,且强化程度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T2WI高信号、管腔重度狭窄、高HCY及高UA均为RC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RCI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斑块呈T2WI高信号及管腔重度狭窄为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联合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早期风险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4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确诊COVID-19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分为MC组(轻型及普通型,61例)与SC组(重型及危重型,1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COVID-19疫苗接种情况、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透析时间]、首发临床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呼吸困难)、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白蛋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aCCI、淋巴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 95%CI:1.016~1.553,P...  相似文献   

15.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度的差异产生影像对比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它不同于以往的质子密度、T1WI、T2WI成像技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方法,对静脉结构、血液代谢产物及铁质沉积非常敏感[1].  相似文献   

16.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通过运用高分辨率扫描、相位图像蒙片和最小密度投影等技术,呈现包含相位图像与幅度图像的三维、高分辨、完全流速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对静脉结构和血液代谢物十分敏感.不同于以往的质子密度、T1或T2加权成像,这种方法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SWI技术为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价值与应用潜能越来越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达3个月以上患者39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透析前后对所有患者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比较受试者透析治疗后HCV感染阳性患者(阳性组)与HCV感染阴性组患者(阴性组)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果 392例MHD患者透析治疗后HCV感染20例,丙型肝炎发生率为5.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长、输血次数多、频繁异地透析、肾移植史等因素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输血次数、透析时间长短及频次、肾移植史等因素密切相关。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可明显减少医源性HCV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MHD达3个月或以上的患者共183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有19名患者感染HCV(10.38%),其中抗HCV抗体13例(7.1%),HCV-RNA阳性19例(10.38%).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龄、透析总次数、异地透析次数、复用透析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地透析次数(0R=1.060,95% CI=1.019~1.103,P=0.004)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R=-3.816,95% CI=1.119~13.009,P=0.032)为本中心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如血透室分室分机、血透室患者/医务人员合理的比例避免共用注射药物及复用透析器,减少频繁异地透析及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可有效的控制HCV传播、降低HCV感染率.其中严格控制异地透析频度及乙肝患者传播途径对防治透析中心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导致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6.36%,年龄、家庭支持状况、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护患关系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通过争取家庭支持、改善护患关系、实施健康教育达到减少抑郁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80%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心血管并发症.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调查分析,于2007-09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完成.对象: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2例尿毒症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55.1±16.5)岁,透析年龄平均18.5个月.方法:对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观察指标:左房增大、瓣膜返流、瓣膜钙化、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及左室收缩功能减.结果: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瓣膜返流的患病率最高为7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次之为71.2%,左室肥厚为67.3%,左房增大53.8%.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计量参数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尿素氮、血尿酸、贫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血磷、低白蛋白、收缩压、透析龄、超滤量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瓣膜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肥厚、左房增大.脂代谢紊乱、收缩压高、贫血、高血磷、低白蛋白可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